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說天下·全球通史系列君主權(quán)威
- 郭方
- 2904字
- 2020-03-30 15:49:13
斯圖亞特王朝的復辟
克倫威爾的獨裁統(tǒng)治結(jié)束之后,查理·斯圖亞特登上王位,即查理二世國王,開始了斯圖亞特王朝的復辟。這一時期,一切似乎出現(xiàn)逆轉(zhuǎn),英倫大地的上空愁云慘淡,等待著一縷清風吹盡陰霾。
克倫威爾死后
1658年克倫威爾死后,克倫威爾的兒子理查即位為護國公。理查為人懦弱,以致王黨分子給他起了一個綽號叫“小丑”。一些曾經(jīng)臣服于克倫威爾的高級軍官現(xiàn)在也不服從管制,他們都希望能將權(quán)力握在自己的手里,成為第二個克倫威爾,英國又陷入紛爭之中。
1658年12月,理查召開了新的議會,希望依靠文職人員來治理國家,但是遭到了軍官們的反對。同時議員們對軍隊也比較敵視,他們認為國家不能處在軍人的控制之下,那是不能令人容忍的。以弗利伍德為代表的軍官迅速采取行動,迫使理查解散了議會。但是緊接著,下層士兵也暴露出對高級軍官們的不滿,他們號召要重新召開議會,1659年7月,第二次議會召開,議員們一如既往地站在對軍隊掌權(quán)不滿的立場上。弗利伍德再次領(lǐng)導軍人強行解散了議會,并以他為首組建了主要由高級軍官組成的“安全委員會”作為臨時政府,管理國家大事,理查則被迫放棄護國公的職位,退出了政治舞臺。

少年時期的二世
查理二世重返倫敦
弗利伍德的“安全委員會”組建后,沒能贏得廣泛人心,倫敦的一些貴族拒絕服從弗利伍德的統(tǒng)治。同時軍官之間的爭權(quán)奪勢也愈演愈烈。此時,駐扎在蘇格蘭的喬治·蒙克將軍看到倫敦的混亂局勢,準備兵進倫敦。
蒙克將軍是堅定的王黨成員,在王黨軍隊戰(zhàn)敗的時候,蒙克宣布服從議會,但是很快便帶領(lǐng)自己的軍隊開赴蘇格蘭,避開了倫敦的政治漩渦。在蘇格蘭,蒙克一直同查理一世的兒子查理·斯圖亞特積極接觸。當弗利伍德解散議會之后,蒙克高調(diào)宣布自己要保衛(wèi)議會,維護人民的權(quán)利,率領(lǐng)軍隊向倫敦進發(fā),并很快得到了費爾法克斯軍隊的支持。

慶祝查理二世復辟
這幅荷蘭油畫創(chuàng)作于1660年,描繪了英國王室為了慶祝查理二世復辟,在海牙舉辦的盛大宴會。畫中查理二世正和他的姐姐瑪麗跳舞。
蒙克在沒有遇到一場像樣的抵抗的情況下,于1660年2月初進入倫敦。此前弗利伍德的“安全委員會”已經(jīng)因為不能解決英國面臨的日益嚴重的經(jīng)濟困難而被群情激憤的民眾趕下了臺。蒙克進入倫敦后,雖然極力穩(wěn)定政局,但是各種力量的較量仍在進行,沒有任何一股力量能夠建立穩(wěn)固的統(tǒng)治,于是人們開始懷念王權(quán)專制時期,把目光投向了斯圖亞特王朝的復辟。1660年4月,倫敦召開了一屆特別議會,這屆特別議會做出決定,派人到荷蘭去商談查理一世的兒子查理·斯圖亞特回國的事宜。查理·斯圖亞特在蒙克的授意下高調(diào)宣布如果自己回國繼任國王,將對內(nèi)戰(zhàn)期間的一些制度和財產(chǎn)不予變更,并允許信仰自由,除了直接參與處死他父親的一些人之外,其他反對過國王的人將一概不予追究。
查理·斯圖亞特的這番言論贏得了更多英國人的支持。1660年5月,查理·斯圖亞特在長期逃亡之后,重返倫敦,登上了王位,是為查理二世·斯圖亞特王朝復辟。
查理二世的統(tǒng)治
查理二世當上國王之后,原本希望恢復以往的君主專制制度,但是情況已經(jīng)發(fā)生了改變。以大商人為代表的資產(chǎn)階級的力量已經(jīng)壯大,他們的力量根本無法忽視,因此,在查理二世的政府內(nèi),既有以前的王黨成員,也有以前的議會成員,兩派之間的分歧十分明顯,以致后來形成了兩個黨派——輝格黨和托利黨,但是這兩派又都在政府中擁有一定的權(quán)勢。
雖然查理二世心中還想恢復君主專制制度,但是在當上國王初期,他的一些所作所為的確讓人們看到了希望。查理二世在“弒君犯”這一問題上表現(xiàn)出了一定程度的寬容。反對過國王查理一世的人大部分被赦免,只定下了57名與判決和處死查理一世有關(guān)的人。在這57人中,有20余人已經(jīng)去世,有10余人已經(jīng)逃亡國外,剩下來的只有20余人。查理二世又進一步將這20余人中的一些人赦免了死罪,最終只將9個人定為死刑。面對查理二世的寬容,王黨的其他分子則表現(xiàn)出了不寬容,他們甚至將克倫威爾等人的尸體挖掘出來進行鞭尸,然后釘在教堂的柱子上,又處死了另外幾個人。

英王查理二世像
但是在后期,因為議會中的一些議員仍然在積極限制國王的權(quán)力,這使查理二世產(chǎn)生了不滿。查理二世在外交中,一直與法國較為友好,當時法國的國王是路易十四,查理二世的行為使英國人認為他們的國王要效仿法國的太陽王,加強國王的權(quán)威,壓制人民的自由。查理二世為了免于受到苛責,開始在外交上采取兩面派的做法,一方面他表面上同荷蘭、瑞典結(jié)成了反法同盟;另一方面又暗地里與法國簽訂秘密協(xié)議,允諾將在未來的法荷戰(zhàn)爭中幫助法國。作為回報,法國給查理二世提供財政援助。在與議會的斗爭中,查理二世的軟肋就是議會控制著給國王撥款的權(quán)力,當國王與議會產(chǎn)生沖突時,議會往往以限制撥款來打擊國王。當查理二世從法國獲得了大量的財政援助后,在與議會的對抗中變得底氣十足,甚至幾次將議會解散。與此同時,查理二世還通過扶植忠心于自己的地方行政官員和議員的方式來作為同議會斗爭的砝碼。
詹姆斯二世的倒行逆施
1685年,查理二世的弟弟詹姆斯繼承王位,即詹姆斯二世。即位之初,詹姆斯二世并未表現(xiàn)出獨裁專制的意向,與議會的斗爭也處在可控的范圍之內(nèi)。盡管他本人信仰的是天主教,而英國的新教是國家的主要信仰,詹姆斯二世仍舊顯得對宗教信仰較為寬容。
但是沒過多久,形勢就發(fā)生了轉(zhuǎn)變。詹姆斯二世要建立獨裁統(tǒng)治的想法已經(jīng)昭然若揭。詹姆斯二世要重建強大的君主權(quán)威,第一步是要建立完全聽命于自己的常備軍。在當時的英國,國王不能夠掌握常備的武裝力量,這就是王權(quán)不能過于強大的直接原因。在詹姆斯二世即位之初,英國境內(nèi)曾經(jīng)發(fā)生了一起規(guī)模不大的叛亂,在鎮(zhèn)壓這次叛亂中,詹姆斯二世召集了一支大約3萬人的軍隊。在順利鎮(zhèn)壓起義后,詹姆斯二世要將這支軍隊建成隸屬于國王的常備軍,這引起了人們對國王的不信任。
此外,詹姆斯二世還極力推崇天主教。自伊麗莎白女王以來,在英國信奉國教、排斥天主教一直是國家的基本國策之一,現(xiàn)在國王竟然成了天主教的信徒。不僅國王是天主教信徒,王后也是,那么將來的王子定然也是,難道此后將一直由天主教國王來管理這個新教國家?不只如此,詹姆斯二世還任命了大量的天主教徒擔任文武官員,并賜給天主教徒大量的田產(chǎn),甚至一些軍隊的指揮權(quán)也落在了天主教徒的手中。在詹姆斯二世的支持下,天主教徒的活動越來越頻繁,這引起了國教徒極大的不滿。正是在宗教的問題上,詹姆斯二世使得曾經(jīng)一直支持他的托利黨也開始出現(xiàn)大量反對的聲音,他們開始與國王疏遠,與輝格黨人走得越來越近。

詹姆斯二世像
詹姆斯二世是英國歷史上最后一個天主教國王。
詹姆斯二世已經(jīng)預感到了政治危機,1687年他頒布了《宗教自由宣言》,表示一切非國教徒都可以公開進行各種形式的宗教活動。雖然從字面上看,這一宣言有著宗教自由的影子,但是對于當時的英國國教徒來說,這無異于挑釁。1688年4月末,詹姆斯二世再次發(fā)布了一則《宗教自由宣言》,并要求在以后的每個星期日在教堂里都要宣讀這一文件。這一消息傳出后,大約有90%的教士拒絕服從,以坎特伯雷大主教為首的7名主教向國王遞交了一份“請愿書”,指責國王此舉非法。詹姆斯二世惱羞成怒,命人將7位主教交付法庭審訊。但是,法庭最終判決7位主教無罪釋放,詹姆斯二世的威信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斯圖亞特王朝的末日臨近了。
- 韓國獨立運動與中國關(guān)系編年史:1919~1949
- 西方通史(第2卷):世界大戰(zhàn)的時代,1914~1945(全3冊)
- 女王與蘇丹:伊麗莎白時期的英國與伊斯蘭世界
- 海上民族的興衰:古希臘(世界歷史百科)
- 維京時代與英格蘭:北歐勇士征服英格蘭的傳奇和歷史
- 印度5000年
- 哥特王國史(華文全球史)
- 柏林日記:二戰(zhàn)駐德記者見聞:1934-1941(方尖碑)
- 柬埔寨(文化中行:“一帶一路”國別文化手冊)
- 德國通史第六卷:重新崛起時代(1945-2010)
- 教養(yǎng)與文明:日本通識教育小史(增補版)
- 14—16世紀東亞國家所貢宦官研究
- 琉球國志略
- 美國精神:美國歷史文獻中的勵志精品
- 朝鮮王朝前期的古史編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