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漢大學819宏微觀經濟學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視頻講解】
- 圣才電子書
- 9091字
- 2021-06-24 17:42:00
2009年武漢大學815宏微觀經濟學考研真題及詳解[視頻講解]
一、名詞解釋(翻譯術語后作答,共6小題,每小題5分,共30分)
1Adverse selection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考點】信息不對稱(曼昆第7版第22章第1節)
【解析】Adverse selection,即逆向選擇,指在買賣雙方信息非對稱的情況下,差的商品總是將好的商品驅逐出市場;或者說擁有信息優勢的一方,在交易中總是趨向于作出盡可能地有利于自己而不利于別人的選擇。逆向選擇的存在使得市場價格不能真實地反映市場供求關系,導致市場資源配置的低效率。
1970年,美國經濟學家阿克洛夫(Akerlof)在論文《檸檬市場:質量的不確定與市場機制》中提出著名的舊車市場模型或檸檬市場模型(Lemons model),開創了逆向選擇理論的研究先河。逆向選擇的過程是:在價格p給定后,好車逐漸退出市場→買主出價越來越低→次好車又進一步退出市場→買主出價更低→二手車平均質量更低→…→p=0,q=0。這個均衡的結果是:最后沒有交易,市場徹底萎縮。也就是說,當存在信息不對稱時,低質量商品會將高質量商品逐出市場。
逆向選擇在經濟生活中經常會出現,并阻礙市場對資源的配置。解決逆向選擇問題的方法主要有:政府對市場進行必要的干預和利用市場信號。
2Arc elasticity of demand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考點】供求論(高鴻業第6版第2章第6節)
【解析】Arc elasticity of demand,即需求價格弧彈性,表示某商品需求曲線上兩點之間的需求量的變動對于價格的變動的反應程度。簡單地說,它表示需求曲線上兩點之間的彈性。為了避免不同的計算結果,需求價格弧彈性采用中點公式,即:ed=-(ΔQ/ΔP)·{[(P1+P2)/2]/[(Q1+Q2)/2]}。式中,(P1,Q1)表示價格變動前的價格和需求量,(P2,Q2)表示價格變動后的價格和需求量。
3Cournot equilibrium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考點】寡頭市場(高鴻業第6版第7章第3節)
【解析】Cournot equilibrium,即古諾均衡,又稱“古諾-納什均衡”,是指雙寡頭非合作博弈中,一組最優產量策略的組合。即在給定競爭者的產量的情況下,每個企業都選擇能實現其利潤最大化的產量。這時,每個企業都沒有再單方面改變其產量的沖動。
在古諾模型中,各廠商的反應曲線表示給定競爭者的產量時廠商會生產的數量。在均衡時,各廠商根據它自己的反應曲線定產,所以均衡產量水平為兩條反應曲線的交點。在這一均衡中,各廠商都正確假定了它的競爭者將生產的產量,并相應地最大化了自己的利潤。古諾均衡是納什均衡的一個例子。在古諾均衡中,各寡頭生產的產量都是在給定它的競爭者的產量時能實現它的最大利潤的產量,所以,雙寡頭中任一個都不會有改變自己產量的沖動。
4Supply shock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考點】菲利普斯曲線(曼昆第7版第35章第3節)
【解析】Supply shock,即供給沖擊,指經濟體遭遇可能引起生產能力和成本變化的事件。例如,石油進口價格的變化;對大量農作物產生破壞的霜凍、洪水和干旱等自然災害;經濟體中勞動力教育水平的變化,或者勞動力愿意參加工作的工資率的變化。不利的供給沖擊推動成本和價格的上漲,而有利的供給沖擊則降低了成本和價格。
如圖1所示,如果短期總供給曲線SAS由于遭遇供給沖擊(農業歉收,石油價格上漲等)而向左移動,由SAS1移到SAS2,AD線不變,則均衡點由E1移至E2,價格由P1上升至P2,國民收入從y1下降至y2。從圖1可以看出,由于實際國民收入y2小于潛在國民收入y1,經濟處于蕭條停滯狀態,但是物價水平卻處于較高的水平,或高于原來的價格水平P1,經濟出現了通貨膨脹和經濟蕭條共生的現象,即出現了“滯脹”現象。
圖1 供給沖擊
當經濟處于滯脹狀態時,需求管理政策無效。如果實施擴張性的政策,經濟能得到恢復,但是物價水平會持續走高;如果實施緊縮性的政策,物價水平下降,但經濟會出現衰退。
5Monetary neutrality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考點】貨幣增長與通貨膨脹(曼昆第7版第30章第1節)
【解析】Monetary neutrality,即貨幣中性,指名義貨幣數量的變化不會改變產品市場原有均衡狀態和國民收入的結構,僅引起產品市場各種商品的絕對價格水平的同比變動。
當貨幣是中性時,貨幣供給的增加引致貨幣需求的增加,貨幣市場在新的供求均衡點上達到均衡,貨幣市場均衡的改變只引起物價總水平的變化,不改變商品的相對價格,也不影響產品市場的均衡,不影響實際國民收入中消費與儲蓄、投資與消費的比例關系。此時,貨幣只是一種面紗,貨幣經濟類似于物物交易經濟。這一觀點從根本上否定了規則的貨幣政策對經濟周期的調節作用;并認為只有對未被預期到的通貨膨脹采取適當的貨幣政策才可以提高實際經濟水平。
與之不一樣的是,新凱恩斯主義認為,在不完全競爭和不完全信息的條件下,貨幣工資和價格具有黏性,貨幣供應量的變動會引起實際利率和產出水平等實際經濟變量的調整和改變,對經濟產生實質影響。這種情況下,貨幣就是非中性的。
6Expectations-augmented Phillips curve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考點】菲利普斯曲線(高鴻業第6版第16章第7節)
【解析】Expectations-augmented Phillips curve,即附加預期的菲利普斯曲線,指由貨幣主義者弗里德曼和費爾普斯根據自然失業率假說,在原有的菲利普斯曲線上考慮了人們的預期通貨膨脹率等因素所提出的一簇菲利普斯曲線。
附加預期的菲利普斯曲線即短期菲利普斯曲線,就是人們預期通貨膨脹率保持不變時,表示通貨膨脹率與失業率之間關系的曲線,其典型的特征是存在著通貨膨脹與失業的替代關系。附加預期的菲利普斯曲線方程為:
π=πe-ε(u-u*)
其中,πe為預期通貨膨脹率,整理得π-πe=-ε(u-u*)。可見,當實際通貨膨脹率等于預期通貨膨脹率時,失業率處于自然失業率狀態。
附加預期的短期菲利普斯曲線表明,在預期的通貨膨脹率低于實際的通貨膨脹率的短期中,失業率與通貨膨脹率之間仍存在著替換關系。由此,向右下方傾斜的短期菲利普斯曲線的政策含義就是,在短期中引起通貨膨脹率上升的擴張性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是可以起到減少失業的作用的。換句話說,調節總需求的宏觀經濟政策在短期是有效的。
二、簡答題(共4小題,每小題10分,共40分)
1規模報酬的遞增、不變和遞減這三種情況與可變化比例生產函數的報酬遞增、不變和遞減的三種情況的區別何在?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考點】生產論——邊際報酬遞減與規模報酬問題(高鴻業第6版第4章第3~4節)
【解析】(1)規模報酬的遞增、不變和遞減這三種情況與可變化比例生產函數的報酬遞增、不變和遞減的三種情況區別如下:規模報酬問題論及的是,某廠商的規模本身發生變化(這假定為該廠的廠房、設備等固定要素和勞動、原材料等可變要素發生了同比例變化),相應的產量是遞增、不變還是遞減,或者說是廠商根據經營規模大小(產銷量大小)設計不同的工廠規模;而可變化比例生產函數所討論的則是在該廠的規模已經固定下來,即廠房、設備等固定要素既定不變,可變要素的變化引起的產量(報酬)遞增、遞減及不變這三種情況。
(2)規模報酬和可變要素報酬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規模報酬屬于長期的概念,討論的是工廠本身規模發生變化時產量的變化;可變要素報酬屬于短期的概念,是指廠房規模已經固定下來,增加可變要素時相應的產量變化。事實上,當廠商經營規模較大,在給定技術狀況下投入要素的效率提高,即規模報酬遞增的同時,隨著可變要素投入增加到足以使固定要素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后,繼續增加可變要素,總產量的增加同樣將會出現遞減現象。所以,規模報酬遞增的廠商可能也會同時面臨要素報酬遞減現象。
(3)規模報酬遞增與要素報酬遞減并不矛盾,兩者是不同范疇的概念,也是可以同時存在的。
2壟斷勢力(權力)的含義是什么?如何度量?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考點】壟斷市場——壟斷勢力(超綱內容)
【解析】(1)壟斷勢力是市場勢力的形式之一,指市場中企業能夠以高于競爭價格的價格定價的能力。壟斷勢力越大,說明企業越有可能對市場形成壟斷。企業定價高于競爭性價格時,企業利潤的增加并不能彌補消費者剩余的損失從而造成社會福利的損失。所以壟斷勢力越大,社會福利的損失越高。
(2)壟斷勢力大小可通過價格超過邊際成本的幅度來衡量,這被稱為勒納壟斷權力度或者勒納指數:
L=(P-MC)/P=1/Ed
式中,Ed=-(dQ/dP)·(Q/P)。
從公式可知,企業的壟斷程度與產品需求價格彈性呈反向變化,企業的產品需求彈性越大,企業的壟斷程度越小;反之,產品需求彈性越小,企業的壟斷程度越大。勒納指數值位于0和1之間。一個完全競爭企業,由于P=MC,所以L=0;而在其他企業中,L數值越大,壟斷勢力也越大,當價格高出邊際成本很多,勒納指數接近于1時,市場則完全壟斷。
3什么是資本外逃?假如一國發生大規模資本外逃,請用開放經濟的宏觀經濟理論簡要說明其對該國利率和實際匯率有什么影響?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考點】開放經濟基本概念——政策和事件如何影響開放經濟(資本外逃)(曼昆第7版第32章第3節)
【解析】(1)資本外逃指為了避免因不利的經濟、政治或軍事等形勢所帶來的損失而發生的貨幣從一國向另一國的大規模轉移。
(2)當一國發生大規模資本外逃時,會使得該國的資本凈流出增加,從而影響外匯市場上本幣的供給和可貸資金市場的需求曲線。
如圖2所示,當資本凈流出增加時,為了給購買國外資本資產籌資,可貸資金的需求更大了。因此,正如圖2(a)所示,可貸資金需求曲線從D1向右移動到D2,使該國的真實利率從r1上升到r2。此外,由于在利率既定時資本凈流出增加,資本凈流出曲線也如圖2(b)所示,從NCO1向右移動到NCO2,資本凈流出的增加使外匯市場上本幣的供給從S1增加到S2,使本幣貶值,該國的實際匯率從E1下降到E2。
綜上所述,一國資本外逃使其真實利率上升,實際匯率下降。
圖2 資本外逃的影響
4為什么長期中總供給曲線是垂直的而短期中總供給曲線是向右上方傾斜的?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考點】AD-AS模型——短期AS曲線向右上方傾斜,長期AS曲線垂直的原因(曼昆第7版第33章第4節)
【解析】(1)長期中總供給曲線又被稱為古典總供給曲線,為一條垂直線,表明就業水平并不隨著價格的變動而變動,而是始終處于充分就業的狀態。垂直的長期總供給曲線表明,在長期中,經濟的產出取決于經濟的勞動、資本和自然資源量,從而獨立于價格水平。這里的關鍵是,首先,勞動市場像其他競爭性商品市場一樣能迅速出清,因為工資具有靈活可變的性質(完全的伸縮性);其次,工人和廠商具有充分的信息,從而沒有貨幣幻覺。
圖3 古典總供給曲線
如圖3所示,由于實際工資具有伸縮性,這保證了勞動市場的出清。價格水平的變化不改變實際工資,從而對勞動市場不會造成影響,產出仍然處于充分就業產出水平,對應的長期總供給曲線為位于充分就業產出水平的垂直線。
(2)短期總供給曲線向右上方傾斜,其斜率為正。新凱恩斯主義和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分別用不同的模型推導出向右上方傾斜的短期總供給曲線。短期總供給曲線是向右上方傾斜的,這源于以下三個理論:
①黏性工資理論:由于長期的勞動合同、社會規范,觀念變動緩慢等原因,名義工資在短期中是黏性的,未預期到的高物價水平降低了真實工資,引起企業增雇工人,導致廠商生產更高的產量。
②黏性價格理論:由于存在菜單成本,調整價格是有成本的,因此許多價格在短期內是有黏性的,有菜單成本的企業對于市場變化需要時間來調整價格。未預期到的高物價水平使得一些企業的價格低于合意的水平,這促進了它們的銷售,并引起廠商的增產。
③錯覺理論:企業可能會混淆物價水平變動與它們出售產品相對價格的變動,如果物價上漲,企業可能會在注意到所有產品價格上升之前看到它出售產品價格的上升,并據此認為它出售產品的相對價格上升,進而提高產量和增加雇用工人,因此物價上升引起產出的增加。
三、計算題(共4小題,每小題10分,共40分)
1假定對新汽車需求的價格彈性Ed=-1.2,需求的收入彈性為Ey=3.0,計算:
(1)其他條件不變,價格提高3%對需求的影響;
(2)其他條件不變,收入上升2%對需求的影響。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考點】供求論——彈性相關計算(高鴻業第6版第2章第6節)
【解析】(1)由需求價格彈性可知:ΔQ/Q=Ed×(ΔP/P)=-1.2×3%=-3.6%。
即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如果價格提高3%,則需求將下降3.6%。
(2)由需求收入彈性可知:ΔQ/Q=Ey×(ΔM/M)=3.0×2%=6%。
即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如果收入上升2%,則需求將上升6%。
2假如有兩個寡頭壟斷廠商的行為遵循古諾模型,它們的成本函數分別為:TC1=0.1q12+20q1+100000,TC2=0.4q22+32q2+20000。這兩個廠商生產一同質產品,其市場需求函數為q=4000-10p。根據古諾模型,試求:
(1)廠商1和廠商2的反應函數。
(2)均衡價格和廠商1和廠商2的均衡產量。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考點】寡頭市場——古諾模型相關計算(高鴻業第6版第7章第3節)
【解析】(1)由市場需求函數可得反需求函數為:p=400-0.1q=400-0.1(q1+q2)=400-0.1q1-0.1q2。
在給定q2的條件下,廠商1的利潤函數為:
π1=pq1-TC1=(400-0.1q1-0.1q2)q1-(0.1q12+20q1+100000)=-0.2q12+(380-0.1q2)q1-100000
廠商1利潤最大化的一階條件為:dπ1/dq1=-0.4q1+380-0.1q2=0。
由此可得廠商1的反應函數為:q1=950-0.25q2。
同理,在給定q1的條件下,廠商2的利潤函數為:
π2=pq2-TC2=(400-0.1q1-0.1q2)q2-(0.4q22+32q2+20000)=-0.5q22+(368-0.1q1)q2-20000
廠商2利潤最大化的一階條件為:dπ2/dq2=-q2-0.1q1+368=0。
由此可得廠商2的反應函數為:q2=368-0.1q1。
(2)聯立廠商1和2的反應函數,便得到以下方程組:
由此方程組得廠商1和2的均衡產量解:q1=880,q2=280。
將q1=880和q2=280代入市場反需求函數,可求得市場的均衡價格p=284。
3某經濟體國民收入統計資料顯示(單位:億美元):凈出口150、凈投資1250、儲蓄1600、資本折舊500、政府轉移支付1000、企業間接稅750、政府購買支出2000、社會保險金1500、個人消費支出5000、公司未分配利潤1000、公司所得稅為500、個人所得稅為800。請計算:GDP、NDP、NI、PI和DPI。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分析】本題考查國民核算體系各指標的核算,作答可參見高鴻業《西方經濟學(宏觀部分)》(第5版)教材第十二章“國民收入核算”。
【解析】(1)國內生產總值GDP是指經濟社會(即一國或一地區)在一定時期內運用生產要素所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物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核算經濟社會(指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在一定時期內消費、投資、政府購買以及出口這幾方面支出的總和。需要注意的是,這里的投資是總投資,等于凈投資與折舊之和,這里的出口指的是凈出口。
因此,GDP=5000+1250+500+2000+150=8900。
(2)NDP是國內生產凈值,等于GDP扣除資本折舊,故:NDP=8900-500=8400。
(3)從國內生產凈值中扣除間接稅和企業轉移支付加政府補助金就得到了國民收入(NI),故:NI=8400-750=7650。
(4)從國民收入(NI)中減去公司未分配利潤、公司所得稅及社會保險稅(費),加上政府給個人的轉移支付,大體上就得到個人收入(PI),故:PI=7650-1000-500-1500+1000=5650。
(5)因為要繳納個人所得稅,稅后的個人收入才是個人可支配收入,故:DPI=5650-800=4850。
4設經濟的總量生產函數為Y=AF(N,K)。其中,Y、N和K分別為總產量、勞動投入量和資本投入量,A為全要素生產率。試推導經濟增長的核算方程,并據此說明經濟增長的源泉。
【分析】經濟增長核算方程的推導非常重要(除了考推導,還經常出相關的計算題計算索洛剩余),建議考生重點掌握,考生可參見高鴻業《西方經濟學(宏觀部分)》(第5版)教材第二十章“經濟增長和經濟周期理論”。
【解析】(1)推導經濟增長的核算方程
根據生產函數Y=AF(N,K),若勞動變動ΔN,資本變動ΔK,技術變動ΔA,由微分學的知識以及微觀經濟學中邊際產量的概念可知,產出的變動為:ΔY=MPN×ΔN+MPK×ΔK+F(N,K)×ΔA①
式中,MPN和MPK分別為勞動和資本的邊際產品。
方程①可以整理為:ΔY/Y=[(MPN×N)/Y]×(ΔN/N)+[(MPK×K)/Y]×(ΔK/K)+ΔA/A②
在競爭性的市場上,廠商使用生產要素的原則是,將要素需求量固定在使要素的邊際產量等于要素實際價格的水平上,因此,如果MPN×N和MPK×K分別表示勞動和資本的收益,那么表達式(MPN×N)/Y就是勞動收益在產出中所占的份額,簡稱勞動份額,并記其為α。表達式(MPK×K)/Y是資本收益在產出中所占的份額,簡稱資本份額,并記其為β。方程②可寫為:ΔY/Y=α×(ΔN/N)+β×(ΔK/K)+ΔA/A。即:
產出增長=(勞動份額×勞動增長)+(資本份額×資本增長)+技術進步
(2)經濟增長的源泉
經濟增長的核算方程說明了經濟增長的源泉。根據經濟增長的核算方程,可以看出,產出的增長可以由三種力量(或因素)來解釋,即勞動量變動、資本量變動和技術進步。換句話說,經濟增長的源泉可被歸結為生產要素的增長和技術進步。
四、論述題(共2小題,每題20分,共40分)
1論述收入再分配中政府支出政策的具體措施及意義。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分析】此題考得特別偏,高鴻業《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第5版)教材第九章“一般均衡論和福利經濟學”對收入分配中政府支出政策作了簡單的介紹。為了盡可能保證不丟分,考生作答時還應該予以擴展。
【解析】收入的再分配主要是通過政府的財政支出實現的。根據政府的職能和活動范圍的不同,財政支出可以分為經濟建設支出,科教文衛與行政管理、國防支出以及轉移支付的支出。
(1)收入再分配中政府支出政策的具體措施
①經濟建設支出。經濟建設支出主要表現為政府直接投資,包括基本建設的投資、新建國有企業、增撥國有企業的資金,以及地質勘探、城市維護建設、支援農業的支出等等。
②科教文衛與行政管理、國防支出。科教文衛支出是國家用于文化教育、科學技術、衛生、體育、出版、通信、廣播等事業部門支出的總稱;行政管理支出是國家權力機關和行政管理機關的費用支出;國防支出是用于各種軍事力量及國防建設的各種費用。
③轉移支付的支出。通過財政渠道的轉移支付是指,政府把收入從一個人或一個組織轉移到另一個人或另一個組織,并沒有相應的產品或勞務交換的發生。這種轉移支付,使貧困地區困難群眾、失去勞動能力(如年老、生病、傷殘等)或勞動機會(如失業)的勞動者,能夠得到物質幫助,從而保障他們的生活,以維持正常的生活秩序和社會秩序。
(2)收入再分配中政府支出政策意義
①實現政府作為社會管理者職能的需要。政府作為社會管理者,需要保衛國家,維持社會秩序,以及提供其他各種公共產品。這些活動雖然不直接創造物質財富,但卻是國民經濟不可缺少的,因此通過國民收入再分配來為這些活動提供資金支持。
②政府宏觀調控國民經濟的需要。社會有效需求的不足會引起經濟的衰退,造成失業;而需求過于旺盛又會帶來通貨膨脹。政府通過調整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以及調整再貼現率等貨幣政策,調整國民收入的再分配,進而調控需求使經濟平穩運行。
③發展了基礎產業部門、薄弱環節和落后地區。這些部門、產業或地區由于種種原因是私人企業所不能或不愿投資的,但這些部門、產業或地區的發展又是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通過國民收入的再分配,政府對這些部門、產業和地區直接投資,使社會生產力在全國范圍內得到合理配置,從而滿足了這些條件。
④由于個人勞動能力,尤其是個人擁有要素多少的不同,個人收入會存在很大差異,通過國民收入再分配可以調節個人收入,縮小這種差異,從而保證社會公平。
⑤社會保障基金的設立、社會后備基金的建立以及國家物資儲備的保證都離不開國民收入的再分配。
2為什么說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被稱為需求管理政策?不同類型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對利率、消費、投資和產出的影響有何不同?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進行需求管理各有哪些局限性?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分析】這種類型的論述題事實上就是將三個簡答題綜合起來。對于第(2)問,考生作答時最好歸納總結,用列表的方式予以描述。作答可參見高鴻業《西方經濟學(宏觀部分)》(第5版)教材第十五章“宏觀經濟政策分析”。
【解析】(1)需求管理是通過調節宏觀經濟的總需求來達到一定政策目標的宏觀調控的方式,也是凱恩斯主義所重視的宏觀調控方式。需求管理的宏觀經濟政策包括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需求管理總的思想是,當經濟中的總支出不足時,即出現蕭條和失業時,應采取擴張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以刺激總需求,從而使經濟從蕭條狀態走向充分就業狀態;反之,當經濟中的總支出過高,即出現通貨膨脹時,應采取緊縮性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以抑制總需求,從而消除通貨膨脹。
(2)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都可分為擴張性的和緊縮性的。不同類型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對利率、消費、投資和產出的影響具有不同的作用效果,如表1所示。
表1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組合使用
(3)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會有時滯,人們對經濟的認識又有局限,因此穩定政策可能難有成效,拙劣的政策甚至會成為經濟波動的源泉。
①使用財政政策進行需求管理的局限性:
a.財政政策的“擠出效應”。政府支出增加會導致利率上升,從而擠出私人投資,使得財政政策對國民收入的影響大打折扣。如果經濟已經處于充分就業的狀態,增加政府支出就會完全的擠占私人的投資和消費支出。
b.時滯問題。對于財政政策而言,主要存在內部時滯。決策者在沖擊發生與認識沖擊并開始行動之間需要時間,他們首先是認識到沖擊已經發生,然后才制定與實施適當政策。可能制定的政策是符合此時的經濟狀態的,但所制定的政策到實行時,已經不適用彼時的經濟狀況。
c.不確定性。實行財政政策時,政府主要面臨兩個方面的不確定:乘數大小難以準確地確定;政策必須預測總需求水平通過財政政策作用達到預定目標究竟需要多少時間。而在這一時間內,總需求特別是投資可能發生戲劇性的變化,這就可能導致決策失誤。
②使用貨幣政策進行需求管理的局限性:
a.在經濟衰退時期,實行擴張性貨幣政策效果不明顯。另外,從反通貨膨脹看,貨幣政策的作用主要表現于抑制需求擴張引起的通貨膨脹,而對成本推進的通貨膨脹,貨幣政策效果就很小。
b.從貨幣市場均衡的情況看,增加或減少貨幣供給要影響利率,必須以貨幣流通速度不變為前提。現實中,短期內,貨幣流通速度會發生變化,從而貨幣供給變動對經濟的影響就要打折扣。
c.貨幣政策的外部時滯也影響政策效果。貨幣政策的外部時滯較長,執行后到產生效果要有一個相當長的過程,在此過程中,經濟情況有可能發生與人們原先預料的相反的變化。
d.在開放經濟中,貨幣政策的效果還因為資金在國際上流動而受到影響,例如,一國實行緊縮性貨幣政策時,利率上升,國外資金會流入,若匯率浮動,本幣會升值,出口會受抑制,進口會受刺激,從而使本國總需求比在封閉經濟情況下有更大的下降。若實行固定匯率,中央銀行為使本幣不升值,勢必拋出本幣,按固定匯率收購外幣,于是貨幣市場上本國貨幣供給增加,使原先實行的緊的貨幣政策效果大打折扣。
- 2020年傳播學考研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視頻講解)+經典教材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考博英語閱讀理解、翻譯與寫作高分突破
- 2020年考古學與文博綜合[專業碩士]考研題庫【名校考研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2018)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管理類專業學位聯考:英語考前輔導教程
- 2020年建筑學(含建筑物理、建筑設計、建筑構造)考研題庫【經典教材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徐恒鈞《材料科學基礎》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朱瀅《實驗心理學》(第3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北京大學對外漢語教育學院445漢語國際教育基礎[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視頻詳解【16.6小時高清視頻】
- 周友梅《資產評估學基礎》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第3版)
- 梁守德《國際政治學理論》(第2版)筆記和典型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沈悅《金融市場學》(第2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秦曾煌《電工學·電工技術》(第7版)(上冊)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
- 朱維之《外國文學簡編[歐美部分]》課后習題詳解(第6版)
- 北京第二外國語816綜合考試(法)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2020年社會工作碩士《331社會工作原理》【大綱精講+考研真題解析】講義與視頻課程【32小時高清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