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銀行理財產品經營與管理
- 石建勛 張凱文
- 2172字
- 2019-12-20 12:15:46
第二節 公募基金機構現狀與競爭格局
2017年對于公募基金行業而言是“穩中求進”的一年。截至2017年12月底,我國境內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13家,其中,中外合資公司45家,內資公司68家;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資格的證券公司或證券公司資管子公司共12家,保險資管公司2家。以上機構管理的公募基金資產合計11.6萬億元。盡管在金融去杠桿的大背景下,國內A股市場風格分化,債券市場持續動蕩,但公募基金在管理業績與規模增長上依然表現亮眼。一方面,基金業績表現優秀,全年公募基金平均漲幅7.0%,近九成公募基金收益為正;另一方面,基金管理規模平穩增長,截至2017年年底公募管理規模突破11萬億,產品數量4 841只,存量規模和產品數量再創新高。此外,公募基金延續規范發展勢頭,如流動性新規、委外基金新政、分級基金新政等監管新規的出臺,使得公募基金制度建設更為規范;而如公募FOF產品發行、養老目標證券投資基金指引的推出,也推動了公募基金的不斷創新。隨著資管產品凈值化的趨勢越發明顯,在凈值化道路上已領先一步的公募基金無疑占據更有利的位置,未來發展的強勢勁頭仍有望延續。
一、行業資產管理規模增速放緩,公募業務占比回升
如表3-5所示,2017年公募基金行業資產管理總規模為180 273億元,同比增長16.0%。其中,公募基金業務規模為115 997億元,同比增長26.6%,占比為64.3%;非公募基金業務規模為64 276億元,同比增長0.8%,占比為35.7%。公募基金業務在2017年的業務增速明顯增加,導致其占比較2016年上升了5.4個百分點。相較之下,非公募基金業務在2017年幾乎停滯不前,無法延續此前四年的高速增長勢頭,主要是因基金專戶的通道業務在2017年受到巨大的監管壓力,規模明顯收縮。
表3-5 2013—2017年公募基金行業管理規模變化

資料來源: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
在公募基金產品中,無論是封閉式基金還是開放式基金,都實現了數量和凈值的穩步增長。如表3-6所示,在開放式基金產品中,截至2017年年底,股票基金數量為791只,資產凈值為7 602.4億元,同比增長7.7%;混合基金數量為2 096只,資產凈值為19 378.5億元,同比減少3.5%;貨幣基金數量為348只,資產凈值為67 357.0億元,同比增加57.2%;債券基金數量為989只,資產凈值為14 647.4億元,同比增加2.9%;QDII基金數量為137只,資產凈值為913.6億元,同比減少10.8%。
表3-6 2016年與2017年末基金數量、份額與凈值情況

資料來源: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
貨幣基金以其收益的穩定性成為2017年最受投資者青睞的基金類型,在所有開放式基金中的占比為61%。從2013年一季度至2017年的歷史數據來看,貨幣基金在進入2014年后占比明顯上升,達到44.4%,也首次超越股票基金,成為開放式基金中的占比最高的基金種類。而股票基金的占比在2015年三季度時出現明顯的下跌,由上一季度的25.5%下降至9.7%,當時股票市場的暴跌嚴重影響了股票基金的凈值,與此同時,貨幣基金的收益相對穩定,在資產荒時期成為較為理想的投資標的。
二、投資者機構化趨勢持續
如圖3-5所示,從不同類型投資者持有基金市值來看,截至2017年年底,個人投資者持有的全部基金市值為5.74萬億元,占比為50.2%;機構投資者持有的全部基金市值為5.69萬億元,占比為49.80%。整體而言,個人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持有的基金市值基本持平。2015年,機構投資者持有基金市值呈現爆發式增長,同比增長235.6%,占比也首次超過個人投資者,2015年和2016年機構投資者持有基金市值的占比分別達到57.1%和58.4%。到了2017年,個人投資者持有資金份額也出現大幅提升,同比增長59.2%,占比略微超過機構投資者。從不同類型的基金來看,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貨幣基金和QDII基金的個人投資所持基金市值占比較大,分別為59.5%、59.6%、57.4%和73.2%。而債券基金則是以機構投資者為主,機構投資者所持基金市值為16 787.9億元,占比為91.3%。

圖3-5 2008—2017年不同類型投資者所持基金市值變化情況
資料來源:中國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
三、行業龍頭規模保持高速增長,集中度持續上升
從整體的公募基金規模來看,行業的龍頭依舊保持高速增長。如表3-7所示,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各大基金管理機構公募基金月均規模前三名分別為:天弘基金(16 752.2億元)、工銀瑞信基金(7 129.3億元)和易方達基金(5 009.6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96.9%、26.9%和18.9%。其中,天弘基金依靠貨幣基金業務的爆發式增長實現了公募基金規模的大幅擴張,接近翻倍,也成為前20中增長最快的基金。在行業集中度方面,TOP5、TOP10和TOP20的占比分別為36.9%、54.7%和74.5%,同比分別增長5.6、6.8和6.6個百分點,行業集中度有所上升。
表3-7 2017Q3基金管理機構公募基金月均規模TOP10

資料來源: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
四、基金業績改善,貨基和混基貢獻主要利潤
2017年各類型基金業績均實現不同程度的改善。如圖3-6所示,股票基金的平均業績為16.66%,較2016年提升28.84個百分點;混合基金的平均業績為15.33%,同比提升29.78個百分點;債券基金的平均業績為1.70%,同比下降0.07個百分點;貨幣基金的平均業績為3.78%,同比上升1.21個百分點。其中,受益于權益市場表現的改善,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的平均業績都從2016年的虧損水平上大幅提升。

圖3-6 2015—2017年各類型基金平均業績
資料來源:中國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
2017年各類型基金實現利潤總額情況如圖3-7所示,截至2017年年底,公募基金共實現利潤總額為5 594.94億元,其中來自貨幣基金的利潤為2 121.5億元,來自混合基金的利潤為2 095.2億元,來自股票基金的利潤為800.5億元,來自債券基金的利潤為422.1億元,來自QDII基金的利潤為145.8億元,來自FOF的利潤為0.3億元。貨幣基金和混合基金成為公募基金利潤總額的重要來源。

圖3-7 2017年各類型基金實現利潤總額情況
資料來源:中國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