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法國民法學者在人格權方面的不同意見

除了在人格權的構成方面存在不同意見之外,法國民法學者幾乎在人格權的所有方面均存在不同的意見,諸如在人格權的界定,人格權的范圍,人格權的性質,人格權的特征等方面,不同的民法學者均有不同的意見。

在人格權的界定方面,民法學者之間有不同的意見。某些民法學者從否定的、消極的角度對人格權做出界定,而某些民法學者則從肯定的、積極的角度對人格權做出界定;某些民法學者從道德的、心理的角度對人格權做出界定,而某些民法學者則從人格的構成要素、人格的特性角度對人格權做出界定。

在人格權的范圍方面,民法學者之間有不同的意見。某些民法學者認為,生命權、身體權不屬于人格權的范圍,而某些民法學者則認為,生命權、身體權屬于人格權的范圍;某些民法學者認為,人格尊嚴權、名譽權或者著作權不屬于人格權的范圍,而某些民法學者則認為,人格尊嚴權、名譽權或者著作權也屬于人格權的范圍。

在人格權的性質方面,民法學者之間也有不同的意見。某些民法學者認為,人格權在性質上屬于一種非財產權,而某些民法學者則認為,至少某些人格權在性質上屬于一種財產權;某些民法學者認為,人格權在性質上不是人權,而某些民法學者則認為,人格權在性質上是人權;某些民法學者認為,人格權不屬于真正權利、主觀權利,而某些民法學者則認為,人格權屬于真正權利、主觀權利。

在人格權的特征方面,民法學者之間也有不同的意見。某些民法學者認為,人格權是一種不能夠自由轉讓的權利,而某些民法學者則認為,人格權是一種能夠自由轉讓的權利;某些民法學者認為,人格權是一種不能夠轉移的權利,而某些民法學者則認為,人格權是一種能夠轉移的權利;某些民法學者認為,人格權是一種不能夠適用代理的權利,而某些民法學者則認為,人格權是一種能夠適用代理的權利。

法國民法學者之所以在人格權的問題上存在這樣或者那樣的不同意見,其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相對于物權、債權和家庭權而言,人格權的歷史短暫,人們無法在相對短暫的時期內對人格權做出清晰的、一致的認識,導致不同的民法學者在人格權的問題上存在不同的意見。

在歷史上,物權、債權和家庭權的起源歷史悠久,雖然人們常常說,物權、債權和家庭權從羅馬舊法時代即前經典法時代就已經存在,但實際上,物權、債權和家庭權似乎與人類社會的歷史一樣久遠,從人類社會產生之日起,這些權利似乎就已經存在。經過羅馬法時代、法國舊法時代、法國大革命時代以及19世紀的洗禮,這些民事權利已經獲得了充分的發展,民法學者對他們的認識已經非常穩定、成熟和一致。

而人格權則不同,在人類社會產生和發展之后的相當長的一段歷史時期內,不僅普通社會公眾無法感覺到人格權的存在或者必要,就是民法學者、法官或者立法者也均沒有感覺到人格權的存在或者必要。在普通社會公眾、民法學者、法官或者立法者均沒有感覺到人格權的存在或者必要時,人格權當然無法進入民法領域并因此成為與物權、債權或者家庭權平起平坐的主觀權利了。只有當社會發展到相當高級的階段時,也就是說,只有當社會發展到普通社會公眾、民法學者、法官或者立法者能夠感覺到人格權的存在或者必要時,人格權才會進入民法領域并因此成為與物權、債權或者家庭權平起平坐的主觀權利了。

因為人格權長久以來遠離社會生活,因為人格權長久以來沒有進入民法領域并因此成為一種主觀權利,所以,當它最終成為社會生活的組成部分和民法所規定的主觀權利的組成部分時,民法學者對它的認識當然無法像他們對物權、債權或者家庭權的認識那樣清晰、肯定或者一致。

其二,相對于《法國民法典》對物權、債權和家庭權做出的明確、詳盡規定而言,《法國民法典》或者根本就沒有對人格權做出任何規定,或者僅僅對人格權做出簡單規定。R.Lindon,Les Droits de la personnalité,Dalloz,1974,no.3; Bernard Teyssié,Droit civil,Les personnes,12e,édition,Litec,p.26; Jean-Michel Bruguière,Bérengère Gleize,Droits de la Personnalité,ellipses,2015,pp.5-6.

從1804年開始至1970年時止,雖然時間長達166年,但是,法國立法者根本沒有采取任何措施,在《法國民法典》當中對人格權做出任何規定,除了沒有在《法國民法典》當中使用“人格權”這一術語之外,法國立法者也沒有在《法國民法典》當中對人格權的一般保護或者具體保護做出一絲一毫的規定,導致人格權的理論一直在《法國民法典》當中處于空白狀態。這一點同法國立法者對待物權、債權和家庭權的態度形成強烈反差,因為,在《法國民法典》當中,“《法國民法典》的起草者用了174個法律條款對繼承制度做出了明確規定,用了194個法律條款對夫妻之間的財產制度做出了明確規定,用了20個法律條款對相鄰關系之間的圍墻和排水溝問題做出了明確規定,但是,在《法國民法典》當中,立法者既沒有對家庭姓名權做出規定,也沒有對文學和藝術著作的作者享有的非財產權做出任何規定。”R.Lindon,les droits de la personnalité,Dalloz,1974,No.3; Jean-Michel Bruguière,Bérengère Gleize,Droits de la Personnalité,ellipses,2015,pp.5-6.

從1970年開始,雖然法國立法者放棄了他們在長達166年期間所采取的不在《法國民法典》當中對人格權做出任何規定的做法,開始通過制定法的方式在《法國民法典》當中對人格權做出規定,但是,相對于法國立法者在《法國民法典》當中對物權、債權和家庭權做出的規定而言,法國立法者在《法國民法典》當中對人格權做出的規定可謂掛一漏萬,因為,除了對身體完整權、人格尊嚴權、私人生活受尊重權和無罪推定受尊重權做出了明確規定之外,迄今為止,法國立法者既沒有在《法國民法典》當中對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或者聲音權等重要的人格權做出任何規定,也沒有在《法國民法典》當中對人格權的法律保護做出一般規定,導致《法國民法典》在人格權的法律保護方面存在各種各樣的法律漏洞。

因為立法者長久以來忽視人格權的存在,導致法國民法學者在研究人格權時沒有可供參照的制定法作為統一的法律根據,因此,在人格權的問題上,法國民法學者不得不各自為政、自說自話,導致民法學者之間的意見紛紜。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新县| 新丰县| 邵阳县| 丹江口市| 三明市| 定襄县| 青阳县| 潞西市| 元江| 佛学| 太仆寺旗| 四子王旗| 邯郸县| 崇文区| 绍兴市| 平顶山市| 河间市| 九龙坡区| 澄江县| 施甸县| 平武县| 乐昌市| 呼伦贝尔市| 徐汇区| 三原县| 莆田市| 师宗县| 延寿县| 甘孜县| 河津市| 修武县| 河池市| 织金县| 康乐县| 天津市| 洪洞县| 洮南市| 突泉县| 建平县| 泰宁县| 伽师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