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民主管理 教代會建設

高校治理現代化進程中的民主建設問題探析

南開大學 付洪 王建洲


內容提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時代背景下,民主建設是高校治理現代化的本質特征和核心價值,是貫穿高校治理現代化的一條主線。結合高校民主建設的理論和實踐,加強黨的領導、堅持依法治校、拓寬信息渠道是推進高校民主建設的三個著力點。

關鍵詞:高校 民主建設 治理現代化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而作為國家治理現代化重要組成部分的高校治理,要堅持創造性地將“制度”與“能力”聯系起來,突出強調以民主建設為基礎來實現高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一、高校治理與民主建設的內在邏輯

1.民主建設是高校治理現代化的本質特征

一般來說,高校治理包括“高校治理體系”和“高校治理能力”兩個層面。其中,“高校治理體系”是制度建設、是相對靜態的層面;“高校治理能力”是制度執行、是較為動態的層面。具體地講,高校治理體系就是廣大教職工和學生在黨的領導下,依據憲法和法律,創新設計高校的制度體系,包括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文化傳承、黨團建設以及后勤保障等各方面的體制、機制;高校治理能力,則是指廣大教職工和學生在黨的領導下,運用法治體系管控、引領校內各方面工作的能力。由此,無論是高校治理體系還是高校治理能力,都是突出強調“廣大教職工和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能動性和創造性。因此,高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本質特征是高水平的民主建設。

2.民主建設是高校治理現代化的核心價值

黨的十八大報告在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任務要求中,明確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中,“民主”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之一。高校治理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堅持“民主”這一核心價值取向。同時,放眼世界,高校治理現代化的基本趨勢是從傳統管控型的管理向現代公眾參與的民主治理的轉變,可以說“民主”已經成為當今各國高校治理現代化的核心理念。

從我國依法治校的理念來看,我國《高等教育法》第11條明確規定:“高等學校應當面向社會,依法自主辦學,實行民主管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第十三章提出,學校應“建設依法辦學、自主管理、民主監督、社會參與的現代學校制度”“實行校務會議等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教職工代表大會制度,不斷完善科學民主決策機制”。2014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堅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學校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的實施意見》突出強調,各高校要認真貫徹執行民主集中制。由此可見,高校治理現代化在法治層面的核心價值也是高質量的民主建設。

3.民主建設是貫穿高校治理現代化的主線

以高校民主建設為主線推進高校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就是在高校治理體系中更多地注入“民主”要素和“民主”精神。針對高校運行中的不同問題,把民主的應用范圍、適用層次、大眾參與、師生共治、權力分解、動態發展、公開監督等理論運用于高校實踐,并在高校治理的各個環節、各個層次處理好“民主”與“法治”“自由”“平等”的關系,充分依靠廣大師生群眾,切實發揮高校中的黨團組織、教代會、學代會、學術委員會、民主黨派以及各種網絡自組織的積極作用,把一切積極因素調動起來,以此推進高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一步釋放出高校在創新型國家和人才資源強國建設中的巨大能量。

二、民主理論在高校治理中的應用范圍

我國當下的理論界關于高校民主建設的研究,可以說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表面上看起來,高校民主建設的相關研究成果不少;二是真正高質量、有開創性的高校民主建設的研究成果并不多。雖然學界已開始重視高校民主建設的研究,但是高水平研究成果的匱乏則表明學界對于高校民主建設的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然而,任何理論研究的深化都始于對其基礎概念的科學認識和準確把握。高校民主建設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著內涵和外延的模糊不清。諸如,高校民主建設的客體范圍如何劃定?高校民主建設中的民主理論如何選擇性使用?新形勢下,如何對高校工會工作的內涵和職能進行重新審視?這些問題都有待進一步研究和解決。

1.對高校民主建設的客體范圍的重新界定

一所高校就是一個小社會,高校事務紛繁復雜,涉及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師資建設、黨團活動、招生就業、后勤保障等諸多方面。對于這些事務,均采取“民主”模式顯然不妥,而且也不可能。因此,對于高校民主建設的客體范圍必須盡快界定,而且在這個“客體范圍”內,也應當劃分出不同層次,適用不同的“民主”模式(如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民主參與、民主決策、民主協商、民主選舉等)來治理。這一問題尚需理論界和實際工作部門協同探索和系統研究。

2.對高校民主建設的主要載體的重新界定

目前,有關民主建設的研究成果主要是以校務委員會、教代會、工會、學代會、學術委員會等作為高校民主建設的重要載體來進行探討的。我們認為,高校中的民主黨派、學生班級以及關涉師生的網絡組織等也應納入高校民主建設的載體范疇。

3.對高校工會工作內涵的重新審視

作為高校民主建設的重要載體,高校工會具有獨立法人屬性,其成員構成具有多樣性。高校工會所維護的利益具有雙重屬性,它既維護廣大教職工和全體會員的具體利益,也維護著高校的整體利益。也就是說,高校工會不僅是廣大教職工合法權益的代表者和維護者,更是黨組織聯系廣大教職工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是行政組織可靠的合作者和監督者,也是高校治理的積極參與者和協調者。當下,高校工會工作正從福利型工會轉向人文型工會,從活動型工會轉向制度型工會,從強調集體利益型工會轉向同時關注個體利益型工會等,其在高校治理中的作用也越來越凸顯。因此,高校工會急需創新工作模式,完善工作機制,推進高校民主建設水平。

三、民主模式在高校治理中的實踐路徑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發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廣大師生員工的民主訴求也在不斷提高,使高校在治理中面臨著諸多挑戰。對此,陜西中醫學院黨委書記王秉琦曾提出:“當今我國公立大學內部治理結構主要涉及政治權力、行政權力、學術權力、民主權力這四種公共權力的配置與制衡關系問題。但由于種種原因導致大學內部權力配置不當,學生、教工民主參與途徑不暢。”為此,我們需要從以下幾條路徑推進高校民主建設。

1.加強黨的領導,以“黨內民主”為示范帶動高校民主建設

在高校加強各級黨組織建設,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以“黨內民主”帶動“校內民主”,尊重黨員和師生的主體地位,落實黨員和師生的民主權利,使黨的工作在高校治理中的民主建設工作中發揮思想領導、政治領導和組織領導的核心作用。

2.堅持依法治校,以《大學章程》為依據引領高校民主建設

民主與法治歷來不可分離,“民主為法治奠定基礎,法治為民主提供保障”。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第一次以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為主題,全面繪制了法治社會建設的宏偉藍圖。要把“依法治國”落實到高校就是“依法治校”,具體來說,就是在《大學章程》中把“依法治校”作為高校治理的核心價值與全面要求,將法治理念與民主原則要求落實在高校工作的各方面和全過程。以《大學章程》為依據,重視和發揮民主建設和制度規范在高校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特別要加強和完善教代會制度,充分發揮廣大教職工的民主管理和監督作用,營造公平、公正、公開的制度環境,促進高校治理的科學化、法治化、民主化。

3.拓寬信息渠道,以信息化建設為平臺推進高校民主建設

信息在高校民主建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關鍵地位和戰略作用。作為知識分子高度集中的高校,應該把信息化建設作為重要平臺和有效手段推進高校民主建設。通過運用互聯網、計算機、手機、微信平臺等技術手段對校內各種信息資源進行全面、系統、規范、及時的整合,以達到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選舉、民主參與等流程的科學重組和治理職能的盡快轉變,進一步綜合、集成并整合各種互相聯系的治理功能,拓寬信息溝通渠道,提高溝通效率,促進高校治理的法治化和科學化。

綜上所述,以民主建設為主線推進高校治理現代化,既是一個重要的理論課題,又是一個緊迫的實踐問題。從理論方面來說,民主政治雖是一個博大精深的理論寶庫,但將民主理論創造性地運用于高校治理還處于探討階段,急需理論界做出進一步的探索和研究;從實踐方面來講,當今各個高校都在現實地運行著一種治理體系,而這些治理體系在運行中又存在著各種矛盾,在一些具體層面上正在逐漸暴露出一些突出問題,需要校內外各界的共同關注和合力解決。


參考文獻

1.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公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2.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王曉龍.教育工會干部培訓教程[M].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2014:31-34.

4.王秉琦.推進高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N].中國教育報,2014-06-30,04.


作者簡介

付洪:南開大學工會常務副主席,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教育學院教授。

王建洲: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教育學院博士生,燕山大學輔導員。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从化市| 大洼县| 天峨县| 卢氏县| 策勒县| 满城县| 宜城市| 体育| 金阳县| 元氏县| 霍州市| 惠水县| 高阳县| 波密县| 玉树县| 班玛县| 石门县| 蓬安县| 嘉鱼县| 耿马| 沈阳市| 马尔康县| 含山县| 阿克苏市| 南乐县| 安康市| 古田县| 安徽省| 铅山县| 额尔古纳市| 昌平区| 西丰县| 西安市| 弥勒县| 辽阳市| 彰化市| 顺平县| 全南县| 方正县| 潞城市| 左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