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深刻內涵

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提出的時代背景

黨的十八大是在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大會的主題是: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黨的十八大報告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提出了新的要求、做出了新的部署,對動員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滿懷信心地為到2020年全面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而奮斗,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黨的十八大是我們黨歷史上一次新老交替的盛會。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黨中央接過歷史的接力棒,在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人民接續奮斗的基礎上,繼續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謀劃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續寫光榮與輝煌。

1.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黨的十八大是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取得新的勝利的歷史條件下召開的。2002年召開的黨的十六大以來的10年,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朝著黨確定的目標邁出了堅實步伐,取得一系列新的歷史性成就。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這10年,我們緊緊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戰勝一系列重大挑戰,奮力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進到新的發展階段。10年來,我們取得一系列新的歷史性成就,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了堅實基礎。我國經濟總量從世界第6位躍升到第2位,社會生產力、經濟實力、科技實力邁上一級大臺階,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會保障水平邁上一級大臺階,綜合國力、國際競爭力、國際影響力邁上一級大臺階,國家面貌發生了新的歷史性變化。世人公認,這是中國經濟持續發展、民主不斷健全、文化日益繁榮、社會保持穩定的時期,是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得到實惠更多的時期。

2.我國發展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世情、國情、黨情繼續發生深刻變化,我們面臨的發展機遇和風險挑戰前所未有。這是對我國發展環境和階段做出的重大判斷。全面審視國內外環境,我國發展也處于面臨諸多風險的矛盾凸顯期。我國已進入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階段,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問題和風險增多。國際競爭空前激烈,全球性矛盾和問題更加突出。這些都給我們帶來許多重大挑戰。

一是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我國已成為經濟大國,但還不是經濟強國。主要問題是,產業結構不合理,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經濟增長過多依靠投資拉動,消費特別是居民消費不足,內需外需還不協調,城鄉區域發展差距仍然較大。更為突出的是,能源資源消耗多,環境污染重,增長的質量和效益不高。這都表明,長期以來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增長方式已不可為繼。如果不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發展就難以持續。

二是進一步發展面臨新的重大結構性問題。在我們這樣一個有十幾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實現現代化,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同時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世界上不少國家進入中等收入階段后出現經濟增長徘徊不前、貧富差距擴大、社會矛盾增多等重大結構性問題,這往往被稱為“中等收入陷阱”。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達到中等收入國家水平,同樣也面臨這類挑戰。在發展進程中,經濟增長的制約條件增加,利益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較大,影響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較多。同時,人民群眾對提高生活質量、加強和改善公共服務提出新期待。

三是國際環境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目前,全球經濟和貿易持續低迷,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抬頭,金融市場和大宗商品價格劇烈波動,世界經濟復蘇將是一個緩慢而復雜的過程。與此同時,全球發展不平衡加劇,國際金融危機對原有的經濟發展模式帶來很大沖擊,引發全球增長方式、供需關系、治理結構大的調整變化。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上占優勢的壓力將長期存在,全球產業和技術革命在給我們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挑戰。此外,全球面臨貧困、糧食安全、能源資源安全以及網絡安全等非傳統安全方面的挑戰。世界仍然很不安寧,我國發展面臨的外部環境嚴峻復雜。李克強:《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 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載《十八大報告輔導讀本》,15~17頁,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四是黨風廉政建設方面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一些干部領導科學發展能力不強,一些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少數黨員干部理想信念動搖、宗旨意識淡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突出,奢侈浪費現象嚴重。一些領域消極腐敗現象易發、多發,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載《十八大報告輔導讀本》,6頁,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中指出,近年來我們黨內發生的嚴重違紀違法案件性質非常惡劣,政治影響極壞,令人觸目驚心。各級黨委要旗幟鮮明地反對腐敗,更加科學有效地防治腐敗,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永葆共產黨人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要自覺遵守廉政準則,既嚴于律己,又要加強對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的教育和約束,決不允許以權謀私,決不允許搞特權。對一切違反黨紀國法的行為,都必須嚴懲不貸,決不能手軟。因此,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能力,是黨鞏固執政地位、實現執政使命必須解決好的重大課題。

3.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

2014年5月,“新常態”第一次出現在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的表述中。6個月后,習近平主席11月9日在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上首次系統闡述了“新常態”。他深刻指出:“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增長更趨平穩,增長動力更為多元。中國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發展前景更加穩定。新常態將給中國帶來新的發展機遇。能不能適應新常態,關鍵在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世界和中國經濟都進入深度調整期。中國經濟也進入一個以中高速、優結構、新動力、促內需為主要特征的新階段。這就是中國經濟的新常態,標志著中國經濟進入一個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從本質上說是經濟規律作用的結果,面對經濟規律我們只能順勢而為,抓住深化改革的重要機遇,通過深化改革推動經濟健康穩步的向前發展。習近平同志還指出,“新常態”是我們認識當下、規劃未來、制定政策、推進事業的客觀基點。因此,經濟社會發展新常態是“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提出的一個重要背景和基本依據。

4.十八大后黨中央運籌帷幄,謀篇布局“四個全面”

2013年9月,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活動中,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時強調指出:“黨的十八大報告有一句話,我主持起草工作時就主張要寫上去,就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歷史任務,必須準備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這句話含義是很深的。”本書編寫組:《“四個全面”黨員干部讀本》,30頁,北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5。“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意味著我們發展的戰略機遇期仍存,但面臨的風險卻前所未有,并極具挑戰性。這些都是擺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黨中央領導集體面前的重大課題。

決勝千里之外,離不開運籌帷幄;實現宏偉目標,重在戰略謀劃。“四個全面”作為新一屆黨中央引領民族復興、實現中國夢的戰略布局,在黨的十八大之后,逐步清晰地展現在中國與世界面前。

黨的十八大后,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運籌帷幄,主動謀篇布局的頂層設計從履新之際就已開始,并集中表現在黨的十八大后一個月中的四次引人關注的活動中——參觀《復興之路》展覽、到廣東考察工作、紀念“八二憲法”頒行30周年、制定“八項規定”。這四次活動無疑正對應著“四個全面”。本書編寫組:《“四個全面”黨員干部讀本》,41頁,北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5。履新第一個月,起筆落墨之際,前進航標已然確立。

(1)參觀《復興之路》展覽

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帶領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在國家博物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他堅定地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我堅信,到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一定能實現,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目標一定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一定能實現。”在這里,第一次將全面小康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緊密聯系在一起。

這是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出行的首站。這充分表明,中國夢既體現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執政理念,又表明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堅定決心和信心。

(2)到廣東考察工作

2012年12月7日至11日,習近平總書記上任后的第一次離京調研就選擇了廣東。他表示,這次調研之所以到廣東來,就是要到在我國改革開放中得風氣之先的地方,現場回顧我國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將改革開放繼續推向前進。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100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改革開放也永無止境,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這斬釘截鐵、擲地有聲的話語,是莊嚴的承諾,也是深化改革開放新的宣言書、新的動員令。

(3)紀念“八二憲法”頒行30周年

2012年12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首都各界紀念現行憲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會并發表重要講話。

“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

“依法治國,首先是依憲治國;依法執政,關鍵是依憲執政。”

“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進程。”

“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化建設。”

莊嚴的宣示,表明的是一種態度:尊重法律、厲行法治,是必須把握好的施政之要;體現的是一種決心:塑造法治中國魂。

(4)制定“八項規定”

在召開首都各界紀念現行憲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會的同一天,中共中央召開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中央政治局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無論是“輕車簡從”“不安排群眾迎送”“不鋪設迎賓地毯”“不出席各類剪彩、奠基活動”“嚴格控制出訪隨行人員”的細致和坦率,還是“首先要從中央政治局做起”“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的真誠和堅定,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以身體力行的方式,為端正黨風政風率先垂范。八項規定是一個莊嚴承諾,體現了從嚴治黨的根本要求,反映出新一屆黨中央施政的明確要求。

5.展開工作部署,大力推進“四個全面”

黨的十八大后的兩年多來,從黨的十八大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再到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要求“全面依法治國”、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提出從嚴治黨八方面要求,“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已然清晰地展現。

(1)黨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新要求。2012年11月召開的黨的十八大,是在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黨的十八大報告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提出了新的要求,做出了新的部署,既與時俱進、鼓舞人心,又立足現實、切實可行,對動員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滿懷信心地為到2020年全面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而奮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張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新要求》,載《十八大報告輔導讀本》,88頁,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必須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不失時機深化重要領域改革,堅決破除一切妨礙科學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2)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把全面深化改革作為主題。2013年11月召開的中國共產黨十八屆三中全會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會。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十八屆三中全會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又一次總部署、總動員。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深刻剖析了我國改革發展穩定面臨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闡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義和未來方向,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重大原則,描繪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藍圖、新愿景、新目標,合理布局了深化改革的戰略重點、優先順序、主攻方向、工作機制、推進方式和時間表、路線圖,匯集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論斷、新舉措,形成了改革理論和政策的一系列重大突破,是我們黨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學指南和行動綱領。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確立這個總目標,深刻表明了改革的鮮明性質和根本任務。改革開放的旗幟必須高高舉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正確方向必須牢牢堅持。《讓改革旗幟在中國道路上飄揚(社論)》,《人民日報》,2013-11-13。

(3)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把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作為主題。2014年10月召開的中國共產黨十八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立足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實際,直面我國法治建設領域的突出問題,明確提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指導思想、總體目標、基本原則,提出了關于依法治國的一系列新觀點、新舉措,回答了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關系等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對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隊伍建設、加強和改進黨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領導做出了全面部署,回應了人民呼聲和社會關切,必將有力推進依法治國進程,是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綱領性文件。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閉幕后,習近平同志特別指出:“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決定,與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形成了姊妹篇。”正如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所指出的:“實現立法和改革決策相銜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據、立法主動適應改革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要及時上升為法律。實踐條件還不成熟、需要先行先試的,要按照法定程序作出授權。對不適應改革要求的法律法規,要及時修改和廢止。”堅持改革決策與立法決策緊密結合,在全面深化改革總體框架內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各項工作,可以保證法制建設不偏離正確方向,推進改革不偏離法治軌道。因此,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不僅目標方向一致,而且相輔相成,被視為“鳥之兩翼”“車之雙輪”。

(4)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提出從嚴治黨八方面要求。2014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指出:歷史使命越光榮,奮斗目標越宏偉,執政環境越復雜,我們就越要增強憂患意識,越要從嚴治黨,使我們黨永遠立于不敗之地。習近平總書記還對從嚴治黨提出八方面要求:一是落實從嚴治黨責任;二是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緊密結合;三是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四是堅持從嚴管理干部;五是持續深入改進作風;六是嚴明黨的紀律;七是發揮人民監督作用;八是深入把握從嚴治黨規律。

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提出與理論定位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出發,提出并形成“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黨中央根據我國發展現實需要,在工作實踐中,經歷了從黨的十八大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再到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要求“全面依法治國”、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提出從嚴治黨八方面要求,這樣一個工作布局的全面展開和深入的過程。2014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調研時,首次提出“四個全面”,此后又對其深刻內涵不斷闡發,從而完成“四個全面”作為黨和國家戰略布局的理論定位。

1.“四個全面”的提出

2014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調研時強調,要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和四中全會精神,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進程。這里“協調”二字言簡意賅地表明了三者之間的統一性。不僅如此,習近平總書記還特別強調,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動力和保障。這就簡明扼要地闡釋了“三個全面”之間的關系。至于“全面從嚴治黨”,雖然這樣的命題還沒有十分明確,但從嚴治黨的思想和舉措已經十分鮮明,“全面從嚴治黨”的命題呼之欲出。韓宇:《“四個全面”學習問答》,4頁,北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5。

2014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調研時又強調,要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和四中全會精神,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主動把握和積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邁上新臺階。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第一次提出“四個全面”,并強調“協調推進”“四個全面”,從而意寓著“四個全面”之間相互聯系辯證統一的關系。

2.“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理論定位

任何一種理論和思想都有自己的定位,都會對社會產生或大或小的作用和影響。“四個全面”在黨和國家各項工作中處于什么地位、起什么作用,是需要進一步回答的問題。

2015年1月19日至21日,習近平同志在云南考察時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和四中全會精神,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引領各項工作。在這里,習近平同志強調要用“四個全面”引領各項工作。雖然這次講話是對云南工作提出的要求,但對全局工作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習近平同志在云南調研后的第三天即1月23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體學習時發表重要講話,強調了提出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指出:“面對復雜形勢和繁重任務,首先要有全局觀,對各種矛盾做到心中有數,同時又要優先解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帶動其他矛盾的解決。我們提出要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當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中必須解決好的主要矛盾。我們既要注重總體謀劃,又要注重牽住‘牛鼻子’。在任何工作中,我們既要講兩點論,又要講重點論,沒有主次,不加區別,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這里,習近平同志對為什么要提出“四個全面”進一步作了深刻具體的闡述。

2015年2月2日,習近平同志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全面論述了“四個全面”的理論地位。他說:“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出發,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戰略布局”是對“四個全面”最權威、最規范、最準確的理論定位。自此,“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得到全黨的認同,并成為我們黨對“四個全面”表述的標準語和規范語。

然而,習近平同志對“四個全面”理論地位和現實指導意義的思考并沒有停止,在此后的講話中他不斷進行闡發。3月29日,他在會見博鰲亞洲論壇第四屆理事會成員時的講話中指出:“兩年多來,我們立足中國發展實際,堅持問題導向,逐步形成并積極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這是中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治國理政方略,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保障。”在這里,習近平同志將“四個全面”放到“中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治國理政方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保障”的地位來加以論述和強調。進而,他在4月28日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表彰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把“四個全面”提到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理論指導和實踐指南”的高度進行闡發。他指出,“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確立了新形勢下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戰略目標和戰略舉措,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了理論指導和實踐指南”。這就把“四個全面”的理論地位和現實意義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應有高度。曲青山:《深刻把握“四個全面”的精髓要義》,《人民日報》,2015-06-07。

三、“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大意義

戰略是一個國家謀全局、謀發展、謀長遠的根本策略。當今時代,以經濟科技為核心的綜合國力競爭,既表現為國家“硬實力”和“軟實力”的直接較量,更是國家戰略思維、戰略決策和戰略行動能力的深度角逐。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取勝,關鍵在于以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的治國理政總方略,搶占制高點、贏得主動權。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出發,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確立了新形勢下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戰略方向、重點領域、主攻目標,開辟了我們黨治國理政的新境界,實現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相結合的新飛躍,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了理論指導和實踐指南,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具有根本意義、全局意義、長遠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以來,得到了廣大干部群眾的衷心擁護,在國內外引起熱烈反響。《人民日報》《求實》雜志等黨報黨刊不僅多次發表系列文章,而且發表了一些領導和著名專家學者的學習體會文章。為了便于大家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四個全面”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新要求,準確領會精神,我們編輯整理了其中的部分內容,供大家學習參考。

1.“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最新成果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既與我們黨長期堅持的治黨治國之道一脈相承,又可以實現我們黨重大戰略思想的與時俱進,是全黨集體智慧的結晶。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彰顯了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是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又一次重大突破。“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堅持黨的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的統一,堅持社會主義遠大理想與中華民族整體利益的統一,集中體現了我們黨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系列重大問題上取得的新成果,進一步推進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展現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勃勃生機。“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系統全面,深化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豐富和發展。“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聚焦于現實,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戰略目標的達成。在此基礎上,“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長遠發展問題進行了新的探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最終目標指向的是實現中國夢;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長期堅持的治國方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緊緊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條主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作了新的豐富和發展,進一步堅定了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深化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領導力量、現實依據、主要任務、總體布局和奮斗目標的認識,堅持和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從新的實際出發進行了新的理論探索和理論創造,形成了科學的戰略思想體系,堅持和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提出了“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嶄新目標并進行了全面部署,堅持和完善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總之,“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進一步回答了“建成什么樣的小康社會,怎樣建成小康社會”的問題,進一步回答了“什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問題,開辟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新境界。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理論基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面發展的思想。習近平同志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這一論述深刻闡明了“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理論基礎和思想來源。一方面,在發展的目標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要有全面性、整體性,是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全面發展,在此基礎上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另一方面,在發展的途徑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各方面發展應該彼此協調、相互促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斷深入的過程,就是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面性的認識不斷深化的過程。“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后更加注重發展和治理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的必然選擇。“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既體現了發展目標的全面性,又體現了戰略目標和戰略舉措之間關系的全面性和協調性,既有全局又有重點,既有動力又有保障,統一于黨治國理政的偉大實踐,統一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標志著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面性的認識上升到了新的高度。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理論研究中心:《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科學指南》,《求是》,2015(12)。

“四個全面”,指明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前進方向。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這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條道路來之不易,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實基礎。“四個全面”的重大戰略思想,指明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前進方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充分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時代主題,全面深化改革深度激發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活力之源,全面依法治國系統繪就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法治藍圖,全面從嚴治黨深刻闡發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黨建保障。我們的發展、我們的改革、我們的法治都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進行的,都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進行的。只有堅持“四個全面”,才能站穩政治立場、把好政治方向、增強政治定力,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被任何干擾所惑,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羅志軍:《實現中國夢的行動指南》,《求是》,2015(4)。

2.“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內涵豐富、系統完整的戰略思想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習近平同志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進行的系統整合和集成創新,是對新形勢下治國理政、管黨治黨大業新的戰略思考、新的戰略部署。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每一個“全面”都是一個重要戰略思想。“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圍繞奮斗目標、如何改革、怎樣治國、怎樣管黨等問題,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形成解決這些主要矛盾的戰略思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思想,就是確保到2020年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為實現現代化和民族復興奠定堅實基礎。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思想,就是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以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系為核心,全面推進經濟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文化體制改革、社會體制改革、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國防和軍隊改革、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面依法治國的戰略思想,就是著眼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總目標,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就是在黨的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面守法,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思想,就是落實從嚴治黨責任,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緊密結合,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從嚴管理干部,持續深入改進作風,嚴明黨的紀律,發揮人民監督作用,深入把握從嚴治黨規律,實現黨的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可以說,“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每一個“全面”都是一整套結合實際、繼往開來、勇于創新的戰略思想。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理論研究中心:《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科學指南》,《求是》,2015(12)。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彰顯了理論邏輯、實踐邏輯、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出發,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這個戰略布局,既有戰略目標,也有戰略舉措,每一個“全面”都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的戰略目標,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三大戰略舉措。要把全面依法治國放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來把握,深刻認識全面依法治國同其他三個“全面”的關系,努力做到“四個全面”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深刻理解“四個全面”的重大戰略思想,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賦予馬克思主義新的時代內涵,回答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戰略性、前瞻性問題,升華對社會主義發展規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規律、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規律的認識,彰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羅志軍:《實現中國夢的行動指南》,《求是》,2015(4)。

“四個全面”集中體現時代和實踐發展對黨和國家工作的新要求。任何理論都是特定時代和實踐的產物。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我們“正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贏得這場偉大斗爭的勝利,迫切需要我們黨從戰略層面提出治國理政的大思路、大韜略。首先,“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適應我國發展的現實需要。當前,我國仍處于大有可為的戰略機遇期,具有很多有利的發展條件。同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定性階段,改革開放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法治國家建設邁進新的征程,從嚴治黨進入關鍵階段,“發展起來后”與“欠發展”的各種問題交織疊加,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各種挑戰不斷凸顯。“時”和“勢”總體有利,“艱”和“險”正在增多。“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正是黨中央適應我國發展新要求,站在時代前沿進行的戰略思考、戰略謀劃、戰略部署。其次,“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順應了人民群眾的愿望期盼。“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隨著我國邁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人民群眾對生活的愿景不斷提升。人們期待各項改革全面推進,期盼經濟更有活力,生活更有保障,權益得到更好維護,政府更加高效清廉,社會更加和諧,生態環境更加美好。“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回應了人民群眾過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體現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最后,“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為解決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提出來的。當前,我國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較大,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等問題依然存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我們黨堅持以問題為導向,不斷解決問題、化解挑戰、攻堅克難的新法寶。黃坤明:《深刻理解“四個全面”的重要意義》,《求是》,2015(13)。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新一屆黨中央治國理政方略的頂層設計,確立了新形勢下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戰略方向、重點領域、主攻目標,開辟了我們黨治國理政的新境界。從黨的十八大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部署全面深化改革、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要求全面依法治國,再到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宣示全面從嚴治黨,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環環相扣、清晰展現。“四個全面”,體現了我們黨治國理政認識的升華和思路的完善。這一戰略布局,統一于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統一于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統一于我們正在進行的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四個全面”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實現了執政目標、執政理念、執政方式和執政黨自身建設融會貫通,成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的戰略抓手,成為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頂層設計,必將引領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以更加自信的姿態、更加堅定的步伐,奮力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易煉紅:《“四個全面”:提升治國理政新境界》,《人民日報》,2015-07-06。

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為中國人民的追夢征程描繪了總藍圖和路線圖、施工圖,為最終實現中國夢增添動力、揚帆護航。這集中體現在它所具有的四個鮮明特征上:一是戰略性。“四個全面”既有戰略目標又有戰略舉措,既有戰略全局又有戰略重點,既管當前又管長遠,是為子孫萬代計、為長遠發展謀。二是全面性。“四個全面”涉及的不是一個領域、一個方面,而是各個領域、各個方面,是對發展、改革、法治、黨建的全面規劃和統籌集成,要在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上形成總體效應、取得總體效果。三是根本性。“四個全面”對關系當代中國能否破浪前行、追夢征程能否行穩致遠的一系列根本性、方向性問題作出科學回答,是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新認識新發展。四是綱領性。“四個全面”實現頂層設計、現實需要、人民期待三者的高度契合,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執政興國、治國理政的綱領和方略。抓住這個綱領和方略,就能綱舉目張,一步一個腳印地邁向實現中國夢的宏偉目標。袁曙宏:《“四個全面”的時代使命(人民要論)》,《人民日報》,2015-06-17。

3.“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集中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周培清:《“四個全面”的理論特征》,《人民日報》,2015-07-07。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戰略思想的重要內容,閃耀著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思想光輝,充滿了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

(1)立場的人民性

任何理論都有自己的價值立場。價值立場是階級立場、政治立場、政黨立場的理論表現,回答和解決的是理論為什么人服務的價值取向問題。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這表明,馬克思主義理論是站在無產階級和絕大多數人民群眾的立場上的。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其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其價值立場也必然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四個全面”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在中國的新發展,是站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為中國最廣大人民服務的科學理論。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以增進人民福祉為價值取向,堅持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推進全面小康社會建設;以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使命追求,堅持依靠人民、為了人民、改革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推進全面深化改革;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為責任擔當,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保證人民當家做主,維護人民根本權益,推進全面依法治國;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根本宗旨,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管黨治黨,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可見,“四個全面”貫穿著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和人民立場,體現著鮮明的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場和價值取向。

(2)精神的時代性

科學理論的精神是時代精神的一種反映。“四個全面”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在中國的新發展,就是對當今時代新的階段性特征的理論反映。當今時代新的階段性特征是,我們黨正帶領人民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階段,我們正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因此,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新內容,蘊含著時代精神的精華因子。

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黨的十八屆三中和四中全會分別把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確立為主題;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習近平同志提出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可以說,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內容,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邏輯延續,是歷史與邏輯相統一的必然結果。“四個全面”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在中國的新發展,根據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現實需要,把四個“全面”集成為“四個全面”,并把“四個全面”作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布局,從而續寫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新篇章,增添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新內容,是我們黨理論創新的新成果。

(3)思維的辯證性

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以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哲學基礎,閃耀著辯證思維的光芒。

“四個全面”堅持全面而不是片面地觀察和處理問題的觀點。就“四個全面”的每一個“全面”來看,著力解決的是一個領域的問題。就“四個全面”的整體來看,既解決經濟基礎的問題,也解決上層建筑的問題;既解決經濟方面的問題,也解決社會方面的問題;既解決發展中的具體問題,也解決黨對發展的領導問題,力求統籌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各方面工作。

“四個全面”堅持事物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辯證統一觀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處于引領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地位,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則支撐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四者統一于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實踐。從“四個全面”的具體內容來說,全面深化改革要沖破思想觀念的障礙,突破利益固化的樊籬,也包含法制建設和管黨治黨的內容;全面依法治國既包含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改革、固化改革發展成果的內容,也包含依法治國、依規管黨治黨的內容;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國都要在黨的領導下進行;全面從嚴治黨對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起著政治引領和組織保證作用,三者最終都是為了一個目標,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因此,“四個全面”相互聯系、相互促進,構成了一個不可分割、相互支撐的有機統一體。

“四個全面”堅持全局和重點辯證統一的觀點。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處在關鍵地位,是戰略目標;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則是實現這一戰略目標的戰略舉措。就“四個全面”的每一個“全面”所包含的要素看,也是既著眼全局又有重點的。比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戰略目標所包含的諸要素中,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始終是整個目標體系中起決定性作用的要素;在全面深化改革所包含的諸要素中,經濟體制改革始終是重點;在全面依法治國所包含的諸要素中,黨的領導始終是具有本質特征、起決定性作用的要素;在全面從嚴治黨所包含的諸要素中,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是主線。由此可見,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用唯物辯證法全面、聯系、發展的觀點觀察和處理問題,正確認識和把握規律,認識事物的本質和內在聯系,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相統一,是辯證思維的理論結晶。

(4)意義的實踐性

理論的意義在于指導實踐。“四個全面”來源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經驗的理論總結,其理論意義是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偉大實踐提供理論引領。正如習近平同志指出的,“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從我國發展現實需要中得出來的,從人民群眾的熱切期待中得出來的,也是為推動解決我們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提出來的。這就深刻闡明了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實踐基礎和實踐意義。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海省| 墨江| 岚皋县| 潢川县| 永安市| 灵璧县| 柯坪县| 都江堰市| 库车县| 凤山市| 老河口市| 凉城县| 凤台县| 湘潭县| 枣阳市| 蚌埠市| 苍溪县| 铜川市| 牙克石市| 读书| 新民市| 邹城市| 九江县| 探索| 阳谷县| 龙游县| 简阳市| 荃湾区| 牙克石市| 汝城县| 丁青县| 永清县| 三明市| 丽江市| 安多县| 高要市| 玛沁县| 东安县| 宁乡县| 湘西| 调兵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