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建筑工程管理與實務 (全國二級建造師執業資格考試案例分析高分突破)
- 魏文彪
- 1250字
- 2021-03-26 13:25:09
案例分析題十一
某施工單位承接了某項工程的總承包施工任務,該工程由A、B、C、D四項工作組成,由于施工場地狹小,為了進行成本控制,項目經理針對各項工作進行了分析,其功能成本分析表結果見表2-7。
表2-7 功能成本分析表

工程進展到第25周5層結構時,公司各職能部門聯合對該項目進行突擊綜合大檢查。檢查成本時發現:
C工作,實際完成預算費用960萬元,計劃完成預算費用為910萬元;實際成本855萬元,計劃成本為801萬元。
檢查現場時發現:
(1)塔式起重機與臨時生活設施共用一個配電箱;無配電箱檢查記錄。
(2)塔式起重機由木工班長指揮。
(3)現場單行消防通道上亂堆材料,僅剩1m寬左右通道,端頭20m×20m場地堆滿大模板。
(4)腳手架和樓板模板拆除后亂堆亂放,無交底記錄。
工程進展到第28周6層結構拆模后,勞務分包方作業人員直接從窗口向外拋垃圾,造成施工揚塵,工程周圍居民因受揚塵影響,有的找到項目經理要求停止施工,有的向有關部門投訴。
問題
1.計算表2-8中A、B、C、D四項工作的評價系數、成本系數和價值系數(計算結果保留小數點后兩位)。
表2-8 評價系數、成本系數和價值系數計算表

2.在A、B、C、D四項工作中,施工單位應首選哪項工作作為降低成本的對象?說明理由。
3.計算并分析C工作的費用偏差和進度偏差情況。
4.根據公司檢查現場發現的問題,項目經理部應該如何進行整改?
5.針對本次揚塵事件,項目經理應如何協調管理?
參考答案
1.計算A、B、C、D四項工作的評價系數、成本系數和價值系數,并填入表2-9。
(1)評價系數的計算
A工作的評價系數=15/100=0.15
B工作的評價系數=35/100=0.35
C工作的評價系數=30/100=0.30
D工作的評價系數=20/100=0.20
(2)成本系數的計算
A工作的成本系數=650/3600=0.18
B工作的成本系數=1200/3600=0.33
C工作的成本系數=1030/3600=0.29
D工作的成本系數=720/3600=0.20
(3)價值系數的計算
A工作的價值系數=0.15/0.18=0.83
B工作的價值系數=0.35/0.33=1.06
C工作的價值系數=0.30/0.29=1.03
D工作的價值系數=0.20/0.20=1.00
表2-9 評價系數、成本系數和價值系數計算表

2.在A、B、C、D四項工作中,施工單位應首選A工作作為降低成本的對象。
理由:A工作的價值系數小于1。
3.C工作的費用偏差=(960-855)萬元=105萬元;說明C工作實際成本沒有超出預算成本。
C工作的進度偏差=(960-910)萬元=50萬元;說明C工作實際進度提前于計劃進度。
4.公司檢查現場發現的問題,項目經理部應該按以下要求進行整改:
(1)塔式起重機與臨時生活設施不能共用一個配電箱;應該有配電箱檢查記錄。
(2)塔式起重機應由取得相應資質的人員來指揮。
(3)現場單行消防通道上嚴禁亂堆材料,消防通道應不小于4.0m,端頭應留有12m× 12m的回車場。
(4)腳手架和樓板模板拆除后應擺放整齊,并進行交底記錄。
5.項目經理協調和管理如下:
(1)向居民做好解釋工作,避免以后施工過程中發生類似事件,取得居民諒解。
(2)及時和當地公安部門、環保部門、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等有關單位聯系溝通,取得其理解和支持。
(3)加強勞務分包作業隊伍管理。提高勞務隊伍環保意識,按分包合同規定對勞務分包方進行處罰。
(4)要求分包單位采取袋裝措施,垃圾裝運下樓。
(5)加強對本單位管理人員教育,提高現場監管力度。
- 全國二級建造師執業資格考試教材:建筑工程管理與實務
- 市政公用工程管理與實務 (全國二級建造師執業資格考試案例分析高分突破)
- 全國二級建造師執業資格考試教材:市政公用工程管理與實務
- 全國二級建造師執業資格考試教材:建設工程施工管理
- 2020全國二級建造師執業資格考試必刷題+歷年真題+押題試卷:建設工程施工管理
- 2019全國二級建造師執業資格考試必刷題+歷年真題+押題試卷:建設工程法規及相關知識
- 項目決策分析與評價
- 2014全國一、二級注冊結構工程師專業考試教程
- 水利水電工程管理與實務
- 建設工程合同管理歷年真題解析及預測(2024)
- 建筑工程管理與實務:考點速記 真題全解 專家押題
- 全國二級建造師執業資格考試輔導用書·機電工程管理與實務考試精編
- 建設工程進度控制(土木建筑工程)歷年真題解析及預測(2024)
- 市政公用工程管理與實務 (2016全國一級建造師執業資格考試案例分析高分突破)
- 2015年全國二級建造師執業資格考試權威押題密卷:建筑工程管理與實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