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戰國春秋:爭鳴與爭雄的時代
- 龔書鐸 劉德麟
- 3155字
- 2020-04-13 16:57:49
11 亡命公子重耳
時間:前697~前628
古人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晉文公流亡了19年,走過的何止萬里?也正是因此鍛煉了他的政治膽識,使得他在位不足十年,就將晉國治理成為中原的霸主。
公子流亡
春秋時候北方的大國要算晉國。晉國的國君也是姬姓,可以說是和周天子最近的親屬。春秋前期,晉國幾代國君都算賢明,晉國的國力也就越來越強,一直到晉獻公這一代。
晉獻公有八個兒子,太子申生和公子重耳(前697~前628)、夷吾三人最受寵愛。晉獻公滅驪戎后,得到了一個名叫驪姬的美女。驪姬得到獻公的寵愛,申生、重耳、夷吾三人則逐漸被獻公疏遠了。后來驪姬生了個兒子,取名奚齊。和周幽王時代的褒姒一樣,驪姬也想辦法使得晉獻公廢了太子申生,而立了奚齊為新太子。

玉璜·春秋
長11厘米,厚0.4厘米,玉料呈黃褐色,半透明,局部略帶蝕斑。器呈扇形,約相當于玉璧的三分之一,全身浮雕粗壯的虺紋。
為了斬草除根,驪姬又向獻公進讒言,最終申生被逼自盡,重耳和夷吾僥幸逃過追殺,跑到了別國。
周襄王元年(前651),晉獻公去世了,11歲的奚齊繼位。但只過了兩個月,大臣里克就發動政變,奚齊被殺。驪姬再立奚齊的弟弟卓子為國君,也只過了兩個月,里克發動第二次政變,卓子和驪姬同時被殺。
流亡在外的公子重耳最先投奔的是翟國。由于重耳平時能禮賢下士,頗有賢名,所以即使在流亡過程中,跟隨他的人也很多。殺了驪姬和卓子的里克想要迎重耳回國做國君。重耳認真地分析了晉國國內的形勢,感到自己在國內還沒有根基,同時晉國兩次國君被殺,局勢很亂,所以拒絕了里克,沒有回國。
在外逃難的公子夷吾聽到國內大亂,連忙向他的妹夫——秦國的國君秦穆公求助,答應割以晉國五座城池為酬勞,秦穆公這才派出軍隊把他送回晉國,當上了國君,這就是晉惠公。沒想到,惠公即位后馬上毀約,并不交給秦國城池。秦穆公生氣地舉兵伐晉,晉惠公兵敗被俘。秦穆公準備殺掉晉惠公,但是秦國的大夫百里奚對秦穆公說:“殺掉他沒什么好處,反倒樹了一個強敵,倒不如將他放回國去?!睍x惠公這才僥幸逃脫一死,但是卻付出了很大的代價,不但從前答應的五座城池要雙手奉上,還不得不把太子圉送到秦國當人質。
割肉侍主
惠公歸國后,并沒有想到要召回和自己有過同樣流亡經歷的重耳,反而害怕重耳與他爭奪國君的位子,便派人刺殺重耳。重耳預先得到消息,又逃往齊國。當時重耳在翟國已滯留12年之久,他逃離晉國的時候是43歲,現在已經是55歲的人了。
一路上,重耳和跟隨他的臣子們風餐露宿,時常沒有飯吃。有一次半路斷糧,看到路邊有幾個農夫正在吃飯。重耳的門客對農夫說:“給我們一點吃的吧。”一個農夫鄙視地扔過一塊泥土,對門客笑著說:“你們吃這個吧?!睈佬叱膳闹囟l作,門客狐偃卻接過了泥土,笑著對重耳說:“公子啊,這是上天假農夫之手賜給我們的土地,快快拜受才是!”于是重耳拜領了那塊泥土,一行人繼續趕路。
土塊被解釋得再神奇,也只是個土塊,解決不了當時餓肚子的問題。后來,重耳實在餓得狠了,他手下的介子推悄悄從自己大腿上割下一塊肉,做熟了給重耳吃,這才渡過了難關。
延伸閱讀
秦晉韓原之戰
前645年秋,秦穆公率軍伐晉。出發前,卜徒父占筮,得大吉大利之兆。秦、晉雙方交戰,晉軍三次敗北,退到韓地(今山西河津市東南)。九月十四日,兩軍在韓原(今山西河津、萬榮間),展開了決戰。戰爭中,秦軍一度處于劣勢,秦穆公也被圍困于晉軍之中,后來,秦軍發起了反擊。晉軍節節敗退。晉惠公被俘。十一月,晉惠公返回晉國。經過韓原之戰,秦國的國威得到空前彰揚,秦國的國力得到大大加強,秦穆公的地位日益鞏固和提高,一個稱霸中原的秦國從此迅速崛起。晉文公五年(前632),晉伐衛,分其地予宋。同年,晉伐曹,俘虜曹共公。晉文公七年(前630)九月,晉國聯合秦國,舉兵伐鄭,晉文公強迫鄭國立公子蘭為太子才退兵。前628年,晉文公去世,享年70。周襄王二十五年(前627)四月,晉國與姜戎合攻秦師,戰于(今河南洛寧縣西北),秦師大敗。二十八年(前624),秦軍渡河攻晉,取晉城邑,至山而還。晉文公去世以后,晉國勢力已過鼎盛時期,而秦穆公勵精圖治,漸有壓倒晉國之勢。
逗留齊楚
重耳來到齊國后,齊桓公對重耳厚加禮待,從宗族中找了個貴族女子嫁給重耳。第二年,齊桓公死了,齊國發生內亂。重耳貪圖安逸,不愿離開齊國,又繼續住了三年。跟隨重耳的趙衰和狐偃等人設計灌醉了重耳,帶他離開了齊國,前往楚國,以尋找靠山,伺機歸國。
楚成王是個具有遠見的政治家,以諸侯國君之禮接待重耳。在宴會上,楚成王問重耳:“公子如果順利回國即位,將用什么報答我呢?”重耳說:“美女嬌娃,玉石絲錦,您自己有的是;珍禽野味,象牙犀角,這是你們楚國的特產。這些東西也流散到我們晉國一些,但那只是些您享用后的剩余罷了,我還能用什么東西來報答您呢?”楚成王說:“話雖如此,可你總要有所報答我吧?”

龍首神獸·春秋
是徐家嶺九號墓的隨葬品,共有兩件,大小一樣,造型相同,本為一對。神獸造型奇異,龍首獸身,口吐長蛇,頭上還蟠伏著六條小龍。在背脊上又插飾曲身怪獸,獸口又吐出一昂首上浮的龍。是極具觀賞價值的古代青銅工藝品。
重耳回答說:“如果托您的福,我能回晉國執政,等到晉國和楚國一旦發生戰爭,戰場上相遇的時候,我愿向后撤軍三舍(當時一舍為30里,三舍約合45千米),對您表示避讓。如果您還要進兵,那我就要左手執鞭握弓,右邊佩著弓囊箭袋,奉陪到底了。”
楚國大夫子玉覺得重耳志氣不小,請成王把他殺掉以絕后患。成王說:“重耳歷經艱險,大難不死。天意要叫他復興,誰能夠毀掉他呢?違背天意,一定會遭大禍的?!焙髞砬啬鹿堉囟デ貒?,楚成王便將他送去了。
重耳即位
晉惠公十四年(前637年),惠公死了,公子圉偷偷跑回晉國即位,就是晉懷公。晉懷公同樣擔心在外的重耳,殺了許多跟隨重耳流亡的人的家屬。當時為官的都是幾個大宗族,相互沾親帶故,因此晉懷公此舉很是不得人心。晉國大臣們紛紛要求迎重耳歸國,秦穆公便派軍隊護送重耳歸國。重耳于第二年春天渡黃河入晉,晉國各地紛紛歸附。重耳即位,也就是晉文公,這時他己經62歲了。
晉文公即位不久,呂省、芮等人密謀叛亂。晉文公得知后,秘密會見了秦穆公,請求援助,秦穆公答應幫助平息叛亂。呂省、
芮見事不成,便逃跑了。秦穆公將其誘至黃河誅殺,并給晉文公配了3000衛兵。
至此,混亂了幾十年的晉國終于安定下來,晉文公開始整頓和治理國家。
專心治國
晉文公與手下們在外流亡了19年,深刻體會到了王位的來之不易,因此倍加珍惜。文公即位后,便把全副精力放在了治理國家上,采取了許多治國善策。一是尚賢,在周代原來的分封制下,只能以血緣親疏關系來確定一個人的政治地位,為官的都是宗族。晉文公效法齊桓公重用管仲的做法,身邊也聚集了一批有才能有德行的人。如趙衰、狐偃、賈佗、魏等,都是棟梁之材,曾跟隨他流亡,這些人在治國安邦以及后來晉文公稱霸過程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是賞功,即賞賜有軍功的人,晉文公在流亡了19年回國即位后,賞賜曾經跟隨他流亡和支持他上臺有功的人,功勞大的賜給封地,功勞小的加官晉爵。曾經有個跟隨晉文公四處顛沛流離、負責做飯的人嫌給自己的封賞小,晉文公說:“用道義禮儀來輔佐引導我的,我給他最高賞賜,比如狐偃、趙衰;冒著矢石立下汗馬功勞的,我給他次一等賞賜,比如魏;違逆我的意愿、多次舉發我的過失,我給他末等賞賜。至于你這種勞力之人,要在末等的末等。”周天子的史官聽到這件事,說:“晉文公大概會成就霸業吧!從前圣王把德行放在首位,而把力量放在其次,晉文公也是如此??!”

銅矛·春秋
晉文公平日禮賢下士,使得流亡的時候有很多能人跟隨。里克迎他的時候,重耳準確地分析了國內形勢,沒有急于回國,避免了晉惠公的下場。流亡之中,重耳先后到了齊、楚、秦等大國,并和這幾國國君都保持了相對良好的關系,這也保證了晉文公即位之初晉國良好的外部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