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
這個中國字,細細琢磨一下,還真的很有名堂。“言”邊上站個人,那這個人,到底是說話的人呢,還是聽話的人呢?
一句話改變了一個人的一生,這樣的歷史事實簡直太多了。
為什么?
因為他信了一句話。
一句話也可以演化,可以延伸、折騰出幾十句、幾百句話,甚至上百本書,那就可以叫格言、真理,叫方法,叫流派、理論、宗教……
信,于是升格為“信仰”。
信仰,大約是人類所能造就出的最高級的產品了,可稱至善營銷。
所謂“三人成虎”“眾口鑠金”“謊言說一千遍就是真理”,道出了人類似乎永恒的弱點。我講“領導力與領導藝術”課程多年了,總結出的當領導最難的8個字,首先就是“信疑之惑”:
信,何其艱難,信人?信自己?信真理?
當然,一旦信了,就會覺得很容易了。
人言,有人信,若是說話的人自己信以為真了,踐行兌現(xiàn),此言就是諾言,駟馬難追;若是聽話的人信以為真了,那結果則可能是諾言或者謊言。
在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里,灰太狼說了很多謊言,只有一句諾言始終兌現(xiàn):我一定會回來的。
——那是因為它能幫劇組賺錢。
世事人情所謂成熟就是該信的都不信,而幼稚就是不該信的也信了。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至于為什么做到或沒做到,只有自己心里知道,對外解釋也是白搭,只好用那句套話安慰自己:問心無愧。
有趣的是,“問心無愧”這句話,同時也是說給人聽的。
若真的心里都無愧了,又何必說出來?
生活中,反著聽別人的話的人,也不在少數,那是真的有點太成熟了。
不承受諾言的壓力,人,又如何成功呢?
不經受謊言的洗禮,人,又如何成熟呢?
相比之下,謊言的共性是讓人心里舒服,譬如把女人一律稱為美女、女神,逢人都說“結識你真的很高興”之類;有些諾言倒是很恐怖,譬如“此仇不報誓不為人”;還有些更狠毒的誓言,讓人厭惡去提。于是有些飽經世事、見識滄桑的人們,寧可聽到一些謊言,倒反而輕松愜意。
輕松就是無須去在意別人的言,在傳播普及的信息泛濫時代,在“有口才的一定是人才”的社會認知時代,為言所累,太難為自己了。就像李翊君的《誓言謊言》中的歌詞那樣尖銳:
被騙是心甘情愿……誓言謊言一樣纏綿,誓言謊言一樣欺騙……
人言為信,信人還是信言?狡猾者云“看行動”,那才是真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