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輯 五味雜記

額芬餑餑

早飯后,散步到山東大學校門,它的對面有兩家書店,一家是山東大學出版社的書店,緊挨著的是門面不大的新華書店。我常逛新華書店,這里有一個特價書架,在打折的書中,淘到《文人飲食談》一書。

《文人飲食談》收入端木蕻良的《東北風味》。他是20世紀30年代東北作家群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寫出產生重要影響的力作《科爾沁旗草原》,但他的散文沒有讀過。這一組不長的文字輯在一起,主要回味家鄉的小吃。他談到玻璃葉餅,玻璃又稱波離或波琴,意思是滿語的谷米。端木蕻良在文章中說道:“家鄉有一種樹,葉子很大,葉面光滑,反光性很好,鄉親們都叫這樹的葉子為玻璃葉。用這種葉子包制的餅,叫玻璃葉餅?!倍四巨颊f的玻璃葉,是指柞樹葉子,民間把柞樹叫“菠離蕻子”。一些資料上混淆,有的學者誤將椴葉餑餑認為是用柞樹葉子做成的。陪母親聊天,說起一些過去的事情,她說1960年困難時期,上山采菠離蕻子葉回來,在鍋中烘干搗碎,摻進苞米面中吃。姜劼敏考證中認為,真實的做法,是采用椴樹枝上的葉子,葉大而圓,邊齒小而整齊。采后洗凈,將葉面餡包裹即可。椴樹葉清香能食用。而柞樹的葉窄,折不成半圓形,吃起來發苦?!稓J定滿洲祭神祭天典禮》中,明確寫有“椴葉餑餑”。宮中祭祀時“五月初一日供椴葉餑餑”,每年的農歷四五月間,上山采集嫩椴樹葉,回家洗凈待用。泡好的黏米加水磨成細面,紅小豆煮爛,然后搗成泥餡,包成大餃子形狀。椴樹葉抹好豆油,裹上黏米的餃子上屜蒸。

我祖母出生在烏拉古城,她是旗人,在平常的生活中,遵守老滿族的規矩,給我講過許多民間傳說,哼唱過古老的歌謠。她喜歡刺繡,俗稱針繡、扎花、繡花、繡云子。滿族女孩子,從十幾歲做女紅,針線活不好,要受別人嘲笑的。一塊撐子上的白布,通過她針線的穿動,一只飛鳥、一條河流、一朵野花活了起來,表達對吉祥幸福的向往。1983年,我結婚那一年,祖母給孫媳婦一針一線,縫了一件緞子棉襖,紅色碎花,盤的是紐袢,至今收藏在柜子里,成為一件傳家的寶貝。妻子偶爾拿出來,欣賞祖母的手藝,更多的是對她的懷念。

祖母手巧,包水餃時能變出花樣,包幾個麥穗和盒子狀。難吃的苞米面,在她的手下做出各種餑餑。苞米面發酵后,鋪在鍋中的屜上,攤成一寸厚,撒上紅小豆。蒸出的發糕,松軟入口,有淡淡的酸甜味。祖母喜歡黏食,椴葉餑餑、黏耗子、黏豆包。對這些食物的偏愛,與她受到的民族文化的影響分不開。

2014年6月,我去其塔木拜訪滿族剪紙傳人關云德,觀看了新創作的作品。他贈送我《親親柳條邊》《九臺文史資料》兩本書,書中有他的文章,關云德講了滿族跳餑餑神。

每到龍虎年,滿族人燒香祭祖,要為敬祖準備一些供品。在淘米、蒸米、制作打糕的過程中,扎著神裙子的薩滿,對著天地唱起震米的神歌。在神鼓聲中,古老的歌聲,伴著人們的頌歌完成制作供品。

跳神的吉日,院子中置一張高桌,為擺放供桌。盛滿高粱的斗上蓋著紅紙,屋中的西墻下,家神案前有供桌。上鋪一塊紅布,一對燭臺,兩個香爐,三碟打糕,三杯米酒。懸掛在屋梁或門框上的大鼓,讓人充滿敬畏之情。南炕上的家神,祖爺匣子,北側的索口袋,外屋的佛多媽媽,院中升斗案前,有一只木制年祈香爐。年息花滿語是“松吉爾花”,植物學上的名字叫野杜鵑,它是民間稱的迎春花、干枝子梅、年息花。這種花長在石砬子的峭壁上,叢生小灌木,每年早春時節開花。四月至五月初,此葉香味濃郁,長在大山的深處。因為味道強烈,在空氣中散播,鳥兒都忍受不了香氣,躲得遠遠的。人們結伴攀上山頂,掐年息花做香,這就是民間所說的“掐春”。家神案前有兩個香爐,分別是燃年息香和漢香,擺上供果,酒杯倒滿酒。由男孩子點燃香,俗稱的上香童子,每燃著一炷香,叩一次頭。火鐮點燃香燭,香煙裊裊飄升,這是美好的寄托。大薩滿和助手敲響皮鼓,祈禱祭祀開始,跳起餑餑神。

《滿族餑餑》是一首滿族情歌,以黏糕為主題,歌頌年輕人的愛慕之情,同時讀出餑餑在滿族人心中的重要位置:

黃米糕,黏又黏,紅蕓豆,撒上面,

格格做的定情飯,雙手捧在我跟前。

吃下紅豆定心丸,再吃米糕更覺黏。

越黏越覺心不散,你心我心黏一團。

“餑餑”的滿語是額芬,它是滿族人對面食的稱謂。滿族人長年在野外捕獵和征戰,隨身帶著黏餑餑,既省事,又能抗住饑餓,便養成了吃餑餑的習俗。祭祀祖先和敬神,多用各種餑餑。滿族的餑餑種類繁多,常見的有蘇葉餑餑、豆面餑餑、牛舌餑餑、椴葉餑餑、同心餑餑、清明餑餑、肉末燒餅、酸棗糕、淋漿糕、五花糕、芙蓉糕、綠豆糕、宵而卷、馬蹄酥、豌豆黃、牛舌餅、四葉餅、豆擦糕、油炸糕,還有涼糕、小酥、盆糕、發糕、打糕、鏃餅等。餑餑的食材主要有兩種,白面和黏米面,制作工藝多為烘、烤、蒸和烙。

翰林院侍講臣高士奇《扈從東巡日錄》所記,康熙皇帝的隨行人員,有十歲的皇太子允初,三位后妃、諸位王爺、朝廷各類官員侍衛一行七萬多人。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康熙帝東巡至大烏拉。當時他年方二十九歲,是一位年輕的皇帝,表現出非凡的統治才能。經過八年的艱苦斗爭,平定“三藩”的叛亂,便目光遠大地率眾北上,視察東北邊陲,加強邊界的備戰,準備迎擊沙俄入侵者,康熙這次東巡的最終目的地是吉林、大烏拉兩城。

衣食住行是東巡中重要的部分,接駕恭賀皇帝所貢的餑餑,一部分是用來吃的,另一部分是上供用的供品。餑餑一部分由吉林將軍府果子樓提供,康熙皇帝駐蹕大烏拉虞村,余下的是打牲烏拉衙門提供。由于打牲烏拉衙門不設供應餑餑的機構,便分派給當地糕點商鋪和大戶人家制作。2015年8月,我為了看烏拉打牲衙門第三十一任總管趙云生的私宅后府,來到烏拉街,就是歷史上叫大烏拉的地方。站在后府的園子間,望著遠處的苞米地,想象當年康熙皇帝東巡來到這里時的情景。

四月末的平原,陽光豐沛,樓下鄰居家的小狗,一陣狂叫。書房的窗子前,吊掛的綠蘿、垂下的莖蔓,在陽光的擁抱中,散發旺盛的生機。讀端木蕻良的文章,想起夏丏尊說過:“在中國,衣不妨污濁,居室不妨簡陋,道路不妨泥濘。而獨在吃上,卻分毫不能馬虎。衣、食、住、行的四事之中,食的程度,遠高于其余一切,很不調和。中國民族的文化,可以說是口的文化?!毕膩D尊的眼光獨到,抓住國民的心態,他將吃列為高于一切的位置。

端木蕻良寫的三個小文章,短小洗練,讀起來回味無窮。母親把一塊熱玻璃餅,放在一個小碟中,怕他燙著時,深情地說出“我這‘老’兒子”。這個“老”字,濃縮高度的情感,此時發生裂變。清香的玻璃餅,不過是被一片樹葉包裹,但在端木蕻良的心中,卻是無盡的思念。

主站蜘蛛池模板: 依安县| 航空| 芷江| 普宁市| 墨竹工卡县| 兴国县| 辽宁省| 五大连池市| 兴文县| 威远县| 麻城市| 横峰县| 永清县| 仁布县| 东莞市| 吉林省| 平原县| 博兴县| 易门县| 阿合奇县| 河西区| 宁国市| 蒲城县| 鄂伦春自治旗| 婺源县| 南漳县| 辽阳县| 河北省| 汉中市| 湘潭县| 鄂尔多斯市| 孟州市| 邵阳县| 新野县| 乐山市| 浏阳市| 盘山县| 封开县| 长春市| 辛集市| 尚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