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變質的贖罪券——利奧十世與教會腐敗

“他們因有貪心,要用捏造的言語,在你們身上取利。他們的刑罰,自古以來并不遲延,他們的滅亡也必速速來到。”——《彼得后書》

利奧十世與贖罪券

15世紀的佛羅倫薩,美第奇家族因富可敵國的財富而僭主政治,成為佛羅倫薩的無冕之主。其中利奧十世是文藝復興盛期最著名的藝術贊助人,是“豪華者洛倫佐”的兒子。他本人則是家族中第一位當上教皇的人。在14歲那年,利奧十世的姐姐嫁給了教皇英諾森八世的兒子,年紀小小的他便被提升為樞機。與其父洛倫佐一樣,他熱衷于贊助文藝,對任何學者都有求必應。他身邊常帶著一個紅色的絲絨袋,里面裝滿了錢幣,隨時準備分贈給有求于他的人文學者。他因出手闊綽而有了“太陽王”的名號。他有一支私人樂隊,隨時為他待命表演。相傳,在他38歲被選為教皇后,曾對他的弟弟說:“天主既然給我教宗的職位,就讓我好好地享用它吧。”然而,這位太會享受生活的教皇,卻不知道如何去應付他所活著的年代。他的慷慨已經流于揮霍,不到兩年,他就花掉了三代教宗的錢:一是吝嗇的前任教宗所留下的財產,二是當時教廷每年固定的收入,三是將來要為他清償債務的繼承者的收入。一時間,教廷的財務陷入枯竭。為了聚斂財富,利奧十世以修繕圣彼得大教堂為名,廣發贖罪券。

中世紀歐洲的贖罪券,是對懺悔的教徒進行赦免的官方文件。

贖罪券其實并非利奧十世的創舉,早在十字軍東征時就已經有之。那時,為了加強宗教戰士的信仰,教皇為每一位十字軍人發放贖罪券,宣稱憑券可以減免上帝對他們的罪罰。利奧十世時期,教廷開始大量發行贖罪券,并出售贖罪券的銷售權。只要每個教區給教皇一筆巨款,就有權售賣贖罪券,所得款項即歸那個教區。為了取得賣贖罪券的權利,不少大主教首先向銀行貸款交給教皇,而銀行為了確保主教們能按期還款,往往派推銷員協助教區推動贖罪券的銷售工作。一時間,教會和銀行推銷員在公然在市場上推銷贖罪券。此外,教會還販賣教職,天主教會內部的腐朽在這個時代已經到了無可救藥的地步了。

贖罪券的罪過

贖罪券被當作商品擺到了市場上,與普通商品買賣不同的是,贖罪券擺攤吆喝的是修士,而購買者則是信徒。修士們宣稱:“贖罪券是神最尊貴的禮物……甚至你想要犯的罪,也能得赦。沒有什么罪能大過贖罪券所能贖的……只要你肯出錢,出相當數目的錢,一切都能赦免……贖罪券不只在活人身上有效,在死人身上也有效。因此,不需懺悔……錢在箱底嘎嘎作聲之時,靈魂逃出地獄,飛入天堂。”這些話語,與撒旦的誘惑毫無二致。在這種蠱惑下,信徒紛紛掏錢購買,忠誠者希望通過此券救贖靈魂,心懷不軌者則盼望贖罪券能減免他們做過的或即將要做的壞事的罪惡。

《教皇利奧十世和二位紅衣主教》

意大利拉斐爾繪,意大利佛羅倫薩烏菲茲美術館藏。畫面正中為教皇利奧十世,左右兩邊是兩位紅衣主教。

當贖罪券成為犯罪的通行證,歐洲大地上就變得烏煙瘴氣。既然無論做什么壞事都可以用錢來救贖,一些本性惡劣的人因此而更加橫行無忌,而正直的信徒則深感不滿。這種情形在德國尤其突出。大主教們為了爭奪贖罪券的出售權竟然采取競標的形式,激起了許多人的憤怒。有一個關于贖罪券的笑話故事:一天,一位不滿的薩克森貴族對出售贖罪券的修士說,他要暗算某個人,能不能提前買一張贖罪券?貪心的修道士信以為真,竟然要以提高三倍的價格賣給他一張贖罪券。結果這位貴族把修道士痛打一頓,還搶走裝滿錢財的贖罪券箱。修道士上告法院,而貴族則向法院出示了贖罪券,之后他被宣告無罪。這雖說是個笑話,但從中可以一窺當時惡劣的社會風氣,越來越多的人對贖罪券深感不滿。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虞市| 宣威市| 文登市| 库车县| 商都县| 德钦县| 永城市| 襄垣县| 禄劝| 江城| 镇远县| 来宾市| 本溪市| 蒲城县| 自贡市| 寻乌县| 康保县| 岑溪市| 宁阳县| 棋牌| 固镇县| 新民市| 巴中市| 汉沽区| 鸡西市| 应城市| 固安县| 武汉市| 巍山| 光山县| 澎湖县| 防城港市| 扎兰屯市| 新野县| 平顶山市| 图片| 闵行区| 鄢陵县| 蕉岭县| 菏泽市| 高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