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起畫清新風國畫 寫意暢心
- 焦萌 鄔瑞之 賈悅馨編著
- 1021字
- 2020-01-17 16:36:08
孤硯生冰
漢代劉熙在其著作《釋名》中寫道:“硯者研也,可研墨使之濡也。”通俗講,硯就是用來研磨墨的,其中下墨、發墨是衡量硯材好壞的重要指標之一。下墨,是指通過研磨,墨從墨塊到硯臺上的速度。發墨,是指墨中的碳分子和水分子融合的速度與細膩程度。發墨好的墨如油,在硯中生光發艷,隨筆旋轉流暢,所以畫畫比書法的用硯要求更高。下墨講求快慢,發墨講求粗細,但往往下墨快的發墨粗,發墨好的下墨慢。所以,下墨、發墨均佳的硯極其珍貴。
當然了,真正在購買硯臺的時候,可沒有那么多時間讓你去慢慢體會它的好壞,畢竟研墨是件“慢生活”的事情,而店家的耐心也是有限的,所以就需要你認真地往下讀了。
如何在購買時識別硯臺的好壞,可總結為“看摸敲掂”。一看,是看硯臺的材質、工藝、品相、銘文,看是否有損傷或修理過的痕跡,補過的地方顏色會與硯的原色有很大差異。二摸,就是用手撫摩硯臺,感覺是否滑潤細膩。滑潤者,石質好;粗糙者,石質就差。三敲,就是用手托住硯臺,手指輕擊之,側耳聽其聲音。如果是端硯,以木聲為佳,瓦聲次之,金聲為下。如果是歙硯,以聲音清脆為好。四掂,就是掂一下硯臺的分量,同樣大小的硯臺,重者好,輕者次之。
得了佳硯,有了好墨,你就可以正式開研了,想想還是有點小激動的。但激動歸激動,要記得研墨要輕而慢,保持墨的平正,在硯上垂直打圈兒,不要斜磨或直推。磨墨用水,宜少量多次,不要太濃或太淡。研畢要把墨裝進匣子,以免干裂。研墨耗時較長,所以研墨也被稱為“耕硯”,仿佛一片有待開墾的田野一般,需要心懷虔敬、細致耕作,才能夠有豐碩的成果。如此這般內涵滿滿的雅物,一直被視為文房重器,君子至愛之物,承載著古時人們的歡樂情致,寄托著文化修養。所以我是不會告訴你高科技的現代社會其實已經發明了研墨機這種充滿智慧卻毫無情趣的“神器”的。

最后關于硯臺,我們來聊聊著名的“四大名硯”——端、歙、臨洮與澄泥。
早期,采用廣東端州的端石、安徽歙州的歙石及甘肅臨洮的洮河石制作的端硯、歙硯、洮河硯被稱作三大名硯。大約在清末的時候,又將澄泥硯與端、歙、臨洮,并列為中國四大名硯。有著這么悠久的歷史,歷經這么多年的發展,硯臺早已不再是當初那個單純的硯臺了,而是成為了集雕刻、繪畫于一身的精美工藝品,文人墨客爭相收藏。因此,當今市面上真正的老坑石“四大名硯”可以說是極其少見、極其珍貴、極其昂貴了。
說完地位牢固無法撼動的文房屆“四大天王”,我們也該來了解一下其他幾位相對質樸卻也同樣重要的文房用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