十三、炭疽
炭疽也稱脾瘟,是由炭疽桿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一種急性、熱性、敗血性傳染病。臨床以發病快、高熱、脾臟顯著腫大、結締組織出血性浸潤、血液凝固不良呈煤焦油狀為主要特征。綿羊、牛、駱駝、騾等草食動物最易感,人也可感染。人感染后主要表現為皮膚炭疽、肺炭疽和腸炭疽,偶有伴發敗血癥的。炭疽已存在千年,危害嚴重。在《黃帝內經》和《元亨療馬集》中,對炭疽有詳細的記載,將人的炭疽叫作“癰”,而動物的炭疽叫作“癀”。炭疽桿菌具有繁殖速度快、芽孢存活時間長、傳染性強的特點。時至今日,炭疽桿菌依然是國際上公認的、危險異常的生物武器之一。
【病因】炭疽芽孢桿菌,俗稱炭疽桿菌,為革蘭陽性粗大桿菌,兩端平切,排列似竹節狀,無鞭毛,不運動;本菌在氧氣充足、溫度適宜的條件下易形成芽孢。營養要求不高,在普通培養基中生長旺盛。
炭疽桿菌的繁殖體對外界理化因素的抵抗力不強,但芽孢對熱、化學藥品、低溫和干燥等不良環境的抵抗力極強。在干燥狀態下可存活10年以上,在土壤中可存活60年,在草原中可存活40年,在皮張、毛發及毛制品中能存活34年,在水體中可生存1~3年,于冰凍狀態可存活4年,含有炭疽芽孢的肉腌漬1個半月后芽孢仍存活。煮沸40分鐘,干熱140℃經3小時,高壓蒸汽10分鐘可滅活。20%漂白粉和石灰乳浸泡2天、0.5%過氧乙酸24小時才能將炭疽芽孢殺滅。強氧化劑(如高錳酸鉀、漂白粉等)對炭疽芽孢殺滅力較強,而石炭酸、來蘇兒和酒精對炭疽芽孢的殺滅作用很差。對青霉素、磺胺類藥物敏感。
【流行病學】病畜和死畜是主要的傳染源。病畜通過糞便、尿液、唾液、天然孔出血等排菌,死后尸體的各臟器、組織、血液、皮毛、骨骼等均含有病原體,一旦處理不當形成芽孢污染環境,可在土壤、牧地、水源中長期存活而成為長久的疫源地。此病主要經消化道感染,也可經損傷的皮膚、黏膜、昆蟲叮咬及呼吸道感染。該病常呈散發,但有時可呈地方性流行,全年均有發病,雨季、洪水泛濫后和吸血昆蟲活躍季節多發。草食動物易感(綿羊、牛最易感,山羊、驢、馬、水牛、駱駝和鹿等次之),豬的易感性低,肉食類動物發病率較低,家禽不感染。人主要通過接觸污染炭疽桿菌的動物及動物產品而感染。近10年,我國主要是西北、西南地區的幾個省份有炭疽零星散發。
【臨床癥狀】潛伏期一般為1~5天,最短的僅12小時,最長的14天。由于各種動物易感性不同,其臨床表現也各異。
(1)最急性型(羊多見,“腦卒中”經過) 發病急,突然倒地,全身戰栗、昏迷、磨牙、呼吸困難;可視黏膜發紺;瀕死時天然孔出血、血凝不全;數分鐘至數小時死亡,尸僵不全。
(2)急性型(牛、馬多見) 突然發病,體溫急劇升高至42℃;狂躁不安,吼叫,頂撞人類、物體;興奮后又高度沉郁,食欲、反芻、泌乳減少或停止;先便秘后腹瀉并帶有血液,尿暗紅,有時混有血液;瘤胃臌氣、腹痛,后肢踢腹部;可視黏膜發紺或有出血點;孕畜流產;瀕死期體溫下降,呼吸極度困難、天然孔出血,戰栗倒地而亡,病程1~2天。
(3)亞急性型 癥狀與急性型相似,但病情較輕,病程稍長,脾臟腫大,多在頸部、咽部、胸前、腹下或乳房等皮膚處,以及直腸或外陰部發生炭疽,局部溫度升高,有時龜裂,滲出淡紅黃色液體;頸部水腫可波及咽喉,加重呼吸困難;3~7天死亡。多見于牛、馬、人。豬炭疽以典型的慢性咽型炭疽為主,呼吸及吞咽困難,窒息而死亡。犬和食肉動物炭疽多表現為咽炎及胃腸炎。
【病理變化】懷疑為炭疽的病畜尸體在一般情況下,禁止剖檢。必須進行剖檢時,應在專門的剖檢室進行,或離開生產場地,準備足夠的消毒藥劑,人員應有安全的防護裝備。
急性型:尸體迅速腐敗,尸僵不全;天然孔流出帶泡沫的血液,血液黏稠,黑紫色呈煤焦油樣,凝固不良;皮下及漿膜有出血性膠凍樣浸潤;脾臟變性、出血、高度水腫,比正常大2~5倍,包膜緊張或破碎,切面脾髓軟如泥狀,暗紅色,有時呈糊狀,可刮下;胃腸道黏膜、黏膜下層腫脹,淋巴結腫大、壞死,形成潰瘍;肝、腎、心變性、松軟易碎;腦和腦膜充血;胸腔、腹腔、心包積液。
慢性局部炭疽:咽部、腸系膜淋巴結腫脹、出血、壞死,周圍組織膠凍樣浸潤;扁桃體腫脹、出血、壞死。
【診斷】
(1)臨床診斷 本病草食獸易感,發病急、死亡快,死亡前天然孔出血,血液凝固不良,皮膚有炭疽,尸體極易腐爛、尸僵不全。疑似炭疽時,嚴禁剖檢,只能用微生物學和血清學方法進行診斷。
(2)實驗室診斷 實驗室常規檢測方法有微生物學診斷(涂片鏡檢和細菌的分離培養)、血清學診斷和新型檢測儀器診斷等。直接涂片鏡檢,發現有單個或短鏈排列的革蘭陽性大桿菌,姬姆薩染色時菌體呈紅色,莢膜為紫色。細菌的分離培養,將疑似樣品接種于血液瓊脂平板、碳酸鹽或普通瓊脂平板上,根據形態特征、青霉素串珠試驗、動物試驗等鑒定。血清學診斷,環狀沉淀反應(或Ascoli沉淀試驗),用肝、脾、血液等組織制成的沉淀原與已知的炭疽沉淀素血清重疊于小玻璃試管內,若前者經1~2分鐘在沉淀原與沉淀素血清兩液接觸面出現白色沉淀環即可確診。炭疽桿菌還可通過其他方法輔助診斷,包括串珠試驗、熒光抗體染色法、間接血凝試驗、補體結合試驗和酶聯免疫吸附試驗。另外,為應對生物恐怖襲擊,已研發出各種敏感、快速的儀器,包括“金絲雀”炭疽檢測儀、Gene Xpert檢測系統、Cyranose炭疽檢測系統,它們能在30分鐘至數小時內發現極微量的炭疽桿菌。
【預防與控制】法國科學家巴斯德于1881年研制了減毒炭疽疫苗,使炭疽成為第一個用菌苗預防的傳染病。我國獸用炭疽疫苗包括高溫致弱毒株(PasteurⅠ號苗和Ⅱ號苗)和Sterne減毒菌株,后者已失去莢膜合成能力,可生產無毒炭疽芽孢苗。人用炭疽疫苗包括減毒活芽孢苗(A16R)和吸附疫苗。減毒活芽孢苗經皮膚劃痕,對人皮膚炭疽保護率約為82%,但對肺炭疽保護效果不佳;吸附疫苗含有毒素質粒而無莢膜質粒疫苗(美國為AVA,英國為AVP),其主要免疫成分為AP,主要用于接觸炭疽芽孢的危險職業人群及士兵,保護率約為92%。
(1)免疫接種 對炭疽常發地區或威脅地區的家畜,每年定期進行預防注射。常用以下兩種疫苗。一是無毒炭疽芽孢苗,1歲以上馬、牛皮下注射1毫升;1歲以下馬、牛皮下注射0.5毫升;綿羊、豬皮下注射0.5毫升(對山羊不要應用)。注射后14天產生免疫力,免疫期為1年。二是Ⅱ號炭疽芽孢苗,各種家畜均皮下注射1毫升,注射后14天產生免疫力,免疫期為1年。
(2)發病時控制措施 因本病不允許治療,所以發現疫情立即按相關法規處置。上報疫情,劃定疫點、疫區,采取隔離封鎖措施;病畜不放血撲殺,其鼻、口、肛門、陰道等腔道開口用消毒液浸泡的棉花或紗布堵塞,尸體用消毒液浸泡的床單包裹,安全運輸至指定地點無害化處理。對病死動物四不準:不準宰殺、不準食用、不準出售、不準轉運。可疑感染家畜:隔離觀察,使用青霉素、鏈霉素、抗炭疽血清預防;假定健康家畜進行緊急免疫接種。消毒:圈舍、環境、墊草、糞便、尸體、土壤等對象的消毒。解除封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