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nux服務器配置與管理完全學習手冊
- 王健
- 3693字
- 2021-03-19 15:14:33
1.2 Linux版本
Linux的版本可以分為Linux內核版本和發行版。內核版本是嚴格的操作系統功能的不同版本,不包括外圍的各種應用程序,對操作系統來說這是最重要的。發行版由個人、松散組織的團隊、商業機構以及志愿者組織編寫。它們通常包括其他的系統軟件和應用軟件、一個用來簡化系統初始安裝的安裝工具和讓軟件安裝升級的集成管理器。大多數系統還包括了像提供GUI界面的XFree86之類的曾經運行于BSD的程序。一個典型的Linux發行版包括:Linux內核、一些GNU程序庫和工具、命令行shell、圖形界面的X Window系統和相應的桌面環境(如KDE或GNOME),以及數千種從辦公套件、編譯器、文本編輯器到科學工具的應用軟件。
1.2.1 Linux內核的概念
操作系統是一個用來和硬件打交道并為用戶程序提供有限服務集的低級支撐軟件。計算機系統是一個由硬件和軟件組成的共生體,它們互相依賴,不可分割。計算機的硬件包括外圍設備、處理器、內存、硬盤和其他的電子設備來組成計算機的發動機。但是沒有軟件來操作和控制它,硬件自身是不能工作的,完成這個控制工作的軟件就稱為操作系統。在Linux的術語中,操作系統被稱為“內核”,也可以稱為“核心”。“內核”指的是一個提供硬件抽象層、磁盤及文件系統控制、多任務等功能的系統軟件。Linux內核的主要模塊分幾個部分:存儲管理、CPU和進程管理、文件系統、設備管理和驅動、網絡通信,以及系統的初始化(引導)、系統調用等。一個內核不是一套完整的操作系統。一套基于Linux內核的完整操作系統叫作Linux操作系統,或是GNU/Linux。其中可以包括各種應用。
Linux內核是在GNU通用公共許可證第2版下發布的(加上一些固件與各種非自由許可證),貢獻者遍布世界各地。Linux的內核如圖1-3所示。

圖1-3 Linux內核圖
圖1-4所示為Linux內核的簡化矩陣圖示。

圖1-4 Linux內核的簡化矩陣圖示
1.2.2 Linux內核版本
Linux內核使用三種不同的版本編號方式。第一種方式用于1.0版之前(包括1.0)。第一個版本是0.01,緊接著是0.02、0.03、0.10、0.11、0.12、0.95、0.96、0.97、0.98、0.99和之后的1.0。第二種方式用于1.0版之后到2.6版,編號由三部分組成,形如“A.B.C”,A代表主版本號,B代表次主版本號,C代表較小的末版本號。只有在內核發生很大變化時(歷史上只發生過兩次,即1994年的1.0和1996年的2.0),A才會變化。可以通過數字B來判斷Linux是否穩定,偶數的B代表穩定版,奇數的B代表開發版。C代表一些bug修復、安全更新以及添加新特性和驅動的次數。以版本2.4.0為例,2代表主版本號,4代表次版本號,0代表改動較小的末版本號。在版本號中,序號的第二位為偶數的版本表明這是一個可以使用的穩定版本,如2.2.5,而序號的第二位為奇數的版本一般表示有一些新的東西加入,是個不一定很穩定的測試版本,如2.3.1。這就是說,穩定版本來源于上一個測試版的升級版本號,當一個穩定版本發展到完全成熟后就不再發展。第三種方式從2004年的2.6.0版本開始,使用一種“time-based”的方式。在3.0版本之前,編號使用的是“A.B.C.D”的格式。七年里,前兩個數字A.B即“2.6”保持不變,C隨著新版本的發布而增加,D代表一些bug修復、安全更新以及添加新特性和驅動的次數。3.0版本之后編號使用的是“A.B.C”格式,B隨著新版本的發布而增加,C代表一些bug修復、安全更新以及添加新特性和驅動的次數。第三種方式中不再使用偶數代表穩定版,奇數代表開發版的命名方式。舉例來說,3.7.0代表的不是開發版,而是穩定版。
Linux各個內核版本如表1-1所示。
表1-1 Linux各個內核版本

1.2.3 Linux發行版本
了解了Linux內核的發展過程,還應當提一下各種Linux發行版的作用,因為正是它們推動了Linux的應用,從而也讓更多的人開始關注Linux。一些組織或廠家將Linux系統的內核與外圍實用程序(Utilities)軟件和文檔包裝起來,并提供一些系統安裝界面和系統配置、設定與管理的工具,從而構成了一個發行版本(Distribution)。Linux的發行版本其實就是Linux核心再加上外圍的實用程序組成的一個大軟件包。相對于Linux操作系統內核版本,發行版本的版本號隨發布者的不同而不同,它是相對獨立的。因此,把SUSE、Red Hat、Ubuntu、Slackware等直接說成是Linux是不確切的,它們是Linux發行版本的提供者,提供了以Linux為核心的操作系統軟件包。根據GPL準則,這些發行版本雖然都源自一個內核,并且都有自己各自的貢獻,但沒有自己的版權。由于都使用Linux內核,因此在內核層不存在兼容性問題。雖然每個版本都有不一樣的感覺,但這只是在發行版本的最外層才有所體現,而絕不是Linux本身,特別是內核不統一或是不兼容。
20世紀90年代初期,Linux開始出現的時候,僅為源代碼的形式,用戶需要在其他操作系統下編譯后才能使用。后來發布了一些正式版本,目前最流行的幾個正式版本有:Red Hat、Debian、Ubuntu、Slackware、SUSE及Gentoo等。
1.Red Hat Linux
Red Hat是一個比較成熟的Linux版本,無論從銷售還是裝機量上來看都比較可觀。該版本從4.0開始同時支持Intel、Alpha及Sparc硬件平臺,并且通過Red Hat公司的開發,使得用戶可以輕松地進行軟件升級,徹底卸載應用軟件和系統部件。Red Hat最早由Bob Young和Marc Ewing在1995年創建,目前分為兩個系列,即由Red Hat公司提供收費技術支持和更新的Red Hat Enterprise Linux,以及由社區開發的免費的Fedora Core。Fedora Core 1發布于2003年年末,定位于桌面用戶。Fedora Core提供了最新的軟件包,同時版本更新周期也非常短,僅為6個月。目前最新版本為Fedora Core 6,而Fedora Core 7的測試版也已經推出。適用于服務器的版本是Red Hat Enterprise Linux,由于它是個收費的操作系統,所以國內外許多企業與網絡公司選擇了CentOS。CentOS可以算是Red Hat Enterprise Linux的克隆版,但它是免費的。其官方主頁是http://www.redhat.com/。
2.Debian
Debian最早由Ian Murdock于1993年創建,可以算是迄今為止最遵循GNU規范的Linux系統。Debian系統分為3個版本分支(Branch),即Stable、Testing和Unstable。截至2005年5月,這3個版本分支分別對應的具體版本為Woody、Sarge和Sid。其中,Unstable為最新的測試版本,包括最新的軟件包,但是也有相對較多的bug。適合桌面用戶的Testing版本都經過Unstable的測試,相對較為穩定,也支持了不少新技術(比如SMP等)。而Woody一般只用于服務器,其中的軟件包大部分都比較過時,但是穩定性和安全性都非常高,這也是如此多的用戶癡迷于Debian、apt-get和dpkg原因之一。dpkg是Debian系列特有的軟件包管理工具,它被譽為所有Linux軟件包管理工具(比如RPM)中最強大的,配合apt-get,在Debian上安裝、升級、刪除和管理軟件變得異常容易。許多Debian的用戶都開玩笑地說,Debian將他們養懶了,因為只要輸入“apt-get upgrade && apt-get upgrade”,計算機上所有的軟件就會自動更新。其官方主頁是http://www.debian.org/。
3.Ubuntu
簡單地說,Ubuntu就是一個擁有Debian的所有優點,又加強了自身優點的近乎完美的Linux操作系統。Ubuntu是一個相對較新的發行版,它的出現可能改變了許多潛在用戶對Linux的看法。也許以前人們會認為Linux難以安裝和使用,但是Ubuntu出現后這些都成為了歷史。Ubuntu基于Debian Sid,所以擁有Debian的所有優點,包括apt-get。不僅如此,Ubuntu默認采用的GNOME桌面系統也將Ubuntu的界面裝飾得簡易而不失華麗。當然,對于KDE的擁護者,Ubuntu也同樣適合。Ubuntu的安裝非常人性化,只要按照提示一步一步進行即可,安裝操作與Windows操作系統一樣簡便。此外,Ubuntu被譽為是對硬件支持最好、最全面的Linux發行版之一,許多在其他發行版上無法使用或者默認配置時無法使用的硬件,在Ubuntu上都可以輕松實現。Ubuntu采用自行加強的內核(Kernel),安全性能更加完善。Ubuntu默認不能直接采用Root登錄,必須由第1個創建的用戶通過Su或Sudo來獲取Root權限(這也許不太方便,但無疑增加了安全性,避免用戶由于粗心而損壞系統)。Ubuntu的版本更新周期為6個月,彌補了Debian更新緩慢的不足。其官方主頁是http://www.ubuntuLinux.org/。
4.Slackware
Slackware由Patrick Volkerding創建于1992年,應當是歷史最悠久的Linux發行版。它曾經非常流行,但是當Linux越來越普及,用戶的技術層面越來越廣(更多的新手)后,它漸漸地被新來的人們所遺忘。在其他主流發行版強調易用性時,Slackware依然固執地追求最原始的效率——所有的配置均要通過配置文件來完成。盡管如此,Slackware仍然深入人心(大部分都是比較有經驗的Linux老手)。因為它穩定且安全,所以仍然有大批忠實的用戶。由于Slackware盡量采用原版軟件包而不進行任何修改,因此制造出新bug的概率便低了很多。其版本更新周期較長(大約1年),但是新版本仍然不間斷地提供給用戶下載,其官方主頁是http://www.slackware.com/。
5.SUSE
SUSE是起源于德國的最著名的Linux發行版,在全世界范圍內享有較高的聲譽,其自主開發的軟件包管理系統YaST也大受好評。SUSE于2003年年末被Novell收購,SUSE 8.0之后的發布顯得比較混亂,比如9.0版本是收費的,而10.0版本(也許由于各種壓力)又免費發布。這使得一部分用戶感到困惑,也轉而使用其他發行版本。但是瑕不掩瑜,SUSE仍然是一個非常專業并且優秀的發行版,其官方主頁是http://www.suse.com/。
6.Gentoo
Gentoo Linux最初由Daniel Robbins(前Stampede Linux和FreeBSD的開發者之一)創建,由于開發者對FreeBSD的熟識,所以Gentoo擁有媲美FreeBSD的廣受美譽的Ports系統——Portage(Ports和Portage都是用于在線更新軟件的系統,類似于apt-get,但還是有很大的不同)。Gentoo的首個穩定版本發布于2002年,其之所以出名是因為它高度的自定制性,Gentoo是一個基于源代碼的(source-based)發行版。盡管安裝時可以選擇預先編譯好的軟件包,但是大部分用戶都選擇自己手動編譯,這也是為什么Gentoo適合比較有Linux使用經驗的老手的原因。但是要注意的是,由于編譯軟件需要消耗大量的時間,所以,如果所有的軟件都自己編譯并安裝KDE桌面系統等比較大的軟件包,則可能需要幾天時間。Gentoo的官方主頁是http://www.gentoo.org/。
7.其他
Linux世界最不缺乏的可能就是發行版本了。目前全球至少有386個不同的發行版本,了解Linux發行版的最佳方法是查看Linux流行風向標的網站(www.distrowatch.com)。Linux的變化日新月異,需要不斷地保持信息的更新,以得到更多、更好的新技術。
- Linux網絡管理與配置(第2版)
- Mastering vRealize Operations Manager(Second Edition)
- Windows Server 2012 Hyper-V:Deploying the Hyper-V Enterprise Server Virtualization Platform
- 從零開始寫Linux內核:一書學透核心原理與實現
- Linux Mint Essentials
- Ganglia系統監控
- Joomla! 3 Template Essentials
- Linux命令行大全(第2版)
- Linux設備驅動開發
- 新編電腦辦公(Windows 10+ Office 2013版)從入門到精通
- Linux基礎使用與案例
- Building Telephony Systems With Asterisk
- Linux操作系統
- μC/OS-III內核實現與應用開發實戰指南:基于STM32
- Linux從入門到精通(視頻教學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