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人情這個話題寬泛且無所不包,所以并不好寫。好在作者是正宗的中國人,有七情六欲,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閱人無數”的一些思考。
本書不是關于人情的學術專著,不是“人情概論”“人情學”“人情史”,既不是人情經濟學和人情營銷學,也不是人情技巧溝通藝術的辨析運用,前者在2009年的《價值:正說·反說·戲說》里,后者在2006年的《快魚不心苦》里,都已經說了不少。
本書是關于世事人情的一些隨感雜文的匯編,把基于中國情調的人性反思,歸列進世情、交情、性情三個部分里,把中國話、中國吃、中國玩兒、中國人的心思與情緒等,以輕松些的言辭聊出來,給世上的忙人們一些思考和啟發。
因為《中國人情》第一版的讀者反映還不錯,市場發行也不錯,不斷重印,很受各類人士歡迎,兩年過去該有個提升才好,于是就有了這個新編版。
兩年來圍繞這個人情主題找我傾訴的、提難題問怪題的,線上線下人日益多起來。還有不少人建議很多地方都可以專門開設中國人情課程,大人孩子都需要學習。于是我不得不更多地去思考這個主題,也就認真想要做得更好些,于是就有了這個新版里的新文章、新思想、新表達,但整體上基本保持了2013年第一版時的思想和信息狀態。
我于出書上向來較懶散,《聰明》一文中說的聰明兩性我都沒有,所以《中國人情》更多蘊涵的是真情善意,不是大作,文章不盡如人意之處,期待讀者們的提點。
能夠有新版,要感謝編輯王燊娉老師的關心和支持,也要感謝家人和友人們的幫助。
萬鈞
2015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