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國家地理百科全書:遼寧、吉林、黑龍江
- 張妙弟
- 1093字
- 2020-04-13 15:40:50
人口、民族
遼寧省總人口4374萬(2010),每平方千米約290人,是東北地區人口最稠密的省份。人口分布平原多于山區,沿海多于內陸,城鎮、交通沿線和工礦區人口稠密。近代遼寧人口的增長,主要是由河北、山東農業人口的大量移入。由于歷史上多次民族遷徙、屯田、戍邊和朝代更迭等原因引起的人口變動,使遼寧形成多民族省份。現有漢、滿、蒙古、回、朝鮮、錫伯族等40個民族,其中漢族人口占總人口的83.98%。

滿族婦女
滿族婦女對頭飾很講究,不僅要戴鈿子(一種青絨、青緞做成飾有珠翠的頭冠),而且還要插上各種各樣的銀飾。
滿族
滿族有人口1041.0585萬(2010),分布于全國各地,以遼寧省、河北省為多。滿族史稱“諸申”,直系先民為明代“女真”(中國東北古代民族)。往上可溯至隋唐時代的、北朝的勿吉、漢代挹婁和周代的肅慎。“女真”之稱出現于唐末五代。12世紀,女真人起兵反抗遼朝奴役,建金國政權,不久滅遼和北宋,與南宋對峙。金代,大量女真人進入中原地區,絕大多數人融于漢族之中,而留住在今黑龍江依蘭一帶的五個軍民萬戶府的女真人和分布在松花江兩岸、黑龍江中下游及烏蘇里江流域等地的女真各部則逐漸演化,于16世紀末17世紀初,以建州、海西兩部女真人為主體,將分散于東北地區的女真人統一為共同體,1635年正式改“諸申”(女真)為滿洲。1911年辛亥革命后,改稱滿族。滿族有本民族語言文字。滿語屬阿爾泰語系滿—通古斯語族滿語支,分北部和南部兩個方言;滿文是16世紀末在蒙古文的基礎上創制的。清代以來,滿族和漢族交往增多,滿族人民逐漸習用漢語、漢文。滿族曾信仰多神教的薩滿教。薩滿教中所崇奉的最高神是天神。“薩滿”是通古斯語,漢譯為“巫師”。

滿族花盆底鞋
滿族婦女的鞋為木質底,底高達15厘米~20厘米。其底上寬而下圓,形似花盆,俗稱“花盆鞋”。因踏地時印痕如馬蹄,也稱“馬蹄底兒”。
錫伯族
錫伯族有人口190481萬(2010),主要分布在遼寧、吉林、黑龍江等地,還有一部分居住在新疆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以及伊寧市、烏魯木齊市等地。“錫伯”為本民族自稱,漢文有“犀毗”“師比”等不同譯音和寫法。大部分人自認為是鮮卑(中國東北古代民族)后裔。清代前,錫伯族繁衍生息于以伯都訥(今吉林扶余縣)為中心的東自吉林、西至呼倫貝爾、北起嫩江、南抵遼河流域的廣大地區。16世紀后期至17世紀初,錫伯族被滿洲統治者征服,編入蒙古八旗和滿八旗。百余年中,隨著頻繁駐防、調防,錫伯族不僅移居東北三省,而且奉遣遠戍。1764年,1016人被征調新疆戍邊,隨軍家屬有2000多人,此后,錫伯族便分居于東北、西北兩地。錫伯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早期錫伯族人民世代以狩獵、捕魚為業,察布查爾錫伯族以種水稻為主,經營農業,牧業也比較發達。

錫伯族西遷紀念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