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防安全管理300問
- 戴明月主編
- 6489字
- 2020-08-28 11:32:31
1.2 施工現場消防設施、器材配置原則及技術要求
問 6: 消防水系統如何配置?
(1)消防水管路必須獨立設置,不得與施工、生活用水混用一條管路。同時,要建立臨時消防泵房,確保管路的滅火水壓。
(2)施工現場或其附近應設置穩定、可靠的水源,并應能夠滿足施工現場臨時消防用水的需要。消防水源可采用市政給水管網或天然水源。當采用天然水源時,應采取措施保證冰凍季節、枯水期最低水位時順利取水,并符合臨時消防用水量的要求。
(3)臨時用房建筑面積之和大于1000m2或者在建工程單體體積大于10000m3時,應設置臨時室外消火栓。
(4)臨時用房的臨時室外消防用水量應不小于表1-1的規定。
表1-1 臨時用房的臨時室外消防用水量

(5)在建工程的臨時室外消防用水量應不小于表1-2的規定。
表1-2 在建工程的臨時室外消防用水量

(6)施工現場臨時室外消防給水系統的設置應符合以下要求。
① 給水管網宜布置成環狀。
② 臨時室外消防給水干管的管徑應依據施工現場臨時消防用水量與干管內水流計算速度計算確定,并且不應小于DN100mm。
③ 室外消火栓應沿在建工程、臨時用房與可燃材料堆場及其加工場所均勻布置,與在建工程、臨時用房和可燃材料堆場及其加工場所的外邊線之間的距離不應小于5m。
④ 消火栓之間的距離不應大于120m。
⑤ 消火栓的最大保護半徑應不大于150m。
(7)建筑高度大于24m或者單體體積超過30000m3的施工項目,應設置臨時室內消火栓。
(8)在建工程的臨時室內消防用水量不應小于表1-3的規定要求。
表1-3 在建工程的臨時室內消防用水量

(9)在建工程室內臨時消防豎管的設置應符合以下要求。
① 消防豎管的設置位置應便于消防人員操作,并且其數量不應少于2根,當結構封頂時,應將消防豎管設置成為環狀。
② 消防豎管的管徑應根據在建工程臨時消防用水量、豎管內水流計算速度進行計算確定,并且不應小于DN100mm。
(10)設置臨時室內消防給水系統的施工項目,各結構層均應設置室內消火栓,并應符合以下要求。
① 消火栓應設置于位置明顯且易于操作的部位。
② 在消火栓接口的前端應設置截止閥。
③ 消火栓間距宜為30~50m。
(11)高度超過100m的施工項目,應于適當位置增設臨時加壓水泵。
(12)臨時消防給水系統的給水壓力應符合消防水槍充實水柱長度不小于10m的要求。
(13)當外部消防水源不能符合施工現場的臨時消防用水量要求時,應在施工現場設置臨時儲水池。臨時儲水池宜設置在方便消防車取水的部位,其有效容積不應小于施工現場火災延續時間之內一次滅火的全部消防用水量。
(14)施工現場臨時消防給水系統應設置可把生產、生活用水轉為消防用水的應急閥門。應急閥門不應超過2個,并且應設置在易于操作的場所,并設置明顯標識。
(15)嚴寒及寒冷地區的現場臨時消防給水系統應采取防凍措施。
問 7: 消防水系統有哪些技術要求?
(1)一切需要噴涂防銹漆的金屬器具都需要現行對金屬表面進行除銹處理,以確保防銹漆的附著效果;防銹漆的濃度調配要合理,以確保附著效果,必須噴涂三遍以上,后道噴涂要在前道漆干燥后方可進行。絕不允許減少噴涂層數,除銹不凈或未作除銹處理決不允許噴漆。
(2)管道的支吊架距離不允許大于表1-4。
表1-4 管道的支吊架距離

管道末端噴嘴處應安裝支架,支架和噴嘴距離不得大于500mm,同時不得小于300mm。管道與支吊架的敷設要做到橫平豎直。
管道支吊架膨脹螺栓和U形卡的尺寸見表1-5。
表1-5 管道支吊架膨脹螺栓和U形卡的尺寸

(3)管道橫向安裝宜設0.002~0.005的坡度(坡度方向是泄水方向)。
(4)焊接管道部應使用非鍍鋅鋼管,若使用鍍鋅鋼管要首先通過焊將焊接部分的鍍鋅層燒掉(重點是管道的內壁),以免影響焊接質量。
(5)鋼管在焊接前要做到切口平直,對口處要均勻,留有足夠的焊接距離與60°的焊接坡口,焊接完成之后,要在自然冷卻后打凈焊藥皮,檢查合格后補刷防銹漆三遍。
(6)若發生鋼管焊傷,要及時切割更換焊口。
(7)鍍鋅鋼管壓槽之前的切口必須使用切刀機具完成,不允許使用無齒鋸切割完成壓槽鋼管接口。
(8)壓槽的深度和寬度要同溝槽管件相匹配。
(9)機械三通、機械四通的開孔應符合表1-6的規定。
表1-6 采用支管接頭(機械三通、機械四通)時支管的最大允許管徑

(10)機械三通、機械四通的開孔要平直,切不可發生管控不在中心線和不在同一直線的情況。
(11)螺紋連接管道應采用機械切割,切割面不得有飛邊、毛刺;管道螺紋密封面應當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普通螺紋基本尺寸要求》(GB/T 196—2003)、《普通螺紋公差與配合》(GB/T 197—2003)以及《管路旋入端用普通螺紋尺寸系列》(GB/T 1414—2003)的有關規定。
(12)螺紋連接的密封填料應均勻附著在管道的螺紋部分;擰緊螺紋時,不得把填料擠入管道內;連接之后,應把連接處外部清理干凈。
(13)當管道變徑時,宜采用異徑接頭,在管道彎頭處不宜采用補芯,若需要采用補芯,則三通上可用1個,四通上不應超過2個。
(14)法蘭連接可借助焊接法蘭或者螺紋法蘭。焊接法蘭焊接處應做防腐處理,特種管道應重新鍍鋅后再連接。螺紋法蘭連接應當預測對接位置,清除外露密封填料后再緊固、連接。
(15)噴頭安裝應在系統試壓、沖洗合格之后進行,不允許帶噴頭進行管道壓力強度試驗,安裝有噴頭的管道僅允許進行管道嚴密性試驗。
(16)噴頭安裝應使用專用扳手,禁止利用噴頭的框架施擰,噴頭的框架、濺水盤產生變形或釋放原件損傷時,應采用規格及型號相同的噴頭更換。
(17)閥門、法蘭以及溝槽件安裝要盡可能接近支吊架。
(18)系統打壓要滿足規范和圖紙的要求,穩壓時間不可小于規范規定的最短時間,打壓時首先要確保人員的安全,先灌水,后逐漸升壓,打壓負責人員要及時巡查,要保證在打壓的時候每層一個人,每個地下防火分區一人,若房間較多,還需要增加巡查人員。
(19)消防水泵及報警閥的安裝,氣體滅火的安裝要求會另行通告。
問 8: 滅火器如何配置?
(1)施工現場具有火災危險的場所均須配置滅火器,并且布置在醒目位置,便于拿取。
(2)施工現場滅火器配置應符合以下規定。
① 現場配備的滅火器應與可能發生的火災類型相匹配。
② 滅火器的最低配置標準應符合表1-7的規定要求。
表1-7 滅火器最低配置標準

注:最小滅火級別由數字和字母組成,其中數字代表滅火能力的高低,數字越高說明滅火能力越高,字母代表適用于撲救火災的類型。
③ 滅火器的配置數量應按照《建筑滅火器配置設計規范》(GB 50140—2005)經計算確定,并且每個場所的滅火器數量不應少于2具。
④ 滅火器的最大保護距離應符合表1-8的規定要求。
表1-8 滅火器的最大保護距離 單位:m

注:滅火器保護距離指滅火器配置場所內任一著火點到最近滅火器設置點的行走距離。
問 9: 滅火器有哪些技術要求?
(1)質量。滅火器的總質量不超過20kg,其中二氧化碳滅火器的總質量不超過23kg。滅火器的滅火劑充裝總量誤差不應超過表1-9的要求。
表1-9 滅火器滅火劑充裝總量誤差

(2)有效噴射時間。有效噴射時間指的是手提式滅火器(以下簡稱滅火器)在噴射控制閥完全開啟狀態下,自滅火劑從噴嘴開始噴出到噴射流的氣態點出現的這段時間。氣態點是指滅火器的噴射流由從主要噴射滅火劑轉換到主要噴射驅動氣體時的轉換點。水基型與非水基型滅火器在20℃時的最小有效噴射時間不應小于表1-10與表1-11的要求。
表1-10 水基型滅火器在20t時的最小有效噴射時間

表1-11 非水基型滅火器在20℃時滅火的最小有效噴射時間

(3)噴射距離。噴射距離指的是滅火器噴射了50%的滅火劑量時,噴射流的最遠點至滅火器噴嘴之間的距離。不同滅火劑的噴射距離不應小于以下要求。
① 不同滅火級別滅火器在20℃時滅A類火災的最小有效噴射距離應滿足表1-12的規定。
表1-12 不同滅火級別滅火器在20℃時滅A類火災的最小有效噴射距離

② 不同類型滅火器在20℃時滅B類火災的最小有效噴射距離不應小于表1-13的規定。
表1-13 不同類型滅火器在20℃時滅B類火災的最小有效噴射距離

(4)使用溫度范圍。滅火器的使用溫度范圍應當根據當地的最低和最高氣溫按下列溫度范圍選取:①+5~+55℃;②0~+55℃;③-10~+55℃;④-20~+55℃;⑤-30~+55℃;⑥-40~+55℃;⑦-55~+55℃。
(5)電絕緣性。當滅火器噴射到帶電的金屬板時,整個過程中,滅火器提壓把或者噴嘴與大地之間,以及大地和滅火器之間的電流不應大于0.5mA。
(6)噴射性能。噴射性能主要包括噴射滯后時間與噴射剩余率兩個方面。噴射滯后時間指的是滅火器的控制閥門開啟或達到相應的開啟狀態時起,至滅火劑從噴嘴開始噴出的時間,以秒計;噴射剩余率指的是額定充裝的滅火器在完全噴射后,內部剩余的滅火劑量相對于噴射前滅火器充裝量的質量百分比。并且干粉滅火器的噴射滯后時間不應大于5s,噴射剩余率不應大于15%。
(7)密封性能。由滅火劑蒸氣壓力驅動的滅火器與二氧化碳儲氣瓶,應用稱重法檢驗泄漏量。滅火器的年泄漏量不應大于滅火器額定充裝量的5%或者50g;儲氣瓶的年泄漏量不應大于額定充裝量的5%或者7g,均應取兩者的最小值。
(8)機械強度。為確保滅火器的機械強度,必須進行振動試驗、沖擊試驗和水壓試驗。沖擊試驗后不應出現滅火劑釋放現象;水壓試驗,試驗結果應沒有泄漏、破裂等現象。
(9)抗腐蝕性能。為確保滅火器的抗腐蝕性,應按要求進行外部鹽霧噴淋試驗。試驗后滅火器外表面不應有明顯的腐蝕。水基型滅火器應按照要求進行內部腐蝕試驗。試驗后滅火器內部涂層不應有脫落、開裂以及氣泡等現象;如內部沒有涂層,其內壁表面不應有可見的銹斑;并且滅火劑應無明顯的變色現象。滅火器上裝有內部壓力指示器的,指示器內表面應沒有可見的水汽等現象。
問 10: 區域配置有哪些要求?
(1)鍋爐
① 火災類型。主要為固體火災、氣體火災,同時存在油類、電氣以及粉塵等火災。
② 配置原則。滅火器以干粉ABC滅火器為主(需一定量推車式滅火器),同時也配備二氧化碳滅火器,并必須設置消火栓。鍋爐區域各層根據滅火器最大保護距離足量配備,設置點應保持在作業人員30m內使用。
(2)汽輪機
① 火災類型。固體火災、氣體火災、油類火災以及電氣火災等。
② 配置原則。滅火器以干粉ABC滅火器為主(需一定量推車式滅火器),同時也配備二氧化碳滅火器,并必須設置消火栓。在原則上汽機房區域內每層按照滅火器最大保護距離足量配備,設置點應保持在作業人員30m內使用;汽機房油系統區域內須放置2輛干粉推車滅火器;汽輪機平臺(車面)區域內需放置2箱二氧化碳滅火器。
(3)電氣
① 火災類型。固體火災和電氣火災等。
② 配置原則。滅火器以二氧化碳為主(需一定量推車式滅火器),也可以配備干粉或泡沫滅火器。開關室,主、廠用變壓器等電氣區域應放置1箱二氧化碳滅火器與1輛二氧化碳推車滅火器;集控樓應放置6箱二氧化碳滅火器。
(4)油庫
① 火災類型。油類火災。
② 配置原則。配備清水泡沫和干粉滅火器,依據實際情況配備推車式干粉ABC滅火器。
(5)外圍。可根據現場施工情況和可能發生的火災類型合理配置滅火器。通常臨時設施區,每100m2配備2個10L滅火器;臨時木工間、油漆間與木、機具間等,每25m2應配置1個種類合適的滅火器;油庫、危險品倉庫應配備足夠數量滅火器;倉庫或堆料場內,應按照滅火對象的特性,分組布置酸堿、泡沫、清水以及二氧化碳等滅火器,每組滅火器不應少于4個,每組滅火器之間的距離不應大于30m。
問 11: 施工現場消防總平面如何布局?
(1)臨時用房、臨時設施的布置應滿足現場防火、滅火及人員安全疏散的要求。
(2)下列項目應納入施工現場總平面布局。
① 施工現場的出入口、圍墻以及圍擋。
② 場內臨時道路。
③ 消防水管網或管路和配電線路敷設或者架設的走向、高度。
④ 施工現場辦公用房、宿舍、配電房、發電機房、可燃材料、易燃易爆危險品及其他庫房、可燃材料堆場及其加工場所等。
⑤ 施工消防車道、消防水源以及應急救援疏散場地。
(3)施工現場出入口的設置應符合消防車通行的要求,并宜布置在不同方向,其數量不宜少于2個:當確有困難只能設置1個出入口時,應在施工現場內設滿足消防車通行的環形道路。
(4)施工現場臨時辦公、生活、生產以及物料存儲等功能區宜相對獨立布置,防火間距應符合《建設工程施工現場消防安全技術規范》(GB 50720—2011)第3.2.1條和第3.2.2條要求。
(5)施工現場相對集中的動火作業點應布置在遠離可燃材料堆場及其加工場所、易燃易爆危險品庫房、可燃材料庫房、臨時辦公用房、宿舍等火災危險性較大的場所。
(6)可燃材料堆場及其加工場所、易燃易爆危險品庫房、可燃材料庫房、臨時辦公用房、宿舍等火災危險性較大的場所,應布置在全年最小頻率風向的上風側,并遠離明火作業區、人員密集區以及建筑物相對集中區。
(7)架空電力線下方不應布置可燃材料堆場及其加工場所及易燃易爆危險品庫房。
問 12: 施工現場防火間距如何設計?
(1)易燃易爆危險品庫房和在建工程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15m,可燃材料堆場及其加工場所、其他臨時用房、臨時設施和在建工程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6m。
(2)施工現場主要臨時用房、臨時設施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表1-14的規定。當辦公用房、宿舍成組布置時,其防火間距可以適當減小,但應符合下列要求。
① 組內臨時用房之間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3.5m。
② 每組臨時用房的棟數不應超過10棟,組與組之間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8m。
③ 當建筑構件燃燒性能等級為A級時,其防火間距可減少到3m。
表1-14 施工現場主要臨時用房、臨時設施的防火間距 單位:m

(3)消防車道應符合下列規定。
① 施工現場內應設置臨時消防車道,臨時消防車道與在建工程、臨時用房、可燃材料堆場及其加工場所的距離,不宜小于5m,并且不宜大于40m;施工現場周邊道路滿足消防車通行及滅火救援要求時,施工現場內可不設置臨時消防車道。
② 臨時消防車道的設置應符合以下規定。
a.臨時消防車道宜為環形,若設置環形車道確有困難,應在消防車道盡端設置尺寸不小于12m×12m的回車場。
b.臨時消防車道的凈寬度和凈空高度都不應小于4m。
c.臨時消防車道的右側應設置消防車行進路線指示標識。
d.臨時消防車道路基、路面及其下部設施應能承受消防車通行壓力及工作荷載。
③ 高度大于24m的建筑物、構筑物以及單體建筑占地面積大于3000m2的建設工程、超過10棟且集中布置的臨時用房,應設置環形臨時消防車道;設置環形臨時消防車道確有困難時,應按照《建設工程施工現場消防安全技術規范》(GB 50720—2011)的要求設置回車場及臨時消防救援場地。
④ 臨時消防救援場地的設置應符合以下要求。
a.應在工程開工之前規劃、設置。
b.應設置在集中布置的臨時用房場地的長邊一側和在建工程的長邊一側。
c.場地寬度應滿足消防車正常操作要求并且不應小于6m,與在建工程外腳手架的凈距不宜小于2m,并且不宜超過6m。
問 13: 施工現場建筑防火要求都有哪些?
(1)一般規定
① 在建工程防火設計應根據建筑高度、施工材料、建筑規模及結構特點等情況確定。
② 臨時用房和在建工程應采取可靠的防火分隔及安全疏散等防火技術措施。
③ 臨時用房的防火設計應依據其使用性質及火災危險等級等情況進行確定。
④ 其他防火設計應符合以下規定:宿舍、辦公用房不應與廚房操作間、鍋爐房、變配電房等組合建造;會議室、文化娛樂室等人員密集的房間應設置于臨時用房的第一層,其疏散門應向疏散方向開啟。
(2)在建工程防火
① 在建工程作業場所的臨時疏散通道應與在建工程結構施工同步設置,并充分借助在建工程施工完畢的水平結構、樓梯。
② 臨時疏散通道原則上凈寬度不應小于1.5m,借助在建工程施工完畢的水平結構、樓梯作臨時疏散通道,其凈寬度不應小于1.0m,用于疏散的爬梯及設置于腳手架上的臨時疏散通道,其凈寬度不應小于0.6m;臨時疏散通道為坡道時,并且坡度大于25°時,應修建樓梯或者臺階踏步或設置防滑條;臨時疏散通道不宜采用爬梯,確需采用爬梯時,應有可靠固定措施;臨時疏散通道的側面如為臨空面,必須沿臨空面設置不小于1.2m高度的防護欄桿;臨時疏散通道設置在腳手架上時,腳手架應采用不燃材料搭設;臨時疏散通道應設置比較明顯的疏散指示標識;臨時疏散通道應設置照明設施。
③ 既有建筑進行擴建、改建施工時,必須明確劃分施工區與非施工區。施工區與非施工區之間應做好安全隔離,施工區的消防安全應配有專人來值守,發生火情應能立即處置。
④ 施工單位應告知臨時消防設施、疏散通道的位置和使用方法。
⑤ 安全防護網和密目網應采用阻燃型安全防護網。
⑥ 作業場所應設置明顯的疏散指示標志,其指示方向應指向于最近的臨時疏散通道入口。
⑦ 人員比較集中的作業區域或者作業層應在醒目位置設置安全疏散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