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穿越報:明朝卷
- 彭凡
- 4614字
- 2020-01-16 16:55:32
天下風云
像愛護雛鳥新樹一樣,愛護百姓
歷經20多年的戰亂,當時的中華大地一片凋敝,田地荒蕪。作為一個貧民出身的皇帝,朱元璋登基的第一件事,就是關注農民兄弟。
在他稱帝的那年,接見外地的一些官吏時,朱元璋就說:“天下剛剛安定下來,老百姓們都沒有錢,他們現在就像剛會飛的鳥,不可以拔它們的羽毛;如同新栽的樹,不可動搖他們的根。現在最重要的就是減輕人們的負擔,讓大家安定下來,恢復元氣。”
為了鼓勵大家種田,朱元璋規定,只要你開了荒地,這片田地就是你的。就算是原先的主人找來了,也沒用。對于開荒者,不僅免掉三年的租稅,還由國家提供耕牛、農具和種子。在此基礎上,他還發布命令,犯人只要犯的不是死罪,都罰去種地。當時好多犯人都是官員,這樣就出現了一萬多名官員在田里插秧的盛況。這些都極大地激發了農民的積極性。
除了大力鼓勵農民墾荒外,他還鼓勵軍屯和商屯。軍屯就是讓軍人種田,自給自足。商屯就是讓商人在邊境雇人種田,就地交糧,省去交通費用,這樣獲利更多。軍屯和商屯不但解決了軍糧問題,而且也開發了邊疆。
朱元璋還十分重視水利建設和賑濟災荒。剛當皇帝的時候,他就下令,如果老百姓提出一些有關水利的建議,地方官員必須及時上報,否則就會受到嚴懲。不到八年,全國共開塘堰四萬多處,疏通河流四千多條,創下了非凡的功績。在賑災方面,如果哪個地方受災或者受到戰爭影響很深,他就會減免那些地方的賦稅,或者開倉救濟。
為了建設農村,他還創立了“里甲”制度,利用人們尊老愛幼的傳統,推舉德高望重且樂于服務的“老人”,調解和處理一些鄉里糾紛,并有權懲治游手好閑、稱霸鄉里的潑皮無賴,教育鄉民從善去惡。
這些制度在極大程度上穩定了民心,促進了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老百姓在經歷戰火紛飛、饑寒交迫的年代后,終于漸漸地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天下風云
節儉成風的皇帝
由于出身貧寒,早年經歷過大旱瘟疫,朱元璋從不追求奢華富貴,帶頭提倡節儉。
在他還是吳王的時候,有一次,有個官員把陳友諒的一個鏤金床送給他。朱元璋看了,對官員們說:“五代十國的時候,后蜀的孟昶(chǎnɡ)有一個鑲滿寶石的尿壺,這鏤金床與寶石尿壺有什么區別呢?”當場就把它毀了。

有個官員附和說:“未富而驕,未貴而侈。這就是敗亡的原因。”
朱元璋說:“富了就可以驕嗎?貴了就可以奢嗎?有驕侈之心,就算將來大富大貴了,也很難保住。越是富貴,就越要注意節約。”
南京是孫吳、東晉、宋、齊、梁、陳六朝都城,都是短命王朝。朱元璋當了皇帝以后,特別注意吸取它們的亡國教訓。修建宮室他只要求堅固耐用,不要過多的裝飾,還讓人畫了不少歷史故事來提醒自己,時刻不要忘了前人的教訓。
本來皇帝使用的車輿、器具等物品,應該用黃金裝飾,他卻下令全部用銅制作。官員向他報告說:“陛下,我們用不了多少黃金。”
朱元璋說:“現在全天下都是我的,我怎么會舍不得這點兒黃金呢?我要提倡節儉,自己首先應該做個表率。”而他睡的龍床,與普通人家的睡床沒什么區別,就連每天早膳,也只有蔬菜就餐。皇宮里的空地,建的不是亭臺樓閣,而是菜園。
有一天下大雨,有兩個小內監穿著新靴子在雨水中行走。朱元璋便把他們召到面前,訓斥道:“一雙靴子雖然不值多少錢,卻是出自百姓之力,要費好多工夫才能做成。你們卻這么糟踐!”說完,令人拖出去打了幾板子。還同時下令,以后百官上朝遇著雨雪,允許穿雨衣雨靴。
而后宮的嬪妃在馬皇后的影響下,也十分注意節儉。她們從不打扮得花枝招展,衣裳也要穿好長一段時間才換新衣,就連做衣服剩下的綢緞片,也用來縫成百衲被面或衣服,賜給王妃公主,讓她們知道蠶農的艱難。
馬皇后的賢德,給了勤儉治國的朱元璋極大的幫助和鼓勵。他把節儉看成一種美德,更看成一種安邦定國的治國方略。
天下風云
皇帝是個工作狂

經過幾十年的生死搏斗,朱元璋才掙得了這么大的一份家業,所以十分珍惜。這么多年以來,除了生病,他總是堅持每天兩次上朝辦公,夜以繼日地工作。
他有一個原則,今天能辦的事情決不拖到明天。他在吃飯的時候,如果想起一件事,就馬上放下碗筷,記下來,并把字條別在衣服上。因此,他的衣服上常常別著很多字條,他戲稱為鶉(chún)衣(破爛的衣服)。
由于害怕大權旁落,他總是事必躬親,什么事都要去管一管。明朝剛建立的時候,設有宰相,宰相自古以來就是協助皇帝處理政務的。朱元璋與宰相時不時發生沖突,再加上當時的宰相胡惟庸結黨營私,貪贓枉法,朱元璋大為惱火,就找了個借口殺了胡惟庸,廢除了宰相和中書省,還規定以后不許設立宰相。這樣一來,六個部直接對皇帝負責,沒有大臣獨攬大權了。
但同時,皇帝的任務也加重了。那個時候,文牘(dú)非常瑣冗,寫給皇帝的奏章都是萬字千言。朱元璋小時候本來讀書就不多,盡管執政以來,一直堅持讀書,但也受不了了。
有一次,刑部主事茹太素上了一份奏章,朱元璋實在太累了,就讓大臣讀給他聽,足足聽了一個多時辰(兩個多小時),還不知道主要寫的是什么。命人數一數,居然有16300多字,朱元璋不由怒火中燒,叫人把茹太素找來,打了他一頓板子。
第二天,他想起這件事,叫人接著讀,16500多字后,終于有了重要的五件事。這五件事總共才用了500多字,內容倒是不錯,其中有四件事是可以馬上辦理的。
朱元璋嘆了一口氣,說:“這些酸秀才,真像塊臭豆腐,又臭又香。”
后來,他命令官員們上奏,不允許說空話、套話、大話、廢話,并親自規定了奏章格式,這樣他的工作才輕松了一些。可即使這樣,他平均每天也要審閱20多萬字,處理400多件事。
廢除宰相后,朱元璋又下令廢除掌管全國軍事的大都督府。盡管當時掌管大都督府的是他的外甥李文忠,他也毫不猶豫地削去了他的職位。
之后,他改組了都督府,把它分為中、左、前、后、右五軍都督府,同時和兵部互相牽制。其中,兵部有權頒發命令,但不能直接統帥軍隊,而都督府專門負責管理和訓練軍隊,但沒有權力調遣軍隊。如此一來,軍政大權便落在了皇帝一人手中。
有人問他,為什么要這么自討苦吃呢?他說:“難道我是好勞而惡安嗎?當然不是。自古以來,沒有一個國家不是因為勤勉而興盛,因為怠惰而衰敗的。”

天下風云
一句話惹來大麻煩

(胡惟庸一案,受牽連而被殺的人數多達三萬。77歲的李善長也沒能幸免,一家老小全部被殺,只有李善長之子,駙馬李自祺夫婦得以幸免。)
天下風云
錦衣衛——朱元璋的私人警察

在胡惟庸一案中,朱元璋的錦衣衛大出風頭。
這些“錦衣衛”是朱元璋12支親軍衛的一支,分為兩種。一種與傳統觀念的禁衛軍沒什么兩樣,雖然名為將軍,但實際上,他們只是負責傳遞皇帝的命令,兼做保衛工作,也就是做皇宮大殿上的樁子。還別說,這些“樁子”個個牛高馬大,聲音洪亮,還真能震懾住一般人。
另一種,其實就是皇帝的私人警察,負責巡查緝捕,也就是到處搜集各種情報。上至王爺宰相,下至平民百姓,都在他們的眼皮底下生活。
有一次,國子監祭酒宋訥上朝,朱元璋問他:“你昨天晚上為什么不高興呀?”
宋訥大吃一驚,因為昨天晚上他沒有出門,一直在家里待著。

朱元璋于是拿出一幅畫,上面畫的正是宋訥昨夜生氣的模樣。
想想看,你三更半夜坐在家里,居然有人一邊在不遠處看著你,一邊幫你畫像,這樣的場景,是不是很恐怖呢?
而這些人的權力極大,就算你正在當堂辦公,他們也能威風凜凜地把你抓走。其中,他們最有名的一項職能就是“執掌廷杖”。這是皇帝對官員特有的一種刑罰。
如果哪個官員不聽話,被皇帝下旨處以廷杖,他就立刻被扒去官服,反綁雙手,押到午門,裹到一大塊布里面。
只要指揮使一聲令下:“打!”棍棒就噼里啪啦地落在這塊布上。這些錦衣衛受過專門訓練,受刑的人輕則皮開肉綻,重則就地死亡。而打得輕一點兒,還是重一點兒,錦衣衛都會收到指揮使(錦衣衛的頭頭)的暗示。如果指揮使兩腳像八字張開,表示可留杖下人一條活命;如果腳尖向內靠攏,那就是把杖下人往死里打。打完之后,還要把布中人重重地往下一摔,這時,里面的人就算死不了,也只剩下半條命了。
就是這些殘忍的劊子手,制造了許多冤案。如果有誰膽敢拂逆(即違背)他們的命令行事,誰就會家破人亡。他們幫助朱元璋監視著文武大臣和百姓,令全天下處在一片恐怖的氣氛中。
天下風云
朱元璋反貪

朱元璋從小受了很多苦,所以深切了解到百姓的不易,也十分痛恨貪官。他參加起義后曾發誓:如果自己得了天下,一定要殺盡貪官污吏!
當了皇帝后,朱元璋果然說到做到,他下令:凡是貪污60兩銀子以上的,立斬!
我們都知道,自唐宋以來,政治制度、機構設置雖然各朝各代不一樣,但縣衙的布局卻是差不多的,都有大門、戒石、鼓樓、二門這些建筑物。但明朝縣衙的大門和二門之間又多了一個土地祠。
這土地祠是做什么的呢?說起來有些恐怖,因為它是專供剝皮用的,而且剝的還是人皮!
原來,朱元璋命令將貪污的官員處死后,還要把他們的皮剝下來,然后在皮內塞上稻草什么的,做成稻草人,懸掛在城門口,或者官府公座兩旁,供百姓參觀,當然,最主要還是用來威懾貪官。
他還規定,官員們私自收下一件衣服、一雙襪子,或者一條頭巾、一本書,也都要定罪。定罪之后,刑罰也特別嚴厲,一般要刺字文身、斷手、砍腳,有的甚至要凌遲、腰斬或閹割,總之十分殘忍。
雖然有這么嚴厲的反貪措施,但還是出現了不少貪官。其中最有名的是郭桓案。郭桓只是一個小小的戶部侍郎,居然和他的同黨一共貪污了2400多萬石糧食,而且六部的大多數官員都是郭桓的同黨(名單很長,就不一一列舉了)!朱元璋追查下來,一共殺掉了三萬多人。
不僅如此,朱元璋還允許天下百姓一旦發現官員貪污,就可以上京城告發他,還可以直接把貪官送到京城去。
盡管如此,可有些百姓還是不敢得罪貪官,怕“逮不著狐貍惹來一身臊”。后來,鎮江的一個大貪官落網之后,朱元璋怪周圍的百姓們沒有告發他,還罰大伙兒去搬石頭砌城。
以往的朝代,官員們拿的是鐵飯碗,吃穿不愁,老百姓只能戰戰兢兢地過日子。現在好了,有了皇帝的支持,老百姓可以安安穩穩地過日子,換成官員們提心吊膽了。不得不說,朱元璋確實是一個真正為貧苦百姓著想的皇帝。

天下風云
皇帝大開殺戒為哪般

清理了“胡黨”之后,朱元璋又將目標鎖定在功臣藍玉身上。
藍玉是明朝的開國大將,因為作戰英勇,屢立戰功,常常得到朱元璋的嘉獎和賞賜。但他居功自傲,甚至不經過朱元璋的允許,就在軍
隊中布置自己的勢力。這讓朱元璋十分惱
火,決心除掉藍玉。
1392年的一天,錦衣衛指揮使忽然參奏藍玉謀反,朱元璋于是讓人逮捕了藍玉,并由吏部尚書詹徽審訊,要他一個一個地查下去,一定要查出藍玉的同黨。
在錦衣衛的嚴刑逼供下,藍玉大聲道:“詹徽就是我的同黨!”話音未落,錦衣衛便把詹徽也押了下去。審判官們害怕自己落得和詹徽一樣的下場,于是不敢再審。
三天后,藍玉被朱元璋以莫須有的罪名殺死。接下來被牽連的,又達15000多人,有些人甚至沒見過藍玉的面,也被歸為“藍黨”。
對于朱元璋大開殺戒,皇太子朱標非常反感,于是勸父親:“父皇殺人太多,恐怕有失人心。”朱元璋聽后,拿來一把帶刺的木棍放在地上,命朱標去撿。
朱標看見有刺,當然不會撿。
朱元璋冷冷地說:“木棍有刺,因此你不敢撿。但如果我把這些刺去掉,再交給你,這難道不好嗎?現在我幫你殺掉那些對國家有危險的人,將來你才能坐穩江山啊!”
沒想到,朱標并不領情,也冷冷地說:“皇帝像堯舜一樣賢德,臣民才會是擁護堯舜的臣民。”
朱元璋大怒,搬起椅子向太子擲去。朱標身手敏捷,躲了過去,但也嚇得不輕,回去就生了重病。
經過這兩個事件,明朝的功臣老將幾乎都被殺光了,一時出現了朝中無人、國中無將的局面。

嘻哈園

百姓茶館

新聞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