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產品設計與形態

形態是產品設計中的一個重要因素,是產品與功能的中介,沒有形態的中介作用,產品的功能就無法實現。本任務將介紹產品形態構成的基本要素,以及產品形態構成的形式美法則和形態創新方法,掌握這些美學法則和創新方法,將有助于設計師創造出新穎、實用的產品形態。

1.了解什么是產品形態的基本要素;

2.熟悉形態構成的形式美法則;

3.熟悉產品形態創新設計的方法;

4.能運用形態創新的方法進行產品形態設計。

一、產品形態的基本要素

形態是傳達信息的第一要素。所謂形態,是指由內在的質、組織、結構、內涵等本質因素延伸到外在表象因素,通過視覺而產生的一種生理、心理過程。它與感覺、構成、結構、材質、色彩、空間、功能等要素緊密聯系。

點、線、面是造型藝術的基礎,是設計的基本要素。產品形態是以產品的外觀形式出現的,任何一件產品形態無論簡單或復雜程度如何,都是由最基本的形態要素點、線、面構成的。這些形態要素,反映在產品的外部形態方面,表現為不同的特性、形式與組合,構成了千變萬化的產品形態。

1.點元素

點是視覺可見的最小的形式單元,最簡潔的設計形態。點在幾何學上被界定為沒有面積只有位置的幾何圖形。但在產品設計中的點,作為最簡潔的設計形態,是具有一定形狀和微小面積的構成要素。

點的形狀通常有圓形、橢圓形、方形、尖狀形、圓方組合形等,具有明確中心、標量、集中、醒目的特性。不同形狀、大小的點給人不同的視覺感受、情感象征。

在產品設計中運用點可以采用重復、漸變、對比等變化手法來構成生動活潑的節奏和韻律變化的效果。

(1)重復 是指同樣或近似的形態重復的出現。點的重復在產品設計中的應用較多,點的重復能使產品富有韻律感、節奏感。

(2)漸變 是指形態有規律地逐漸變動,從而產生節奏感和韻律感。在產品設計中,點的漸變形式是多方面的。如點的大小、疏密、粗細、距離、方向、位置、層次的變化,還有顏色的深淺、明暗都可以產生漸變效果。

(3)對比 是形態相互比較,求差異,使互異的形態強調、突出。在進行產品設計時,可以用點的對比來使產品的某些部位突出、醒目,加強其視覺效果。

案例分析

圖1-30是一個花灑的設計,在多個同心圓上布置了多個點狀出水口,形成了發射的圖形,綠色的出水口既有語意識別性,又讓人心情愉悅。

圖1-30 花灑

圖1-31是一個交流器,主體形態為圓柱形,點的運用創造出了強烈的藝術效果,使產品形態個性更為突出。

圖1-31 交流器

圖1-32是一個遙控器設計,不同形式、不同的組合方式的點的運用使得產品的語意表達準確,便于操作,同時又富有韻律感。

圖1-32 遙控器

2.線元素

線是點運動的軌跡。線是一切形象的基礎,是決定形態基本性格的重要因素。自然界和人為的各種線可以歸納為直線和曲線兩種。不同的線形具有不同的情感色彩,曲線顯得柔和,直線則剛硬,曲直相間的線形富有節奏感,體量變化表達律動,由線生成面,由面生成體,線具有豐富的表達語言。產品的內在功能雖然沒有什么變化,但通過線形變化會形成總體感觀不同的風格。那么在產品設計中應如何運用線條呢?

(1)線形是一種形象語言 在產品設計中可以針對不同的產品功能特征尋找到線形組合關系予以表達。例如微電子產品的精密感可以用剛挺的直線、微妙的大弧度線面、飽滿的弧面交替表達;機械工具的精密構造可以用直挺的切面、有機的弧面、吻合的手感曲面交叉表達;家用轎車的現代時速感可以用線面的流暢、主體面的多變線形中見細微的過渡表達等等。

(2)要掌握線形變換組合連接的技巧 在產品設計中,要注重單根線條的個性,注重以線延展形成面的轉折變化,還要注重運用線條在大的面積和結構上的分割效果,在大面積的平整面上運用適當的線條能夠表現出一定的起伏關系,在產品外殼部件的連接處運用線條能夠表現出生動的變化,會給產品增加活力和動感。現在許多電子產品都充分運用線條來表現產品的視覺特征和美感。

(3)要掌握不同背景要求下的各種產品的表現特性 微電子技術的空前發展,形成了一些具有規范符號特征的象征性線形;崇尚休閑生活品質的潮流,產生了隨意交錯表達的線形個性;精密加工技術的發展,帶來了微妙漸變的細膩過渡的線形風格。要善于借鑒每個產品系統中的成功線形表達原理,在此基礎上線形的表達力才會更洗練、更強烈。

案例分析

圖1-33是Wizz電磁驅動車,該車車架由優美、流暢的曲線構成,富有動感。車輪轂的裝飾也采用線狀造型,整車形成了一個流動的造型,既美觀又體現了車的速度感。

圖1-33 Wizz電磁驅動車

圖1-34是西班牙設計師Sergi Devesa設計的“Zen”燈具,該設計是由線形的金屬材料構成,創造出了一種獨特的結構形態,不同密度的線形形成了不同的光照藝術效果。

圖1-34 “Zen”燈具

圖1-35是一個利用新穎合成材料與金屬框架結合組成的椅子。椅子的座面利用材料的彈性編織而成,紛繁復雜的線形產生了猶如鳥巢的視覺效果,表達了設計師崇尚自然、追求舒適及和諧的設計理念。

圖1-35 椅子

圖1-36是由南非設計師Keith Helfet設計的跑車,車身被設計成流線型,流暢的線條、主體面的多變線形中細微的過渡表達,使整個形態簡約、整體,給人一種流動又簡潔的美感。

圖1-36 跑車

3.面元素

面是線運動的軌跡,是具有長度、寬度而無厚度的形體;面還有深度,但深度受一定尺寸制約,具有平整性和延伸性。面的最大特征是可以辨認形態,它的產生是由面的外輪廓線確定的。面的類型可分為:幾何形、有機形、偶然形、不規則形。不同形狀的面表現出不同的情感特征,給人以不同的視覺感受。如幾何形面具有理性的秩序和冷漠的個性,圖形簡潔明快,易于被人識別記憶;有機形面具有純樸的視覺特征,能令人產生一種有秩序的美感;偶然形面有一種天然生成的、其他形態所不能比擬的情趣和意味;不規則形面具有一種人情味的溫暖感。因此,不同的面運用于產品設計中,應依據不同的形態目的,發揮不同面的特征,進行合理的運用,創造理想的形態。

在產品設計中,不僅可以利用面使產品具有整體感,而且面的形式能有效地吸引人們的注意力,因此,面是搞好產品設計不可缺少的要素。在設計中運用面可以采取移植、變化、嫁接、轉換等變化方法。值得注意的是,面的切割可獲得新的面,因此在產品設計中,要依據不同的造型目的,發揮面切割的靈活性,進行合理的組合,創造出理想的形態。

以下是面在產品設計中的應用實例。

圖1-37是一個一體機,該設計由簡潔的幾何面組成,圓形面和方形面既有對比又有協調,簡練的外形表達出了產品的科技感。

圖1-37 一體機

圖1-38是一個攝像機,該設計的主體由三個形體組合而成,形態簡潔,造型不僅滿足了使用功能的需要,而且也富有科技感和親和力。

圖1-38 攝像機

圖1-39是由日本設計師Sori Yanagi設計的“蝴蝶椅”,該設計靈感來自于大自然中的蝴蝶形態,設計師將蝴蝶的外形用兩個優美的曲面表達出來,創造了這一優美造型的椅子。

圖1-39 蝴蝶椅

4.點、線、面結合的運用

點、線、面之間的關系是十分密切的,點若延長就成為線,若擴大就成為面,線的寬度加大也成為面。三者之間幾乎是不可能劃界的,通常是相對而論。

在產品設計中,可以將點、線、面結合在一起運用,他們不同的組合形式的變化能給人不同的視覺心理感受,表達出理性平穩、輕松自然、富有情趣等不同的產品性格特征和視覺效果。

點、線、面的結合形式是變化多樣的,在產品設計中,我們可以采用聯合、分離、分割、交錯、對比、漸變、特異等變化手法來表達不同的設計意念。

案例分析

圖1-40是德國設計師Cerrit Rietveld設計的“紅藍”椅,該設計簡潔明快,充滿幾何數學理念,是點、線、面要素的完美結合。此設計折射出了工業化社會中人們追求藝術與技術合理結合的藝術審美特征和文化傾向。

圖1-40 “紅藍”椅

圖1-41是輪椅的設計,點、線、面元素的綜合運用將產品的形式和功能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圖1-41 輪椅

圖1-42是一外接移動式光盤驅動器的設計,該設計打破了傳統電子產品方盒子式的形態結構,運用簡潔的曲面、規律排布的線條、對比的點來凸顯產品的高科技感,創造了豐富的美學效果。

圖1-42 光盤驅動器

二、產品形態設計的形式美法則

美學法則不同于審美意識,審美意識隨著時代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觀念的變更,還有地區和民族的不同會有差異和變化,可美學法則卻是不會變的,是共同的。這是由事物的內在規律所定,變化的事物總存在著不變的共同規律。對于各種各樣的產品形態而論,成功的產品形態共有的規律是對比統一。產品形態設計的形式美法則主要是研究產品形態美感與人的審美之間的關系,以美學的基本法則為內容來揭示產品造型形式美的發展規律,滿足人們對產品審美的要求。事物的美也往往反映著事物的發展規律。形式美的法則主要有:對稱與平衡、比例與尺度、節奏與韻律、對比與統一。

1.對稱與平衡

對稱與平衡的法則來源于人類對自然屬性的認知,是人類發現和運用最早的法則。

對稱也稱為均齊,是在統一中求變化,對稱的形態給人穩定的感覺;平衡則側重于在變化中求統一,平衡的形態讓人產生視覺與心理上的完美、寧靜、和諧之感。兩者綜合運用,形成了三種平衡的方式:對稱平衡、散射平衡、非對稱平衡。

對稱平衡就是指設計元素幾乎是等距分配,其設計被中心線分成兩半,一半與另一半完全或幾乎完全相同(如圖1-43、圖1-44所示)。

圖1-43 音樂播放器

圖1-44 Y型椅

散射平衡是指設計元素從一個中心輻射出來,像輪輻或菊花樣的自然形態。這樣的產品通常以圓周形式出現(如圖1-45、圖1-46所示)。

圖1-45  音樂播放器

圖1-46 手表

非對稱平衡是指設計元素不對稱布置,而達到視覺力的平衡。這種平衡不存在中心線和中心點(如圖1-47、圖1-48所示)。

圖1-47 相機

圖1-48 水壺

2.比例與尺度

任何產品,不論呈什么形狀,都必須存在長、寬、高三個方向的度量及比例,這三個方向度量之間最理想的關系包括的內容有:整體或某一局部本身的長、寬、高之間的度量關系,整體與局部或局部與局部之間的度量關系。正確的比例尺度是完美造型的基礎,美的造型都具有良好的比例和合適的尺度。尺度是造型對象的整體或局部與人的生理或人所習見的某種特定標準之間的大小關系。比例是造型對象各部分之間、各部分與整體之間的大小關系,以及各部分與細部之間的比較關系。

產品造型設計中,首先要解決尺度問題,然后才能進一步推敲其比例關系。產品的尺寸符合結構、功能以及人機因素的要求,而且整體比例和各部分比例協調和生動,才稱得上是完美的造型。比例的確定,一般是先從整體大的比例關系上推敲,當大的比例關系基本確定之后,再推敲細部及局部的比例,最后協調局部和整體之間的關系,使細部與整體完美地統一起來。

(1)幾何分析法 產品的整體,特別是外輪廓以及內部各主要分割線的控制點,凡符合或接近于圓、正三角形,正方形等具有確定比例的簡單幾何圖形,就可能由于具有某種幾何制約關系而產生和諧統一的效果(如圖1-49所示)。

圖1-49 CD播放器

(2)相似形求得和諧統一 長方形,它的邊長可以有不同的比例。但某些特殊的長方形,如邊長比例為1∶1.414、1∶1.732、1∶2.236的長方形,由于受到上述數值關系的制約而具有明確的肯定性(如圖1-50所示)。

圖1-50 投影儀

(3)黃金分割 邊長比例為1∶1.618的長方形為“黃金率長方形”。黃金分割的這種連續性構成一種有規律、有節奏的動態均衡(如圖1-51所示)。

圖1-51 水壺

3.節奏與韻律

自然界中的許多事物和現象,往往由于有規律,重復地出現或有條理的秩序變化而激發人們的美感。這種美的形式激起人們有意識地模仿和運用,愛好節奏和諧之類的美的形式是人類生來就有的自然傾向。

節奏是一種條理性、重復性、連續性的藝術形式的表現。韻律是節奏內涵的深化,是在藝術內容上傾注節奏以感情因素。韻律美是一種有規律的重復、有組織的變化的美的形式。在造型設計中,采用重復的處理手法,可以突出造型中的某一特征,強調不同部分的共同因素,取得形體彼此間的聯系,以求得整體。

產品設計中的節奏與韻律,常常產生于產品內的基本單元或某一特征的規律安排,產生于工業生產的標準化、通用化、系列化因素。節奏與韻律美應充分應用其自身工業中所蘊含的美感因素,而不能僅僅簡單地去依靠節奏感的裝飾圖案(如圖1-52~圖1-54所示)。

圖1-52 火炬

圖1-53 交流器

圖1-54 音樂播放器按鍵

4.對比與統一

對比與統一是形式美法則的集中與概括,是形式美的基本規律。任何實體形態總是由點、線、面、三維虛實空間、顏色和質感等元素有機地組合成為一個整體。對比是尋找各部分之間的差異、區別;統一是尋找各部分之間的共性、聯系。

對比是指通過強調各種因素的差異,達到造型豐富、有層次的變化統一之效。如體量的大小,不同形狀、方向的變化,線條的剛柔,明暗反差,空間的虛實等(如圖1-55所示)。

圖1-55 電腦

統一是縮小差異,強調相互的內在聯系,借助相互之間的共性以求得和諧。對比與統一是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是相輔相成的,例如形狀的方與圓、線條的剛與柔的對比。兩種不同性質的東西不能作比較(如圖1-56所示)。

圖1-56 檢查儀

(1)體量的對比與統一 體量對比是指形狀相同,大小不同所發生的對比關系。構成產品各部分的體量主要是由產品的功能結構要求所決定的,但可適當地調整各部分的體積,做到相互襯托、互相彌補。

大體量引人注目,使人覺得突出,而小體量顯得精巧,可點綴整個產品。統一主要是統一主從關系,保持適當的對比差異(如圖1-57所示)。

圖1-57 清潔機

(2)形狀的對比與協調 形狀對比在產品設計中用得非常多,這是由于各部分的內部結構不同,產生不同的外形,另外設計師們喜歡用不同的形狀對比來豐富整個產品造型(如圖1-58所示)。

圖1-58 相機(1)

(3)線條的對比與協調 產品中線的存在形式有:面與面的相交線、結構線、不同顏色的相交線以及裝飾線;還有雖不存在,但人們可以感覺到的線,如曲面輪廓線、高光線以及明暗交界線。無論是實際存在的線,還是不存在的線,視覺中都可以感覺到,所以都影響產品的造型,不可忽視(如圖1-59所示)。

圖1-59 相機(2)

(4)虛實的對比與協調 實指密封的板面,虛指凹入或者通透的部分。實給人完整的平面感,覺得厚實、向前突出;虛給人豐富的變化感,覺得通透、輕巧、略向后隱退。

適當的虛實對比,可使簡單的平面豐富起來。無論是以虛面為主,還是以實面為主,兩者對比都可以互相裝飾,互相刻畫,產生前后、節奏感(如圖1-60所示)。

圖1-60 清潔機

(5)方向的對比與協調 人們觀察物體時會發現物體內有一種傾向性張力,物體在這種視覺張力的作用下有向某個方向擴張的暗示。在造型設計中,應用方向的對比可以使產品造型有變化,形成空間立體交錯的視覺效果。方向的協調通常采用主從關系來達到(如圖1-61所示)。

圖1-61 CPU光盤驅動器

(6)材質的對比與調和 使用不同的材料可構成材質的對比。主要表現為人造材料與天然材料的對比;金屬與非金屬的對比;粗糙與光滑材料的對比等。橡膠材料的使用更加符合人的使用需求,也具有較強的感染力,能使人產生豐富的心理感受(如圖1-62所示)。

圖1-62 筆

三、產品形態的創新

一個產品的形態是由多個要素相互之間的關系而形成的,如產品的功能、材料、色彩、結構等。這些要素既有各自獨立的內容與特征,相互之間又有著密切的內在關系,并共同影響著產品的整體形態。由于產品設計的目的就是要創新產品,那么在進行產品設計中,產品形態創新就是關鍵的著手點。也就是說,在產品形態創意的過程中通過對上述形態要素的分析與比較,選擇其中某些要素作為突破點,以尋求整體形態創新的可能性。

1.功能創新

產品的目的是為人服務的,因此功能是第一位的,是整個設計中居主導地位的因素,它對產品的形態有決定性的影響。產品功能的創新主要是改善或改變產品原來的功能或提供新的使用功能等,使產品在使用和操作方面更科學、更合理、更貼近人的使用習慣,從而使產品更能滿足人們生活方式的需要。

日本某公司設計的Walkman就是因為功能的創新而達到形態的創新甚至是生活方式的創新的典型案例,其設計思想的來源是如何解決當時臺式和盒式錄音機對人們欣賞音樂方式的限制,也就是說,怎樣改善錄音機的功能來滿足人們在流動環境下聽音樂的需求。通過將普通的錄音機芯改成微型的機芯,Walkman實現了功能的創新,由于其體積小巧,攜帶方便,人們欣賞音樂的方式變得更靈活,從而拓展了產品的功能。由于微型機芯的采用使得錄音機的造型一改以前笨重的形態(如圖1-63所示),變得輕盈、小巧,實現了產品形態上的創新(如圖1-64所示)。

圖1-63 臺式錄音機

圖1-64 Walkman

2.材料創新

產品中的材料是人與產品溝通的中介物質,它既是內部機能的依附、保護、傳播,又是人作用的直觀實體,形成整體形態的物質。因此,選擇正確的材料,采用正確的方法去處理材料,才能塑造產品的良好形態。

不同的材料在視覺和觸覺上給人的感覺不同,由于材料的配置、組織和加工方法的不同,使造型產生輕、重、軟、硬、冷、暖、透明等不同的形象感。因此,當某種材料被應用到某個產品時,就會使這一產品直接產生出與該材料特性相關的視覺特征。也就是說,即使是具有同樣機能或具有相似外形結構的產品,由于所應用的材料不同,給人的視覺印象也不同。

不同的材料有著不同的加工和成型方法,不同的加工工藝也將對產品形態的創新起著直接的作用。20世紀30年代金屬沖壓成型技術的出現使得流線型風格風靡一時,但是流線型又受到當時技術水平的制約,只能形成笨重的拋物線型。后來塑料的發展和大量應用大大地改變了產品的造型,塑料在造型方面的優點是能形成曲線和大幅面的效果,如1960年世界上第一張玻璃鋼椅就是一次成型的(如圖1-65所示)。隨著技術的發展,出現了新型復合材料,新型材料使得產品造型方式有了更大的自由,產品的形態發生了更大的改變。

圖1-65 玻璃鋼椅

表面裝飾工藝的應用也豐富了造型的藝術效果,如仿真噴涂技術可以改變產品的材料質感,該技術能在冰冷金屬表面噴涂溫和的軟塑層、塑料表層鍍上冰冷的金屬層、塑料件外層貼上細薄的木質層等。因此,充分運用各種工藝創造不同的質感來產生不同的視覺形態,這是在產品形態創新中值得考慮的方法。

在產品形態的創新過程中,積極探索新材料運用是非常重要的形態創新方法。例如某品牌電腦(如圖1-66所示)的成功就是因為材料的創新而使產品的形態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改變了傳統電腦不透明殼體和千篇一律灰白色的視覺形態,使整個產品形態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由于采用新材料會影響一些其他因素,因此,在形態創新時,應該針對具體產品的特點,來選擇新材料,同時還要綜合考慮使用環境、使用方式、技術、成本等因素。

圖1-66 某品牌電腦

3.色彩創新

色彩是重要的形態表達要素之一,產品造型的個性和它所包含的視覺傳達方面的各種信息,大多數是由色彩來表達的。色彩具有的強大的視覺表現力,是由于色彩能引起人們各種各樣的感情變化,不同的色彩配置可表現出時髦、高貴、樸素、后現代等不同的風格(如圖1-67所示)。色彩還具有聯想性與象征性,人受到色彩的刺激會想起有關的事物,由于隨著色彩聯想的社會化,色彩就具有象征性。由于色彩因人的情感狀態會產生多重個性,所以在產品設計中就應該利用色彩的視覺表現力來表達產品的造型特征和個性。那么怎樣創新性地利用色彩來達到形態的創新呢?

圖1-67 咖啡機

運用色彩組合搭配原理來處理部件構成,從外觀形態上把產品形象處理成有機關聯的整體。例如,運用色彩的塊面分割,可以將笨重的產品變得輕巧;運用色塊連接線的變化,可以使僵硬的產品體量變得柔韌;運用色彩純度的變化,可以突出某些控制部件的功能引導;運用色塊的分隔組合,可以烘托出產品感觀的整體感染力(如圖1-68所示)。巧妙運用色彩,能把產品部件的每個局部統一起來,使產品的形態更具整體感。

圖1-68 掃地機

4.結構創新

產品形態既是外在的表現,同時也是結構的表現形式。產品結構是產品構成完整形態的具體手段,一件產品必須依賴于自身的結構才能得以形成。結構是為功能服務的,它制約著產品造型,又推動著產品造型。假如沒有適當的結構,形態就不能搭建起來。例如,將一張很薄的紙豎立起來,它幾乎不能承受一點壓力,但如果將它圍成圓筒,就能抵抗一定壓力。如果做成折疊形式抗壓能力就更強了。這就說明了形態不同,結構就不同,它的本質也就有變化。也就是說,在設計產品的外觀形態時必然會涉及它本身的結構形式。相反,如果改變這些產品的結構,必定也會對產品的整體形態產生很大的影響。

在產品形態呈現出的美感要素中,產品結構的新穎性與獨特性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一個具有新穎結構的產品往往能給人以強大的視覺沖擊力,激起消費者的購買欲望。此外,產品結構創新還能改善產品的使用功能,提高工作效率,使產品的各部分機能更科學、更合理。因此,在產品形態設計中,利用結構的創新來實現形態的創新是一個相當重要的手法。

在結構創新中,可以從外觀結構的開啟方式、運行結構傳遞出的感受、部件的連接方式等入手,努力通過結構的設置來傳達產品形態的新穎性。以下是一些結構創新的成功案例。

圖1-69是“交叉”扶手椅,該產品的主要特點在于使用了一種新的膠,不必用金屬扣件來固定,實現了形態的創新。

圖1-69 “交叉”扶手椅

圖1-70是圓盤椅,此產品獨特的結構使得形態具有強大的視覺沖擊力。

圖1-70 圓盤椅

對產品的功能、材料、色彩、結構等要素的創新是獲得產品形態創新的重要手段,同時還應注意到這些要素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對一種形態要素的創新必然會引起其他形態要素相應的變化。例如,產品功能的創新必然要求有與其相適應的材料、結構,產品色彩的創新也要考慮到與之相應的材料和加工工藝,產品結構的創新往往也需要新材料的支持,新材料的應用也可以引起產品功能、結構、色彩的變化。因此,在產品形態創新中,要充分考慮各個產品形態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不斷地綜合和平衡這些要素,使之逐步形成合理又有創新性的產品形態。

運用點線面元素進行產品形態的創新設計,進行一種家居用品設計,要求符合形式美的法則。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云南省| 武川县| 文山县| 紫金县| 尼勒克县| 故城县| 鄯善县| 赤峰市| 绥阳县| 西和县| 堆龙德庆县| 阳东县| 金川县| 肥乡县| 黄大仙区| 泰顺县| 海伦市| 西峡县| 玉屏| 黑山县| 同江市| 沂源县| 夏邑县| 岳阳市| 定结县| 当涂县| 林甸县| 怀远县| 峨山| 社旗县| 龙口市| 文成县| 长乐市| 文水县| 福贡县| 扶沟县| 都兰县| 吉首市| 萨嘎县| 达尔| 清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