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源體制革命:中國能源政策發展概論
- 胡光宇
- 798字
- 2021-03-12 11:40:48
第二編 問題與挑戰
第四章 國際對中國能源發展的要求
第一節 金融危機下的全球能源新格局
“十二五”時期特別是全球金融危機期間,可以視為全球秩序的大調整,全球經濟格局的大變動。它會產生很多不確定性信息和不穩定性因素。全球的經濟形勢更加嚴峻和復雜,全球的能源形勢也更加嚴峻和復雜。很顯然這次全球金融危機導致了全球能源市場、初級產品市場,特別是石油、天然氣等等,也包括礦產品的價格出現了很大幅度的振蕩。
本次金融危機正從以下兩個方面改變著全球的能源政治經濟新格局。首先是能源價格的急劇下跌對能源領域造成了很大的沖擊。很多能源企業陷入了資金短缺危機,放棄或延緩了一些重大能源項目的投資,特別是替代燃料項目。大多數能源資源國都陷入了財務困境,前幾年的強勢地位受到相當大的削弱。歐佩克左右國際石油市場的能力大幅下降,俄羅斯、委內瑞拉等國家利用油氣作為地緣戰略武器的效能也會下降。這勢必引起國際能源關系的一些重大變化。能源資源國很可能要晚于其他國家走出經濟危機。
其次,由于本次危機正值全球氣候變化后京都議定書討論,綠色發展成為全球發展的主導模式,世界各大經濟體都希望通過綠色能源革命來帶動經濟復蘇,從而使復蘇后的全球經濟能夠走上低碳可持續的發展軌道。許多國家的經濟刺激方案都包括了綠色能源部分,希望成為綠色能源發展的領跑者,從而占據未來競爭的制高點。美國奧巴馬政府的能源新政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
有專家指出,基于本次金融經濟危機的空前嚴重性,光靠美國目前的市場貨幣流通總量不足以拉動美國經濟走出危機,歐洲更是捉襟見肘。因此,從深層次看,奧巴馬政府宣布在2011年開始實行碳排放限額和交易計劃,實際是希望在目前通貨貨幣的基礎上,再創造一個基于碳排放量的“能量貨幣”(該專家認為目前全球溫室氣體的濃度已經達到了400ppm,而全球GDP是60萬億美元,因此這一能量貨幣應該是1500億美元對1ppm溫室氣體的濃度),并借助這一新的貨幣體系推進綠色革命,拉動美國經濟走出危機,重新掌控美元作為世界貨幣的主導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