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學基礎(第3版)
- 鄧先娥 汪芳
- 3010字
- 2020-05-22 15:40:09
第三節 均衡價格理論
在市場上,需求與供給是兩種相互對立的經濟力量,買者希望商品價廉物美,賣者希望商品價高利大。兩種經濟力量相互作用,使市場達到均衡狀態。在均衡狀態下,各種經濟力量相互制約和相互抵消,使各方愿望得以滿足,此時的價格即為均衡價格。
一、均衡價格的決定
商品的均衡價格是商品的需求和供給兩種力量共同作用的結果,由市場機制自發調節形成。其形成過程如圖2.8所示。
圖2.8 均衡價格的決定
在圖2.8中,需求曲線D與供給曲線S的交點E為均衡點,其對應的價格Pe為均衡價格,對應的數量Qe為均衡數量。當市場價格偏離均衡價格時,市場會處于需求量與供給量不相等的非均衡狀態。具體分兩種情形:其一,市場價格高于均衡價格,如價格水平位于P1,此時供給量Q3大于需求量Q1,商品供過于求引起供給各方激烈競爭,競相降價,供給量下降,趨于均衡狀態;其二,市場價格低于均衡價格,如價格水平位于P2,此時供給量Q4小于需求量Q2,商品供不應求引起需求各方激烈競爭,競相購買,商品價格上漲,供給量上升,趨于均衡狀態。一般情況下,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供求不相等的非均衡狀態會逐步消失,市場價格會自動回復到均衡價格水平。
在案例2.1中,我國生豬價格的暴漲、暴跌是市場機制發揮調節作用的正常表現,但過于劇烈的價格波動不利于生豬行業的穩定發展。我國生豬價格劇烈波動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生豬供給不穩定,供求失衡嚴重。
均衡價格的決定條件可用下列函數表達:
均衡價格的形成過程還可用供求表來說明,如表2.3所示。
表2.3 某農貿市場五花肉供求狀態分析表
二、需求與供給變動對均衡價格的影響
一種商品的均衡價格是由其需求與供給共同決定的,需求與供給是不斷變化的,任何一方的變動都會引起均衡價格的變動。
1.需求變動對均衡價格的影響
需求變動是指在商品自身價格不變的條件下,由其他影響因素變化引起的該商品需求數量的變動,其變動結果表現為整條需求曲線的平移。
如圖2.9所示,當供給不變時,既定的供給曲線S與初始需求曲線D0相交于均衡點E0,此時均衡價格為P0,均衡數量為Q0。當需求增加時,需求曲線向右上方平移,由D0平移至D2,形成新的均衡點E2,此時均衡價格為P2,均衡數量為Q2;當需求減少時,需求曲線向左下方平移,由D0平移至D1,形成新的均衡點E1,此時均衡價格為P1,均衡數量為Q1。
圖2.9 需求變動對均衡價格的影響
結論:當供給不變時,需求變動引起均衡價格及均衡數量同向變動。
思考與討論2.8
2003年“非典”疫情是怎樣影響板藍根市場的?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是怎樣影響國產奶粉市場的?試用均衡分析法進行分析。
2.供給變動對均衡價格的影響
供給變動是指在商品自身價格不變的條件下,由其他影響因素變化引起的該商品供給數量的變動,其變動結果表現為整條供給曲線的平移。
如圖2.10所示,當需求不變時,既定的需求曲線D與初始供給曲線S0相交于均衡點E0,此時均衡價格為P0,均衡數量為Q0。當供給增加時,供給曲線向右下方平移,由S0平移至S2,形成新的均衡點E2,此時均衡價格為P2,均衡數量為Q2;當供給減少時,供給曲線向左上方平移,由S0平移至S1,形成新的均衡點E1,此時均衡價格為P1,均衡數量為Q1。
圖2.10 供給變動對均衡價格的影響
結論:當需求不變時,供給變動引起均衡價格反向變動、均衡數量同向變動。
思考與討論2.9
厄爾尼諾現象是秘魯、厄瓜多爾一帶的漁民用于稱呼一種異常氣候現象的名詞。它主要指太平洋東部和中部熱帶海洋的海水溫度異常地持續變暖,使整個世界氣候模式發生變化,造成一些地區干旱而另一些地區又降雨量過多。試用均衡分析法分析厄爾尼諾現象對農產品市場的影響。
3.供求同時變動對均衡價格的影響
供求同時變動分為兩種情況:其一,供求同向變動,即同增或同減;其二,供求反向變動,即一增一減。
由前述兩個結論可知,當供給不變時,需求變動引起均衡價格及均衡數量的同向變動;當需求不變時,供給變動引起均衡價格反向變動及均衡數量同向變動。由此可得出第三個結論:當供求同向變動時,均衡數量與供求同向變動,均衡價格變動情況取決于供求變動的幅度;當供求反向變動時,均衡價格與需求同向變動,均衡數量變動情況取決于供求變動的幅度。
以上關于需求與供給變動對均衡價格的影響的三個結論,稱為供求定理。
問與答
問:供求與價格有怎樣的關系?
答:供求決定價格,價格影響供求。
三、政府限價的影響
市場自發形成的均衡價格并非萬能,政府會根據具體的經濟形勢采取一系列的經濟政策,如限價、稅收等政策,對市場價格進行干預。
政府限價是指政府對商品的價格水平或浮動幅度所做的限制或規定,常見的有最低限價和最高限價。
1.最低限價
最低限價也稱支持價格或保護價格,是指政府為扶持某一行業發展而規定的該行業產品的最低價格。最低限價總是高于市場自發形成的均衡價格,實行最低限價政策可保護生產者的利益。如圖2.11所示,市場自發形成的均衡價格為Pe,均衡數量為Qe,政府為支持該行業發展而規定的價格為P1,支持價格P1高于均衡價格Pe,此時供給量Qs大于需求量Qd,市場上出現產品過剩的情況。
為了維持最低限價,政府通常會收購市場上過剩的產品,用于國家儲備或出口。
最低限價政策主要適用于少數重要的農產品,現階段我國執行最低收購價的品種有小麥和稻谷。
圖2.11 最低限價
知識點滴
在我國,為提高農民種糧的積極性,進一步促進糧食生產的發展,國家持續在主產區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2019年生產的早秈稻(三等,下同)、中晚秈稻和粳稻最低收購價分別為每50千克120元、126元和130元,2019年生產的小麥(三等)最低收購價為每50千克112元。
此外,我國目前執行的最低工資標準也屬于最低限價政策。
2.最高限價
最高限價也稱限制價格,是政府為限制某些物品的價格而對其規定的最高價格。政府對壟斷性很強的基本生活必需品實行最高限價政策可控制這類商品的價格上漲,抑制通貨膨脹,保護消費者利益。最高限價總是低于市場自發形成的均衡價格。如圖2.12所示,市場自發形成的均衡價格為Pe,均衡數量為Qe,政府為限制價格過高而規定的價格為P2,限制價格P2低于均衡價格Pe,此時供給量Qs小于需求量Qd,市場上出現產品短缺的情況。
圖2.12 最高限價
為了維持最高限價,政府通常會采取配給制,消費者憑票證購買商品。最高限價下的供不應求易導致市場上消費者排隊搶購和黑市交易盛行。
我國最高限價政策主要適用于重要公用事業、公益性服務和網絡型自然壟斷領域。政府定價范圍以目錄形式分中央和地方呈現。于2016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央定價目錄》包括天然氣、水利工程供水、電力、特殊藥品及血液、重要交通運輸服務、重要郵政服務及重要專業服務七個類別,共20個具體項目。地方定價目錄包括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
資料查詢
政府價格管理政策法規與定價目錄查詢方法
政策法規查詢:登錄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網站首頁>發展改革工作>價格管理>政策法規>單擊具體政策法規子鏈接;或直接在網站首頁“文件資源中心”檢索查詢
定價目錄查詢:登錄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網站首頁>政務服務中心>政府定價>定價范圍>中央定價目錄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定價目錄
中央定價目錄
人物譜
阿爾弗雷德·馬歇爾
阿爾弗雷德·馬歇爾(Alfred Marshall,1842—1924),英國經濟學家,“劍橋學派”創始人。
其代表作是于1890年出版的《經濟學原理》,此著作在西方經濟學界被譽為與《國富論》齊名的劃時代著作。
《經濟學原理》闡述了均衡價格理論,始創局部均衡分析方法,提出了需求彈性、邊際效用、消費者剩余等概念,構成了現代經濟學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