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杭生《社會學概論新修》(第5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圣才電子書
- 4100字
- 2021-06-24 18:02:06
6.2 課后習題詳解
1為什么說人性、自我和社會人都是在社會互動中形成的?
答:該觀點主要來自美國社會學家庫利的“鏡中我”理論。庫利是最早將“自我”概念引入社會化研究并對其做出出色研究的社會學家之一。他認為,自我或人格是社會的產物,是通過社會互動而產生的。庫利將自我意識的形成分為三個階段:
(1)我們設想自己在他人面前的行為方式;
(2)行為之后,我們設想或理解他人對自己行為的評價;
(3)我們根據自己對他人的評價的想象來評價自己的行為,并據此做出下一步反應。
在這樣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中,每個人的自我意識和個性就逐漸形成了。庫利非常形象地將通過觀察別人對自己行為的反應而形成的自我概念稱為“鏡中我”,即每個人的“自我”觀念其實是他人這面“鏡子”的反射。庫利還注意到“初級群體”在個性發展和個體社會化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2社會化有哪些主要類型?社會化過程涉及哪些社會群體和機構?
答:(1)社會學一共區分了五種類型的社會化:
①基本社會化,其主要任務是向兒童傳授語言和其他認知本領,使其內化社會文化規范和價值標準,能夠正確理解社會關于各種角色的期望和要求。基本社會化主要發生在兒童時期,是整個社會化過程的基礎。
②預期社會化,人們在此過程中學習的不是現在要扮演的角色,而是將來要扮演的角色。預期社會化大量地發生在青年時期。
③發展社會化,又稱繼續社會化,是指成年人為了適應新形勢提出的角色要求而進行的學習過程。它是相對于基本社會化而言的。
④逆向社會化,即晚輩向長輩傳授文化規范和知識的社會化。
⑤再社會化,指全面放棄原已習得的價值標準和行為規范,重新確立新的價值標準和行為規范。再社會化與發展社會化有本質的不同,表現為:
a.發展社會化著眼于人的完善,而再社會化著眼于人的改造。
b.再社會化的形式一般要比發展社會化劇烈。
(2)社會化過程涉及的社會群體和機構主要包括:
①家庭
a.家庭教育和家庭環境的影響是一個人社會化的開端,它為個人一生的社會化奠定了基礎,家庭環境因素會對個人的觀念、心理和行為習慣產生潛移默化的深刻影響,甚至影響個人的終生。
b.家庭環境對個人社會化的意義主要在于對兒童的感情和愛的培養。
c.家庭中父母的權威對兒童社會化具有重大影響。
②學校
學校作為社會化的社會環境條件之一,其特點包括:
a.學校是專門為社會化目的而設立的學習機構。它給學生提供了有組織、有目的的系統化受教育的各種條件。學校中的社會化強調專門的學習,帶有半強制性。學校的社會化具有系統性,它不僅傳授各種科學知識和技能,同時也努力培養和樹立學生的價值觀念,使學生在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
b.學校是一個組織機構。學校有一系列的規章制度,學生必須學習和遵守這些行為規范和準則,按照規范的要求去扮演自己的社會角色,并理解和把握這種有組織群體中的人際關系。
③同齡群體
同齡群體是指由那些在年齡、興趣愛好、家庭背景等方面比較接近的人們所自發結成的社會群體。同齡群體對個人有較強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它的群體規范和價值往往被個人作為社會化過程中的重要參照系,主要表現為:
a.在同齡群體中的大多數活動中,個體可以以一種獨立的姿態,在平等的基礎上和他人進行交往,建立或中斷某種人際關系。
b.個體在同齡群體中接受大量亞文化的影響。
④工作單位
a.工作單位是個人進行職業社會化的主要場所。個人在工作單位中通過自己的職業活動和職業成就來確立自己的社會地位,實現個人的人生理想和價值,并在這一過程中形成個人的能力、品格、氣質、性格等心理特征。
b.工作單位給人們提供了一個檢驗和發展家庭及學校社會化成果的場所。人們會在工作單位中發現許多書本上沒有或與書本上不相符合的文化因素,這些新的因素甚至會沖擊和威脅他們在家庭和學校中所形成的價值觀念。
⑤大眾傳媒
大眾傳媒是指社會組織為在廣大社會成員之間傳遞信息、互通情報所采用的各種通信手段,如廣播、電視、報紙、書籍、雜志等。大眾傳媒通過新聞報道、輿論宣傳、知識教育、生活娛樂等方式,為廣大社會成員理解和接受社會所倡導的價值觀念、奮斗目標、社會規范和行為方式等,提供了一個廣泛的社會環境條件。
3如何理解“個體化的社會”的來臨是當代社會的一個新趨勢和新特征?
答:20世紀下半期特別是20世紀末期以來,由于社會結構的急劇轉型和變遷,各種大型集體和社會組織也發生了持續性的消解或重組,它們的影響力也在明顯地衰落或轉變,相對而言,當代個人面對的是一種更為個性化的或個體化的社會。其趨勢和特征如下:
(1)社會生活的信息化、網絡化和數字化。互聯網和信息技術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對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形成了全方位的影響。
(2)經濟活動性質的轉變。計算機、信息、網絡技術的廣泛應用,促成了抽象化的符碼數字象征系統對經濟活動的滲透,虛擬經濟的規模迅速擴大。不確定性、高波動性和高風險性也隨之成為當代經濟領域的常態。
(3)社會生產體系的輕型化、小型化和微型化。隨著社會產業結構由重型化的工業制造業向輕型化的信息服務業的轉型,以及社會生產向信息化、符碼化和數字化邁進,社會生產體系也相應形成了輕型化、小型化和微型化的發展趨勢。
(4)社會勞動部門的白領化、年輕化、女性化。社會產業結構的轉型導致了新的勞動和分工趨勢,在這種變化中,可以識別出職業群體、年齡和性別這幾個具有重要意義的變項。
(5)勞動方式的自主化和個體化。借助計算機、網絡、傳媒等新技術,勞動時間和空間的流變性大大加強,勞動彈性也達到了空前水平。
(6)就業方式的開放性和選擇性。隨著個人對職業選擇的自由度的提高,各種形式的短期就業、臨時就業或自雇傭越來越成為常態。
總的看來,當今時代的社會生活日益脫出以往的固定形態,表現出更為流變、多樣和未定的狀態。與社會結構、組織模式和生活方式的轉型變遷相應的是,以往集體化和組織化的社會景觀正在被改造,個人變得更為異質、多元和多樣。作為具有自主性和選擇性的個體,人們的生活境況、勞動就業、社會流動變得更加因人而異,集體性的記憶、命運、經驗圖式、行動方式愈趨淡化,人們也更加難以復制出彼此的經歷和體驗。大型的集體化和組織化社會漸行漸遠,“個體化社會”成為最新的生活動向。
4怎樣理解社會化與個體化的基本關系?
答:社會化與個體化的基本關系主要表現為:
(1)社會化與個體化是對現代社會和現代人發展的理論刻畫。
人的社會化與人的個體化是同一現代性過程的兩個側面、兩個維度,它們體現了現代社會的持續遞進和現代人不斷成長的實踐經歷。與個體化社會相對應的是集體化社會,如果從歷史的視野對社會進行過程性的探究,“集體化社會”與“個體化社會”表現了現代性經歷的兩個發展階段,凸顯了兩者之間的巨大反差。如果從現時的視角對社會展開結構性的分析,這兩個階段有著各自的社會生活狀態,它們分別反映了現代社會兩種不同的景觀特征。但無論是在個體化社會還是在集體化社會中,每個個體都必然要經歷社會化的過程才成之為“人”,只不過在兩種現代社會情境下塑造出了不同特征的個體而已。在這個意義上說,社會化與個體化是社會學理論家對現代性歷程的一種深入思考和理論總結。
(2)社會化與個體化有其各自特定的含義。
社會化是每個人都必然經歷的基礎性發展過程。經由社會化,一個人實現了從自然的生物個體向社會人的轉變,并在這一過程中形成了個性和自我、內化了社會價值標準、獲得了角色技能、適應了社會生活。
個體化是對當代人帶有普遍意義的經歷的概括,也是對當代人獨特發展的一種刻畫。個體化意味著,在當代社會高度發展的基礎上,人的社會化過程具有了早期現代社會所未有的特征,從而提升了個人的發展指向,同時也更新了個人的現代性內涵。因此,社會化與個體化有著不同的含義,兩者不能彼此取代。
(3)個體化在某些方面是對傳統社會化的超越。
個體化不僅內含了自然的生物個體向社會人的轉變,而且意味著一個社會人向更新的現代人的持續邁進。唯有在現時代,在社會生活高度開放、社會進步高速推進、社會流變節奏加快的條件下,個人的完整性、獨立性和獨特性以及自主選擇和自我責任才越來越清晰地表現出來。所以,當代社會對當代人的社會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標,使得傳統意義上的社會化內容勢必發生一系列調整和改造,并促使社會化的各種機構以及相應的制度和對策形成轉變。這些將推動社會化的研究和實踐進入一個新的境界。
5個體化有哪些重要機制?如何理解個體化在某些方面是傳統社會化的超越?
答:在人的個體化過程中,貫穿著一些基本的機制。把握這些基本的機制,有助于更為深入地認識個體化過程的規律性。
(1)個體化主要有以下重要機制:
①個體化的自主機制
個體化的自主機制是指個人作為社會實踐的主體具有行動的自主性,在行動過程中能夠發揮自覺意識和支配能力,對實踐過程形成主導和控制作用,并為自己的自主行動結果承擔責任。
②個體化的能動機制
個體化的能動機制是指個人在行動過程中能夠主動地對自我意識、心智狀態、身體機能等主觀內在因素進行調整,從而積極地應對環境、機遇、挑戰等迅速變化的客觀外界因素。
③個體化的創新機制
個體化的創新機制是指,個人通過對社會實踐的積極投入和參與,使得自己的活動以及社會生活能夠成為一種創造性和建設性的過程。
④個體化的選擇機制
個體化的選擇機制是指個人在實踐中會預先對自己的行動給予意義的預設,制定行動的目標,進行行動方案的策劃、手段和方式的比較、步驟和環節的設計,并對可能出現的不確定性做出預測和評估,以達到預期的目標結果。
(2)個體化在某些方面是對傳統社會化的超越。個體化不僅內含了自然的生物個體向社會人的轉變,而且意味著一個社會人向更新的現代人的持續邁進。唯有在現時代,在社會生活高度開放、社會進步高速推進、社會流變節奏加快的條件下,個人的完整性、獨立性和獨特性以及自主選擇和自我責任才越來越清晰地表現出來。所以,當代社會對當代人的社會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標,使得傳統意義上的社會化內容勢必發生一系列調整和改造,并促使社會化的各種機構(家庭、群體、教育、勞動和職業體系,以及國家政府機構、傳媒、網絡等)以及相應的制度和對策形成轉變。這些將推動社會化的研究和實踐進入一個新的境界。
- 徐雙敏《公共事業管理概論》筆記和課后習題詳解
- 劉家林《中國新聞史》筆記和考研真題詳解
- 202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臨床醫學綜合能力(西醫)病理學考點歸納與歷年真題詳解
- 陳振明《公共政策分析》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城市經濟與公共管理學院916公共管理綜合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羅小未《外國近現代建筑史》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第2版)
- 湯子瀛《計算機操作系統》(第4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西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804經濟學歷年考研真題與模擬試題詳解
- 2016考研政治沖刺必背36計
- 2020年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考研題庫【名校考研真題+經典教材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孫繼南《中國音樂通史簡編》(修訂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廈門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系434國際商務專業基礎[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張志強《現代出版學》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唐朔飛《計算機組成原理》(第2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2014年經濟師《運輸經濟(公路)專業知識與實務(中級)》過關必做1000題【含2013年真題及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