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第九世之梨花滿地不開門(上)
- 穿書女配之修仙逍遙游
- 月亮水瓶
- 4051字
- 2019-12-23 00:14:53
“連嬸,思服在嗎?”白露笑吟吟地問,只是心里卻不免存有幾分晦暗的情緒,她們這幾個人的名字,都是于老先生一起取的,連思服、衛風、白露、江離,可她的“白露”跟“連思服”放在一起,倒襯得她像個丫頭似的,以前還不覺得,漸漸長大了,在外頭有人問起,都會說“白露”是連姑娘的丫頭嗎?
也是,雖然他們幾人都住在村子里,可連家先是在縣城里開客棧做生意,后又出了個秀才,無論怎么比,哪里是她這個死了爹、娘又改嫁在村子里的丫頭片子能比的呢,天天被繼弟弟呼來喚去的,她只能緊緊抓住江離這棵救命稻草,畢竟,江家是村子里最有錢的地主了,她一進門就能過上使喚人的生活。
她不是沒有想過衛風,聽聞衛風是鄰近的泗州府城人家出來的公子,可偏偏就只會對連思服和顏悅色的……
也好,至少江離好掌控。如今戰亂時期,府城的人家又怎樣,還不是來村子里避難,放在往時,又怎么會看得上村姑?她娘說了,放在正常年代連思服做個侍妾的資格都沒有,就是個通房丫頭的命。
想通了后,白露又不覺得面對連思服沒有底氣了,都是丫頭,誰還能比誰高貴?
“白露,你怎么來了?不是在家繡嫁妝嗎?”連思服從自個的屋子走出來,將白露迎進去。
“哪里用得著我?江家又不缺錢,我是說,江離他心疼我,不讓我自個兒動手。”
白露見連思服房內又換了一張新的梳妝臺后,垂下眼眸,才壓下去的情緒又浮了上來。她一直和那個家里的姊妹共屋共床,屋子里又暗又小,還沒有暖炕,冬天都是靠熬過去的,她忍不住就跑來跟連思服說,連思服就會喊她過來睡,可她不想要這種高高在上的可憐……
連思服從小就有自個的屋子,屋子的床、柜、梳妝臺等一切擺設都隨著連思服的長大一換再換,還另外在一邊砌了個坑,被褥衣裳甚至還有首飾一年四季備得齊全,在這村子里除了江家就是連家了,村子里誰不羨慕這兩家的小孩?
憑什么?都一樣是村姑,憑什么連思服就能過上這樣的生活?
連思服見白露提到江離,又不可避免地想到衛風,他已經走了快一年了……連一封信也沒有,雖然娘安慰她戰亂時期就是如此,哥哥也說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可她……還是想他。
兩人閑聊了幾句,白露就回去了。
連母見連思服還是一副看不出悲喜的樣子,有些擔心,要不要叫思修回來開導一二?兩個孩子自小就處得好,妹妹總是依賴哥哥,當初思修要到縣城進學時,思服就哭著喊著哥哥不要走的,若不是衛風那小子……
想到幾個孩子的趣事,連母失笑,拿著一籃子新鮮的蔬菜瓜果,叫連思服送去給衛嫂子。
連思服應了,轉身回房拿了自己繡的手帕另外包好,才提著籃子往衛家的方向走去。
衛風是跟著哥哥嫂嫂十五年前來到這村子里的,他那時還是個襁褓里的嬰兒,而她也不過將將出生,后來逐漸長大,她問過娘,為什么衛風沒有爹娘,當時娘解釋說衛風家里的情況較為復雜,沒有和她細說,她也就不問了。
直到衛風要走時,才和她說了他的身世。黎國攻入泗州城時,衛家作為當時府城里的大家,首被圍困,衛家當家人守城失敗被敵人謀害,衛家夫人當機立斷讓衛朗和妻子帶著幾個月的弟弟從密道逃走,放了一把火燒了整個衛家,在那之前,剩下的女眷都吞了毒藥……而衛朗,在逃難的過程中,為護妻子和弟弟也斷了一條腿……
過了幾年,泗州城被齊宣將軍收復,衛風的哥哥衛朗,曾經回過泗州城,發現衛家早已變成了一片廢墟,他連爹娘的尸首或者骨灰都找不著……
當時齊宣將軍路過發現衛朗在吊唁,就做主將衛家原來的住宅圈成一片地歸還給衛朗……衛朗謝過,回來時對齊宣將軍多加贊賞,什么齊宣將軍年少有成之類的,也就是那時,衛風對齊宣將軍崇拜不已,甚至之后聽聞齊家軍擴招軍隊時,衛風瞞著哥哥嫂嫂報了名。
當時衛朗和衛嫂子冷臉整整半個月,也沒能阻止衛風。甚至衛嫂子還跑來讓連思服去勸勸,被連思服拒絕了。
衛風曾說,還在懵懂之時就遭遇了家變,這場家變還是拜黎國軍隊所賜,如今又是戰亂時期,國不成國,家又怎能成家呢?
她當然不會阻止他想要抗戰殺敵的目標,就像他從來也沒阻止她想要開酒館的愿望一樣。
世人多對女子拋頭露面有所非言,如今是戰亂時期,沒了茶余飯后的消遣,大家都在努力存活,流言蜚語才減少了一些,但也不會有多少人尊重就是了。
不過,連思服想,哪怕在盛世,她也不會改變想法的,沒有誰可以阻止她想要走的路。
送完了瓜果蔬菜,連思服走到了連父專門為她買下的山頭。
山上種滿了梨樹,梨樹下被她埋了梨酒。其中有一壇,是她與衛風一起埋下的,待衛風回來之時,就是那壇梨酒開封之日。衛風還說,他們是在梨樹下定的情,待日后成親也可以定在梨花落滿地的日子,又美又有寓意。
“只不過,目前來看,你被開的日子,還遙遙無期呢。”連思服拍拍被掩蓋好的土,也不知是安慰酒,還是在安慰她自己。
“還說梨花滿地之時就來迎娶我,衛風你就是個木頭,梨梨梨,這不是分離嘛,你看我們就分離了吧……”
對著滿山的梨樹發完了牢騷,連思服收拾好情緒,才敢回家中。
回到家里,發現有些日子沒回來的哥哥思修和連父都回來了。
一家人用過晚飯,連思修就叫了連思服一起到梨山消食去。
“妹妹,你上次的梨酒放到客棧里代賣,反響都不錯,這次回來,是想問你接下來是什么想法,不過我還是建議就在客棧里頭賣酒,畢竟常年戰亂,縣城里什么人都有,一個人總歸是多有危險的。”
“哥哥,我也是這樣想的,這次我想跟著你們去縣里,想親自看看。不過,不是戰亂嗎,怎么還這么多人買酒喝,我以為這種年代大家都沒心思喝酒消遣的。”
“玉州城不是邊關之地,雖說與泗州城鄰近,但是玉州城還有道天然的屏障飛龍山,就連十五年前泗州城被攻破時,人心不穩了一陣,可大家也知道,黎國軍隊敢攻入泗州城,卻不敢來攻打玉州城,玉州城一有大山屏障,又背靠鎮西關,當時鎮西關有齊城將軍守關,無論如何是不會讓黎國攻入玉州城的,黎國也敬畏齊家軍的威名……”
這是他的老師于老說的,鎮西關一破,都城首當其沖被……都城破了,意味著國也破了。
所以,當時朝廷下了死命令,只許部分齊家軍援助泗州城,齊城卻不能出鎮西關,甚至玉州城也有一半齊家軍守城,為的就是守住鎮西關防線。
玉州城不能破,鎮西關不能破,至于泗州城,聽天由命……守得住就守,守不住就……
后來泗州城破了,左相請辭,來到了玉州城里,成了村里的一位教書先生。
他曾問老師,做出這樣的決策是不是很難。
當時老師說,難,也不難。黎國地處嚴寒北地,那年發起戰爭之時黎國已受連年災害,糧食一年一年減產,餓肚子自然就會把目光放到了土地肥沃的唐國,餓急了肚子的野獸簡直是不要命的存在,而唐國又才經歷了政變和內亂,元氣大傷……
而皇帝對軍功震天的齊家軍有所打壓,除了齊家軍,其余軍隊經過內亂也不堪抗敵,泗州城是帝王朝臣放棄了的地方,為的就是保其他城。幾年后,齊城將軍的兒子齊宣收復了泗州城,齊宣所帶領的一半齊家軍,就在泗州城扎根了下來,但與黎國之間的戰爭,這么多年就從未斷過。
也因此,玉州城里常常流傳著“戰亂時期”的說法,但是大家該吃吃,該喝喝,該睡睡,也明白這份安穩是泗州城與鎮西關的齊家軍帶來的,玉州城的府城商戶多在知州的帶領下,常年饋贈米面糧食布匹棉花,村子里的村婦則是自發為將士們做衣縫襪,村民則是在種了糧食閑暇之際,在藥鋪的指導下種植戰場大量所需的藥材……
這也是老師在好友玉州城知州的勸導下來了玉州城的緣由。
“你早該和我們去縣里了,以后既然要開酒館,就要去多看看多學學,你之前不愿去,娘就在村子里照顧你,爹時常跟我說娘親都不疼他了……”連思修見連思服沉浸在自己的思緒里,又轉了話頭。
連思服聞言笑笑應下。
兩人消食過后,連思修送連思服回了家,又轉身去了于老先生住處。
翌日,得知連家要去縣城,衛嫂子就和衛朗來了連家,說要一起幫忙收拾東西。
連母忙推卻了幾下,“哪里有這么多東西要收拾,不過是去縣里住幾天,又不是不回來了,梨山還要托你們多看顧。”
雖然請了人專門掌管,但多個人看顧一二,也是好的。
“我會的,連嬸,當初要不是您,我們又哪里能在村子里住下?”衛嫂子剛開始還對婆母說的來投奔連家有些不可信,畢竟連家從泗州府城內到了玉州城鄉下都快二十年了,是個什么光景也不知,而他們剛剛經歷戰難……后來才知曉,連家的聰明之處,可惜……如果衛家也……
“嗨,都過去這么多年了你怎么還老念叨,看在兩家世代交情的份上又怎么能不幫,別說我與你婆母還是閨中密友了……”連家經商,以前本家在泗州城,后來連父有一天從衛家回來后突然說掙了這么多年錢了也掙不完,不如回鄉下去過個松快日子,當時她也不知連父用意,直到后來……
嘆了一聲,連母又轉了話頭,與衛嫂子重新聊了起來。
驢車一路緊趕慢趕到了縣城里,路過城門,經過嚴格的盤查才放行。
連母就問道:“出了什么事?泗州城戰事又起了?”
“不是,”連思修趕緊否認,又看了連思服一眼,見她神情正常,才解釋了下,“是近日府城進了黎國探子,所以盤查才緊張了些。”
“那就好。”
連思服見到兩人的動作神情,心下頓暖,其實他們也不用這么小心翼翼,她早已習慣,或者說已經學會在家人面前掩飾自己的情緒了,雖然想念衛風,卻不會讓家人太過擔心。
連父趕著驢車停在了客棧后門,連父與連思修搬著車上的酒壇子,院子里的伙計看到了,就來幫忙,連母則是帶著連思服進了后院。
后院里有獨立的房屋與前院的客棧、廚房、伙計廚師跑堂們的住房隔離開來,因此。后院里就住了連家一家。
連思服放好了行李,就迫不及待跑到前院去了。
“小姐,您今兒個怎么來啦?”
云伯以前就是連父的得力幫手,自連家退守玉州城,云伯也跟了來,平時就管著這個客棧。
“云伯,我來學做生意。”連思服笑瞇瞇解釋。
“哎喲,那可不得了,小姐的酒賣得可好,來客棧吃飯的人每三兩個總有個人要問酒的!”
“云哥,你可別慣著她,小心她尾巴都要翹上天了去!”連父一來到客棧大廳就挨個和來此用膳的客人打招呼,稍一側頭就聽見了兩人說的話。
“我呀,這都是隨了爹爹呀,云伯夸我不就是在夸爹爹嗎?”
“就你貧!”連父無奈,手指虛點了點連思服。
“喲,我當是誰呢,原來是你這個小丫頭來了,難怪今兒個客棧大堂里都亮了許多!”從街上進來個打扮俏麗如二八少女的人來,見到連思服開頭就夸道。
不用看人只聽到這聲音,連思服就知道是斜對面布店的老板娘,柳寡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