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3. 安樂哲、郝大維《道德經》譯本中“有”和“無”的理解和翻譯

整部《道德經》,說的是“道”如何運行,人類如何遵從“天道”以踐行“人道”,即治國、用兵或養生之“道”。其中“有”和“無”是老子道論的重要范疇。這在《道德經》中出現的一系列“有”和“無”的對稱關鍵詞中得以清楚地體現,如“有無之相生”(第二章)、“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第十一章)、“是以有德……是以無德”(第三十八章)、“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無”(第四十章)、“天下有道……天下無道”(第四十六章)、“將欲取天下也恒無事。及其有事也,又不足以取天下也”(第四十八章)等表述。足以可見,“有”和“無”是一對重要的道學概念,如何理解這些概念以及它們與“道”的關系,是解讀《道德經》的關鍵。

“有”和“無”本是一對相應的概念,但在安樂哲、郝大維《道德經》譯本的術語匯編中,“有”并未作為道學關鍵詞單獨提出,只是在與“無”一并使用的時候,兩個詞分別譯為“determinate”和“indeterminate”。但也有例外。例如,安樂哲、郝大維把《道德經》第十一章中的“有”和“無”譯為“sоmething”和“nоthingness”,劉殿爵譯作“sоmething”和“nоthing”(Lau 1963:58),陳榮捷則譯為“being”和“nоn-being”(Chan 1963:119),這里就產生了意見的分歧。安樂哲認為古漢語不是以“be”動詞為核心的實體語言,不具備實體語言的同一性和自明性,不對事物做本質的規定,而是表述事物的變化和生成。陳榮捷使用的具有本質意味的“being”和“nоn-being”顯然是套用了西方哲學的概念。劉殿爵的“sоmething”和“nоthing”雖沒有西方哲學意味,但表達的是具體存在的事物、事情,無法表示抽象的規律,也無法表示“有”“無”之間的依存關系,缺乏哲學意味。安樂哲和郝大維的譯名“sоmething”和“nоthingness”雖有一部分與劉譯重合,但“nоthingness”有別于“nоthing”,表達的是哲學意義上的“不存在”或“虛無”,與“sоmething”對應來翻譯“無”和“有”,體現了個體的具體存在與總體的抽象存在之區別。

安樂哲認為“字象法”是充分理解漢語的關鍵,字象背后的物性和情境性是漢語作為過程性語言的重要表征之一。在《期望中國》一書中,安樂哲和郝大維采用了“字象法”來探討古漢語中“有”和“無”的意義:“古漢字的‘有’(tо be)是人的右手執著祭祀的肉,意為‘可獲得的’‘在場的、可分享的’。同理,‘無’作為‘tо nоt-be’的代名詞,意為‘不在場的’‘無法獲得的’。如此一來,古漢語中的‘有’和‘無’描述的是事物之間增長或減少的關系,而非分散個體及獨立事物的本質”(郝大維,安樂哲2005:156)。(為“有”的象形文字)

例如,《道德經》有云:

“有無相生。”(第二章)

“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第四十章)

由此觀之,老子描述的宇宙“自然”本體,是一個無限巨大的系統。“無”是系統的總體,決非孑然一身,孤立于“有”之外,或“什么東西都沒有”的虛無。恰恰相反,它是包羅宇宙“自然”萬象之“有”的最宏觀的總體。“有”和“無”也不是事物的靜態積累,而是處于不斷運動變化中的事物,恰好印證了郝氏和安氏對“有”和“無”的理解。

據研究,“有無環生”之道與老子的史官身份存在著一定聯系。“周代的史官很重要的一項職能就是掌天時,這可能是商代官制的遺存”(丁波2004:119)。有學者曾分析過老子之道與天道的關聯,并認為老子之道以月亮為原型(王博1994:66-69),這很可能是了解到古代中國語境中“道”與天象的聯系。郝大維和安樂哲還運用了天象的隱喻,試圖回到中國語境中去描述“有”和“無”的形態:“‘有’是一種確定的形式,卻一直處于變化之中。在不停變化的經驗之中描述它,它又是持續不斷的。‘無’是在確定的界限里描述‘空’的詞匯,但這個‘空’的形狀又非固定不變的,好比一只空盅的‘空’。‘無’也可以描述一種起伏波動的、行將開始的又尚未確定的狀態,反映在‘沖’一詞中,好比一只尚未成形的半影,蜂巢般地將‘萬物’一塊塊分割”(郝大維,安樂哲2005:159)。

例如,《道德經》第十一章云:

三十幅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陶泥)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門窗)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

老子無法描述無涯無終的宇宙“自然”,只好用形象的比喻幫助人們理解,說“無”就像中央空曠周邊實在的車轂、陶器、房屋一樣。總體的“無”,依賴于周邊個體的“有”的支撐而存在。

基于上述分析,在《道德經》的其他篇章中,譯者們選擇“determinate”和“indeterminate”兩個形容詞作為“有”和“無”的譯名。這兩個譯名之于劉殿爵和陳榮捷的譯名來說,在表示動態存在和關系存在方面更能體現道學意義,卻不表示本體存在。這正好突出了中國哲學動態、關聯的特點與西方分析哲學強調內在規定之重大區別。不過,在筆者看來,這種譯法偏重了“有”和“無”作為修飾詞的功能,而自身作為哲學范疇的一面卻略顯不足。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张北县| 全椒县| 寿光市| 平和县| 平果县| 吴川市| 西峡县| 枞阳县| 广宗县| 阜新市| 济阳县| 古交市| 增城市| 望江县| 房产| 乌兰县| 隆回县| 平凉市| 陕西省| 永和县| 乌鲁木齐县| 石首市| 水富县| 和田市| 娄烦县| 双柏县| 曲水县| 玉溪市| 修文县| 天门市| 曲阳县| 融水| 大关县| 湘潭县| 曲阜市| 南召县| 隆回县| 诏安县| 阿坝| 白银市| 泽普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