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同步自測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

1.【解析】B 社會消費性支出包括:行政管理費、國防費、文教、科學、衛生事業費以及工交商農等部門的事業費。

2.【解析】A 購買性支出對于社會的生產和就業有直接的影響,但對國民收入分配的影響是間接的。

3.【解析】A 當購買性支出增加時,政府對商品和勞務的需求增長,這會導致市場價格水平上升,生產企業利潤率提高。

4.【解析】C 當購買性支出增加時,政府對商品和勞務的需求增長,這會導致市場價格水平上升,生產企業利潤率提高,企業會因利潤率提高而擴大生產,所需的生產資料增多,又可能推動生產生產資料的企業擴大生產,所需勞動力增多,又引起就業人數的增多,從而引起消費品的社會需求膨脹。生產消費品的企業的生產規模同樣可能因之而擴大。

5.【解析】B 政府購買性支出增加時,政府對商品和勞務的需求增長,往往會通過直接或間接刺激社會總需求的增加,導致社會生產的膨脹,從而使國民收入增加,形成經濟繁榮的局面。

6.【解析】B 以購買性支出占較大比重的支出結構的財政活動,執行資源配置的職能較強;以轉移性支出占較大比重的支出結構的財政活動,則執行國民收入分配的職能較強。

7.【解析】C 社會總需求是由個人與經濟組織的消費需求、個人與經濟組織的投資需求和政府的消費性需求構成的,在社會總需求中,占主要地位的是個人的消費需求。

8.【解析】B 目前,屬于補償性支出的項目只剩下企業挖潛改造支出一項。

9.【解析】D 不可控制性支出可解釋為根據現行法律、法規所必須進行的支出,也就是說,在法律和法規的有效期內,必須按照規定準時如數支付,不得隨意停付或逾期支付,也不得任意削減其數額,即表現為剛性很強的支出,主要包括:失業救濟、養老金食品補貼、債務利息支出、對地方政府的補貼等支出。與此相反,可控制性支出可解釋為不受法律和契約的約束,可由政府部門根據每個預算年度的需要分別決定或加以增減的支出,即彈性較大的支出。

10.【解析】D 預防性支出主要包括國防、司法、公安與政府行政部門的支出。創造性支出則主要包括基本建設投資、文教、衛生和社會福利等支出。因此,社會福利支出屬于創造性支出,行政部門支出屬于預防性支出。

11.【解析】B 轉移性支出對經濟的影響是直接的只有企業虧損補助,而生活補貼、養老保險、失業救濟都是間接影響。

12.【解析】A 從世界各國的一般發展趨勢來看,社會消費性支出的絕對規??傮w是呈現一種擴張的趨勢,相對規模在一定發展階段也是擴張趨勢,達到一定規模則相對停滯。

13.【解析】A 財政支出無論從絕對量還是從相對量來看,世界各國都呈現出上升的趨勢。

14.【解析】B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財政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呈現出明顯的下降趨勢,與世界大趨勢不同。

15.【解析】C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各項財政支出中,行政管理支出是增長速度最快的項目。

16.【解析】B 屬于消費性支出的項目,主要包括文教、科學、衛生事業費,撫恤和社會救濟費,行政管理費,國防費等項。

17.【解析】D 財政支出增長趨勢的解釋包括:瓦格納的“政府活動擴張法則”、皮考克和魏斯曼的“公共收入增長導致論”、馬斯格雷夫和羅斯托的“經濟發展階段論”、鮑莫爾的“非均衡增長模型”。

18.【解析】D 馬斯格雷夫和羅斯托的“經濟發展階段論”認為經濟發展在成熟階段,公共支出逐步轉向以教育、保健和社會福利為主的支出結構。

19.【解析】C 馬斯格雷夫和羅斯托提出“經濟發展階段論”,用于解釋公共支出增長的原因。

20.【解析】B 瓦格納的“政府活動擴張法則”,皮考克和魏斯曼的“公共收入增長導致論”,馬斯格雷夫和羅斯托的“經濟發展階段論”,鮑莫爾的“非均衡增長模型”。

21.【解析】D 鮑莫爾的“非均衡增長模型”的觀點包括:(1)生產率增加緩慢的部門,其產品的單位成本不斷增加,而生產率不斷提高的部門,其產品的單位成本或是維持不變,或是不斷下降;(2)如果消費者對生產率增加緩慢部門的產品需求富有彈性,該部門的產品產量將越來越少,甚至可能停產;(3)如果要維持生產率較低部門的產品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必須使生產力不斷涌入該部門;(4)如果要維持兩個部門的均衡增長,政府部門的支出只能增加,同時也會導致整個經濟增長率的不斷降低。根據以上觀點,最后得出結論:生產率偏低的政府部門的規模必然越來越大,其支出水平也越來越高。

22.【解析】D 財政支出必須講求效益,其根本原因在于社會經濟資源的有限性。

23.【解析】B 對于那些只有社會效益且其產品不能進入市場的支出項目(如國防支出),采用最低費用選擇法。

24.【解析】C 特殊利益支出包括教育支出、醫療衛生支出、企業補貼支出、債務利息支出等。

25.【解析】D 對于那些既有社會效益,又有經濟效益,但其經濟效益難以直接衡量,而其產品可以全部或部分進入市場的支出項目(如交通、教育等支出),采用公共勞務收費法來衡量和提高財政支出的效益。

26.【解析】B 根據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中闡述的共產主義第一階段的社會產品分配原理,用來擴大生產的追加部分扣除形成積累基金,用來應付不幸事故、自然災害等的后備基金或保險基金就屬于積累基金。

27.【解析】C 平價政策一般適用于從全社會的利益來看,無須特別鼓勵使用,又無必要特別加以限制使用的“公共勞務”,如公路、公園、鐵路、醫療等。

28.【解析】A 工交商農這些部門的事業費是行政管理費,屬于社會消費性支出。

29.【解析】B 文教、科學、衛生方面的支出屬于購買性支出。

30.【解析】D 在我國,國防費預決算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批,由國家和軍隊的審計機構實施嚴格的審計和監督。

31.【解析】C 高等教育屬于混合產品,而國防建設、行政管理、傳染病控制都不屬于混合產品。

32.【解析】C 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國的行政管理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曾一度出現下降的趨勢,但自改革開放以來,行政管理支出一度出現了上升的趨勢。

33.【解析】A 我國財政用于科學研究支出及其占財政支出和GDP的比重基本上是逐年有所提高,同時,還通過科技三項費用、稅收優惠和財政補貼等多種渠道,鼓勵和帶動民間科技投入。

34.【解析】A 我國教育經費來源構成的基本特征,仍是以政府投入為主。

35.【解析】A 一國在一定時期內的儲蓄率是既定的,而資本—產出比率是可變的,在投資過程中,只要遵循資本—產出比率最小化標準,就可以以有限的資源實現產出最大化,得到預期的經濟增長目標。

36.【解析】D 資本—勞動力比率越高,說明資本技術構成越高,勞動生產率越高,經濟增長越快。因此,這種標準是強調政府應投資于資本密集型項目。

37.【解析】C 資本—勞動力最大化標準強調政府應投資于資本密集型的項目。

38.【解析】D BOT投資方式(建設—經營—轉讓投資方式)。BOT投資方式是近年興起和發展的一種基礎設施的提供方式,是指政府將一些擬建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通過招商轉讓給某一財團或公司,組建項目經營公司進行建設經營,并在雙方協定的一定時期內,由項目經營公司通過經營償還債務,收回投資并盈利,協議期滿,項目產權收歸政府。這種投資方式的最大特點,是鼓勵和吸引私人投資者特別是外國直接投資者對發電廠(站)、高速公路、能源開發等基礎設施建設進行投資。

39.【解析】C 政府投資并不意味著完全無償撥款,國際經驗表明,將財政融資的良好信譽與金融投資的高效運作有機結合起來,進行融資和投資,是發揮政府在基礎產業部門投融資作用的最佳途徑。政府投資要顧及項目的社會效益,可以從事社會效益好而經濟效益一般的投資。政府投資資金來源多半是無償的,可以投資于大型項目和長期項目。因此,應該選C。

40.【解析】A 社會保險是現代社會保障的核心內容,它是一國居民的基本保障,即保障勞動者在失去勞動能力,從而失去工資收入后仍能享有基本的生活保障。

41.【解析】A 社會保障制度由德國的俾斯麥政府于19世紀80年代首創。

42.【解析】A 養老保險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運行方式。各地要按照職工個人繳費工資的11%的數額為職工建立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賬戶,個人繳費全部計入個人賬戶,其余部分從企業繳費中劃入。隨著個人繳費比例的提高,企業繳費劃入個人賬戶的比例應逐步減小,當個人繳費比例提高到8%的最高限時,企業繳費劃入個人賬戶的比例應降低到3%。由此可知道,個人繳費的最高限是8%。

43.【解析】D 養老保險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運行方式。

44.【解析】A 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存儲額每年參考同期銀行存款利率計算利息,這部分存儲額只能用于職工養老,不得提前支取。

45.【解析】A 目前,我國養老保險實行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籌資模式,基本屬于現收現付式。

46.【解析】A 城鎮企事業單位要按照單位工資總額的2%繳納失業保險費;職工個人要按照本人工資的1%繳納失業保險費,但城鎮企事業單位招用的農民合同制工人本人不繳納失業保險費。

47.【解析】C 按照規定,失業人員失業前所在單位和本人累計繳費時間不足1年的,不能領取失業保險金;累計繳費時間滿1年不滿5年的,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最長期限為12個月;累計繳費時間滿5年不足10年的,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期限最長為18個月;累計繳費時間達10年以上的,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最長期限為24個月。

48.【解析】B 按照規定,城鎮企業、事業單位要按照單位工資總額的2%繳納失業保險費;職工個人要按照本人工資的1%繳納失業保險費,但城鎮企業、事業單位招用的農民合同制工人本人不繳納失業保險費。

49.【解析】A 按照規定,基本醫療保險的統籌基金的起付標準原則上應控制在當地職工年平均工資的10%左右,最高支付限額原則上應控制在當地職工年平均工資的4倍左右。

50.【解析】A 從2001年7月開始,國家在遼寧省進行改革試點,規定個人賬戶中的繳費額不再為當期支付的養老金融資,個人賬戶將部分的“實賬”運行,個人賬戶中的存儲額將用于國債投資或存入銀行。

51.【解析】C 財政補貼的對象是企業和居民。

52.【解析】D 財政補貼的性質是通過財政資金的無償補助而進行的一種社會財富的再分配。

53.【解析】B 價格補貼與企業虧損補貼在很長一個時期內不是作為支出項目列入財政支出,而是作為沖減收入處理的,1986年以后價格補貼改為在支出中列支,企業虧損補貼依然是作為沖減收入處理。

54.【解析】D 實物補貼是補貼接受主體并未真正獲益的財政補貼,即補貼利益發生了轉移的那部分財政補貼,一般所說的“暗補”是與此相近的概念。

55.【解析】C 企業虧損補貼是在生產環節上的補貼,而價格補貼是在流通環節上的補貼。

56.【解析】D 財政補貼與社會保障支出的區別主要體現在同相對價格體系的關系上。

57.【解析】B 稅收抵免是指允許納稅人從其某種合乎獎勵規定的支出中,以一定比率從其應納稅額中扣除,以減輕其稅負。

二、多項選擇題

1.【解析】ABCE 轉移性支出直接表現為資金的無償地、單方面地轉移,主要包括政府部門用于財政補貼、債務利息、失業救濟金、養老保險等方面的支出。

2.【解析】BCD 按財政支出在社會再生產中的作用分類,可以分為補償性支出、消費性支出和積累性支出。

3.【解析】AD 按照財政支出的經濟性質分類,可以將財政支出分為購買性支出和轉移性支出。

4.【解析】ACD 積累性支出是財政直接增加社會物質財富及國家物資儲備的支出,其中主要包括基本建設支出、流動資金支出、國家物資儲備支出、生產性支農支出等項。

5.【解析】AB 按照政府對財政支出的控制能力劃分,財政支出可以分為可控制性支出和不可控制性支出。

6.【解析】AB 按照財政支出的目的性來分類,財政支出可以分為預防性支出和創造性支出。

7.【解析】ABD 不可控性財政支出一般包括兩類:一是國家法律已經明確規定的個人享受的最低收入保障和社會保障,如失業救濟、養老金、食品補貼,等等;另一類是政府遺留義務和以前年度設置的固定支出項目,如債務利息支出、對地方政府的補貼,等等。

8.【解析】CD(1)購買性支出對于社會的生產和就業有直接的影響,但對國民收入分配的影響是間接的,而轉移性支出對生產和就業的影響是間接的。(2)通過購買性支出體現出財政分配活動對政府形成較強的效益約束,而轉移性支出體現出的財政分配活動對政府的效益約束是較弱的。(3)購買性支出對微觀經濟主體的預算約束是硬的,而轉移支出對微觀經濟主體的預算約束是軟的。(4)以購買性支出占較大比重的支出結構的財政活動,執行資源配置的職能較強,而以轉移性支出占較大比重的支出結構的財政活動,則執行國民收入分配的職能較強。

9.【解析】ACE 政府購買性支出的增加,相應此時轉移性支出減少,往往會通過直接或間接刺激社會總需求的增加,導致社會生產的膨脹,形成經濟繁榮的局面。

10.【解析】AE 購買性支出直接表現為政府購買商品或勞務的活動,如政府部門的行政管理費支出,各項事業的經費支出,政府各部門的投資撥款等。

11.【解析】ABDE 在西方財政經濟理論界,對于財政支出增長現象的解釋,值得作為重點提及的主要有以下幾種:瓦格納的“政府活動擴張法則”、皮考克和魏斯曼的“公共收入增長引致論”、馬斯格雷夫和羅斯托的“經濟發展階段論”以及鮑莫爾的“非均衡增長模型”。

12.【解析】ACD 最低費用選擇法主要適用于軍事、政治、文化、衛生等支出項目。

13.【解析】BCD 成本—效益分析的基本原理是,根據國家所確定的建設目標,提出實現該目標的各種方案,對這些可供選擇的方案,用一定的方法計算出各方案的全部預期成本和全部預期效益,通過計算成本—效益的比率,來比較不同項目或方案的效益,選擇最優的支出方案,據此支撥和使用財政資金這種方法,特別適用于財政支出中有關投資性支出項目的分析。

14.【解析】ACDE 平價政策,可以用收取的費用彌補該項公共勞務的人力、物力耗費。從消費方面來說,可以促進社會成員節約使用該項公共勞務,從提供方面來說,政府有了進一步改進和提高公共勞務水平的費用。平價政策一般適用于從全社會的利益來看,無須特別鼓勵使用,又無必要特別加以限制使用的公共勞務,如公路、公園、鐵路、醫療等。

15.【解析】ACDE 按費用要素分類,行政管理費包括人員經費和公用經費兩大類。人員經費主要包括工資、福利費、離退休人員費用及其他。公用經費包括公務費、修繕費、設備購置費和業務費。

16.【解析】BCDE 政府投資項目的建成,如社會基礎設施等,可以極大地提高國民經濟的整體效益。同時,政府財力雄厚,而且資金來源多是無償的,可以投資于大型項目和長期項目。

17.【解析】ABCDE 題目中的五個選項均是我國基礎設施投資的提供方式。

18.【解析】ABDE 財政投融資具有以下特征:財政投融資是一種政府投入資本金的政策性融資;財政投融資的目的性很強,范圍有嚴格限制;計劃性與市場機制相結合;財政投融資由國家設立的專門機構——政策性金融機構負責統籌管理和經營;財政投融資的預算管理比較靈活。

19.【解析】ABC 在我國,社會保障主要包括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中的一部分和社會優撫,因此該題應該選擇ABC。

20.【解析】ABCD 社會保障制度建立以來得到了很大的發展,縱觀世界各國的社會保障制度,大致分為社會保險型、社會救濟型、普遍津貼型和節儉基金型。

21.【解析】ABD 社會保險包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疾病、生育保險;工傷保險;傷殘保險。

22.【解析】ABCD 養老社會保險的覆蓋范圍包括國有企業、城鎮集體企業、私營企業、股份制企業、外商投資企業的職工以及城鎮個體工商戶的幫工,還有城鎮個體工商戶本人、私營企業主、自由職業者。

23.【解析】ABC 與養老保險相比較,失業保險基金征集較少,這是因為:第一,失業風險涉及的對象相對較少,失業風險經歷的時間也相對較短;第二,失業津貼的發放是有條件的,通常的標準也較低。

24.【解析】ABC 縱觀世界各國的養老保險的籌資模式,可分為現收現付式和基金式兩大類?;鹗接址譃橥耆鹗胶筒糠只鹗絻煞N。

25.【解析】AC 我國財政補貼以價格補貼和企業虧損補貼為主要項目,且每年反映在國家預算上僅有這兩項補貼。

26.【解析】CD 按財政的經濟性質分類,財政補貼可以分為生產補貼和生活補貼。

27.【解析】ABE 從我國的情況看,屬于生產環節補貼的主要有農業生產資料價格補貼、工礦產品價格補貼、生產企業的政策性虧損補貼等。

28.【解析】ADE 按財政補貼的項目和形式分類,主要有價格補貼、企業虧損補貼、財政貼息、減免稅收、房租補貼、職工生活補貼、外貿補貼等。

29.【解析】BC 在我國的現實生活中,現金補貼主要有職工副食品補貼等,實物補貼則主要體現在農副產品價格補貼、農業生產資料價格補貼等。

30.【解析】ABCDE 就刺激經濟活動和調節社會生活的稅收支出而言,其一般形式大致有稅收豁免、稅收抵免、納稅扣除、優惠稅率、納稅延期、盈虧相抵等。

31.【解析】ABC 出口退稅是指為鼓勵出口而退還納稅人的稅款:①退還進口稅,即用進口原料或半制成品,加工制成產品以后,出口時退還其已納的進口稅;②退還已納的國內銷售稅、消費稅、增值稅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女性| 天门市| 曲靖市| 浦城县| 武陟县| 开封市| 新田县| 福安市| 慈利县| 诸城市| 南平市| 当阳市| 荣成市| 来凤县| 读书| 故城县| 木里| 鄄城县| 满洲里市| 大新县| 瑞金市| 冀州市| 沧州市| 余江县| 甘孜县| 木里| 太谷县| 嘉善县| 乡城县| 海晏县| 海兴县| 安远县| 余江县| 咸宁市| 海阳市| 黄平县| 聂拉木县| 通海县| 哈巴河县| 阿鲁科尔沁旗| 河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