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證有效性分析:邏輯與批判性寫作指南
- 周建武
- 3360字
- 2021-03-19 15:29:37
第一節 歸納論證的有效性分析
歸納論證是一種由特殊到一般的論證方法。它通過許多個別的事例或分論點,然后歸納出它們所共有的特性,從而得出一個一般性的結論。
一、歸納論證的批判性準則
典型的歸納論證是枚舉歸納論證,是指這樣一種歸納論證:根據對某類事物部分對象的考察,發現它們具有某種性質,因而得出結論說,該類事物都具有這種性質。
(一)枚舉歸納論證的型式
S1——P
S2——P
S3——P
……
Sn——P
(S1,S2,S3,…,Sn是S類部分對象,枚舉中未出現相反情況。)
所以,S——P。
這種僅僅根據在考察中沒有碰到相反情況而進行的不完全歸納推理,我們稱為簡單枚舉歸納推理或簡稱枚舉歸納推理。
(二)評估枚舉歸納論證的批判性問題
(批判性問題的英文名為Critical Question,以下統一簡稱為CQ)
CQ1.結論是什么?得出的結論是否恰當?
有沒有混淆或偷換了概念?需要洞察概念的不同解釋對得出結論的關鍵影響。
CQ2:有無反例?
沒有發現與結論相關的反例,結論的可靠性就較大。
CQ3:所舉的例子或樣本是否具有代表性?
(1)前提中例子的數量是否足夠大?樣本容量越大,結論的可靠性就越大。
(2)例子是否多樣化?樣本的個體之間差異越大,結論的可靠性就越大。
(3)觀察到的事物和屬性有什么關系?樣本屬性與描述屬性具有同質性的概率越大,結論的可靠性就越大。
二、歸納論證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分析下面的論證在概念、論證方法、論據及結論等方面的有效性。
自1789年喬治·華盛頓就任美國首任總統開始,一直到現在的200多年里,美國一共產生了44任總統,其中有8人死于任期。唯一一位非“0年魔咒”死在任期的是第12任總統扎卡里·泰勒,1849年3月5日上任,1850年7月9日病逝。從1840年到1960年,幾乎所有在以“0”結尾的年份競選成功的美國總統居然都死在任期!一共有7人。7人中有4人被暗殺,包括著名的第16任總統林肯。
美國歷史上共有11位以“0”結尾的年份競選成功的總統。除了前兩位,即1800年的托馬斯·杰斐遜、1820年成功連任的詹姆斯·門羅,以及后兩位,即1980年的羅納德·里根、2000年的喬治·布什,中間7人全部死于任期,無人擺脫“0年魔咒”。
威廉·亨利·哈里森,1840年競選獲勝。在職僅一個月,死于肺炎。從此開啟了“0年魔咒”。
亞伯拉罕·林肯,1860年競選獲勝,1864年競選成功連任。1865年4月15日遇刺身亡。
詹姆斯·加菲爾德,1880年競選成功。1881年9月19日即被槍擊暗殺。
威廉·麥金萊,1900年成功競選連任。1901年9月6日遇刺受傷,當月14日去世。
沃倫·哈定,1920年大選獲勝。1923年8月2日突發心臟病,死在酒店的房間內,死因不明。
富蘭克林·羅斯福,1940年開始他的第2次連任。1945年4月因大腦動脈瘤病逝于第四任期上。
約翰·肯尼迪,1960年大選獲勝,1963年11月22日被刺身亡。
羅納德·里根,1980年大選中獲勝。里根上任后的第70天,險些被暗殺,但最終逃過一劫,也終結了美國總統的“0年魔咒”。
其后,2000年大選成功的喬治·布什也已安然度過了自己的任期。
美國總統的“0年魔咒”源于印第安人的詛咒。根據美國民間傳說,1811年,美國將軍威廉·亨利·哈里森率領的軍隊在蒂皮卡諾大戰中一舉擊潰了著名的美國印第安人首領特科抹人和他的軍隊,并對印第安人實施了殘酷的屠殺。憤怒的特科抹人對美國人施加咒語說:我告訴你,哈里森將死。繼他之后每隔20年,每個在尾數是0的年份當選的總統都無一例外地必須在任上死去。
【論證缺陷分析】
上文是通過枚舉歸納論證,列舉了7位“0”結尾年份競選成功的美國總統都死在任期內,得出了美國總統存在“0年魔咒”這一結論,其結論的可靠是值得懷疑的。由于枚舉歸納論證其結論所斷定的范圍超出了其前提所斷定的范圍,該前提與結論之間的聯系不是必然的,因而,它的結論是或然的。其論證缺陷可從得出的結論不夠恰當,以及存在反例等方面來考慮。
【參考范文】
美國總統真的存在“0年魔咒”嗎?
上文通過枚舉歸納論證,列舉了7位“0”結尾年份競選成功的美國總統都死在任期內,得出了美國總統存在“0年魔咒”這一結論,其結論的可靠是值得懷疑的。現把該論證的缺陷分析如下。
首先,“0年魔咒”充滿了神秘色彩,無法通過上文的論證得出“0年魔咒”與“0結尾年份競選成功的美國總統都死在任期內”之間存在因果關聯。“0年魔咒”源于美國的民間傳說,而傳說未必是真的存在,也許是后人杜撰的故事。
其次,即使傳說中的“0年魔咒”故事真的存在,但咒語本身往往意思含糊,充滿解釋的隨意性。這個“0年魔咒”也不例外:“0”結尾的年份競選成功的美國總統是死于“0”結尾的年份競選成功的那個任期,還是此后連任的所有任期都算在內,比較模糊,如果是后者,則明顯擴大了咒語的適用范圍。
再次,上述結論存在明顯的反例。美國歷史上共有11位以“0”結尾的年份競選成功的總統。其中,7位死于任上,而4位并沒有死于任上,這意味著“0年魔咒”未必起作用,也許純屬巧合。
最后,即使有7位美國總統死于任上,但“0年魔咒”也很可能是一種牽強附會,因為之前美國的歷史相對動蕩,美國總統作為一個矛盾集中點,風險相對較高,有一些總統死于任上也不足為奇。隨著社會發展,很可能未來的美國總統死于任上的概率會大大降低,“0年魔咒”的現象將不會存在或很少再出現。
總之,由于存在嚴重的邏輯漏洞,上文的論證是無法令人信服的。
■案例二:分析下面的論證在概念、論證方法、論據及結論等方面的有效性。
在一個抽象派畫展上,一幅高50厘米、寬40厘米的作品吸引了眾多觀眾駐足。觀眾A說:“這是一個浪跡天涯的游子在沙漠中跋涉時留下的凌亂而又艱難的足跡。”觀眾B說:“這是一場艱苦卓絕的戰爭結束后的場面,血腥而又慘烈。”觀眾C說:“這是梁山伯、祝英臺墳前化出的一對彩蝶,美麗、凄涼而又浪漫。”
這小小的一幅畫,一個客觀而又真實的存在,三個不同的人去感知,竟然有完全不同的理解!這說明,人們是從自己的想象出發對現實世界進行解釋的。人們對生活中的是非曲直、正義邪惡的判斷,完全取決于人們的偏好或者需要,而不是取決于客觀的事實。對現實中管理問題的認識也是這樣。由于管理問題的極端復雜性,每一項管理問題的研究成果,都可能留下研究者自身知識、經驗、研究視角、主觀意向等方面的烙印。學者們自以為看到了真實的世界,發現了客觀事實之間的因果聯系,其實,他們所謂的發現,只不過是他們頭腦中的主觀意向的映射,而不是客觀規律。
【論證缺陷分析】
上文是通過枚舉歸納的論證方式說明對抽象畫的感受完全是主觀的,進而得出,人們對生活中的是非曲直、正義邪惡的判斷,完全取決于人們的偏好或者需要,而不是取決于客觀的事實,并認為對管理問題的認識也一樣是完全主觀的。這一論證是存在嚴重漏洞的,其邏輯缺陷主要有歸納不當、例子不具有代表性、類比不當以及結論片面等。
【參考范文】
管理不是抽象畫
上文從對抽象畫的感受來論述對管理問題的認識,但存在以下邏輯缺陷。
首先,作者枚舉了三個人對同一幅抽象畫的感受各不相同,從而認為,人們是從自己的想象出發對現實世界進行解釋的,而不是取決于客觀的事實。這一歸納論證的結論顯然是不當的,事實上人們對世界的解釋既有想象的成分,也取決于客觀事實,不能片面強調前者。
其次,上述歸納論證的例子不具有代表性,抽象畫只是繪畫藝術的一個種類,強調的是想象力,并不能代表整個繪畫藝術,比如,寫實畫就和抽象畫完全不同,大多數人看到寫實畫,一般不會產生不同的理解。
再次,用抽象化來類比管理問題是不恰當的,繪畫和科學研究分屬不同的領域。而且,抽象畫是特殊的藝術種類,理解和感受的主觀性很強。而管理的研究屬于社會科學,研究的目的是在于揭示客觀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具有很強的客觀性,不可能由主觀感受來主導。
另外,作者認為“是非曲直、正義邪惡的判斷,完全取決于人們的偏好或者需要,而不是取決于客觀的事實”,這種說法過于片面和絕對化。盡管是非曲直、正義邪惡的判斷有一定的主觀性和變動性,但是在特定的時間和特定的地域,對是非曲直、正義邪惡的判斷對當時的社會來說,是具有相對客觀的衡量標準的。
最后,管理問題盡管復雜,也存在一定的主觀性,但對包括管理問題在內的事物的映射,也是離不開客觀世界的,作者片面強調主觀性是有失偏頗的。
總之,該作者把錯誤歸納的結論進一步套用來解釋管理問題,并把人類的認識成果僅僅看成是“他們頭腦中的主觀意向的映射,而不是客觀規律”,嚴重歪曲了事實,其論證過程是十分荒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