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色建筑
- 郝永池 袁利國主編
- 2459字
- 2020-08-31 10:05:25
2.1 建筑節能概述
學習目標
了解建筑節能的基本概念、涵義和重要性,掌握建筑節能檢測和目前存在的問題。
2.1.1 建筑節能基本概念
建筑節能,在發達國家最初為減少建筑中能量的散失,普遍稱為“提高建筑中的能源利用率”,在保證提高建筑舒適性的條件下,合理使用能源,不斷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建筑節能具體指在建筑物的規劃、設計、新建(改建、擴建)、改造和使用過程中,執行節能標準,采用節能型的技術、工藝、設備、材料和產品,提高保溫隔熱性能和采暖供熱、空調制冷制熱系統效率,加強建筑物用能系統的運行管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證室內熱環境質量的前提下,增大室內外能量交換熱阻,以減少供熱系統、空調制冷制熱、照明、熱水供應因大量熱消耗而產生的能耗。
2.1.2 建筑節能的涵義
全面的建筑節能,即建筑全壽命過程中每一個環節節能的總和,是指建筑在選址、規劃、設計、建造和使用過程中,通過采用節能型的建筑材料、產品和設備,執行建筑節能標準,加強建筑物所使用的節能設備的運行管理,合理設計建筑圍護結構的熱工性能,提高采暖、制冷、照明、通風、給排水和管道系統的運行效率,以及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證建筑物使用功能和室內熱環境質量的前提下,降低建筑能源消耗,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全面的建筑節能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由國家立法、政府主導,對建筑節能作出全面的、明確的政策規定,并由政府相關部門按照國家的節能政策,制定全面的建筑節能標準;要真正做到全面的建筑節能,還須通過設計、施工、各級監督管理部門、開發商、運行管理部門、用戶等各個環節,嚴格按照國家節能政策和節能標準的規定,全面貫徹執行各項節能措施,從而使每一位公民真正樹立起全面的建筑節能觀,將建筑節能真正落到實處。
2.1.3 建筑節能檢測
建筑節能檢測是通過一系列國家標準確定竣工驗收的工程是否達到節能的要求。其依據GB 50411—2007《建筑節能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對室內溫度、供熱系統室外管網的水力平衡度、供熱系統的補水率、室外管網的熱輸送效率、各風口的風量、通風與空調系統的總風量、空調機組的水流量、空調系統冷熱水總流量、冷卻水總流量、平均照度與照明功率密度等進行節能檢測。
公共建筑節能檢測:依據JGJ/T 177—2009《公共建筑節能檢測標準》對建筑物室內平均溫度、濕度、非透光外圍護結構傳熱系數、冷水(熱泵)機組實際性能系數、水系統回水溫度一致性、水系統供回水溫差、水泵效率、冷源系統能效系數、風機單位風量耗功率、新風量、定風量系統平衡度、熱源(調度中心﹑熱力站)室外溫度等進行節能檢測。
居住建筑節能檢測:依據JGJ/T 132—2009《居住建筑節能檢測標準》對室內平均溫度、圍護結構主體部位傳熱系數、外圍護結構熱橋部位內表面溫度、外圍護結構熱工缺陷、外圍護結構隔熱性能、室外管網水力平衡度、補水率、室外管網熱損失率、鍋爐運行效率、耗電輸熱比等進行節能檢測。
2.1.4 建筑節能的重要性
世界范圍內石油、煤炭、天然氣三種傳統能源日趨枯竭,人類將不得不轉向成本較高的生物能、水利、地熱、風力、太陽能和核能,而我國的能源問題更加嚴重。我國能源發展主要存在四大問題:

二維碼2 《公共建筑節能檢測標準》

二維碼3 《居住建筑節能檢測標準》
①人均能源擁有量、儲備量低;
②能源結構依然以煤為主,約占75%,全國年耗煤量已超過13億噸;
③能源資源分布不均,主要表現在經濟發達地區能源短缺和農村商業能源供應不足,造成“北煤南運”“西氣東送”“西電東送”;
④能源利用效率低,能源終端利用效率僅為33%,比發達國家低10%。
我國現有近500億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積,70%為高能耗建筑,所以必須進行建筑節能。
建筑用能正持續快速上升,所占社會能耗的比重不斷增大。將從目前的27%左右上升到2020年的35%左右。
建設部要求到2020年應在1981年的基礎上節能65%,到達中等發達國家水平,所以建筑節能任重而道遠。
實施建筑節能的好處:改善建筑物的室內熱環境;降低建筑使用能耗;有利于減少大氣污染。
建筑節能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在能源利用的各個環節和系統從規劃設計到運行的全過程中貫徹節能的觀點,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建筑能耗包括建材生產能耗、建筑施工能耗和建筑使用能耗,其中建筑使用能耗占80%~90%。建筑使用能耗主要包括采暖、通風、空調、照明、炊事、電氣等。
如果我國繼續執行節能水平較低的設計標準,將留下很重的能耗負擔和很大的治理難題。龐大的建筑能耗,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巨大負擔,因此建筑行業全面節能勢在必行。全面的建筑節能有利于從根本上促進能源資源節約和合理利用,緩解我國能源資源供應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矛盾;有利于加快發展循環經濟,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有利于長遠地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保護環境、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2.1.5 建筑節能存在的問題
①現行標準對于室內熱環境設計指標全國一致、城鄉一致,不符合實際。建筑節能應以全國5個建筑熱工分區的熱適應人群為依據,分別確定本地區的室內熱環境控制指標;同一地區的熱環境質量水平應考慮城鄉差別。
②經典的節能技術尚未發揮足夠的節能效益。建筑圍護結構保溫、隔熱,窗口通風,墻面隔熱涂料,玻璃貼膜等被動式、低能耗降溫技術的標準強制力度不夠。
③玻璃建筑空調裝機容量和能耗同比高過一倍。這是由幕墻設計忽視玻璃幕墻建筑整體熱惰性差、削峰能力弱的問題所致。現行設計標準推行的“權衡判斷”“對比評定”方法,成為了高能耗“節能建筑”泛濫的助推器。
④建筑設備的系統運行效率普遍不高。建筑設備的系統運行優化控制技術,尚未納入強制設計要求;設備系統設計者不懂自控,自控設計者不懂運行,沒有合作意識。
⑤建筑方案設計和規劃許可管理環節建筑節能嚴重失控。基礎能耗高的設計方案,只能通過大量投入高成本材料或技術進行補救。根本原因在于方案許可管理無視建筑節能,違背《民用建筑節能管理條例》規定,城市規劃管理部門沒有作為難逃其咎。
⑥建筑節能施工技術水平低、質量安全隱患大。建筑節能施工未經培訓,無證施工,超高層玻璃幕墻、墻體外保溫、節能外窗、建筑外遮陽等質量安全堪憂。
⑦建筑節能標準化水平不高。建筑節能材料標準、技術標準、標準設計(圖集)、施工工法有待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