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6 電葫蘆升降控制

2.6.1 任務導入

(1)控制要求

電葫蘆升降控制分為單周和連續兩種模式,具體控制要求如下:

a.單周:按下啟動按鈕,電葫蘆執行“上升4s→停止6s→下降4s→停止6s”的運行,往復運動一次后,停在初始位置,等待下一次的啟動。

b.連續:按下啟動按鈕,電葫蘆連續執行“上升4s→停止6s→下降4s→停止6s”。

試根據上述控制要求,編制程序。

(2)案例考察點

本例考察用啟保停電路編程法、置位復位指令編程法和順序控制繼電器指令編程法設計選擇序列程序。

2.6.2 選擇序列啟保停電路編程法介紹

選擇序列順序功能圖轉化為梯形圖的關鍵點在于分支處和合并處程序的處理,其余部分與單序列的處理方法一致。

(1)分支處編程

若某步后有一個由N條分支組成的選擇程序,該步可能轉換到不同的N步去,則應將這N個后續步對應的輔助繼電器的常閉觸點與該步線圈串聯,作為該步的停止條件。分支序列順序功能圖與梯形圖的轉化,如圖2-48所示。

(2)合并處編程

對于選擇程序的合并,若某步之前有N個轉換,即有N條分支進入該步,則控制代表該步的輔助繼電器的啟動電路由N條支路并聯而成,每條支路都由前級步輔助繼電器的常開觸點與轉換條件的觸點構成的串聯電路組成。合并處順序功能圖與梯形圖的轉化如圖2-49所示。

圖2-48 分支序列順序功能圖與梯形圖的轉化

圖2-49 合并處順序功能圖與梯形圖的轉化

2.6.3 選擇序列啟保停電路編程法任務實施

① 根據控制要求,進行I/O分配,如表2-6所示。

表2-6 電葫蘆升降機構控制的I/O分配

② 根據控制要求,繪制順序功能圖,如圖2-50所示。

③ 將順序功能圖轉化為梯形圖,如圖2-51所示。

圖2-50 電葫蘆升降控制順序功能圖

圖2-51 電葫蘆升降控制啟保停電路編程法梯形圖程序

④ 電葫蘆升降控制順序功能圖轉化為梯形圖的過程分析。

a.選擇序列分支處的處理方法:圖2-50中,步M0.4之后有一個選擇序列的分支,設M0.4為活動步,當它的后續步M0.0或M0.1為活動步時,它應變為不活動步,故圖2-51梯形圖中將M0.0和M0.1的常閉觸點與M0.4線圈串聯。

b.圖2-50中,步M0.1之前有一個選擇序列的合并,當步M0.0為活動步且轉換條件I0.0滿足或M0.4為活動步且轉換條件T40·I0.3滿足時,步M0.1應變為活動步,故圖2-51梯形圖中M0.1的啟動條件為M0.0·I0.0+M0.4·T40·I0.3,對應的啟動電路由兩條并聯分支組成,并聯支路分別由M0.0·I0.0和M0.4·T40·I0.3的觸點串聯組成。

2.6.4 選擇序列置位復位指令編程法介紹

選擇序列順序功能圖轉化為梯形圖的關鍵點在于分支處和合并處程序的處理,置位復位指令編程法核心是轉換,因此選擇序列在處理分支和合并處編程上與單序列的處理方法一致,無需考慮多個前級步和后續步的問題,只考慮轉換即可。

2.6.5 選擇序列置位復位指令編程法任務實施

I/O分配和繪制順序功能圖與選擇序列啟保停電路編程法一致,故不贅述。將順序功能圖轉化為梯形圖,如圖2-52所示。

圖2-52 電葫蘆升降控制置位復位指令編程法梯形圖程序

2.6.6 選擇序列順序控制繼電器指令編程法介紹

選擇序列每個分支的動作由轉換條件決定,但每次只能選擇一條分支進行轉移。

(1)分支處編程

順序控制繼電器指令編程法選擇序列分支處順序功能圖與梯形圖的對應關系如圖2-53所示。

圖2-53 順序控制繼電器指令編程法分支處順序功能圖與梯形圖的轉化

(2)合并處編程

順序控制繼電器指令編程法選擇序列合并處順序功能圖與梯形圖的對應關系,如圖2-54所示。

圖2-54 順序控制繼電器指令編程法合并處順序功能圖與梯形圖的轉化

2.6.7 選擇序列順序控制繼電器指令編程法任務實施

① 根據控制要求繪制順序功能圖,如圖2-55所示。

圖2-55 電葫蘆升降控制順序功能圖

② 將順序功能圖轉化為梯形圖,如圖2-56所示。

圖2-56 電葫蘆升降機構控制程序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平县| 临沂市| 察雅县| 大渡口区| 梁河县| 长沙县| 漯河市| 洱源县| 太原市| 宁远县| 阿拉尔市| 博野县| 高邮市| 筠连县| 射阳县| 镶黄旗| 明光市| 浮梁县| 鸡西市| 黎城县| 康乐县| 沙洋县| 三明市| 南投市| 肇庆市| 吉首市| 嘉义县| 德保县| 朝阳市| 松潘县| 闸北区| 潞西市| 连山| 道真| 稷山县| 无锡市| 万宁市| 桃园县| 马公市| 延长县| 青海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