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007年出版專業職業資格考試《出版專業基礎知識(中級)》真題及詳解

一、單項選擇題(共30題,每題1分。每題的備選項中,只有1個最符合題意)

1出版活動的構成要素是(  )。

A.作者、編者、讀者

B.策劃、審讀、編輯加工

C.編輯審讀加工、整體設計、校對

D.編輯、復制、發行

【答案】D

【解析】出版活動由編輯復制發行三個要素構成。“編輯”是指策劃、組織、審讀、選擇和加工作品的活動,它是作品復制和發行的前提。“復制”是指以各種方式根據作品內容制成一份或多份與其內容信息相同的物質產品的活動。“發行”是指出版單位通過某種方式將出版物傳送給消費者的活動。作為一個完整的出版活動來說,這三者缺一不可,而且三者之間存在著密切聯系。

2下列有關社會發展對出版活動影響的表述中,錯誤的是(  )。

A.科學技術是出版活動發展的強大推動力

B.社會文化的發展為出版活動提供活力

C.政治制度和政治環境決定出版活動的命運

D.社會經濟的發展將使出版活動的作用逐漸縮小

【答案】D

【解析】D項,社會經濟的發展首先是為了滿足人們的物質需求。只有當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時,才會產生出版活動;只有當社會經濟有充分的發展時,才會造就巨大的出版物市場。所以社會經濟的發展不會使出版活動的作用縮小,反而會增大

3我國出版管理部門將出版物分為(  )等類型。

A.報紙、圖書、期刊、縮微出版物、電子出版物、互聯網出版物

B.報紙、圖書、期刊、電子出版物、互聯網出版物、工藝美術制品

C.報紙、圖書、期刊、影視片、音像制品、互聯網出版物

D.報紙、圖書、期刊、音像制品、電子出版物、互聯網出版物

【答案】D

【補充】對出版物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作不同的分類。根據載體、內容、表現形式、生產方式等方面的總體特征,出版物的種類可分成《出版管理條例》所說的“報紙期刊圖書音像制品電子出版物等”五大類。

4開發利用出版信息資源的途徑之一是(  )。

A.組合運用多種媒體

B.建立物流自動化系統

C.培養大量的編輯出版人才

D.利用外審力量完成稿件加工

【答案】A

【解析】出版業的信息資源包括社會政治、經濟、科學技術、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發展信息。開發、利用出版信息資源的途徑,比較常見的有如下幾種:緊跟社會的發展;整合已有出版物中的信息;及時更新已有成果;著力打造品牌并擴大其影響;開發國外資源;組合運用多種媒體

5在所有的編輯活動當中,最早出現的是(  )編輯活動。

A.報紙

B.書籍

C.期刊

D.網絡

【答案】B

【解析】最早出現的編輯活動是書籍編輯活動。之后,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科學技術進步,報紙、期刊、廣播、影視、網絡等文化產品相繼出現,編輯活動的范圍不斷擴大。隨著社會文化水平的提高和文化活動的不斷普及,編輯活動也進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

6圖書編輯過程中,加工整理之前的基本環節不包括(  )。

A.組稿

B.審稿

C.整體設計

D.選題策劃

【答案】C

【解析】圖書和期刊的一般編輯過程各環節包括:信息采集、選題策劃組稿審稿、簽訂出版合同、編輯加工整理、整體設計、審定發稿、校樣處理、樣品檢查、出版物宣傳、反饋信息收集。所以,加工整理之前的基本環節包括:信息采集、選題策劃與組稿、審稿。D項,整體設計是在審定發稿后的編輯工作。

7期刊的編輯過程中,審稿之后的基本環節包括(  )。

A.簽訂出版合同、加工整理、整體設計、審定發稿、校樣處理

B.加工整理、整體設計、審定發稿、校樣處理

C.簽訂出版合同、加工整理、審定發稿、校樣處理

D.加工整理、審定發稿、排版印制

【答案】B

【解析】圖書和期刊的一般編輯過程各環節包括:信息采集、選題策劃、組稿、審稿、簽訂出版合同、編輯加工整理、整體設計、審定發稿、校樣處理、樣品檢查、出版物宣傳、反饋信息收集。期刊的編輯過程中一般沒有“簽訂出版合同”這個環節。AC兩項,簽訂出版合同不屬于期刊編輯的環節;D項缺少整體設計的環節。

8“編輯學”的英文名稱“redactology”是由(  )學者創造的。

A.美國

B.英國

C.中國

D.法國

【答案】C

【解析】把編輯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來研究,是從中國開始的。美國《克利夫蘭旗幟日報》1990年8月26日發表一篇報道,作者在文中說道:“最近幾年中國編輯界開始研究編輯學,因而創造了‘redactology’這個術語。”

9[已過時]漢字由古文字階段進入今文字階段的標志是通行的文字(  )。

A.從商周甲骨文、金文演變為小篆

B.從小篆演變為隸書

C.從小篆演變為楷書

D.從隸書演變為行書

【答案】B

【解析】漢字字體的演變大約分為三個階段:一是從商周甲骨文、金文變成小篆,二是從小篆變成隸書,三是從隸書變成楷書。其中小篆變成隸書是最大的一次變化,這次變化標志著漢字由古文字階段進入了今文字階段。在漢字演進過程中出現過的主要字體,有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草書、楷書和行書。隸書是秦時源于民間的字體,已完全脫離了圖畫的性質,將漢字變得更為簡潔,更趨大眾化,真正成為便于書寫的符號。所以,漢字發展的階段性標志就是隸書的出現。

【說明】根據最新版考試教材,該知識點已刪除。

10在中國古代活字印刷技術當中,最先采用的是(  )。

A.木活字印刷

B.泥活字印刷

C.銅活字印刷

D.鉛活字印刷

【答案】B

【解析】印刷術的發明與發展經歷了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套版印刷等過程。活字印刷先將若干文字內容鐫刻在一塊版上,然后刷版印書的雕版印刷方式不同,活字印刷是先制成單個的字,視需要排版印制。中國古代制作活字的材料有泥、木、銅、錫、陶瓷等。其中,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術是我國宋代畢昇發明的泥活字印刷

11德國人約翰·谷登堡約在1445年發明鉛活字印刷,比中國畢昇發明泥活字晚約(  )年。

A.100

B.400

C.700

D.1000

【答案】B

【解析】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術是我國宋代畢昇發明的。在中國印刷術影響之下,德國人約翰·谷登堡(Johannes Gutenberg,一譯“約翰·谷騰堡”)約在1445年發明鉛活字印刷,比中國畢昇發明泥活字晚了約400年。但谷登堡的發明富有獨創性。

12我國最早的“書肆”出現在(  )。

A.戰國時期

B.秦代

C.西漢

D.晉代

【答案】C

【解析】書籍作為商品在社會上買賣,到漢代開始見諸文獻記載。西漢末年揚雄的《法言·吾子》有:“好書而不要諸仲尼,書肆也。”這是“書肆”一詞在文獻中的最早記載。

131932年,(  )等在上海創辦了生活書店。

A.廖仲愷

B.鄒韜奮

C.艾思奇

D.薛暮橋

【答案】B

【解析】生活書店1932年7月由鄒韜奮等創辦于上海,其前身是《生活》周刊社。生活書店出書范圍很廣,內容包括馬列主義經典著作與哲學、經濟、歷史、地理、自然科學、文學藝術等各個門類。

14在年檢中被暫緩登記的出版單位,自發文之日起(  )內經整頓仍達不到年檢登記基本條件的,將被取消登記資格。

A.一個月

B.三個月

C.六個月

D.一年

【答案】C

【解析】圖書出版社的暫緩年度核驗期限為6個月。凡是被暫緩年度核驗的出版單位,應在暫緩期滿時重新辦理年度核驗手續。如經過整改已經達到年度核驗要求,予以登記;如仍未達到年度核驗要求,撤銷其出版許可證,注銷登記。

15根據《出版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管理暫行規定》,凡新進入出版單位擔任社長、總編輯或主編(均含副職)職務的人員,應當具備中級以上(含中級)出版專業職業資格。無中級以上出版專業職業資格者,應當在到任后的(  )內通過中級以上的出版專業職業資格考試。否則,不能繼續擔任出版單位的上述領導職務。

A.一年

B.兩年

C.三年

D.四年

【答案】B

【解析】出版專業職業資格制度的基本要求是:凡在出版單位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必須通過國家統一組織的出版專業職業資格考試,取得規定級別的出版專業職業資格,持相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出版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證書》上崗。出版專業職業資格制度的要求中對不同人員的職業資格分別提出了具體要求,對無中級以上出版專業職業資格者且新進入出版單位擔任社長、總編輯或主編(均含副職)職務的人員,應當在到任后的兩年內通過中級以上的出版專業職業資格考試。否則,不能繼續擔任出版單位的上述領導職務。

16[已過時]下列選題中,需辦理專項選題報批手續的是(  )。

A.《高等教育法律法規大全》

B.《清朝史話》

C.《奧運趣談》

D.《東方文明百味》

【答案】A

【說明】根據最新版考試教材,該知識點已刪除。

17音像出版單位從事非本單位出版的音像制品的批發、零售業務,應當報(  )審批。

A.所在地省級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門

B.文化部

C.新聞出版總署

D.所在地省級人民政府出版行政部門

【答案】D

【解析】《音像制品管理條例》第三十四條規定,音像出版單位可以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批發、零售本單位出版的音像制品。從事非本單位出版的音像制品的批發、零售業務的,應當依照本條例第三十二條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并到原登記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登記手續。第三十二條規定,申請設立音像制品批發單位,應當報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出版行政主管部門審批。申請從事音像制品零售業務,應當報縣級地方人民政府出版行政主管部門審批。

18[已過時]圖書項目管理包括全過程管理和(  )兩個方面。

A.部門管理

B.資源管理

C.職能管理

D.個人管理

【答案】C

【解析】項目管理是適應現代企業發展和市場經濟特點的新的、充滿活力的管理機制。以圖書項目為例,其管理包括全過程管理和職能管理兩個方面。

【說明】根據最新版考試教材,該知識點已刪除。

19對出版單位銷售書刊的收入按(  )的稅率計征增值稅。

A.17%

B.15%

C.13%

D.11%

【答案】C

【解析】增值稅是對從事銷售貨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從事進口貨物的單位和個人所取得的增值額為課稅對象而征收的一種稅。對出版社的出版物銷售收入,實行增值稅優惠政策,除掛歷的銷售收入適用17%的稅率外,其他出版物的銷售收入采用13%的低稅率。

【說明】據2019最新增值稅稅率表,圖書、報紙、雜志、音像制品、電子出版物的增值稅稅率為9%

20出版社需繳納的城市維護建設稅,以當期實際繳納的增值稅額、營業稅額為基數按(  )的稅率計征。

A.4%

B.5%

C.6%

D.7%

【答案】D

【解析】出版社在交納增值稅和營業稅的同時,還必須交納相關的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城市維護建設稅適用差別比例稅率;其中,納稅人所在地是城市市區的稅率是7%

21各學科交叉審讀制度多適用于(  )。

A.大型辭書

B.古籍整理

C.教科書

D.學術圖書

【答案】A

【解析】各學科交叉審讀制度是指由各學科的編輯互相交換審讀稿件。它多適用于大型工具書選題。因為大型工具書往往會有各學科的交叉問題(如百科性辭書中的某些條目就可能涉及知識跨度極大的諸多學科),通過各學科編輯的交叉審讀并各有側重點地把好專業知識關,可以避免或大大減少稿件中重復、遺漏或相互矛盾等問題。

22下列關于出版物市場購買力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一旦消費者個人收入降低,出版物市場購買力會先于一般商品市場下降

B.只要消費者個人收入增加,出版物市場購買力就會同步增加

C.出版物市場購買力是消費者的一種觀念表現

D.出版物市場購買力是消費者購買某種出版物的行為表現

【答案】A

【解析】購買力是指消費者購買出版物的貨幣支付能力。人們對出版物的需求一般不屬于生存性需求,所以,對于出版物市場來說,只有個人收入中扣除維持生存的必需費用和固定費用之后的剩余部分(即“個人任意支配的收入”)增加,出版物市場的購買力才會增加;一旦消費者個人收入降低,出版物市場購買力會先于一般商品市場下降。

23出版物市場需求的特征不包括(  )。

A.多樣性

B.可誘導性

C.區域性

D.交換性

【答案】D

【解析】出版物市場需求,是指消費者想在市場上獲得自己所需要的出版物且有現實購買力作保證的愿望與要求。這種需求的特征包括:無線擴展性、多樣性、層次性、可誘導性、專指性、伸縮性、地區性和時效性等。

24影響出版物市場的因素不包括(  )。

A.作者分布區域因素

B.社會文化因素

C.科學技術因素

D.教育因素

【答案】A

【解析】影響出版物市場需求的因素,有些是可由出版單位決定與調控的,即主觀因素,又稱“可控因素”;有些是由市場環境造成的,即客觀因素,又稱“不可控因素”。影響出版物市場需求的客觀因素主要有政治、經濟、人口、社會文化科學技術、教育等因素。

25[已過時]出版物集體市場的特征之一是(  )。

A.交易方式集中

B.購買力流動頻繁

C.需求結構多變

D.購買者即使用者

【答案】A

【解析】按購買力性質細分,我國的出版物市場可分為個人市場和集體市場。其中,集體市場的特征有:交易方式集中;購買力有波動;需求內容穩定、連續;決策者、購買者與使用者分離;需求價格彈性小。

【說明】根據最新版考試教材,該知識點已刪除。

26出版單位的目標市場定位策略之一是(  )。

A.分散定位

B.隨機定位

C.風險定位

D.比較定位

【答案】D

【解析】確定了目標市場和選定了目標市場進入策略之后,出版單位就要在目標市場上進行產品的市場定位,為自己的產品確定一個位置,樹立一個形象,塑造一種特色,以有別于競爭者并吸引消費者。從競爭的角度講,目標市場定位策略主要有以下五種:強化定位;補缺定位;比較定位首席定位;避強定位。

27我國著作權法對作品予以保護的原則不包括(  )。

A.國籍原則

B.地域原則

C.實踐原則

D.互惠原則

【答案】C

【解析】并非任何人創作的作品都能受到我國著作權法的保護。對于某部具體作品是否予以保護,需要考慮該作品的作者身份和出版地等條件。我國《著作權法》第二條在這方面作出的規定,采取了國際通行的做法,實行“國籍原則”“互惠原則”和“地域原則。其中,國籍原則是指根據作者的國籍來確定對其作品是否給予著作權保護。互惠原則是根據國與國之間所簽訂的協議或者共同參加的國際條約來確定對作品是否給予著作權保護。地域原則是指根據作品的首先出版地來確定對作品是否給予著作權保護。

28按我國著作權法的規定,享有出租權的是(  )的著作權人。

A.電影作品

B.小說、散文作品

C.美術作品

D.攝影作品

【答案】A

【解析】出租權是指著作權人有償許可他人臨時使用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計算機軟件(不是出租的主要標的物的軟件除外)的權利。其他作品(如文字作品、美術作品等)的著作權人不享有該項權利。因為出租權屬于著作權人,經營載有上述作品或者計算機軟件的出版物的出租業務,除了需要取得經營出版物出租業務的行政許可外,還要經過著作權人的授權。

29下列各類作品中,屬于演繹作品的是(  )。

A.美術作品

B.委托作品

C.改編作品

D.職務作品

【答案】C

【解析】演繹作品又稱“派生作品”,是指在已有作品的基礎上經過再創作而產生的新作品,如改編作品、翻譯作品、注釋作品、整理作品等。演繹作品的形成也有一個創作過程,演繹作者在改變已有作品類型的過程中,也需要付出創造性勞動。因此,演繹作品的著作權由演繹作品作者享有。

30將他人作品的一部分稍作文字上的改動調整后作為自己的作品發表,這種行為屬于(  )他人作品。

A.歪曲

B.剽竊

C.篡改

D.借鑒

【答案】B

【解析】剽竊”和“抄襲”是同義詞,即將他人的作品、他人的創作成果據為己有,一般表現為:逐字逐句原封不動地抄襲他人作品;將他人作品中的故事情節、人物稍作改動,以改頭換面的形式出現等。這項行為具有侵犯著作權人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的雙重特征。

二、多項選擇題(共35題,每題2分。每題的備選項中,有2個或2個以上符合題意,至少有1個錯項。把錯項選入,該題不得分;正確項少選,所選的每個正確項得0.5分)

31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出版活動是(  )的組合。

A.作者勞動

B.精神勞動

C.公益勞動

D.物質生產勞動

E.商業勞動

【答案】BDE

【解析】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出版活動的三要素在出版活動的一般過程中形成精神產品生產、物質產品生產、產品流通這三個基本有機聯結起來的階段組成,而三個階段的勞動卻具有不同的性質:精神勞動、物質生產勞動和商業勞動,所以出版活動是精神勞動物質生產勞動商業勞動的組合。

32出版活動對文化發展的影響表現為(  )。

A.增進文化積累

B.促進文化交流

C.推進文化創新

D.優化文化選擇

E.加強文化領導

【答案】ABCD

【解析】社會文化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出版活動既是這個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又作為社會文化的傳播者而與其他文化活動發生十分密切的互動關系。通過文化傳播,出版活動對社會文化的發展發揮著重大作用,包括:增進文化積累推進文化創新優化文化選擇促進文化交流

33我國出版業的特點有(  )等。

A.屬于社會主義思想文化陣地

B.是信息技術的組成部分

C.富有文化創意性

D.是純粹的文化事業

E.具有產業經濟屬性

【答案】ACE

【解析】我國出版業是從事社會主義出版活動的社會行業。這個性質決定了我國出版業與其他國家出版業既存在某些共同之處,又具有自己的特點:屬于社會主義思想文化陣地具有產業經濟屬性富有文化創意價值;與信息技術密切相關;事業與產業的有機統一。

34下列有關出版學的說法中,正確的有(  )。

A.出版學是基礎學科

B.出版學是研究出版活動及其發展規律的科學

C.出版學要研究出版活動與社會的關系

D.出版學是行業之學

E.出版學即編輯學

【答案】BCD

【解析】出版學是研究出版活動及其發展規律的科學,其目的是為出版活動提供理論指導。A項,出版學是行業之學、領域之學,其學科性質屬于應用科學,不是基礎學科;E項,出版學要從整體上研究各類出版活動的共性和規律,必須借助眾多相關學科的理論和方法。這些相關學科主要有編輯學、目錄學、版本學、校勘學等。它們與出版學有著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系和影響的關系。

35書刊編輯過程的基本環節有(  )等。

A.策劃選題

B.創作作品

C.加工整理

D.印刷裝訂

E.樣品檢查

【答案】ACE

【解析】按時間順序的前后和工作內容的著重點,編輯過程可分成若干個基本環節,它們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編輯活動的基本環節包括:信息采集、選題策劃、組稿、審稿、簽訂出版合同、編輯加工整理、整體設計、審定發稿、校樣處理、樣品檢查、出版物宣傳、反饋信息收集。

36編輯工作的專業特點包括(  )等。

A.首創性

B.選擇性

C.加工性

D.中介性

E.普及性

【答案】BCD

【解析】作為一項社會文化工作,編輯工作具有文化工作共有的政治性、思想性、科學性、創造性等特點,作為一種社會專門職業,編輯工作又具有自己的專業特點,包括選擇性加工性中介性等。

37編輯的讀者工作包括(  )等具體內容。

A.讀者調查

B.為讀者服務

C.組織讀者團購書籍

D.滿足讀者的各種要求

E.處理讀者來信

【答案】ABE

【解析】讀者工作是編輯的一項基礎性工作。讀者工作的具體內容主要包括三個方面:進行讀者調查讀者服務處理讀者來信。D項,讀者工作并非滿足讀者的各種要求,而是滿足讀者的精神文化需求。

38編輯學要研究(  )等。

A.編輯的歷史

B.適合圖文編輯使用的計算機軟件

C.編輯隊伍建設

D.編輯活動的創造性

E.編輯與作者、讀者的關系

【答案】ACDE

【解析】編輯學主要以研究圖書編輯活動及其發展規律為主,并同時吸納了有關其他編輯活動研究的共性內容。其學科內容有以下幾個主要方面:編輯活動與其他活動的關系;編輯過程;編輯與作者讀者的關系編輯活動的創造性及其特點;編輯隊伍的建設和管理;編輯歷史

39關于中國古代的“官刻”,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有(  )。

A.始于五代馮道刻印《九經》

B.由中央政府所設專門機構統一組織,地方官府不得擅自進行

C.多以正經正史為主,強調教化功能

D.官刻本質量普遍優于私刻本

E.官刻書往往字大行疏、開本闊大、紙墨精良、裝潢鋪陳

【答案】ACE

【解析】B項,除中央政府所設機構外,歷代地方官府也刻書。南宋的各地公使庫,元代的各路儒學和書院,明代的各藩王府,清代的各官書局,都在古代地方官刻中享有盛名。D項,私刻的主體多是士人學者,所刻書籍的牌記多刊自家堂號、宅名或書齋名等。他們刻書多是出于崇尚學問、推廣文化、傳播知識而非贏利。因士人學者或親自校勘,或延聘專家代勞,所以校刻精審,圖書質量較高。

40下列古代刻印的書籍當中,屬于坊刻的有(  )。

A.唐代的《初學記》

B.宋代的《冊府元龜》

C.宋代的《圣宋文海》

D.明代的《格致叢書》

E.明代的《列國志傳》

【答案】CE

【解析】坊刻的主體是書商。我國早期印刷品多為坊刻本。坊刻圖書中佛經最多,歷書、字書、韻書、占夢書、相宅書等民間用書次之。AD兩項屬于私刻;B項屬于官刻。

41商務印書館在民國初期就辦有多種期刊,其中影響最大的是(  )。

A.《東方雜志》

B.《圖書月報》

C.《小說月報》

D.《中學生》

E.《萬國公報》

【答案】AC

【解析】商務印書館早期的出版業務之一是興辦各種期刊,自1903年創辦《繡像小說》起,到1914年已有自辦期刊6種,其中影響最大的是《東方雜志》《小說月報》。B項是上海商會創辦的;D項由開明書店出版;E項,1868年教會創辦的《中國教會新報》,1874年改名《萬國公報》,廣學會成立后,成為廣學會的機關刊物。

421948年在香港合并成立的三聯書店,由(  )等出版機構合并組成。

A.世界書局

B.生活書店

C.開明書店

D.新知書店

E.讀書生活出版社

【答案】BDE

【解析】生活書店新知書店、讀書生活出版社三家于1948年在香港合并,成立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生活書店1932年7月由鄒韜奮等創辦于上海,其前身是《生活》周刊社。新知書店1935年由錢俊瑞、徐雪寒、薛暮橋等多人創辦于上海。讀書生活出版社由艾思奇、鄭易里出資,邀黃洛峰于1936年在上海創辦,以出版大眾哲學讀物和期刊《讀書》而聞名。

431949年以前,在上海成立的由共產黨直接領導的出版機構有(  )。

A.開明書店

B.長江書店

C.無產階級書店

D.華興書店

E.人民出版社

【答案】CDE

【解析】中國共產黨十分重視出版工作,先后創辦報刊,成立出版機構,出版宣傳馬克思主義的出版物。1921年9月1日,中國共產黨決定在上海成立人民出版社,由當時擔任黨中央宣傳主任的李達親自主持。1928年,中國共產黨在上海創辦無產階級書店。1929年,又在上海創辦華興書店

44民國時期出版的大型工具書包括(  )等。

A.《辭源》

B.《二十五史》

C.《辭通》

D.《中華大字典》

E.《辭海》

【答案】ACDE

【解析】中國工具書編纂的歷史悠久,據不完全統計,從兩漢到明清,工具書的總數為597種。到近代,工具書作為一種重要的出版物類型,受到出版界和學術文化界的高度重視。民國時期出版的《辭源》《辭海》《辭通》《中華大字典》等,向來被列為大型出版工程,其價值受到學術界、文化界的充分肯定。B項,《二十五史》屬于古籍出版。

45[已過時]下列關于圖書出版社年檢登記的說法中,正確的有(  )。

A.出版社應每五年按新創辦出版單位的手續重新審批登記一次

B.出版社應將從事出版活動的情況向出版行政部門提出書面報告

C.出版社應每逢單數年進行登記換證工作

D.出版社應每逢雙數年自行檢查總結工作

E.凡是不符合登記基本條件的出版社必須立即停業整頓

【答案】BCD

【解析】A項,圖書出版社、音像制品出版社、電子出版物出版社的年度核驗每兩年進行一次。每逢單數年圖書出版社在自查年檢的基礎上進行年檢登記工作,每逢雙數年圖書出版社在社領導的主持下自行檢查總結工作。E項,對于不符合登記基本條件的出版社給予緩期登記。

【說明】根據最新版考試教材,該知識點已刪除。

46大學本科應屆畢業生進入出版社從事編輯工作,對他們在職業資格方面的要求包括(  )等。

A.在參加工作后的下一個年度內,應通過初級出版專業職業資格考試

B.在從事編輯工作滿四年之后,需通過中級出版專業職業資格考試,并發表一篇以上有關出版工作的論文,才能獲得中級出版專業職業資格

C.具有中級出版專業職業資格后,才能擔任責任編輯

D.獲得初級或中級出版專業職業資格后,每年還應參加不少于12天(或72小時)的繼續教育

E.獲得中級出版專業職業資格后,所編輯的圖書在三年內至少要有一種獲獎,才能進行登記

【答案】ACD

【解析】B項,《出版管理條例》第五十二條明確規定,“國家對在出版單位從事出版專業技術工作的人員實行職業資格制度;出版專業技術人員通過國家專業技術人員資格考試取得專業技術資格”;E項,已取得出版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證書的人員,應當在取得證書后3個月內由所在出版單位統一申報職業資格登記;未能及時登記的,在按規定參加繼續教育的情況下,可以保留其5年內申請職業資格登記的資格。

47某出版社擬引進出版一部動畫讀物,為此必須辦理的手續包括(  )等。

A.將選題報省級新聞出版局審核后報新聞出版總署備案

B.把印制計劃報省級新聞出版局審批

C.把出版合同或著作權貿易合同報版權行政部門審核、登記

D.把所有圖文稿件報文化部進行內容審查

E.把出版該讀物的成本和利潤預算報對外貿易行政管理部門審核

【答案】AC

【解析】重大選題是指內容涉及國家安全、社會安定等方面,對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會產生較大影響的選題。該出版社擬引進的動畫讀物屬于重大選題,適用于重大選題備案制度。A項,重大選題未經備案,不得出版,必須報省級新聞出版局審核后報新聞出版總署備案。C項,國家規定,涉外著作權貿易合同應按規定報出版單位所在地省級版權局登記。

48[已過時]出版物分銷業務是指出版物的(  )。

A.總發行

B.批發

C.分類包銷

D.零售

E.分區域包銷

【答案】BD

【解析】“分銷”,是指出版物的批發和零售。國家對于出版物分銷的規定,既有共同適用于批發和零售的,也有分別適用于批發或零售的。

【說明】根據最新版考試教材,該知識點已刪除。

49圖書出版社經營的目標體系包括(  )等。

A.出書規模與結構

B.出書定位

C.崗位設置

D.贏利能力

E.獲獎品種

【答案】ABD

【解析】多出優質圖書,形成特色、創出品牌,不斷提高社會效益和增強經濟實力,是出版社經營的基本目標。出版社經營的目標體系主要包括下列幾個方面:社會效益;出書定位合理的出書規模結構市場占有率與品牌地位;贏利能力發展速度;人力資源開發。

50出版社的年度出書計劃一般要列出(  )等。

A.總品種數

B.編輯總人數

C.發行總冊數

D.總印數

E.總印張

【答案】ADE

【解析】出書計劃是出版社為某一個年度制訂的全年所準備出版圖書的計劃,包括初版、再版圖書(再版書在生產程序上與初版書是相同的)和重印圖書兩個部分。出書計劃除了列出初版書、再版書與重印書的總品種數,新出(初版、再版)字數,計劃總印數總印張、總定價等統計數字之外,還要有總的說明,著重闡述制訂計劃的依據和宗旨,分析出書結構,預測兩個效益,特別是通過重點書預測社會效益。

51[已過時]圖書項目全過程管理包括對圖書項目的(  )等。

A.計劃設計

B.出版實施

C.計劃申報備案

D.控制分析

E.效益評估與結算

【答案】ABDE

【解析】以圖書項目為例,其管理包括全過程管理和職能管理兩個方面。其中,圖書項目的全過程管理包括:項目的計劃與設計;項目的計劃審定;項目的出版實施;項目的控制分析;項目的總結;項目的效益評估與結算。

【說明】根據最新版考試教材,該知識點已刪除。

52出版社計劃的主要作用在于能夠(  )等。

A.保證全員上崗

B.確定出書規模

C.強化計算機技術的應用

D.優化出書結構

E.協調全社行動

【答案】BDE

【解析】出版社通過制訂計劃,可以統籌安排全社的圖書生產和市場銷售,確保實現預定目標。出版社計劃的具體作用體現在以下幾方面:優化出書結構,出書結構反映出版社所生產圖書的各種比例關系;確定出書規模,出書規模的大小不僅取決于市場的需求,更取決于出版社自身的能力;全面整合營銷,營銷的核心是提高讀者和市場的滿意度,擴大市場份額;協調全社行動,計劃是出版社管理的依據和前提。

53出版社在具體計算某一期間須繳納的增值稅額時,應考慮的項目包括(  )等。

A.當期不含稅銷售額

B.當期所得稅額

C.當期含稅銷售額

D.當期附加稅費

E.當期增值稅進項稅額

【答案】ACE

【解析】增值稅是對從事銷售貨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從事進口貨物的單位和個人取得的增值額為課稅對象而征收的一種稅。出版社在具體計算某個月須繳納的增值稅款時,要考慮以下幾個相關項目:當期含稅銷售額;當期不含稅銷售額;當期銷項增值稅額;當期進項增值稅額;當期累計進項增值稅額;當期應納增值稅額。

54以聘用制為基礎的出版社用人制度包括(  )等。

A.勞動聘用制度

B.解聘辭聘制度

C.崗位聘用制度

D.專業技術人員輪崗制度

E.選人用人公開招聘和考試制度

【答案】ACE

【解析】全員聘用制是基本的用人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幾項具體制度:勞動聘用制度;崗位聘用制度;選人用人公開招聘和考試制度。D項,出版社實行專業技術人員持證上崗制度。

55出版社在編輯出版大型工具書時,通常要增加執行(  )等。

A.專項檢查制度

B.付印清樣審讀制度

C.專家通讀制度

D.樣本試印制度

E.專項選題報批制度

【答案】AC

【解析】出版社的圖書質量管理要求在出版大型工具書時,除應執行普遍性制度之外,還增加執行以下特殊制度:重要選題圖書外審制度;各學科交叉審讀制度;專家通讀制度專項檢查制度

56[已過時]賣方市場的特征包括(  )等。

A.供給相對不足

B.消費者收入提高

C.價格彈性較小

D.價格上升

E.出版物滯銷積壓

【答案】ACD

【解析】當出版物市場的“求”大于“供”時,就會出現供應緊張現象,這種狀況下的出版物市場一般稱為“賣方市場”。賣方市場的特征主要有:市場上較長時間內普遍出現市場需求旺盛、供給相對不足、出版物供不應求的情況;需求者之間的競爭導致出版物商品交換價格上升,對生產起刺激作用;供給價格彈性較小,而需求價格彈性較大。

【說明】根據最新版考試教材,該知識點已刪除。

57出版物商品競爭主要包括(  )等。

A.品種競爭

B.質量競爭

C.價格競爭

D.服務競爭

E.計劃競爭

【答案】ABCD

【解析】我國出版產業的集中度低,市場競爭總體上處于相對較低的層次,主要表現為出版物商品的競爭。出版物商品競爭主要包括:品種競爭;質量競爭;價格競爭;宣傳競爭;服務競爭。

58出版物市場細分的作用主要包括(  )等。

A.有利于確立目標市場

B.有利于培養經營人才

C.有利于提高競爭力

D.有利于提高經濟效益

E.有利于提高出版物的編校質量

【答案】ACD

【解析】市場細分是出版單位發現、了解市場機會的關鍵。出版物市場細分的作用主要有下列幾點:有利于確立目標市場有利于提高競爭能力有利于滿足消費者需要;有利于提高經濟效益

59影響細分市場吸引力的因素有(  )等。

A.消費者

B.投資額

C.替代品

D.發行商

E.出版周期

【答案】ACD

【解析】“細分市場的吸引力”是指某一細分市場可以長期提供的贏利率大小。市場吸引力取決于以下五種因素:現實競爭者;潛在競爭者;替代品消費者發行商

60出版物發行渠道管理的內容包括(  )。

A.渠道交換

B.渠道跟蹤

C.渠道傳播

D.渠道激勵

E.渠道調整

【答案】BDE

【解析】渠道管理,是指出版單位必須不斷地激勵發行商,不斷地對發行商的工作進行評估,并根據情況及時對渠道進行調整等。渠道管理的內容包括:渠道跟蹤渠道激勵渠道調整

61下列品牌中,屬于產品項目品牌的有(  )。

A.龍門書局

B.“布老虎叢書”

C.“21世紀經濟學經典文庫”

D.愛心創作室

E.曹雪芹

【答案】BC

【解析】產品項目品牌,是指出版單位為自己所生產的某類出版物都加上的一個統一、專用的文字名稱或符號。它可以使該類出版物產品與其他出版單位出版的同類出版物、自己出版的其他類別出版物區別開來。以圖書為例,產品項目品牌可以是一套叢書,也可以是一套系列化的圖書,如“布老虎叢書”“小博士叢書”“21世紀經濟學經典”,等等。

62關于著作權,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有(  )。

A.未發表的作品不享有著作權

B.著作權即版權

C.著作權具有排他性

D.著作權是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創作者對其所創作的作品依法享有的權利

E.未經著作權人同意,任何人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得使用其作品

【答案】BCD

【解析】A項,《著作權法》第二條規定,中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作品,不論是否發表,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權;E項,第二十二條規定,在一定的情況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但應當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權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權利。

63在我國,不適用著作權法保護的客體有(  )。

A.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B.民間文藝作品

C.歷法、通用數表、通用表格和公式

D.計算機軟件

E.時事新聞

【答案】ACE

【解析】著作權的客體是指著作權所指向的對象,即作品。著作權法保護的對象僅限于文學、藝術和科學范圍內的智力創作成果。根據《著作權法》第五條的規定,三類客體不適用著作權法保護: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時事新聞歷法通用數表通用表格公式

64作者通過創作作品而獲得的與其人身不可分割,不直接涉及財產的權利主要有(  )等。

A.署名權

B.復制權

C.修改權

D.改編權

E.發表權

【答案】ACE

【解析】著作權包括人身權與財產權。其中,著作權中的“人身權”,又稱“精神權利”,是指作者通過創作作品而獲得的與其人身不可分割、不直接涉及財產的權利。人身權包括發表權署名權修改權和保護作品完整權。BD兩項,復制權和改編權屬于財產權。

65按我國著作權法的規定,只有(  )的著作權人才有展覽權。

A.舞蹈作品

B.建筑作品

C.美術作品

D.攝影作品

E.模型作品

【答案】CD

【解析】展覽權是指將作品原件或復制件公開陳列的權利。著作權人有權將作品自行展覽,也可授權他人展覽并獲取報酬。按照我國著作權法規定,只有美術作品攝影作品的著作權人才享有展覽權。美術等作品原件所有權發生轉移(如把作品出售給他人)后,持有該作品原件的所有權人隨之享有展覽權,但是該作品的著作權并不隨作品原件的轉移而轉移。

三、綜合題(共6題,100分。要求用黑色墨水筆在答題卡指定區域內答題)

66編輯加工題:閱讀分析短稿,并按照稿件加工整理的規范進行編輯加工。(本題20分)

沒有出版的作品尚不是精神文化成果,而一旦出版,它便成為既是精神產品又是物質產品的出版物。保證出版物產生正面社會效用,是編輯工作的重要目的。因此,做為編輯人員,應當具備政治認知能力、判斷能力、策劃能力、社會活動能力、語言文字能力、信息感知能力和審美能力等。自審稿起至樣品檢查止的編輯工作全過程,是編輯充分展現自己素質和能力的舞臺。內容質量上乘的優秀出版物,往往是作者和編輯共同勞動的結晶。所以,編輯人員必須善于做好作者工作,其工作內容包括:

一是發現作者。編輯要善于發現適合出版單位需要的成熟作者和有發展前途的新作者。

二是選擇作者并進行組稿。編緝要根據出版單位的性質、任務、專業分工和出版重點,選擇符合出版單位需要的、最合適的作者,組織相應的稿件。

三是建立作者數據庫。編輯應該把有關作者的各種信息一一輸入數據庫中并保持不變,以保證作者資源在穩定中篷勃發展。

四是與作者保持經常聯系。編輯不僅在某一具體出版物的編輯過程中要與相應的作者保持經常聯系,及時交流稿件處理意見,而且在平時也要與基本作者保持經常聯系。五是為作者服務。為作者服務主要是圍繞作品的出版工作進行的。

六是維護作者權益。在作者與編輯簽訂出版合同的過程中,編輯要把維護出版社權益與維護作家權益結合起來。

答:(1)“作品尚不”應改為“作品也”或刪除“尚不”。

(2)“做為編輯”應改為“作為編輯”。

(3)“自審稿起”應改為“自信息采集起”。

(4)“至樣品檢查”應改為“至反饋信息收集”。

(5)“編緝要根據”應改為“編輯要根據”。

(6)“保持不變”應改為“經常進行整理”。

(7)“篷勃發展”應改為“蓬勃發展”。

(8)“五是……進行的”另段起,或從“發現作者”起連排至文末。

(9)“圍繞作品的出版”應改為“圍繞作品的構思、修改、出版”。

(10)“與編輯簽訂”應改為“與出版單位簽訂”。

(11)“作家權益”應改為“作者權益”。

67審稿題:審讀短稿,并按審稿的基本要求指出其中存在的錯誤或缺漏。(本題20分)

我國出版工作的根本任務,是促進社會主義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發展,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現階段我國出版工作的主題,是繁榮文化,建設和諧文化,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貢獻。

出版工作的中心環節是編輯、復制和發行工作。人類通過智力勞動創作的各種作品,都可以成為出版活動的前提,出版物則是出版活動的成果。編輯人員要對作品進行改編,使它優化和增值,從而提高出版物的質量。

編輯人員必須具備并不斷提高政治素質、思想素質、文化素質、職業素質等。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我國出版工作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出版業首先要講社會效益,但不能以犧牲經濟效益為代價。出版活動中的社會效益是指有益于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出版效果,經濟效益是指通過圖書銷售等獲得的經濟收益。要堅持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并重的原則,對沒有經濟效益或者沒有社會效益的作品都不能出版。在出版物編輯工作中,每個編輯人員都應該堅持“質量第一”的原則,即對出版物的編校質量、設計質量和復制質量嚴格要求,精益求精。

答:該短稿中存在的錯誤或缺漏包括:

(1)出版活動無法滿足人的“物質需求”。

(2)“繁榮文化”應是“繁榮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3)“、復制和發行”多余,應刪除。

(4)“都可以”不對,因為有些作品不能用于出版。

(5)編輯對作品不是進行改編,而是進行審讀、編輯加工等。

(6)“不能以犧牲經濟效益為代價”的說法是錯的。

(7)“圖書銷售”的范圍過狹,應改為“出版物銷售”或“出版經營”。

(8)“并重”的說法沒有突出“將社會效益放在首位”。

(9)“都不能出版”有錯,雖沒有經濟效益但有良好社會效益的作品也應予出版。

(10)漏了對于出版物內容質量的要求。

68案例分析題:根據所給材料回答問題。(本題20分)

A出版社副編審王某2006年7月看到張某的《新四軍將領傳》書稿后,感到內容豐富、故事性強,很吸引人,若出版可有較好效益,便直報社長要求列選。社長看了選題報告后,當即決定將該書列入當年出版計劃補報備案,并令王某擔任該書責任編輯,抓緊簽訂出版合同,盡快出版。

兩天后,張某與A出版社簽訂了出版合同,并把書稿交王某。王某初審、編輯加工并復審后,經社長簽字同意,將書稿連同張某提供的封面設計電子文件和版式設計樣張交出版科送印刷廠排版后直接印刷、裝訂。2006年9月該書出版。C零售書店作為總發行單位統一包銷該書。

2007年3月,省新聞出版局組織圖書質量檢查,發現《新四軍將領傳》的差錯率達萬分之六,責令A出版社立即收回。此前,王某于2005年曾因另一本書編校質量不合格而受到通報批評。

問題一:A出版社在《新四軍將領傳》一書的出版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

問題二:依照出版行政管理規定,省新聞出版局可對A出版社、王某分別給予什么處罰?

【參考答案】

問題一:A出版社在《新四軍將領傳》一書的出版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

答:A出版社在《新四軍將領傳》一書的出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

(1)選題未經集體論證,社長個人決定列選。

(2)該選題屬應備案的重大選題范圍,未申報備案。

(3)王某不能同時擔任初審和復審。

(4)書稿的審稿和編輯加工實際上未經復審、終審。

(5)整體設計方案未經三審通過就進入制作流程。

(6)沒有經過校對。

(7)沒有檢查樣書。

(8)委托沒有總發行資格的零售書店作為總發行單位。

問題二:依照出版行政管理規定,省新聞出版局可對A出版社、王某分別給予什么處罰?

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規定:對于出版編校質量不合格圖書的出版單位,由省級及以上出版行政主管部門給予警告,并可以根據情節處3萬元以下罰款。年新版圖書品種有10%以上質量不合格的出版單位,必須進行停業整頓。省新聞出版局可給予A出版社警告(或停業整頓,或吊銷許可證),并可處3萬元以下的罰款。根據《圖書質量管理規定》:一年內造成三種以上圖書不合格的直接責任者,或者連續兩年造成圖書不合格的直接責任者,取消其出版專業職業資格并注銷登記,且其三年之內不得從事出版編輯工作。省新聞出版局可注銷王某的出版專業技術資格,責令其三年內不得從事出版編輯工作。

69簡答題:根據所給材料回答問題。(本題18分)

甲、乙、丙合著一部書稿交B出版社出版,并商定按各人所寫字數分配報酬。2005年2月該書出版,印數8000冊,應支付稿費的正文部分共39萬字,甲、乙、丙所寫字數分別為20萬字、12萬字、7萬字。與B出版社簽訂的《圖書出版合同》約定:稿費采用基本稿酬加印數稿酬的形式支付,基本稿酬的標準為50元/千字,印數稿酬的計算方式和標準均按照國家版權局《出版文字作品報酬規定》中的相應規定;稿費按作者商定的方案由出版社直接支付;須依法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由B出版社代為扣繳。該書于2005年10月第二次印刷12000冊。

問題一:該書第一次印刷時,甲、乙、丙分別獲得稿酬多少元?請分別列出算式計算回答。

問題二:該書第一次印刷時,甲、乙、丙應該繳納的個人所得稅各為多少元?請分別列出算式計算回答。

問題三:該書第二次印刷時,甲、乙、丙分別獲得稿酬多少元?請分別列出算式計算回答。

問題四:該書第二次印刷時,甲、乙、丙應該繳納的個人所得稅各為多少元?請分別列出算式計算回答。

【參考答案】

問題一:該書第一次印刷時,甲、乙、丙分別獲得稿酬多少元?請分別列出算式計算回答。

答:該書第一次印刷時,甲、乙、丙分別獲得稿酬10800元、6480元、3780元。具體算式如下:

國家規定,印數稿酬以千冊為單位,每千冊按基本稿酬的1%計算。

每人稿酬=(基本稿酬+印數稿酬)×所寫字數比例=基本稿酬標準×總字數×(1+印數稿酬比例×印數÷1000)×所寫字數比例。

或:每人稿酬=基本稿酬標準×所寫字數+印數稿酬=基本稿酬標準×所寫字數×(1+印數稿酬比例×印數÷1000)。

(1)甲的稿酬為:50×390×(1+1%×8000÷1000)×20÷39=10800(元)。

或:50×200×(1+1%×8000÷1000)=10800(元)。

(2)乙的稿酬為:50×390×(1+1%×8000÷1000)×12÷39=6480(元)。

或:50×120×(1+1%×8000÷1000)=6480(元)。

(3)丙的稿酬為:50×390×(1+1%×8000÷1000)×7÷39=3780(元)。

或:50×70×(1+1%×8000÷1000)=3780(元)。

問題二:該書第一次印刷時,甲、乙、丙應該繳納的個人所得稅各為多少元?請分別列出算式計算回答。

答:該書第一次印刷時,甲、乙、丙應該繳納的個人所得稅分別為1209.60元、725.76元、417.20元。具體算式如下:

國家規定,稿酬收入適用比例稅率,以每種作品(指每個品種圖書或報刊發表的每篇文章)的稿酬總收入為納稅基數,稅率為20%,并按應納稅額暫減征30%的稅款。

具體計算方式有兩種:

(1)若個人稿酬總收入超過4000元(含4000元),扣除20%的免稅額后,按20%的稅率計征,并減征稅款30%,計算公式為:應納個人所得稅額=稿酬總收入額×(1-20%)×20%×(1-30%)。則:

甲的稅額=稿酬總收入額×(1-20%)×20%×(1-30%)=10800×(1-20%)×20%×(1-30%)=1209.60(元)。或:10800×11.2%=1209.60(元)。

乙的稅額=稿酬總收入額×(1-20%)×20%×(1-30%)=6480×(1-20%)×20%×(1-30%)=725.76(元)。或:6480×11.2%=725.76(元)。

(2)若個人稿酬總收入不超過4000元,扣除800元的免稅額后,按20%的稅率計征,并減征稅款30%,計算公式為:應納個人所得稅額=(稿酬總收入額-800)×20%×(1-30%)。則:

丙的稅額=(稿酬總收入額-800)×20%×(1-30%)=(3780-800)×20%×(1-30%)=417.20(元)。或:(3780-800)×14%=417.20(元)。

【說明】2013年以前的個人所得稅在計算時不必取“整元”數。

問題三:該書第二次印刷時,甲、乙、丙分別獲得稿酬多少元?請分別列出算式計算回答。

答:該書第二次印刷時,甲、乙、丙分別獲得稿酬1200元、720元、420元。具體算式如下:

每人印數稿酬的計算公式為:每人印數稿酬=基本稿酬標準×總字數×印數稿酬比例×印數÷1000×所寫字數比例。或:每人印數稿酬=基本稿酬標準×所寫字數×印數稿酬比例×印數÷1000。則:

(1)甲的稿酬為:50×390×1%×12000÷1000×20÷39=1200(元)。

或:50×200×1%×12000÷1000=1200(元)。

(2)乙的稿酬為:50×390×1%×12000÷1000×12÷39=720(元)。

或:50×120×1%×12000÷1000=720(元)。

(3)丙的稿酬為:50×390×1%×12000÷1000×7÷39=420(元)。

或:50×70×1%×12000÷1000=420(元)。

問題四:該書第二次印刷時,甲、乙、丙應該繳納的個人所得稅各為多少元?請分別列出算式計算回答。

答:該書第二次印刷時,甲、乙、丙應該繳納的個人所得稅分別為134.40元、80.64元、53.20元。具體算式如下: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的規定,稿酬的個人所得稅,按每個人從每個品種圖書(或報刊發表的每篇文章)所取得的稿酬總收入為納稅基數計算征收。即某人因某一種圖書出版(或某篇文章發表)而取得的稿酬,無論是一次性獲得的還是分幾次獲得的,都要合并累計在一起計征個人所得稅。甲、乙第一次繳納個人所得稅時收入均超過4000元,計算第二次需要繳納的個稅時只需按此次收入代入公式即可。而丙的收入第一次沒超過4000元,經過兩次收入超過4000元,其個稅額需進行相減。則:

(1)甲的稅額=本次稿酬總收入額×(1-20%)×20%×(1-30%)=1200×(1-20%)×20%×(1-30%)=134.40(元)。

或:1200×11.2%=134.40(元)。

(2)乙的稅額=本次稿酬總收入額×(1-20%)×20%×(1-30%)=720×(1-20%)×20%×(1-30%)=80.64(元)。

或:720×11.2%=80.64(元)。

(3)丙的稅額=(前次稿酬總收入額+本次稿酬總收入額)×(1-20%)×20%×(1-30%)-已納稅額=(3780+420)×(1-20%)×20%×(1-30%)-417.20=53.20(元)。

或:(3780+420)×11.2%-417.20=53.20(元)。

70編輯加工題:閱讀分析短稿,并按照稿件加工整理的規范進行編輯加工。(本題12分)

期刊整體上是一種匯編作品。將不同作者創作的單篇作品組合成一份期刊的工作,通常由期刊出版單位進行,所以期刊出版單位享有單篇作品著作權。作者將自己創作的作品投給期刊出版單位,就是表明將該作品的出版權和匯編權轉讓給期刊出版單位使用。這是一種必須以書面文件形式表示的著作權授權行為。

對于甲期刊上首次刊登的某篇作品,其他期刊如果要轉載、摘編,不必征得該作品作者的同意,也不需要支付報酬,因為這是著作權局限的一種方式——合理使用。其他期刊轉載、摘編時,應該說明甲期刊的名稱和相應期號,為此,必須事先得到甲期刊出版單位的同意。甲期刊出版單位有權不準許其他期刊轉載、摘編,而該作品的作者若事先聲明不許轉載、摘編,則是無效的。

期刊出版單位對期刊的內文版式和封面裝幀享有版式設計權。這是一種與著作權有關的鄰界權,也受著作權法保護,其保護期截止于期刊首次出版后第三十年的12月31日。

答:(1)“單篇作品著作權”應改為“匯編作品著作權”。

(2)“轉讓給”應改為“許可”。

(3)“必須”應改為“不必”。

(4)“也不需要”應改為“但是需要”。

(5)“局限”應改為“限制”。

(6)“合理使用”應改為“法定許可”。

(7)“為此,必須事先得到甲期刊出版單位的同意”應刪除,或將“為此,必須事先”改為“但不必”。

(8)“有權”應改為“無權”。

(9)“無效”應改為“有效”。

(10)“鄰界權”應改為“鄰接權”。

(11)“三十年”應改為“十年”。

71案例分析題:根據所給材料回答問題。(本題10分)

2004年初,K出版社與吳亮簽訂《委托選編合同》,約定:K出版社委托吳亮組織選編《中國古詩名作》,總字數約60萬字;K出版社享有該作品的著作權,選編者對該作品享有署名權;K出版社在該書出版后兩個月內按15元/千字的標準付給吳亮一次性稿酬;吳亮應確保不侵犯他人著作權。

2004年3月,吳亮又與陳德榮簽訂《委托選編協議書》,約定的內容只是:陳德榮同意接受吳亮的委托承擔選編《中國古詩名作》的任務;吳亮在書稿交稿后的一星期內,按12元/千字的標準向陳德榮一次性支付選編報酬;陳德榮享有署名權;若出版社編輯對書稿提出意見,陳德榮應負責處理,直至書稿質量合格。

2004年10月,陳德榮將全部書稿交付吳亮。吳亮按《委托選編協議書》的約定向陳德榮支付了全部報酬,并將書稿交K出版社。編輯人員在審稿中提出一些意見后,經吳亮將書稿退請陳德榮修改。陳德榮對編輯提出的意見作了處理,并在隨附的《稿件處理說明》末尾署名“陳德榮”,留了通信地址和電話號碼。

2005年初,吳亮向K出版社轉交了陳德榮修改后的《中國古詩名作》書稿和所附的《稿件處理說明》,并告訴出版社自己即是該書稿的選編者。不久,《中國古詩名作》出版,封面等處的選編者姓名都是“吳亮”。出版社按合同規定向吳亮支付了報酬。2005年6月,陳德榮向法院提起著作權侵權之訴。訴狀稱:K出版社未經陳德榮同意,也未簽訂出版合同,就自行出版了陳德榮的作品,且書上沒有標明選編者是陳德榮,這是侵犯了陳德榮合法擁有的發表權、復制權、發行權、署名權以及獲得相應報酬的權利。

法院的判決僅認定K出版社應該為侵犯陳德榮的署名權而承擔侵權賠償責任,卻不認為K出版社侵犯陳德榮的發表權、復制權和發行權。

問題一:陳德榮的署名權受到侵犯,明明是由吳亮造成的,為什么K出版社也必須承擔侵權賠償責任?

問題二:為什么說K出版社沒有侵犯陳德榮的發表權、復制權、發行權和獲得相應報酬的權利?

【參考答案】

問題一:陳德榮的署名權受到侵犯,明明是由吳亮造成的,為什么K出版社也必須承擔侵權賠償責任?

答:理由:陳德榮在隨附的《稿件處理說明》末尾署名了“陳德榮”,并留了通信地址和電話號碼。吳亮向K出版社提交的選編者名單與陳德榮在《稿件處理說明》末尾所寫的內容存在明顯的矛盾,但K出版社卻疏于審查,沒有盡到合理注意義務,犯有過錯。

問題二:為什么說K出版社沒有侵犯陳德榮的發表權、復制權、發行權和獲得相應報酬的權利?

答:理由:K出版社是根據委托合同約定出版《中國古詩名作》的,而事先陳德榮也清楚作品的用途且無異議。吳亮已經按委托合同約定向陳德榮支付報酬。

主站蜘蛛池模板: 娄烦县| 新郑市| 达尔| 武汉市| 永济市| 江津市| 临西县| 泊头市| 丰城市| 新宁县| 高要市| 广安市| 商南县| 当雄县| 合阳县| 南丰县| 重庆市| 科技| 新宁县| 滁州市| 河津市| 宿迁市| 永兴县| 淮南市| 呼玛县| 格尔木市| 通道| 延吉市| 沙雅县| 青海省| 光泽县| 许昌市| 东明县| 兴城市| 台中市| 桂林市| 临澧县| 海原县| 岳普湖县| 色达县| 北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