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建筑材料的標準化
1.5.1 建筑材料的技術標準
建筑材料的技術標準是生產、流通和使用單位檢驗、確定產品質量是否合格的技術文件。建筑材料相關的國家標準和部門行業標準都是全國通用標準,屬于國家指令性技術文件,均必須嚴格遵照執行,尤其是強制性標準。
目前我國對絕大部分建筑材料均制定有技術標準,生產單位按標準生產合格的產品,使用部門參照標準和產品目錄,根據使用要求量材選用。我國標準有四大類:國家標準(GB)、行業標準(JGJ)、地方標準(DB)和企業標準(QB)。
各級標準都有各自的部門代號,例如:G表示國家標準;GBJ表示建筑工程國家標準;JGJ表示建工行業建設標準;JC表示國家建材局標準;YB表示冶金部標準;ZB表示國家級專業標準等。
與建筑材料關系密切的國際或國外標準主要有國際標準(ISO)、美國材料試驗學會標準(ASTM)、日本工業標準(JIS)、德國工業標準(DIN)、英國標準(BS)、法國標準(NF)等。
我國現行常用建筑材料執行的國家標準見表1-2。
表1-2 我國現行常用建筑材料執行的國家標準

1.5.2 建筑材料標準化的意義
(1)我國現階段建設的國情需要
作為發展中國家支柱產業的基礎設施建設,建筑工程材料的標準化可以規范行業的社會生產活動,規范市場行為,引領經濟社會發展,推動建立最佳秩序,促進相關產品在技術上的相互協調和兼容配合。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生產的社會化程度越來越高,技術要求越來越復雜,生產協作越來越廣泛。許多工業產品和工程建設,往往涉及幾十個甚至幾百個企業,協作點遍布世界各地。這樣一個復雜的生產組合,客觀上要求必須在技術上使生產活動保持高度的統一和協調一致。這就必須通過制定和執行許許多多的技術標準、工作標準和管理標準,使各生產部門和企業內部各生產環節有機地聯系起來,以保證生產有條不紊地進行。
(2)科學管理的基礎
建筑工程材料標準化有利于實現科學管理和提高管理效率。現代生產講求的是效率,效率的內涵是效益。現代企業實行自動化、電算化管理,前提也是標準化。
(3)調整產品和產業結構的需要
建筑工程材料標準化可以使資源合理利用,簡化生產技術,實現互換組合,為調整產品結構和產業結構創造了條件。
(4)擴大市場的必要手段
生產的目的是為了消費,生產者要找到消費者就要開發市場。建筑工程材料標準化不但為擴大生產規模、滿足市場需求提供了可能,也為實施售后服務、擴大競爭創造了條件。需要強調的是,由于生產的社會化程度越來越高,各個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已經同全球經濟緊密結成一體,標準和標準化不但為世界一體化的市場開辟了道路,也同樣為進入這樣的市場設置了門檻。
(5)促進科學技術轉化成生產力的平臺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但是在科學技術沒有走出實驗室之前,它只在科學技術領域產生影響和起到作用,是潛在的生產力,還不是現實的生產力。只有通過技術標準提供的統一平臺,才能使科學技術迅速快捷地過渡到生產領域,向現實的生產力轉化,從而產生應有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建筑工程材料標準化與行業科技進步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兩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標準化是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重要“橋梁”,先進的科技成果可以通過標準化手段,轉化為生產力,推動社會的進步。
(6)推動貿易發展的橋梁和紐帶
隨著我國“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深入實施,建筑工程材料標準化可以增強世界各國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相互溝通和理解,消除技術壁壘,促進國際間的經貿發展和科學、技術、文化的交流與合作。當前世界已經被高度發達的信息和貿易聯成一體,貿易全球化、市場一體化的趨勢不可阻擋,而真正能夠在各個國家和各個地區之間起到聯結作用的橋梁和紐帶就是各行業技術標準。只有全球按照同一標準組織生產和貿易,市場行為才能夠在更大的范圍和更廣闊的領域發揮應有的作用,人類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才有可能在全世界范圍內為人類所共享。例如我國“十三五”規劃中在建筑生產領域所倡導的BIM建筑標準與實施、裝配式建筑研究與推廣,都是典型的建筑工程材料系列化和標準化產業鏈建設。
(7)提高質量和保護安全
建筑工程材料標準化有利于穩定和提高產品、工程和服務的質量,促進企業走質量效益型發展道路,增強企業素質,提高企業競爭力;保護人體健康,保障人身和財產安全,保護人類生態環境,合理利用資源;維護消費者權益。技術標準是衡量產品質量好壞的主要依據,它不僅對產品性能做出具體的規定,而且還對產品的規格、檢驗方法及包裝、儲運條件等相應地做出明確規定。嚴格地按標準進行生產,按標準進行檢驗、包裝、運輸和儲存,產品質量就能得到保證。標準的水平標志著產品質量水平,沒有高水平的標準,就沒有高質量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