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十年中考作文命題特點及趨勢

2001年秋季《義務教育課程標準》頒布執行,由此拉開新課程改革的序幕。2002年秋季全國各省級課改實驗區初中起始年級全面鋪開,2003年秋季全國各省市又擴大了省級課改實驗區的范圍,2004年新課程改革進入全面推廣階段,到目前為止,新課程改革在全國范圍內已基本推廣完畢。

新課標的基本價值取向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它倡導“回歸生活,關愛自然,個性發展”等基本理念。在這種原則思想的指導下,語文新課程標準又提出自己的一些理念:首先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的理念,其次是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理念,第三是尊重語文教育特點,重視熏陶感染,強調感悟、體驗的觀念。《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最新修訂版)》對寫作也有非常明確、具體的要求。

1.寫作時考慮不同的目的和對象。

2.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

3.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創意的表達。

4.根據表達的中心,選擇恰當的表達方式。合理安排內容的先后和詳略,條理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運用聯想和想象,豐富表達的內容。

5.寫記敘文,做到內容具體;寫簡單的說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寫簡單的議論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據;根據生活需要,寫日常應用文。

這些觀念和要求必然要體現在中考命題上。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中考作文命題也隨之發生變化,所以十年中考作文命題特點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變動不居的,并且其變動體現出明顯的規律性,這種規律性就構成了一種趨勢。所以本文標題“十年中考作文命題特點及趨勢”中的“特點”和“趨勢”,實際上指的是一回事。現分條闡述如下:

1.命題形式悄然變化

2004年中考作文試題可以說是話題作文一統天下,命題作文、半命題作文都不如話題作文的數量多,到了2006年,命題作文、半命題作文就已經和話題作文平分秋色了,而到了2014年和2015年,話題作文幾乎絕跡,命題作文和半命題作文又占據了絕對優勢。從本書收錄的有限的作文試題中也能大致看出這一趨勢:2006年本書共收錄了11個地區的18道作文題,話題作文占了6道,材料作文4道,命題、半命題作文8道;2007年共收錄了11道作文題,話題作文4道,命題作文4道,半命題作文2道,材料作文1道;2015年共收錄了13個地區17道作文題,命題作文8道,半命題作文4道,材料作文4道,還有一道限定寫作范圍的作文題(但不是話題作文)。

中考命題形式的變化和高考有些相似,相似點主要在話題作文的退潮上。話題作文曾經以其突出的優勢受到各級各類考試的青睞:它要求寬泛,給予考生巨大的寫作空間和表達自由,審題上也基本沒有難度。它的初衷是引導考生自由表達,充分發揮考生在寫作方面的特長。但長期的寫作實踐中,它的弊端也逐漸暴露出來:由于話題過于寬泛,題目要求又過于寬松,大大降低了審題難度,這樣就使得考生所寫文字只要在話題范圍內,就算是合乎題目要求,而話題的圈子往往劃得又很大;考生的作文順著話題信馬由韁,“想寫啥就寫啥”,從而演變成有話題而無主題的模式;題目要求常常是體裁不限,考生也就可以“想咋寫就咋寫”,催生出大量“四不像”文章;最重要的是話題作文的無邊無際,導致了大量的宿構、套作、抄襲文章的出現。

命題作文和半命題作文的重新崛起,正是對話題作文的糾偏。

但是這種命題作文和半命題作文,和從前的已經有所不同。以前的命題作文形式存在著限制較死、指向性較強,甚至連文章觀點都點明的情況,既容易被猜題押題者猜中,也容易宿構和抄襲。這顯然不利于中考這種選拔性考試。現在的命題作文,不再明確文章的觀點,只提供寫作的范圍或立意的大致方向,作文題目往往具有多義性;還有就是有相當一部分作文,命題時在題目前面增加了一段提示語,增加了提示語之后,既明確題目的含義,又對寫作方向進行提示,把話題作文的開放性和命題作文的限制性很好地結合起來。有人把這種命題作文稱作新命題作文,我們覺得也無不可。

關于提示語,我們認為這是近年來作文命題的一個新創造,它既不同于話題作文中的材料,又不同于材料作文中的材料。話題作文中的材料,主要用來劃定話題的范圍,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則是概括文章觀點的依據。而提示語卻是以幫助考生讀懂題目、生發聯想、打開思路為目的,它往往通過創設寫作情景、激發寫作興趣等方式來開啟考生的寫作思路。2014年北京中考作文題目一中就有一段精彩的提示語:

讀書學習,科技制作,文體愛好,社會實踐……這里,一定會有屬于你自己的世界。這個世界,陶冶你的性情,提升你的境界。請你以“這里有屬于我的世界”為題目,寫一篇文章。

這段提示語首先對題目“這里有屬于我的世界”中的“這里”做了提示——“讀書學習,科技制作,文體愛好,社會實踐……”然后對這些活動的作用和意義又做了提醒——“這個世界,陶冶你的性情,提升你的境界”。總之提示語意在從不同角度激發考生的寫作興趣,激活考生的思維。

近年來半命題作文的重新崛起,是中考和高考的一個顯著區別。在高考作文命題中,半命題作文非常少見,而在中考作文中半命題形式幾乎和命題作文平分秋色。半命題作文既有命題作文的限制性,又給考生以選擇的自由,它讓考生通過填空完成最后的命題,實際上是把部分命題權利交給了考生,這樣考生就可以寫自己最拿手的內容。而且很多半命題作文也有提示語,以幫助考生打開思路。

與高考作文命題不同的還有一點,那就是材料作文在各地的作文題中所占比重一直很低,這大概跟這種命題形式的審題難度太大有關。

2.命題越來越注重引導考生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

以前的中高考作文命題比較注重道德觀念的考查,造成學生寫作說大話,喊口號,脫離生活。實行新課標以后,教學觀念發生了變化,開始引導學生關注自然、社會,中考作文命題也開始關注學生的生活實際。

下面是2013年山東東營的中考作文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參天大樹,始于種子;靜水深流,樹大根深;花在樹上開,別忘地下根;前人栽樹,后人乘涼;枯樹發芽,鐵樹開花……親愛的同學,自然界的什么樹、哪株樹是你熟悉或是令你贊嘆敬仰,抑或給了你生命的啟迪呢?自然之外,你是不是也得到了生活之樹或像樹一樣的人給予的恩澤與蔭庇?其實啊,你不就是一棵小樹嗎?在陽光雨露和俯仰艱辛的人生經歷中,你的思想是否因吸收了天地的精華而變得身骨堅硬了?你蔥綠的枝葉間,是否已經開出了靈魂的燦爛花朵,結出智慧的芬芳果實……

這個題目通過啟發考生“自然界的什么樹、哪株樹是你熟悉或是令你贊嘆敬仰,抑或給了你生命的啟迪呢?”“自然之外,你是不是也得到了生活之樹或像樹一樣的人給予的恩澤與蔭庇?”意在調動考生的生活積累,努力啟發考生寫自己熟悉的、給予自己啟迪、影響的人或事物。

再看一下2015年北京市的中考作文題目一:

對話是現實生活中人與人之間溝通的一種方式。對話可以增進彼此的了解,可以傾訴各自的心聲,可以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請你以“對話”為題目,寫一篇文章,可以記錄精彩的對話過程,可以描述對話產生的美好結果,可以闡述你對對話的認識……

正像題目中所說,“對話是現實生活中人與人之間溝通的一種方式”,這個題目是如此貼近考生的生活實際,以至于每個考生想躲都躲不開。當然,正是因為這個題目考生太熟悉了,所以想寫好、寫出獨特的東西,并不容易。

3.命題越來越注重引導考生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

學生作文大同小異,甚至是千篇一律,可以說是一個痼疾,也是作文教學中一直沒有解決的難題。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固然有學生方面的原因,但根本原因還在于教師的引導。假如我們引導學生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這種情況還會出現嗎?俗話說得好“人心之不同各如其面”,假如學生尊重自我心靈,尊重自己對生活的獨特觀察和獨特感悟,即使寫同一事物,也會呈現出不同的風貌。

有的地區的作文題目顯然有意在引導考生往這個方向努力,例如2013年山西的中考作文題就是這樣的:

我覺得讀書好比串門兒——“隱身”的串門兒……不問我們要拜見的主人住在國內國外,不問他屬于現代古代,不問他什么專業,不問他講正經大道理或是聊天說笑,都可以挨近前去聽個足夠。

——作家、文學翻譯家 楊絳

沒有一艘船能像一本書,也沒有一匹駿馬能像一頁跳躍著的詩行那樣,把人帶往遠方。

——美國詩人 狄金森

映入眼簾的這兩則讀書感言,一定蕩起你心中的層層漣漪……

請以“我_____書_____”為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這個題目意在用兩則名人的讀書感言,激發考生“心中的層層漣漪”,所謂“心中的層層漣漪”,其實說穿了就是考生的讀書感受和體驗。

再如2014年吉林中考作文題(2):

閱讀下面材料,選擇感悟最深的一點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

她站在那里就是一首詩

2014年5月10日,百余位專家學者齊聚南開大學,共賀葉嘉瑩教授九十華誕。

葉嘉瑩,著名學者,一生致力于古典詩詞研究。70年的教學生涯,她為無數人傳道授業。她上課喜歡隨講隨寫,年輕時每堂課都會寫滿一黑板字,寫完再擦,擦完又寫。她的手常因接觸太多粉筆而過敏,手指常常貼著膠布。最近一次給南開學子上課,89歲的葉嘉瑩站著講了兩個小時,一口水也沒有喝。

迄今,葉嘉瑩整理保存的講課錄音累計2000小時以上,音頻、視頻資料十幾箱,以備老得無法講課時,還可以把這些資料整理出來與大家分享。

“中國古典詩詞是寶貴的文化瑰寶,我不盡到傳承的責任,上對不起古人,后對不起來者。”在慶典上,葉嘉瑩如是說,“我一生一世都熱愛古典詩詞,如果有來生,我還做教師,仍然要教古詩詞。”

滿頭華發,一襲黑裙,百花罩衫,一枚珍珠胸針……90歲的她站在那里,就是一首詩。

(摘編自《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

這個題目提示考生“選擇感悟最深的一點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明確引導考生寫自己的人生感悟。

4.命題越來越注重考生聯想和想象能力的培養

我們常常說學生思路打不開,所謂思路打不開,關鍵是學生聯想、想象能力差,或者沒有啟發和調動學生的聯想和想象。

前面提到的提示語很多都在啟發考生的聯想和想象,例如2013年河南的中考作文題題目二就是這樣:

讀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女兒問:“為什么有的西瓜甜,有的西瓜不甜呢?”父親說:“甜的西瓜是因為被陽光照耀的時間長……”“那地里的西瓜不是都在接受陽光的照耀嗎?”女兒又問。父親說:“是啊,陽光是公平的,它一視同仁地照耀著所有西瓜。可是有的西瓜怕熱,躲在陰影里,不肯接受陽光的照耀。”

材料中這對父女談論的是西瓜,但題目決不是要考生也來談西瓜,西瓜不過是對生活的隱喻,考生應該展開相似聯想,聯系生活中的相似現象,這樣做才是對這個題目的正確理解。

再如2012年湖南益陽的中考作文題:

閱讀艾青《盼望》中的一節,按要求作文。

一個海員說,

他最喜歡的是起錨時激起的

那一片潔白的浪花……

請以“啟航”為題,寫一篇文章。

題目中的提示語是艾青《盼望》中的一節詩,詩歌運用的是形象,形象的最大好處就是能夠觸發人的聯想和想象:由船只的啟航,考生可以聯想到社會人生中太多的“啟航”,想到一件事的開始,一個事業的開端,一個新階段的起步……這樣思路不就打開了嗎?

5.命題越來越強調個性化寫作

個性化寫作包含著兩個方面的含義:一個是寫自己獨特的觀察和體驗,一個是用自己的獨特方式去表達。學生作文動不動就大同小異甚至千篇一律,追究原因應該是這兩個方面都有欠缺。

新課標倡導個性化寫作,在中考作文命題上,也有明顯的導向。下面是2015年天津市的中考作文題:

“曬”已經成為十分流行的網絡用語,“曬”就是一起分享。曬一張聚會的照片,與人分享真摯的情誼;曬一件自己的作品,與人分享個性的美麗;曬一本書、一首歌、一份心情……同學們,你想曬點兒什么呢?

請以“曬出我的_____”為題目,寫一篇文章。(50分)

要求:(1)將題目補充完整;(2)內容具體,有真情實感;(3)文體不限(詩歌、戲劇除外);(4)字數不少于600字;(5)文中請回避與你相關的人名、校名、地名。

每個考生都有自己獨特的興趣、愛好,都有自己的珍藏,這個題目要求考生曬出自己的照片、作品之類,考生如果能做到誠實寫作的話,就一定能寫出自己的個性,就像題目中所說“與人分享個性的美麗”。

再看2012年浙江寧波的中考作文題:

請你以“你是我的一本書”為題寫一篇文章。

這個題目顯然不是要考生和一本書對話,這個“一本書”應該從比喻意義上來理解。它可以比喻一個人,這個人必定有可“讀”之處;它可以比喻一個物,這個事物也必有耐人尋味的地方。與一個人或事物展開對話,沒有范文可依,你只有說自己的心里話,并且用自己的方式表達。

十年中考,涉及的問題很多,不是我們這篇小文所能概況得了的,我們只是從我們的視角,發表一些粗淺的看法。懇切希望得到專家的批評指正。

主站蜘蛛池模板: 马山县| 新兴县| 丽江市| 邻水| 蒙自县| 繁峙县| 利津县| 天台县| 明水县| 通州市| 抚州市| 武隆县| 西峡县| 静乐县| 碌曲县| 奎屯市| 出国| 乐都县| 公安县| 方山县| 昭苏县| 乐陵市| 鲜城| 崇左市| 肇东市| 延长县| 霍林郭勒市| 澎湖县| 珲春市| 仁布县| 黄冈市| 微博| 天全县| 基隆市| 吉木萨尔县| 新丰县| 公安县| 望江县| 日土县| 方山县| 海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