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球國家地理百科全書:非洲
- 王越主編
- 1260字
- 2020-04-13 15:18:52
貝寧 Benin
國名:貝寧共和國
面積:11.26萬平方千米
首都:波多諾伏
人口:約1000萬(2013年人口普查)
民族:有芳族、阿賈族、約魯巴族等60多個部族
語言:官方語言為法語,全國使用較廣的語言有芳語、約魯巴語和巴利巴語
貝寧原名達荷美,位于西非中南部,東鄰尼日利亞,西北、東北與布基納法索、尼日爾交界,西與多哥接壤,南瀕大西洋,海岸線長125千米。沿海平原為熱帶雨林氣候,常年氣溫在20℃~34℃之間,最高可達42℃;中部和北部為熱帶草原氣候,年平均溫度26℃~27℃。20世紀初淪為法國殖民地,1958年成為“法蘭西共同體”內的自治共和國,1960年8月獨立,成立達荷美共和國。此后政權更迭頻繁,1975年11月改國名為貝寧人民共和國,1990年3月改國名為貝寧共和國。貝寧的經濟落后,是聯合國公布的最不發達國家之一。工業基礎薄弱,農業和轉口貿易是國民經濟的兩大支柱,旅游業是貝寧的新興產業,是該國僅次于棉花的第二大創匯產業。20世紀90年代后期開始調整經濟結構,完成從計劃經濟向自由經濟的轉軌。但總體經濟形勢仍然比較困難,發展性投資嚴重依賴外援。

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貝寧人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農貿市場上,一位農婦正開心地叫賣著自己的蔬菜。
貝寧舊稱“達荷美”,意為“在達古杜諾的肚子上”,據說是為了紀念為國犧牲的民族領袖達古杜諾而命名的。
貝寧人自古至今都有崇拜蟒蛇的習俗。
貝寧的科托努港是西部非洲重要的轉運港口,科托努也是貝寧國內的第一大城市。
“非洲威尼斯”岡維埃
在貝寧的首都波多諾伏和第一大城市科托努之間,有一個著名的水上村莊——岡維埃。岡維埃處在諾奎湖上,這里湖面廣闊,但湖水較淺。村莊房子全是架在高出水面兩三米的圓木樁上建成的,墻壁和地板用樹枝和竹子編制,房頂鋪蓋著厚厚的茅草,房子都有木梯伸向水面,戶與戶之間有木橋相連,一座座草頂閣樓像是都浮在水面之上,人稱“非洲威尼斯”。水上村莊的居民們靠水為生。在這里,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獨木舟。岡維埃的居民中男人個個是駕船捕魚的好手,婦女們則負責養魚及到市場上出售。在熱鬧的水上市場中,小船來回穿梭,人們可以用魚來換回糧食和日用品。水上村莊獨特的風光吸引了無數慕名而來的外國游客。
阿波美王國
貝寧是個有著悠久歷史文明的國家,歷史上曾出現過一個盛極一時的國家——阿波美王國。17世紀之前,貝寧境內沒有統一的政權,而是一直存在著3個互相爭斗、成鼎足之勢的勢力。這種三分天下的局面維持了幾個世紀,但到了17世紀初,達荷美王國實力逐漸壯大,終于征服全境建立了統一的王國,即阿波美王國。這個王國曾經保持了很長時間的穩定繁榮,曾經是西非強大的國家。西方殖民勢力滲入之后,葡萄牙的奴隸販子曾用大炮和槍支同阿波美宮廷交換奴隸,據說,每門大炮可以交換15個男子或21個婦女。現在的貝寧仍保存著這種大炮。19世紀末,法國武裝勢力入侵,貝寧淪為法國的殖民地,阿波美王國才最終滅亡。

貝寧的全境處于熱帶,終年高溫。南部沿海有寬約2千米~12千米的沙丘帶,以及與之平行的湖帶,湖久經淤塞,在科托努和大波波地區與海相通,其他地方則形成了大片的沼澤帶,在幾內亞灣沿岸,生長著大片紅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