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5.4 常用軟件包管理工具

安裝、升級和卸載應用軟件是影響用戶對操作系統評價的決定性因素之一。對于Linux操作系統,其擁有的簡潔而強大的軟件包管理機制功不可沒。本節介紹幾種典型Linux系統中應用軟件的管理和使用方法。

5.4.1 system-config-packages

如果安裝系統時,有些必要的軟件忘記安裝了,可以通過system-config-packages來安裝。system-config-packages是一個管理本地軟件包的工具,更直接一點說system-config-packages是通過系統安裝盤來進行安裝和移除軟件的工具軟件。這個工具極為有用,能解決軟件包之間的依賴關系。Redhat軟件包管理工具應該是redhat-config-packages,用法與system-config-packages是一樣的。

1.system-config-packages的安裝和使用

首先確認是不已經安裝有system-config-packages。

  [root@localhost]# rpm -qa system-config-packages
  system-config-packages-1.2.25-1

如果有上面的提示,就表明已經安裝;如果沒有安裝,可以通過如下的命令來安裝。

  [root@localhost]# rpm -ivh system-config-packages*

運行system-config-packages。

  [root@localhost]# system-config-packages –help
  Usage: system-config-packages [--help] [--tree=PATH] [--isodir=PATH]

這里可以看到system-config-packages的幫助。system-config-packages支持iso補裝或者刪除軟件包,所以在運行這個命令時,要指定ISO的存放位置。

  [root@localhost]# system-config-packages --isodir=存放ISO光盤映像的目錄

所以根據自己系統的情況,用軟件包管理器來添加和刪除軟件的命令如下。

  [root@localhost]# system-config-packages --isodir=/mnt/wind

2.如何在Linux中打開iso文件

iso文件也是一個打包文件,和rar以及zip文件類似,只是它們的格式不同。除了使用軟件包管理器以外,還可以把iso文件掛載到一個目錄中,這樣也可以用手工方式來安裝需要的包。首先要把iso文件加載到一個目錄中,命令如下。

  mount -o loop ISO文件名 目的目錄

如要把iso文件臨時加載到/mnt/temp目錄中,首先要建如下目錄。

  [root@localhost]# mkdir /mnt/temp

然后加載FC4的第一個iso文件。

  [root@localhost]# mount -o loop /mnt/wind/FC4-i386-disc1.iso /mnt/temp/
  [root@localhost]# ls /mnt/temp/
  autorun GPL README RPM-GPG-KEY RPM-GPG-KEY-fedora-rawhide TRANS.TBL
  eula.txt images README-Accessibility RPM-GPG-KEY-beta RPM-GPG-KEY- fedora- test
  Fedora isolinux RELEASE-NOTES RPM-GPG-KEY-fedora RPM-GPG-KEY-rawhide
  [root@localhost]# mkdir /mnt/hda10/fc40
  [root@localhost]# cp -R /mnt/temp/* /mnt/hda10/fc40/

再加載第二個iso文件。

  [root@localhost]#umount /mnt/temp先卸載第一個iso

加載第二個iso文件和第一個iso文件一樣,把所有的文件提出來,放到第一個iso文件提出來的文件所在的同一個目錄中。如果遇到提示詢問是不是覆蓋文件,選擇覆蓋就行。第三個和第四個ios文件都是如此。通過這個例子,可以知道提取出的四個iso文件內的所有文件都存放在/mnt/hda10/fc40目錄中。所以想查看Fedora Core 4.0所有的RPM包,就可以到/mnt/hda10/fc40/Fedora/RPMS目錄中查看,所有從四個ios文件提出的文件的都在,如果想安裝什么,就用下面的命令安裝。

  [root@localhost]#rpm -ivh file.rpm

5.4.2 yum

yum(全稱為Yellow dog Updater,Modified)是一個shell前端軟件包管理器。該工具基于RPM包管理,能夠從指定的服務器自動下載RPM軟件包并且安裝,可以自動處理依賴性關系,并且一次安裝所有依賴的軟件包,無須煩瑣地一次次下載、安裝。yum提供了查找、安裝、刪除某一個或某一組甚至全部軟件包的命令,并且可以同時配置多個資源庫Repository(/etc/yum.repo.d目錄下),全局配置文件(/etc/yum.conf)簡潔,使用起來很方便。此外,yum的另一個功能是進行系統中所有軟件的升級。如上所述,yum的RPM包來源于源空間,在RHEL中由/etc/yum.repos.d/目錄中的.repo文件配置指定,如rhel-debuginfo.repo的內容。

1.yum的常用命令

(1)常用的命令組合

yum check-update:檢查可更新包。

yum update:更新所有包。

yum update packagename:更新指定包。

yum install software:安裝指定軟件(安裝過程中手動選擇yes or no)。

yum -y install software:安裝指定軟件(安裝過程中所有選擇全部選yes)。

yum remove software:刪除軟件。

yum info packagename:獲取軟件包信息。

yum provides packagename:列出軟件包包含的文件。

(2)yum緩存(/var/cache/yum/)的相關參數

yum clean packages:清除緩存中rpm包文件。

yum clean headers:清除緩存中rpm頭文件。

yum clean oldheaders:清除緩存中舊的rpm頭文件。

yum clean或#yum clearn all:清除緩存中舊的rpm頭文件和包文件(相當于yum clean packages + yum clean oldheaders)。

(3)包列表相關參數

yum list:列出資源庫中所有可以安裝或更新的rpm包。

yum list mozilla:列出資源庫中特定的可以安裝或更新以及已經安裝的rpm包。

yum list mozilla*:列出資源庫中所有可以以mozilla開頭的rpm包。

yum list updates:列出資源庫中所有可以更新的rpm包。

yum list installed:列出已經安裝的所有的rpm包。

(4)rpm包信息顯示(info參數同list)

yum info:列出資源庫中所有可以安裝或更新的rpm包的信息。

yum info mozilla:列出資源庫中特定的可以安裝或更新以及已經安裝的rpm包的信息。

yum info mozilla*:可以在rpm包名中使用匹配符,如列出所有以mozilla開頭的rpm包的信息。

yum info updates:列出資源庫中所有可以更新的rpm包的信息。

yum info installed:列出已經安裝的所有的rpm包的信息。

(5)搜索rpm包

yum search mozilla:搜索匹配特定字符的rpm包。

yum provides realplay:搜索有包含特定文件名的rpm包。

yum基本命令格式及主要參數說明如表5-4所示。

表5-4 yum命令與參數說明

2.yum的配置文件

配置文件用來定義用戶期望的yum行為。yum的配置文件分為兩部分:main和repository。main部分定義了全局配置選項,整個yum配置文件應該只有一個main,常位于/etc/yum.conf中;repository部分定義了每個源/服務器的具體配置,可以有一到多個,常位于/etc/yum.repo.d目錄下的各文件中。

(1)/etc/yum.conf

yum的全局配置文件如圖5-11所示。

圖5-11 yum全局配置

  pkgpolicy=newest

一共有兩個選項,newest和last。如果用戶設置了多個repository,而同一軟件在不同的repository中同時存在,若選擇newest,則yum會安裝最新的那個版本;選擇last,則yum會將服務器id以字母表排序,選擇最后的那個服務器上的軟件安裝。

  tolerant=1

如果值為1,則yum會忽略任何有關包的錯誤。舉例來說,當執行yum命令安裝baz包時,如果baz包已經安裝在系統中,則yum會繼續重復安裝baz,而不會報錯,默認值為1。

  exactarch=1

設置為1,則yum只會安裝與系統架構匹配的軟件包,例如,yum不會將i686的軟件包安裝在適合i386的系統中,默認值為1。

(2)/etc/yum.repo.d

在/etc/yum.repo.d目錄下會發現一些后綴是.repo的文件,這些文件都是官方源的repo文件,如圖5-12所示。

圖5-12 repo文件

yum的源/服務器配置文件如圖5-13所示。

圖5-13 yum源/服務器配置

RHEL 6系列默認在安裝系統時候就已經安裝了yum,如圖5-14所示。

圖5-14 查看yum安裝

如果系統沒有安裝,可以掛載安裝盤手動安裝,如圖5-15所示。

圖5-15 手動安裝yum

由于RHEL的yum在線更新是收費的,如果沒有注冊的話是不能使用的(不能在線安裝軟件)。在這種情況下,想使用RHEL系統,要么注冊,要么換用其他yum源。如果用戶使用的計算機安裝的是RHEL系統,若每次安裝軟件需要先掛載本地光盤,過程很煩瑣,而且有些軟件是老版本的,這種情況下可以借助CentOS的yum源來滿足需求。

RHEL配置本地yum源過程如圖5-16所示。

圖5-16 配置本地yum源

掛載本地光盤時,使用mount后發現無法掛載,提示沒有發現介質,如圖5-17所示。

圖5-17 光盤無法掛載提示

查看Vmware的步驟為,單擊鼠標左鍵選擇【VM】/【setting】/【Hardware】/【CD/DVD】,然后在右側出現的【Device】選項里勾選【Connected】,最后在【Connection】中的【Use ISO image file】里選擇【iso】文件,結果如圖5-18所示。

圖5-18 掛載本地光盤

配置本地yum源的過程如圖5-19所示。

圖5-19 配置本地yum源

其中,[rhel-local]為庫名稱,在使用yum安裝軟件顯示倉庫源時顯示的就是該項,而不是rhel-local.repo中的rhel-local。如果要開啟gpg驗證,需要將光盤中自帶的公鑰RPM-GPG-KEY-redhat-legacy-release導入到系統(通過rpm導入系統后的文件放在/etc/pki/rpm-gpg/目錄下),然后,通過指定公鑰地址來和軟件內部的私鑰匹配,手動驗證過程的命令格式為“rpm -K軟件全路徑全稱”,如圖5-20所示。

圖5-20 開啟gpg驗證過程

使用yum時,首先會搜索repodata文件,所以指定yum源路徑時指定到repodata所在目錄即可。若只有RPM包,可通過createrepo命令將包含RPM的文件夾轉換為yum倉庫,即生成repodata文件,該命令默認為未安裝。baseurl中指定本地文件路徑時使用的“file://”實際為“file://+目錄路徑”;enabled可不指定,默認為ebabled=1,即啟用該庫,若為0則不啟用,如圖5-21所示。

圖5-21 yum的使用

3.yum的圖形工具

yum在線升級更新軟件包是一個工具軟件,在安裝系統時,一般都是默認安裝。yum是一個命令行式的工具,如果用戶不習慣命令行式的yum,可以用yumex和kyum。yumex和kyum并不是獨立于yum的,而是yum的圖形前端,也就是說,在安裝和使用yumex和kyum的同時,都是以yum的安裝和配置為基礎,在用yumex或kyum時,必須先安裝配置yum。

(1)yumex的安裝和使用

首先確認系統中是不是安裝有yumex。

  [root@localhost]# rpm -q yumex
  yumex-0.42-3.0.fc4

如果沒有類似的輸出,則使用下面的命令安裝。前提是已經完成了前述yum的配置。

  [root@localhost]# yum install yumex

yumex的調用命令如下。

  [root@localhost]# yumex

yumex的操作很簡單,會使用鼠標就會使用yumex。

(2)kyum的安裝和使用

安裝kyum的命令如下。

  [root@localhost]# yum install kyum

調用kyum的命令如下。

  [root@localhost]# kyum

yumex和kyum只需選擇一個就行,沒有必要兩個都安裝,可以嘗試一下再做選擇。

更多有關yum的信息,可以查閱http://fedoraproject.org/wiki/Tools/yum

5.4.3 APT

APT(全稱為Advanced Packaging Tools)。與yum對應,它最早被設計成DPKG的前端軟件,現在通過apt-rpm也支持rpm管理。APT的主要包管理工具為APT-GET,通過此工具可滿足和上述yum相似的功能要求。APT的軟件源定義來自/etc/apt/sources.list文件。

  # See http://help.ubuntu.com/community/UpgradeNotes for how to upgrade to
  # newer versions of the distribution.
  deb http://cn.archive.ubuntu.com/ubuntu/ hardy main restricted
  deb-src http://cn.archive.ubuntu.com/ubuntu/ hardy main restricted

每次手動修改上述文件后,需要使用sudo apt-get update來更新系統的源,使新的源數據能被當前系統識別。APT的配置文件位于/etc/apt/apt.conf.d,其中的多個配置文件依功能分類。

APT常用命令具體如下。

更新源索引:

  $ sudo apt-get update

安裝指定軟件:

  $ sudo apt-get install package-name

下載指定軟件的源文件:

  $ sudo apt-get source package-name

將系統中所有軟件升級到最新版本:

  $ sudo apt-get upgrade

將操作系統連同所有軟件升級到最新版本:

  $ sudo apt-get dist-upgrade

卸載指定軟件:

  $ sudo apt-get remove package-name

更多有關APT的信息,可查閱http://www.debian.org/doc/manuals/apt-howto/index.en.html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四平市| 从江县| 商洛市| 胶南市| 大冶市| 晋城| 客服| 平阴县| 岫岩| 洪雅县| 独山县| 石棉县| 敦煌市| 永靖县| 宕昌县| 海盐县| 偏关县| 湛江市| 防城港市| 武夷山市| 海安县| 如皋市| 南乐县| 山阴县| 辽阳市| 安仁县| 上饶市| 开阳县| 永登县| 伊吾县| 长宁县| 南宁市| 柘城县| 漠河县| 察隅县| 大竹县| 辽阳市| 萨嘎县| 滕州市| 榕江县| 会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