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D打印一本通
- 蔡晉 李威 劉建邦編著
- 1698字
- 2021-04-02 22:14:26
1.6 3D打印的缺點
任何事都有好有壞,3D打印也是如此。3D打印雖然看起來能制造萬物,但其實并非如此。事實上,3D打印技術要成為主流的生產技術還尚需時日。3D打印機在21世紀初的實際使用仍屬于快速成型范疇,即為企業在生產正式的產品前提供產品原型的制造,業內將這類原型稱作“手板”,在珠三角一帶是很常見的技術。據統計,3D打印機生產的產品中有80%依舊是產品原型,僅有20%是最終產品。雖然3D打印在21世紀初已取得了不小的進步,例如材料增多、打印機和原材料價格逐漸下降,但到目前為止依然是一項“年輕”的技術。3D打印技術只能算是現有加工技術的一項補充,而不能完全替代,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里,二者都會相互依存。
編者根據近年來3D打印各從業者和顧客的評價,總結出了目前3D打印在市場上所表現出來的缺點,主要有5個方面,這些也是各位創業者或投資人不可規避的風險。
1.6.1 材料有限
雖然3D打印的材料號稱很多,但若細分到每一臺機器上其實少得可憐。打個比方來說,數控機床這類傳統加工機器,除了能加工鋼鐵外,還能加工銅、鋁、塑料、木材、陶瓷等其他金屬或非金屬材料;而3D打印機差不多是一臺機器對應一種材料,如果這臺機器是打印PLA的,那么,它就打不了石膏或者金屬,這是由它的成型原理決定的,無法逆轉。因此若要實現靈活的打印范圍,只有通過購買多種打印機的辦法來解決,這樣無疑就大大增加了用戶的成本。
1.6.2 顏色有限
同材料一樣,能真正用到的顏色是很有限的。雖然有傳聞說最尖端的打印機能夠打印出超過100萬種色彩,但市場沒有見過實物。而目前那些用來打印人像的高端全彩3D打印機,是通過幾個不同顏色的墨盒互相組合,從而打印多彩模型的,一般的顏色種類也就在20~30種左右。而普通的FDM類打印機,使用的都是顏色單一的線材,自然打印出來的模型也是單一顏色的,因此很多時候還需要對其重新上色,難度和成本不亞于重新設計一個模型。
1.6.3 打印機價格太高
雖然3D打印機的價格已經在逐年下降,而且很快就有觸底的現象。一些便宜的3D打印機,在淘寶網上甚至只需2000元就能買到。但終究是一分錢一分貨,價格低廉的3D打印機性能極其不穩定,容易出故障,而且最終的打印成品精度也差強人意,根本不具備拿去盈利的可能。而好的、品牌的3D打印機雖然在性能、售后上有一定保證,但是價格卻始終居高不下。而且部分品牌的3D打印機只能用專用的耗材,這比市場上的通用耗材又要貴出很大一部分。總體來說,3D打印機還是貴。
1.6.4 模型太遙遠
論壇中有很多玩家習慣將3D打印機與計算機對比,認為未來的3D打印機會像計算機一樣普及。但其實二者在當前的情況下有著本質的區別。首先計算機的操作很簡單,但是功能很全面,工作、娛樂、休閑等都可以用得到;而3D打印機雖然功能也很全面,但主要還是用來生產,而且它的核心操作就是建模。可建模有一定的難度,并不是每個人都會,也沒有都會的必要。因此建模對于很多人來說其實是一個很遙遠的事情,自然也就沒有3D打印的需求。
1.6.5 打印品價格離大眾太遙遠
3D打印出來的模型其實很難說得上是物美價廉。就拿3D打印的人像來說,當這項服務剛剛進入市場的時候,還是引起了很多人的好奇,但是一詢價,動輒上千的模型費實在會讓很多消費者望而卻步。即便是最為簡單的模型,用3D打印可能也要上百元,而市場上的同類產品可能僅需幾十元甚至幾元,而且外觀要漂亮得多。
限制3D打印成本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3種:機器成本、人工成本和時間成本。機器成本容易理解,一臺好的3D打印機價格不會很便宜,因此它打印出的產品自然要附加一定的利潤,才能收回成本;人工成本應該是影響3D打印價格的最大因素,由于打印的流程并不簡單,從建模到輸機打印,再到后期打磨上色,都需要一定的技術,因此能完成相應工作的人員工資自然也要附加到模型的最終成交價里;時間成本是很容易被忽視的一項成本,但也是至關重要的。由于3D打印機是基于私人定制的按需生產,所以一臺機器在工作時往往只能打印一個模型,而打印的時間又相當緩慢,一個10cm×5cm×5cm左右的模型大致需要5~6個小時才能打印完成,也就是說一臺機器一個工作日的時間只能做一個模型。如果考慮到場地的月租,再計算出每天的日租金,然后對比模型的售價,那么,這個對比值是相當令人喪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