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5.3 考研真題與典型題詳解

一、填空題

社會研究的方法論有兩種基本的哲學與價值取向,即______的方法論和______的方法論。(中國青年政治學院2007年研)

【答案】人文主義;實證主義。

二、概念題

1社會指標(人大2007年研)

答:社會指標是衡量社會運行和發展過程的綜合的質量和數量的標準。社會指標是對受到規范約束的直接利害關系所做的一種統計,它便于人們對社會主要方面的狀況做出簡明的、綜合的和公平的判斷。常用的社會指標有:描述性指標和評價性指標;觀察性指標和計劃性指標;投入指標、生產量指標與產出指標;肯定指標、否定指標和中性指標;客觀指標和主觀指標;經濟指標和非經濟指標。社會指標具有具體性、定量性、易于解釋性、時間性、綜合性及理論與實際的結合性的特點。

2范式(南京林業大學2017年研)

相關試題:解釋范式(南航2014年研)

答:范式概念是由庫恩首先提出來的,用來表達科學研究活動的一般特征和規律。范式是指一定時期內,科學研究共同體成員在進行常規科學研究過程中所共同遵循的規范和理論與方法論模式。在社會學發展過程中,根據研究的邏輯特征以及所采取模式的不同,社會學的范式大體可概括為實證范式、解釋范式和批判范式三種類型。庫恩的“范式”理論指出,科學研究的方法和原則是受歷史條件制約的,因此,不僅要對研究發現(即理論)進行邏輯檢驗,而且還要考察影響研究模式的社會歷史因素,這與社會學現象學派注重實際的社會環境與個人境遇是一致的。

3田野調查(廣西民大2018年研)

答:田野調查法,又稱田野工作,是人類學、考古學研究中常用的方法。田野調查是指研究者深入研究對象所生活的場域,在與研究對象一起生活的過程中,進行細致觀察和深度訪談,以求達到對研究對象及其文化的全貌性研究和深刻理解。田野調查對于研究一些小型社區、特定群體的文化特征及其變遷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4參與觀察法

答:參與觀察法是指觀察者進入觀察對象的生活或工作場所,參與他們的生活和工作活動,在參與過程中觀察研究對象的各種行為及其變化情況。參與觀察法常常在探尋研究對象的深層思想意識和內部相互關系方面具有較大的優勢,能讓研究者在理解被研究者的社會情境的基礎上,認識他們的思想意識發展的軌跡。

5理想類型分析法

答:理想類型分析法是韋伯創立并運用的研究方法。理想類型是一種分析概念或邏輯工具,是經過高度抽象出來的、反映事物本質特征的分類概念。對理想類型的分析,主要包括比較不同理想類型的本質特征,分析不同類型之間的結構關系,并根據結構一致性的原則,來理解和解釋事物或現象的原因。

三、簡答題

1社會學的三種主要方法論是什么?

相關試題:

(1)述評實證主義方法論。(云南大學2016年研)

(2)實證主義社會學在當代的發展與繼承。(川大2014年研)

(3)簡要分析社會研究中“理解方法”的研究邏輯。(東財2014年研)

答:社會學的三種主要方法論包括實證主義方法論、理解方法論與唯物史觀方法論。具體內容如下:

(1)實證主義方法論

早期實證主義方法論。主要代表有孔德、斯賓塞和涂爾干。基本原則是:社會學研究對象與自然科學一樣,是純客觀的。

后期實證主義方法論。19世紀末20世紀初,實證主義方法論變成了一套完整的、可以操作的研究方法。它主要表現為研究理論的模式化、研究過程的程序化和測量的精確化。

實證主義方法論的意義。它結束了社會研究的思辨和空泛的歷史,并建立在經驗基礎之上。但是,實證主義方法論忽視了社會現象是有關人的意識參與其中的事實。它遭到反實證主義,即“理解”方法論的詰難。

(2)理解方法論

社會學的研究不能沒有理解的方法。社會學經驗資料只有經過概念工具理解才會變成有效的知識。韋伯對理解的范圍做了限制和規定:社會學的理解是指對行動背后意義的理解,具體地說,是對目標合理行動的理解。

理解方法論的形成和發展過程是從哲學的認識論的理解向社會學的理解逐步過渡的過程。理解方法論的本質特征是強調自然客體與社會現象的區別,強調社會現象的不可重復性、特殊性,反對將自然科學的方法絕對化。理解方法論反對把人當作非人格的客體進行研究,主張理解人的社會行為的主觀意義才是社會研究中占首要地位的東西。

(3)唯物史觀方法論

馬克思主義社會學方法論的基礎是馬克思主義的社會哲學——歷史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要求以客觀的、唯物主義的觀點看待社會現象,明確區分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本質差別并且承認二者的辯證關系。

歷史唯物主義堅決反對將社會看成各種偶然原因的總和或個人有目的的行為的總和。其認為,應當把社會看成一個特殊的有機體,一個由各種社會關系交織起來的客觀系統。在這個系統中,產生于生產過程中的生產關系是人類社會生活的基礎,也是理解每一個歷史地形成的社會結構的決定性因素。

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研究社會現象必須從它的特定的歷史總體出發,這樣才能用當時的觀點正確地評價社會現象。歷史唯物主義在考察社會現象時,總是將社會現象與當時的社會狀態聯系起來,詳細了解在社會過程中該現象是怎樣產生的,其自身發展經歷了哪些主要階段,以及該現象在當前是以什么樣的狀態存在的。

歷史唯物主義最重要的方法論原則之一是階級的觀點。社會科學的客觀性與從社會的先進階級和階層的立場出發去評價社會現象是相互聯系和相互依賴的。

2簡述社會學研究方法體系的三個層次。(華中農大2010年研)

答:社會學研究的方法體系可劃分為三個不同的層次:

(1)方法論

方法論是研究方法的原理、原則的體系,它所涉及的具體內容包括社會學研究的哲學基礎、社會學研究的價值傾向、社會學基本理論范式,以及研究的邏輯體系。社會學研究的方法論有兩種基本的哲學與價值傾向,即實證主義的方法論和人文主義的方法論。

(2)研究方式

研究方式是指可以獨立完成某項特定的社會學研究任務的具體形式,主要有調查研究、實驗研究、實地研究和文獻研究四種。

(3)具體方法和技術

具體方法和技術是指在研究過程中所使用的各種資料收集方法、資料分析方法,以及各種特定的操作程序和技術。比如自填問卷的方法、結構訪問與無結構訪問的方法、局外觀察與參與觀察的方法、隨機抽樣的方法、概念操作化的方法、問卷資料的編碼方法、數據的統計分析方法,以及量表制作技術、變量測量技術、實驗控制技術、計算機應用技術等等。

3試比較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華中農大2011年研)

答:在社會科學研究中,通常運用的具體方法基本上可分為兩大類:定量研究方法和定性研究方法。

(1)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的含義

定量研究方法是指通過對變量的數量特征和數量變化的測量,以及對數量關系的分析,來解釋社會現象或過程的方法。

定性研究方法是指注重描述、剖析和揭示現象或過程的特性和本質的研究方法。

(2)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的比較

方法論取向不同

定量研究是實證主義方法論取向的集中體現,其更多地采用科學主義的研究范式;定性研究則是人文主義取向在研究方法中的表達,其力圖對社會生活的自然情景加以整體的理解和解釋。

研究思路不同

定量研究常常是對已有理論的檢驗,研究一開始便具有明確的理論指導特征。以理論為基礎決定了定量研究的邏輯的演繹性特征,研究過程往往按從理論到命題、到概念、到操作變量直至具體策略的順序進行。

定性研究與理論的建構相關聯,并不強調在研究開始便具有某種明確的理論,而是在研究過程中逐漸發現和形成理論,因此定性研究中運動的邏輯方式常常是歸納性的。

研究側重點與手段不同

定量研究側重于對社會事物的精確測量和計算,強調從統計數據來分析變量之間的因果關聯。因此,在研究過程中常常采用標準化、系統化和操作化的手段,資料收集多采用結構式訪談、問卷調查表、量表測量以及準確的試驗等。

定性研究注重對行為主體的意義以及行為過程的描述和闡釋,強調行為背景因素對社會生活的影響,尤其是個人經驗與生活經歷、社會制度背景、歷史條件和環境等因素。其研究手段多具有靈活性,針對不同的情景采用不同的研究手段。資料收集方式大多通過實地研究、深入訪談來獲得文字性的描述。

適用對象不同

定量研究方法適用于從樣本推論總體的研究,定性研究方法適用于要揭示研究對象全貌和整體特征的研究。

4孔德認為社會學研究方法主要有哪幾種?(華中農大2011年研)

答:孔德認為,社會學可以運用自然科學中卓有成效的研究方法來進行社會學研究。具體地說,這些方法是:觀察法、實驗法、比較法和歷史法。

(1)觀察法

孔德認為,觀察是社會學的一種重要方法。社會學研究社會規律是建立在對社會事實進行觀察的基礎上。孔德指出,任何一門科學都離不開觀察,自然科學很早就采用了觀察的方法,其中天文學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

(2)實驗法

實驗法是指在控制某些條件的情況下研究變量之間因果關系的方法。為了控制某些自變量可能對因變量產生的影響,實驗法常常在實驗中將被試或實驗對象分為兩個組:一組是實驗組,另一組是控制組。通過對兩組實驗結果的比較,檢驗某些變量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

(3)比較法

比較法是社會學采用的第三種方法。在孔德看來,比較法在社會學研究中占有核心地位。孔德認為,通過對人類社會和動物社會的比較,可以從中窺探人類社會關系的萌芽,進一步弄清人類與動物界的聯系和區別。

(4)歷史法

孔德認為,歷史的方法是社會學研究的專門方法,它最適合于對社會現象的考察。因為在孔德看來,歷史法是從事物的先后和連續性上考察社會現象和狀態的一種方法,注重事物的發展過程正是歷史方法的基本特點。

5什么是信度?在研究中如何測量信度?(南航2014年研)

相關試題:信度(概念題,贛南師大2014年研)

答:信度是設計問卷時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之一。

(1)信度的含義

信度是指同一測量工具重復測量,所得結果的一致性程度。比如,用同一臺磅秤去稱某一物體的重量,如果稱了幾次都得到相同的結果,則可以說用磅秤進行測量的信度很高。

(2)研究中測量信度的方法

再測信度

對同一群對象采用同一種測量,在不同的時間點先后測量兩次,根據兩次測量的結果計算出相關系數,這種相關系數就稱為再測信度。使用再測信度時,兩次測量所采用的方法、所使用的工具是完全一樣的。

復本信度

復本信度采取的是另一種思路,如果一套測量可以有兩個以上的復本,則可以根據同一群研究對象同時接受這兩個復本測量所得的分數來計算其相關系數。比如,學校考試時出的A、B卷就是這種復本的一個近似的例子。復本信度可以避免再測信度的缺點,但是,所使用的復本必須是真正的復本,即兩個復本在形式、內容等方面都應該完全一致。

折半信度

將研究對象在一次測量中所得的結果,按測量項目的單雙號分為兩組,計算這兩組分數之間的相關系數,這種相關系數就稱為折半信度。通常,研究者為了采用折半信度來檢驗測量的一致性,需要在他的測量表中增加一倍的測量項目。這些項目與另一半項目在內容上是重復的,只是表面形式不同而已。如果被研究者在兩部分項目上的得分之間高度相關,則可以認為這次測量是可信的。

6常見的定性資料分析法有哪些?(南航2014年研)

答:常見的定性資料分析法包括連續接近法、舉例說明法、比較分析法和流程圖方法。

(1)連續接近法

連續接近法是指這樣一種方法,它不斷反復和循環的步驟,使得研究者從開始時一個比較含糊的觀念以及雜亂、具體的資料細節,到達一個具有概括性的綜合分析的結果。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研究者從所研究的問題和一種概念與假設的框架出發,通過閱讀和探查資料,尋找各種證據,并分析概念與資料中所發現的證據之間的適合性,以及概念對資料中的特性的揭示程度。

通過對經驗證據進行抽象來創造新的概念,或者修正原來的概念以使其更好的與證據相適合。

從資料中收集另外的證據,來對第一階段中所出現的尚未解決的問題進行探討。研究者不斷地重復這一過程。而在每一階段,證據與理論之間也不斷地進行著相互塑造。

(2)舉例說明法

舉例說明法即是用經驗證據來說明某種理論。這是定性資料分析中最為普遍的一種方法。根據這一方法,研究者將理論應用于某種事件或背景中,或者根據先前存在的理論來組織資料。先前存在的理論提供了一只“空盒子”,研究者在資料中將那些可以作為證據的內容集中起來,去填滿這只空盒子。經驗證據既可以支持理論,也可以否定理論。舉例說明法在具體操作上可以分為兩種不同的方式:

表明理論模型是如何說明或解釋了某種特定的個案或特定的現象,研究者所列舉的主要是一個個案或一種現象的證據。

對一種理論模型的“平行說明”,即研究者平行列舉多個不同的個案,來說明這種理論模型可以應用于多個不同的個案,可以解釋或說明多個個案中的情況。

(3)比較分析法

比較分析法是指研究者從先前已有的理論或從歸納中發展出相關的規律或關系模型的思想,然后將注意力集中在少數規律上,用其他替換的解釋與之進行比較。在此基礎上,研究者進一步考察那些不限于某一特定背景(如某一特定時間、特定地點、特定群體等)的規律性。根據具體的比較方式的不同,定性資料分析中的比較分析法可以分為兩種類型:

一致性比較法

一致性比較法將注意力集中于各個不同個案中所具有的共同的特性上,并通過運用一種排除的過程來進行比較和分析。其基本思想是:研究者先找出不同個案所具有的某種共同的結果特性,然后再比較各種可能的作為原因的特性。如果某種被看作原因的特性不為所有具有共同結果的個案所共有,那么,研究者就將這種特性從可能的原因中排除掉,而所剩下的那種為所有個案所共有的特性則為可能的原因。

差異性比較法

差異性比較法是一致性比較法的“雙倍應用”。差異性比較法的基本思想是:研究者先找出那些在許多方面都十分相同,但在少數方面不同的個案;然后找出那種使這些個案具有相同的原因和結果的那些特性,同時找出另一組在這種結果上與此不同的個案,即找出那些不出現第一組個案中的結果的另一組個案;這樣,研究者就可以比較兩組個案,查找那些在不出現結果特性的個案中,也沒有出現的原因特性。這種沒有出現的特性就是結果的原因。

(4)流程圖方法

流程圖方法是指以歷史和現時發展過程為標準,對定性資料所進行的描述。這種方式的最大好處是能夠很好地展現事物發展變化的過程。

7理想類型的概念和意義。(中央民大2016年研)

答:(1)理想類型的概念

理想類型分析法是韋伯創立并運用的研究方法。理想類型是一種分析概念或邏輯工具,是經過高度抽象出來的、反映事物本質特征的分類概念,如“資本主義精神”“新教倫理”“天職觀”“科層制”等。對理想類型的分析,主要包括比較不同理想類型的本質特征,分析不同類型之間的結構關系,并根據結構一致性的原則,來理解和解釋事物或現象的原因。

(2)理想類型的意義

韋伯建立理想類型的思想動機之一,是為了避免當時流行的歷史學派個別化和特殊化的研究方法的缺陷。理想類型擺脫了兩種困境:a.由于概念過于寬泛,使其失掉現象的某些具體特征;b.由于概念過于狹窄,無法包容相關的現象。

理想類型是一個主觀思維的構建,它不是基于對所有事實進行經驗上的概括,也不是作為社會的理想提出來的。理想類型是超越感覺和遠離現實的,因而是價值中立的,正是理想類型的這種價值中立性才保證了社會學研究的客觀有效性。

從理想類型的角度來看,現實中的各種事實和過程都可以看作是某種程度上的“偏差”。只有通過這種認識方法,才能更好地獲得對現實的認識。正是通過對現實的過程與理想類型的過程之差距的比較,對實際動機的認識才變得更為容易。所以,只有從純粹類型出發,社會學上的判例法才是可能的。

韋伯從理想類型的思想出發,對社會行動作了區分。他將社會行動分為以下四種:目的合理的行動、價值合理的行動、情感行動和傳統行動。從理想類型出發,韋伯區分出了三種統治類型:傳統型統治、魅力型統治以及法理型統治。這些都成為了韋伯社會學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8實證主義的基本觀點有哪些?(浙江理工2018年研)

答:(1)實證主義最基本的觀點

經驗科學是人類獲取知識唯一可靠的形式;

反對超自然力量和抽象、思辨的原則;

認為只有實證科學才能發現經驗現象之間客觀存在的關系,并能預測和控制自然與社會過程;

社會研究的邏輯方法是假設演繹法,只有被經驗事實檢驗的假設和被經驗事實證明的理論才是科學的。

(2)涂爾干實證主義方法論的基本觀點

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研究對象是一樣的,都是純客觀的,社會現象的背后存在著必然的因果規律。因此,社會科學可以運用自然科學的方法來研究社會,應通過非常具體、非常客觀的觀察,通過經驗概括得出結論。

因為社會現象是客觀的,是有規律可循的,所以是可以被人們所認識的,是可以發現其內在本質和規律的;經驗是科學知識的唯一來源,并且也是科學知識得到驗證的唯一標準。

社會科學的任務不在于說明社會現象應該是什么,或者必須是什么,社會科學的任務僅在于說明社會現象是什么。因此,社會科學無需對“事實”做出價值判斷,而應該采取“價值中立”的原則。

四、論述題

試述社會研究的一般程序。(華中農大2011年研)

答:具體研究階段是進行一項研究的完整過程,包括研究的具體方案和研究的具體實施程序或步驟。要確保一項具體研究達到預期的目標,嚴格遵循研究設計所計劃的具體研究步驟是非常必要的。一般來說,社會研究的一般程序可分為八個主要階段:

(1)提出和界定問題

提出問題的基本原則包括:a.問題必須具有理論導向;b.問題最好具有一定現實意義;c.提出的問題必須具有研究可行性等。

問題的可研究性標準包括:a.問題具有明確的范圍;b.問題能切合實際;c.問題與研究者自身條件相符合等。

(2)回顧別人的相關研究

針對所提出的問題,回顧別人是如何研究的。了解和掌握別人的相關研究,一方面可以知道自己的問題是否有了解答,或已經解決到何種程度,這樣就可以避免重復勞動,有利于理論和知識創新;另一方面也能夠拓展自己的視野,為自己回答問題提供借鑒和參考。

(3)進行研究設計

研究設計是指為了解答所提出的問題,實現研究目的,對研究中所涉及的資料進行收集、整理、分析和檢驗所做的具體計劃。

(4)收集資料

資料必須具有可信性,即資料來源是可靠的,值得信賴的。

資料必須具有針對性,即收集的資料應針對所要解答的問題,對證明問題具有有效性。

收集資料要注意時效性,即所收集的資料應該是新的。

所收集的資料必須具有系統性,即資料必須是完整的,而不是斷章取義的,它能夠用來系統證明所研究的問題。

(5)整理和分析資料

整理資料主要是對收集起來的資料加以匯總、分類、補充完善和加工清理,以便為分析工作做好準備。

資料整理完畢之后,就需要對資料進行分析,從中探尋新的發現。

(6)解釋從資料中獲得的新發現

在資料分析中發現新問題之后,就需要對這些新的發現尋找理論解釋,即對所看到的變量之間的關系,從理論和實際的角度去加以解釋。

(7)得出結論

研究者根據各種解釋的有效性和完備性,最后提出解答問題的最終結論。結論的特點有:

研究的結論具有概括性,能夠概括研究所發現的規律。

結論具有完備性,即所做的結論一般是具有邏輯性的理論解釋,其邏輯結構是嚴密的。

結論還必須具有有效性,即能夠說明所要研究的問題。

(8)發表或出版研究成果

發表或出版研究成果的意義包括:

公布研究結論以便于其他研究者加以檢驗和評估;

促進學術研究成果的傳播和應用;

有利于知識積累;

幫助研究者確立學術地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姚安县| 舞钢市| 武义县| 北宁市| 凤翔县| 莱芜市| 青川县| 尼勒克县| 枣阳市| 渭源县| 清徐县| 五台县| 武川县| 中西区| 阿克苏市| 山东省| 淮滨县| 威海市| 莱芜市| 象山县| 宜兴市| 三原县| 尉氏县| 桓台县| 依安县| 宁夏| 滕州市| 河西区| 合水县| 明水县| 许昌县| 武安市| 武宣县| 乌拉特前旗| 昔阳县| 景宁| 澎湖县| 忻城县| 深泽县| 慈溪市| 郴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