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07 煬帝修運河

時間:605~610

杭大運河的通航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用自己雙手改造自然的非凡成就,是與北方遙相呼應的萬里長城同樣震驚世界的偉大創舉,更是中華民族無窮智慧與力量的永恒象征。

漕運作為加強中華南北地區間物資、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聯接方式,在中國歷史長河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自西晉以來,長江中下游流域人口激增,生產力得以迅速提高,從而逐漸成為國家財政的重要支柱。隋煬帝楊廣在仁壽四年(604)繼位之后,一方面為了更好地解決北方地區的糧食供應問題,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方便和滿足他個人巡幸江都的愿望,決意在前人的基礎之上,開鑿出一條橫貫帝國南北的人工運河,其工程規模之浩大,動用人力、物力數量之驚人,可謂前無古人,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大奇觀。

雄圖偉業

早在春秋時期,東南的諸侯吳王夫差,為了染指中原以成霸業,引長江經瓜洲(今江蘇邗江南部)北入淮河以筑通渠,其全長近150千米,稱為“邗溝”。隨后歷朝歷代對這一航道均多有延伸。隋煬帝的方案,便主要是以這條邗溝作為運河的中段加以裁直、拓寬,并更名為山陽瀆;同時,又在東都洛陽附近引黃河而向東南進入汴水,進一步溝通北方兩大水系黃、淮之間的聯系,是為通濟渠;至于黃河以北,則利用沁水、淇水、衛河等水源,引水至天津西北的蘆溝(今永定河),從而直抵北方重鎮涿郡(今北京),即有名的永濟渠。其他各地另有多處類似工程。這樣一來,穿越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四省,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1782千米的水上交通大動脈即可宣告完工,較之消耗巨大、運送緩慢的陸上運輸方式,其優勢是顯而易見的。

趙州橋石雕

趙州橋作為世界上第一座大跨度敞肩拱石橋,不僅在科學技術上有很高的成就,而且具有高超的藝術特色。它的整體結構寓雄偉于秀逸舒展之中,橋兩旁石欄望柱的精美雕刻,欄板上的蟠龍以及石獸面、卷葉、花包飾等細部雕刻,刀法蒼勁,線條流暢,造型古樸,是隋代石雕藝術的精品。

釉武士俑·隋

隋朝武士俑,此俑直立于覆蓮座上,頭戴盔,上身著甲,下著褲褶,腰束革帶,足蹬靴,右手平握,左手扶腰帶。通體施白釉。該俑雙眉倒豎,雙目圓瞪,兩髭上撇,氣勢雄猛,屬隋代雕塑藝術中的珍品。

黎民悲歌

然而可悲的是,計劃始作俑者煬帝天生急功近利、隨心所欲的性格特征,使得運河自它開鑿之日起,便淪為當時萬千百姓流離失所、餓殍遍野的萬惡之源。史載,煬帝“詔發河南、淮北諸郡民,前后百余萬,開通濟渠”;就連工程相對簡單、規模較小的邗溝改建,他也大筆一揮,“發淮南民十萬余眾”,全然不顧人力調配所能承受的最大限度。以至于到了后來“詔發河北諸郡男女百余萬開永濟渠,引沁水,南達于河,北通涿郡”的大業四年(608),發覺男丁不夠使用,便又將婦女也納入到開河大軍之中。而那些惟恐不能完成使命禍及自身的各級大小官吏們,動輒使用刑杖、棍棒對開河民工進行毒打,使得“役丁死者什四五”,負責挖掘工程的相關部門將尸體用車載上運走,竟然“東到城皋,北至河陽,相望于道”,連綿不絕。

慘絕人寰

其實人間慘劇,又豈僅此一樁?歷史上有名的“食人之子”的麻叔謀,即是被煬帝任命主管修河的官員。麻叔謀身患重病,長期在駐地臥床不起。恰巧在這時候,有人得知河道將要從自己家中經過,偏又不肯搬走,便跑來想要賄賂這位河監大人。聽說麻叔謀染上沉疴,于是心生一計,將蒸熟后的人肉進呈帳前,妄稱是醫治頑疾的良方。誰知麻叔謀一吃上癮,不僅認為人肉滋味鮮美無比,而且覺得對自己身體的康復也是大有裨益。于是麻叔謀同意了此人運河改道的請求,并派人到附近鄉野四下搜羅孩童以供自己“進補”之用。一時間運河兩岸的百姓驚惶失措,父母們紛紛將自己的孩子鎖進柜子里不許外出,卻也終究難逃毒手。后來消息傳到朝中,就連煬帝也覺得麻叔謀的行徑實在有違天理,于是將他處死了事。

趙州橋

趙州橋坐落在河北趙縣境內的洨河上,由著名匠師李春設計,距今已有1400年的歷史,是當今世界上現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橋。

江南春夢

就這樣,凝聚無數民夫血淚乃至于生命的大運河前后歷時四年,終于得以大功告成。其間,煬帝數次率領大隊人馬,乘坐豪華無比的龍舟來到江都,流連忘返,徹底將家國社稷置諸腦后而不顧。大隋帝國自文帝時代聚集起的大量財富,因為文帝的繼承者窮奢極欲、不恤民力而消耗殆盡。南通運河、北伐高麗,煬帝在水榭樓臺間醉生夢死的日子里,又如何能想到他一生所酷愛的煙雨江南,到頭來竟成為了自己的葬身之地。

恩澤萬世

大運河的開通,在中國歷史上有著超乎尋常的意義。元、明、清三朝,統治者為了南北交通的順暢和南方漕糧的北運,在隋代大運河的基礎上再次開鑿運河,隋代運河成為了現代京杭運河的前身。現在,自北京而下,天津、滄州、德州、臨清、聊城、濟寧、徐州、淮安、揚州、鎮江、常州、無錫、蘇州、嘉興、杭州、紹興直至寧波,由北至南從此一帆風順,川流不息的河水帶給兩岸人民的,更是數之不盡的財富和榮華。僅就杭州而言,唐時即有“江南列郡,余杭為大”之說。五代,杭州更是“富庶于東南”。及至北宋,杭州“東南形勝,三吳都會”,每年由此沿運河向京都汴梁輸送的糧食達到了800萬石,金銀、布帛、香藥、茶葉更是數不勝數。當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廷大力拓展海上貿易的時候,行在臨安(政府臨時駐地,南宋名義上的都城仍是汴梁)更因其連接江河湖海的優越條件而一舉成為世界性的大都會。對此,當時人評價說:“國家駐蹕錢塘,綱運糧餉,仰給諸道,所系不輕。水運之程,自大江而下,至鎮江則入閘,經行運河,如履平地。川、廣巨艦,直抵都城,蓋甚便也。”南宋經濟的繁榮昌盛,大都是運河便利所賜。至于明清兩代,雖然已經擁有建造大型海上船舶的技術與經驗,卻因為保守的海禁政策,南北漕運完全通過運河加以維持。史稱“半天下之財賦,悉由此路而進”,決非虛言。

京杭運河圖

由于大運河的滋養,到清朝時,南方地區已是被稱為“人間天堂”的秀美繁華之地。

千古悠悠,大運河不但從經濟上對后世影響深遠,對于大多定都在北方的封建王朝而言,借運河維系統一的政治格局,加強對長江中下游地區的統治,更是基本的國策。繁盛由此而來,是為國家之幸。只是臨河遠望,愴然涕下,那些真正鑄就這一不朽奇跡的數百萬河工們,卻自始至終都未享受過運河所能給予百姓的好處。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肥西县| 白城市| 剑川县| 东至县| 咸宁市| 咸阳市| 昌江| 金坛市| 昌图县| 延边| 昆明市| 铜川市| 定兴县| 石河子市| 汉沽区| 绥化市| SHOW| 元江| 萨迦县| 蒲江县| 高邮市| 舟曲县| 西昌市| 龙门县| 南通市| 宁德市| 临城县| 白玉县| 锡林郭勒盟| 深泽县| 衡阳市| 家居| 清镇市| 前郭尔| 漾濞| 鸡东县| 多伦县| 泸定县| 扎兰屯市| 迁西县| 清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