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431金融學綜合[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視頻講解【16小時高清視頻】
- 圣才電子書
- 15019字
- 2021-06-08 15:35:34
2011年對外經濟貿易大學431金融學綜合[專業碩士]考研真題[視頻講解]
一、單項選擇(每小題1分,共10分)
1中國于2005年7月和2010年6月兩次啟動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兩次匯改之間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也從8.2765調整到6.8275,則人民幣對美元( )。
A.升值17.5%
B.貶值17.5%
C.升值21.2%
D.貶值21.2%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案】C
【解析】國與國之間貨幣折算的比率叫匯率。匯率的表現形式是以一國貨幣單位所表示的另一國貨幣單位的“價格”,因此又稱匯價,匯率的標價方法有直接標價法與間接標價法,在國際外匯市場上,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目前都采用直接標價法。在直接標價法下,若一定單位的外幣折合的本幣數額多于前期,則說明外幣幣值上升或本幣幣值下跌,叫做外匯匯率上升;反之,如果要用比原來較少的本幣即能兌換到同一數額的外幣,這說明外幣幣值下跌或本幣幣值上升,叫做外匯匯率下跌,即外幣的價值與匯率的漲跌成正比。本題中,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從8.2765下降到6.8275,說明美元貶值,人民幣升值。在直接標價法下,一國貨幣的的升(貶)值幅度計算為:(基期匯率-當期匯率)/當期匯率,故本題人民幣對美元升值(8.2765-6.8275)/6.8275=0.212。
2Super公司2010年的銷售額為720萬元,所有的銷售均為賒銷。同時,應收賬款為90萬元。如果1年以365天計算,該公司的平均收賬期為多少天?( ?。?/p>
A.4.56天
B.30.42天
C.40.97天
D.45.63天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案】D
【解析】根據公式,平均收賬期=365/應收賬款周轉率=365×應收賬款/銷售額=365×90/720=45.63(天)。
3某抵押貸款的月利率為6.6‰,則該抵押貸款的年利率是( )。
A.7.92%
B.9%
C.8.21%
D.以上答案均不對
【答案】C
【解析】根據復利的計息公式:年利率=(1+r/m)m-1=(1+6.6‰)12-1=8.21%。
4當貼現率和內部收益率相等時,則( )。
A.凈現值小于零
B.凈現值等于零
C.凈現值大于零
D.凈現值不確定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案】B
【解析】內部收益率是資金流入現值總額與資金流出現值總額相等、凈現值等于零時的折現率。對于一個具體的項目而言,若內部收益率大于貼現率,項目可以接受;若內部收益率小于貼現率,項目不能接受。當內部收益率等于貼現率時,項目的凈現值為零。
5分散化可以充分降低風險。一個分散化的組合剩下的風險是( )。
A.單個證券的風險
B.與整個市場組合相關的風險
C.無風險證券的風險
D.總體方差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案】B
【解析】風險包括系統風險和非系統風險,系統風險是不同程度地影響大量資產的風險;非系統風險是專門影響一種資產或一小群資產的風險。在充分分散的投資組合中,公司的非系統風險互相抵消,因此剩下的風險是系統性風險,即與整個市場組合相關的風險。
6期貨市場的主要功能是( ?。?。
A.降低交易成本并提高收益率
B.風險轉移與價格發現
C.提供流動性并增加交易量
D.風險分擔與投機獲利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案】B
【解析】期貨有發現價格,規避風險的作用。參與期貨交易者眾多,都按照各自認為最合適的價格成交,因此期貨價格可以綜合反映出供求雙方對未來某個時間的供求關系的價格走勢的預期,此即發現價格的功能;在實際的生產經營過程中,為避免商品價格的千變萬化導致成本上升或利潤下降,可利用期貨交易進行套期保值,鎖定了企業的生產成本或商品銷售價格,保住了既定利潤,回避了價格風險,此即規避風險功能。
7美國于( )通過了《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案》,標志著美國進入混業經營時代。
A.1999年
B.1998年
C.2000年
D.2008年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案】A
【解析】1999年11月4日,美國通過了《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案》,廢除了代表分業經營的《格拉斯-斯蒂格爾法》,允許銀行、公司及證券業互相滲透并在彼此的市場上進行競爭。這標志著世界金融業的發展潮流已基本完成從發展階段的分業經營向較發達階段的混業經營的轉變。
8某公司發展非常迅速,股利在今后3年預期將以每年25%的速率增長,其后增長率下降到每年7%。假如要求收益率是11%,公司當前每股支付2.25元的股利,當前的價格為( ?。?。
A.94.55元
B.8.6元
C.109元
D.126.15元
【答案】A
【解析】本題屬于股利具有變動增長率的股票的定價,變動增長率公式為:
因此,當前的股票價格為:2.25×(1+25%)÷(1+11%)+2.25×(1+25%)2÷(1+11%)2+2.25×(1+25%)3÷(1+11%)3+[2.25×(1+25%)3(1+7%)÷(11%-7%)]÷(1+11%)3=94.55。
9股東可以通過下列哪種途徑來約束管理層的行為?( )
A.選舉董事會,由董事會任命管理層
B.被其他公司收購的威脅
C.設立管理層薪酬體系,將管理層薪酬與公司績效掛鉤
D.以上皆是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案】D
【解析】公司的控制權最終在股東手里,他們選舉董事會,再由董事會聘請和解雇管理層。管理層持續提高每股價值的經濟方面的激勵因素主要有兩個。第一,管理人員特別是高級管理人員的薪酬通常都是和總體財務績效,尤其是每股價值聯系在一起的。管理人員的第二個激勵因素和工作前景有關,公司內部業績比較好的管理者有可能得到提拔。因此,可以通過設立管理層薪酬體系,將管理層薪酬與公司績效掛鉤,使股東實現對管理層行為的約束。
目標公司的經理人員總是會阻撓接管的發生,因為接管活動可能使自己失去良好的待遇和工作機會,從而股東可以以此來要求管理層實現高效率的管理。
10作為銀行的銀行,中央銀行的主要職能是( ?。?。
A.統一貨幣發行、調控貨幣供給
B.集中金融機構的現金準備和“最后貸款人”
C.代理國庫、為政府籌措資金
D.代表國家管理金融業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案】B
【解析】中央銀行作為銀行的銀行,其職能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①集中存款準備;②最終貸款人;③組織全國的清算。
二、判斷下列表述的經濟含義是否正確(表述正確的劃√;表述錯誤的劃×。每小題1分,共10分)
1財務管理的目標是最大化公司的利潤。( ?。?/p>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案】×
【解析】到目前為止,關于財務管理的目標先后出現了4種比較具有代表性的觀點,分別是:利潤最大化原則、股東財富最大化原則、企業價值最大化原則和企業資本可持續有效增值原則。其中,利潤最大化認為利潤代表了企業新創造的財富,利潤越多則說明企業的財富增加得越多,越接近企業的目標。但它的缺點有:沒有考慮利潤取得的時間價值因素,考慮所獲得利潤和投入資本的關系,沒有有考慮所獲取的利潤和所承擔風險的關系。財務管理的目標應該是最大化現有股票的每股價值。
2根據費雪方程式,實際利率等于名義利率減去當期通貨膨脹率。( ?。?/p>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案】√
【解析】實際利率,是指物價水平不變,從而貨幣購買力不變條件下的利息率。所謂名義利率,即是指包括補償通貨膨脹(包括通貨緊縮)風險的利率。概略的計算公式可以寫成:r=i+p,式中,r為名義利率;i為實際利率;p為借貸期內物價水平的變動率,它可能為正,也可能為負。
3最優資本結構理論認為,盈利好的企業應該負債率高。( )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案】√
【解析】最優資本結構是指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籌措的資本的加權平均資本成本WACC最低,使企業的價值達到最大化,它應是企業的目標資本結構。權衡理論(最佳資本結構理論)認為,負債可以為企業帶來稅額庇護利益,但各種負債成本隨負債比率增大而上升,當負債比率達到某一程度時,息稅前盈余(EBIT)會下降,同時企業負擔代理成本與財務拮據成本的概率會增加,從而降低企業的市場價值。因此,企業融資應當是在負債價值最大和債務上升帶來的財務拮據成本與代理成本之間選擇最佳點。
較為成功的企業則可能會采用更多的負債,從而通過額外的利息來降低由較多的盈余所帶來的稅負。由于在盈利能力較強的企業中,其所負的債務是比較安全的,因此企業會發現額外負債所帶來的破產風險的增加是細微的。換句話說,理性的企業在預計其盈利將增加時,會提高其負債水平(同時伴隨著利息的支付)。
4在為股東創造價值這一前提下,如果一個項目的凈現值為正,則應該投資。( ?。?/p>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案】√
【解析】凈現值法是評價資本預算項目的最佳方法,該方法最基本的投資法則是:接受凈現值大于0的項目,拒絕凈現值為負的項目。
5英國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存款保險制度的國家。( ?。?/p>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案】×
【解析】美國是世界上建立存款保險制度最早的國家。
6權益的賬面價值和市場價值一般不相等。( ?。?/p>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案】√
【解析】權益的市值是目前市場上表現出來的價值,賬面價值就是賬冊上顯示的價值。賬面價值更多的是一種基于歷史的分析,而市場價值更多的是對公司未來盈利能力的預測,一般而言兩者并不相等,市場價值比賬面價值更重要,因為它迅速反應了市場上的信息,使得資產得到合理定價。
7商業銀行的表外業務是在其資產負債表內業務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與一般中間業務的區別在于它在一定的條件下可能會轉化為表內業務。( ?。?/p>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案】√
【解析】凡銀行并不需要運用自己的資金而代理客戶承辦支付和其他委托事項,并據以收取手續費的業務統稱中間業務,也稱為無風險業務。最常見的是傳統的匯兌、信用證、代收、代客買賣等業務。表外業務是指凡未列入銀行資產負債表內且不影響資產負債總額的業務。廣義的表外業務既包括傳統的中間業務,又包括金融創新中產生的一些有風險的業務,如互換、期權、期貨、遠期利率協議、票據發行便利、貸款承諾、備用信用證等業務。通常提及的表外業務專指后一類,屬狹義表外業務。狹義的表外業務是指那些未列入資產負債表,但同表內資產業務和負債業務關系密切,并在一定條件下會轉化為表內資產業務和負債業務的經營活動。
8由于“信貸配給”的存在,信貸市場的利率并不是一個使信貸市場供求相等的均衡利率,而是一個比均衡利率更高的利率。( ?。?/p>
【答案】×
【解析】信貸配給,是指在固定利率條件下,面對超額的資金需求,銀行因無法或不愿提高利率,而采取一些非利率的貸款條件,使部分資金需求者退出銀行借款市場,以消除超額需求而達到平衡。
9如果X公司的銷售利潤率高于Y公司,則X公司的股本收益率一定高于Y公司。( ?。?/p>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案】×
【解析】根據公式:權益收益率=凈利潤/總權益,以及銷售利潤率=凈利潤/銷售額,可知,銷售利潤率高的公司不一定股本收益率也高,這其中還涉及到銷售額以及權益的比率問題。
10在一國政府稅收一定的情況下,如果一國的國內儲蓄大于國內投資,則該國經常賬戶會出現順差。( ?。?/p>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案】√
【解析】在一國稅收一定的情況下,國內儲蓄大于國內投資,根據國民收入決定理論,這時有總需求小于總供給,從而引起本國物價水平的下降,出口增加,進口減少,從而經常賬戶出現順差。
三、名詞解釋(每小題4分,共16分)
1優序融資理論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1)優序融資理論放寬MM理論完全信息的假定,以不對稱信息理論為基礎,并考慮交易成本的存在,認為權益融資會傳遞企業經營的負面信息,而且外部融資要多支付各種成本,因而企業融資一般會遵循內源融資、債務融資、權益融資這樣的先后順序。
(2)該理論提供了在現實世界中的兩個法則:①采用內部融資;②先發行穩健的證券,如果需要外部融資的話,發行債務應該排在發行權益之前。只有企業達到負債容量后才考慮發行權益。
2監管套利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1)監管套利一般是指各種金融市場參與主體通過注冊地轉換、金融產品異地銷售等途徑,從監管要求較高的市場轉移到監管要求較低的市場,從而全部或者部分地規避監管、牟取超額利益的行為。監管套利的實質是被監管的金融機構利用監管制度之間的差異獲利。
(2)如果一個國家金融監管過于嚴格,該國的金融機構和業務活動會被其他監管寬松的國家所吸引而轉往他國。尤其是在國際資本流動自由化的條件下,這種移動就更為迅捷和方便。使本國金融機構和業務活動外移的監管套利,將導致本國對金融機構所實施的金融監管失效,同時使本國的金融機構數量達不到理想中的競爭狀態,影響資源的有效配置。例如,日本放開本國金融市場的結果是本國的許多金融機構不斷地進入亞洲其他國際金融中心,如新加坡和香港,以尋求比較寬松的監管環境所帶來的低成本,從而導致日本金融業在一段時期內的部分空洞化。
3有效市場假說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1)有效市場假說由法瑪于1970年提出。根據有效市場假說理論(efficient markets hypothesis),有效市場被定義為:如果在一個證券市場中,價格完全反映了所有可以獲得的信息,那么就稱這樣的市場為有效市場。
(2)有效市場假說對投資者和公司來說有許多重要的含義:
①因為信息立刻反映在價格里,投資者應該只能預期獲得正常的收益率;等到信息披露后才認識到信息的價值并不能給投資者帶來任何好處;價格在投資者進行交易前已經調整到位。
②公司從它出售的證券中應該預期得到公允價值?!肮省北硎竟景l行證券所收到的價格是凈現值。因此,在有效的資本市場上,不存在通過愚弄投資者創造價值的融資機會。
(3)為了分析股票價格對不同信息的反映速度,研究人員將市場劃分為不同的種類,即弱型有效市場,半強型有效市場,強型有效市場。
4匯率超調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匯率超調理論由多恩布什于1976年提出。該理論指出,浮動匯率制下匯率的劇烈波動的主要原因在于:面對某種初始的外部沖擊,不僅資產的價格和商品的價格都可能過度反應,而且資產市場和商品市場的調整速度常常并不一致。一般情況下,商品市場價格的調整速度較慢,過程較長,呈粘性狀態,稱之為粘性價格。而金融市場的價格調整速度較快。這些問題集中反映到匯率上,就會使匯率的波動過度。即使在固定匯率制下,也有匯率過度波動的問題。其慣常表現是貨幣的對外價值發生激烈的意外變化。當市場參與者對該貨幣的當前匯率的穩定性失去了信心時,他們就將拋售該國貨幣,使得固定匯率水平難以維持。
四、計算分析題(每題10分,共20分)
1已知,市場證券組合(Market Portfolio)的預期回報為0.12,無風險利率0.05,市場證券組合的標準差為0.10。用下列數據計算:
(1)計算由A、B構成的投資組合的β。(4分)
(2)根據CAPM,計算該投資組合的預期收益率。(3分)
(3)計算這一資產組合的風險溢價。(3分)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1)根據β的計算公式:
si,M=ρiσiσM
因此:βA=0.4×0.25×0.1/0.01=1;βB=0.3×0.3×0.1/0.01=0.9。投資組合的β=1×0.4+0.9×0.6=0.94。
(2)根據資產組合的收益率公式:R=RF+b(RP-RF)=0.05+0.94×(0.12-0.05)=0.1158。
(3)風險溢價是投資者要求對風險給予的補償,一般是正值。對于一個證券組合而言,風險溢價=收益率-無風險利率。因此,該組合的風險溢價=0.1158-0.05=0.0658。
2下表是某家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表:
某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簡表
請根據該行的資產負債表:
(1)請根據提供的資料計算該行的缺口率。
(2)如果利率處于上升通道,你對該銀行的資產負債管理有何具體建議?說明理由。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1)根據流動性缺口率的計算公式:流動性缺口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流動資產,可知該銀行的流動性缺口率為:(800-1200)/800=-50%。
(2)①利率敏感性缺口是指在一定時期(如距分析日一個月或3個月)以內將要到期或重新確定利率的資產和負債之間的差額,如果資產大于負債,為正缺口,反之,如果資產小于負債,則為負缺口。當市場利率處于上升通道時,正缺口對商業銀行有正面影響,因為資產收益的增長要快于資金成本的增長。若利率處于下降通道,則又為負面影響,負缺口的情況正好與此相反。
②如果利率處于上升通道,那么該銀行將面臨損失,為規避利率風險,商業銀行應根據自身風險偏好選擇操作策略。主動性策略是指商業銀行預期市場利率的變化趨勢,事先對利率敏感性缺口進行調整,以期從利率變動中獲得預期之外的收益。該商業銀行可以通過增加敏感性資產或減少敏感性負債,將利率敏感性缺口調整為正值。
五、證明與簡答題(每題8分,共16分)
1證明利率的預期理論表達式,并作圖說明收益曲線的形狀。
答:(1)利率期限理論表達式的推導與證明:
利率的預期理論是利率期限結構理論的一種,它的假設條件有3個:
①投資者風險中性;
②所有市場參與者都有相同的預期,金融市場是完全競爭的;
③在投資人的資產組合中,期限不同的債券時完全替代的。利率的預期理論的表達式為:
int=(it+iet+1+iet+2++iet+(n-1))/n
證明如下:對于1美元的投資,在兩個投資階段中,考慮持有一張2階段債券或兩張1階段債券。假定:it=1階段債券今天(時間t)的利率;iet+1=下一個階段(時間t+1)1階段債券的預期利率;i2t=2階段債券今天(時間t)的利率。將1美元投資于2階段債券,并持有至到期日,其兩個階段的預期回報率為
(1+i2t)(1+i2t)-1=1+2i2t+(i2t)2-1=2i2t+(i2t)2
第二個階段后,1美元投資的價值變為(1+i2t)(1+i2t),從這個金額中減去1美元的初始投資,再除以1美元,就得到了上式所計算的投資回報率。由于(i2t)2的值很小[如果i2t=10%=0.1,則(i2t)2=0.01],我們可以將投資2階段債券在兩個階段內的預期回報率簡化為2i2t。如果采用另外一種戰略,即購買兩張1階段的債券,那么在兩個階段內,1美元的預期回報率為:
(1+it)(1+iet+1)-1=1+it+iet+1+it(iet+1)-1=it+iet+1+it(iet+1)
第一個階段結束后,1美元投資的價值變為(1+it),下一個階段中,將其再投資于1階段債券,收益的金額為(1+it)(1+ite)。從中扣除1美元的初始投資,并除以1美元,就得到了投資于兩張1階段債券在兩個階段內的預期回報率。由于it(it+1e)非常小[如果ite=it+1e=0.10,那么it(it+1e)=0.01],我們可以將其簡化為(it+it+1e)。只有當兩種投資策略的預期回報率相等時,即2i2t=it+it+1e時,兩種債券才都可能被持有。如果用1階段利率表示i2t,可以得到i2t=(it+it+1e)/2,這表明2階段利率必須等于2個1階段利率的平均值。如果對到期期限更長的債券采取上述步驟,就可以得到利率的整個期限結構。這樣,我們就會發現n階段債券的利率int必須滿足int=(it+iet+1+iet+2++iet+(n-1))/n。
(2)收益曲線的形狀:
根據純粹預期理論,遠期利率或預期未來短期利率的變化決定了利率的期限結構和收益率曲線形狀。而一定時間的利率期限結構反映了當前市場對未來一系列短期利率的預期:當預期未來短期的利率不變時,會有水平的收益率曲線;當預期未來短期利率上升時,會有上升的收益率曲線;反之,收益率曲線是下降的。換一種說法則是,水平的收益率區曲線代表了人們對于未來利率不變的預期,上升的收益率曲線代表了人們對未來利率上升的預期,下降的收益率曲線代表了人們對未來利率下降的預期。如下圖所示。
2簡述有效市場假說的三種形式,并列舉三個違背有效市場假說的異?,F象?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1)有效市場假說將資本市場的有效性分為弱型有效市場、半強型有效市場和強型有效市場三種。
①弱型有效市場:在弱型有效市場上,證券的價格已經充分反映了過去的價格和交易信息,包括股票的成交價、成交量、賣空金額、融資金額等。并由此得出一個推論:如果弱有效市場假說成立,則股票價格的技術分析失去作用,基本分析還可能幫助投資者獲得超額利潤。
②半強型有效市場:在半強型有效市場上,證券的價格已充分反映出所有已公開的有關公司營運前景的信息,這些信息有成交價、成交量、盈利資料、盈利預測值、公司管理狀況及其他公開披露的財務信息等。假如投資者能迅速獲得這些信息,股價應該迅速作出反應。并由此得出一個推論:如果中度有效市場假說成立,則在市場中利用技術分析和基本分析都失去作用,內幕消息可能獲得超額利潤。
③強型有效市場:在強型有效市場上,價格已充分反映了所有關于公司營運的信息,這些信息包括已公開的或內部未公開的信息。并由此得出一個結論:在強有效市場中,沒有任何方法能幫助投資者獲得超額利潤,即使基金和有內幕消息者也一樣。
(2)違背有效市場假說的異常現象是指,現實中存在挑戰有效市場假說的證據,有效市場假說的支持者通常把這一類的結果稱為異?,F象,具體包括:
①公司規模效應:平均地說,規模小的公司,其超額利潤非常高,至少上世紀美國股市的歷史資料顯示了這樣的結果。
②市盈率效應:市盈率效應說明市盈率低的股票或投資組合,其超額利潤較市盈率高的股票來得高。這些超額利潤均已經過風險貼水的調整。而根據有效市場假說,風險調整后的股票超額利潤應該是一致的。
③周末效應:股價在周末收盤至下周一開盤間有大幅下跌的現象。周末效應可能的原因之一是公司或政府宣布對公司式經濟有利的消息時,會挑選在股市交易時間內宣布此項利多,而對于利空消息,公司或政府大多會延遲至周末再宣布。由于股市在周末休市,投資者無法及時作出反應,故股價的向下調整會延遲反應在周一的開盤價上。
(3)產生這些異常現象的原因是:市場無摩擦,無交易費用;不存在信息不對稱,所有投資者都是理性的,市場是完全競爭的。這種狀態完全理想化,現實中是不可能的。
六、論述題(每題14分,共28分)
1請運用通貨膨脹理論,分析2010年是否存在著通貨膨脹預期?如果存在,起因是什么?你認為應采取怎樣的貨幣政策?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1)2010年存在著通貨膨脹預期,分析如下:
通貨膨脹是指商品和服務的貨幣價格總水平持續上漲的現象。通脹預期是指人們已經估計到通貨膨脹要來,預先打算做好準備要避免通脹給自己造成損害,然而防范通脹的措施本身就會造成資產價格的上升,即對通脹的預期本身就會加快通脹的到來。2010年,在我國和全球其他國家實施寬松貨幣政策近一年后,貨幣信貸比較充裕,國際市場大宗產品價格正在上揚,因此存在通貨膨脹預期在所難免??v觀中國2009年下半年以及2010年的經濟形勢:大宗商品以及資產價格上升,以及中央銀行對通脹風險做出的前瞻性判斷,都表明2010年通脹預期確實存在。2009年7月,CPI和PPI降至谷底,隨后,開始月月攀升,這種回升,自然也造成了公眾對于通貨膨脹的預期。
(2)通貨膨脹預期的起因:
①關于通貨膨脹的形成原因有不同的解釋,形成了不同的理論:
a.需求拉上說。其基本觀點是當總需求與總供給的對比處于供不應求狀態時,過多的需求拉動價格水平上漲。由于在現實生活中,供給表現為市場上的商品和服務,而需求則體現在用于購買和支付的貨幣上,所以對這種通貨膨脹也有通俗的說法:“過多的貨幣追求過少的商品”。
b.成本推動說。其成因分析是指由供給因素變動形成的通貨膨脹,又可以歸結為兩個原因:一是工會力量對于提高工資的要求;二是壟斷行業中企業為追求利潤制定的壟斷價格。
c.供求混合推動說。供求混合推進通貨膨脹的論點是將供求兩個方面的因素綜合起來,認為通貨膨脹是由需求拉上和成本推進共同起作用而引發的。這種觀點認為,在現實經濟社會中,通貨膨脹的原因究竟是需求拉上還是成本推進很難分清:既有來自需求方面的因素,又有來自供給方面的因素,即所謂“拉中有推,推中有拉”。
此外,還有其他原因,如預期不當,即在持續通貨膨脹情況下,由于人們對通貨膨脹預期不當而引起更嚴重的通貨膨脹。還有結構失調引起的通貨膨脹,即由于一國的部門結構、產業結構等國民經濟結構失調而引發的通貨膨脹。
②根本原因。2008年以來,全球性的金融危機使整個世界陷入了嚴重的衰退之中,各個國家紛紛采取措施刺激經濟增長,2009年中國推行了4萬億以及后續的大量的貸款,是中國通貨膨脹預期存在的根本原因。
③具體原因:
a.寬松的貨幣政策造成流動性過剩。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爆發后,為了應對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沖擊,我國央行實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社會信貸總額激增導致流動性泛濫。
b.巨額國際收支順差造成人民幣過度投放。從2008年到2010年,我國的國際收支順差數額從4451億美元上升到4718億美元。
c.工資、地價和環境保護成本上升。2009年以來,土地價格及土地租金價格暴漲,而用工荒和環境保護規定使企業成本增加。
d.世界大宗商品價格暴漲,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我國的通貨膨脹。金融危機以來,美國實施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推動大宗商品價格上升幅度較大,給我國造成輸入型通貨膨脹。
(3)應采取的貨幣政策:
2009年在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的作用下,貨幣信貸快速增長,有力地支持了經濟企穩回升。進入2010年后,經濟能否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并且結構性矛盾突出,資產價格快速增長,通貨膨脹預期增強,人民幣升值壓力加大,貨幣政策將面臨十分復雜的環境。在經濟增長回升勢頭不穩的情況下,要保持經濟持續快速增長,需要繼續保持寬松的貨幣環境。但這會使得通貨膨脹壓力和人民幣升值壓力進一步加大;而要消除通貨膨脹預期,則需要收緊貨幣政策,但這又會影響經濟增長。因此,2010年中國貨幣政策需要在各種矛盾之中、各方面的壓力之下進行艱難的權衡與抉擇:
①實施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通貨膨脹本質上講是一種貨幣現象,貨幣投放過多是通脹的基礎,為了抑制通貨膨脹,我國應該逐漸緊縮貨幣。
②綜合運用貨幣政策工具,保持貨幣信貸合理增長。金融機構信貸擴張的動力仍很強,地方政府的融資需求仍然旺盛,隨著近期企業經營和效益情況的好轉,企業的貸款需求也會增加,因此貨幣乘數可能會繼續保持較高水平。兩方面的壓力會加大人民銀行調控貨幣供應量的難度。因此人民銀行需要根據經濟金融形勢的變化和外匯流出入情況,綜合運用貨幣政策工具,有效調節基礎貨幣和貨幣乘數,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貨幣信貸合理增長,使貨幣金融環境既有利于經濟增長,又不至于進一步加強通貨膨脹預期,加大金融風險。
③要繼續發揮“窗口指導”和信貸政策在調控信貸總量和結構中的作用。引導金融機構合理安排信貸投放總量和進度;繼續貫徹“區別對待,有保有壓”的方針,加強對“三農”、就業、災后重建等薄弱環節的信貸支持;支持重點產業調整振興:全面落實支持小企業發展的金融政策,引導金融機構建立完善對小企業的服務機制;積極穩妥地發展消費信貸,引導商業銀行在增強消費信貸風險防范能力的同時,發展消費信貸品種,擴大消費信貸規模;限制對“兩高”行業和產能過剩行業的信貸投放;強化信貸政策執行情況的檢查監督,督促金融機構加強信貸風險管理。
④加強貨幣政策與金融監管政策的協調配合。在2009年貨幣信貸快速增長過程中,商業銀行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經過前幾年的大力改革后,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得到提高,財務狀況明顯好轉。目前銀行體系流動性充足,商業銀行追求利潤的動機很強,貨幣信貸增長具有較強的內在動力。國際金融危機的教訓說明,金融機構行為、金融體系順周期性以及缺乏對系統性風險的防控是導致危機產生的重要原因。幾次G20峰會都強調了國際金融監管改革的重要性,匹茲堡峰會更明確提出了通過增加銀行資本與撥備,改善資本質量以緩解順周期波動等監管改革的指導性建議。
⑤人民幣適當升值,抑制輸入型通貨膨脹。引導人民幣在合理均衡水平下實現適度升值,從而有效減輕輸入型通貨膨脹。
⑥加強資本管制,嚴控國外熱錢流入。
2金融創新導致傳統銀行業務的衰落,表現為傳統銀行業務規模和贏利能力的降低。請分析為什么?銀行業應對金融創新的措施有哪些?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1)金融創新導致傳統銀行業務的衰落的原因:
金融創新削弱了銀行獲取資金的成本優勢(資產負債表的負債方)與資產負債表資產方的收入優勢。成本優勢和收入優勢的同時削弱導致傳統銀行業務盈利性的下降,因此銀行竭力縮減這些傳統業務,而積極開展更具盈利性的新業務,下面以美國銀行業為例進行分析。
①資金獲?。ㄘ搨┑某杀緝瀯莸南陆怠?980年之前,銀行要遵守存款利率上限的規定,即根據《Q條例》,對支票存款不得付息,對定期存款支付的最高利率水平只能略高于5%。直到20世紀60年代,由于支票存款是銀行資金的主要來源(60%以上),支票存款零利率的規定意味著銀行資金成本非常之低,因此,這些限制性政策是有利于銀行的。不幸的是,銀行的這種成本優勢未能持久。20世紀60年代晚期通貨膨脹率的上升導致了高利率環境,投資者對不同資產之間的收益率差異更為敏感。結果就是脫媒過程,即人們將資金從銀行低利率的支票存款和定期存款賬戶中提取出來,轉而投資于收益率較高的資產。同時,規避存款利率上限和法定準備金制度的努力促使了貨幣市場共同基金的金融創新,由于貨幣市場共同基金賬戶的存款人現在既可以得到類似支票賬戶的服務,又可以獲取高利率,從而將銀行拖入更為不利的境地。對于銀行而言,低成本資金來源即支票存款的重要性急劇下降,從占銀行負債的60%以上下降到今天的6%,這有力地證明了金融體系所發生的上述變化。
由于銀行籌集資金的難度加大,在銀行業的推動下,美國于20世紀80年代取消了《Q條例》對定期存款利率上限的規定,并允許對支票存款賬戶支付利息。雖然法律法規的這些變化增強了銀行在吸收資金方面的競爭力,但也大大增加了銀行獲取資金的成本,進而削弱了銀行之前相對于其他金融機構的成本優勢。
②資金使用(資產)的收入優勢的下降。垃圾債券、證券化和商業票據市場的發展等金融創新,引起了銀行資產方收入優勢的下降,給銀行帶來了沉重的打擊。相對于這些創新產品,銀行收入優勢的下降導致了其市場份額的損失,促進了影子銀行體系的發展。影子銀行體系利用這些金融創新,幫助借款人繞開傳統銀行體系。
我們已經看到,信息技術的發展便利了企業直接向公眾發行證券。這意味著,許多銀行的優質客戶不再依賴銀行滿足短期信貸需求,而是利用商業票據市場尋求成本更低的資金來源。此外,商業票據市場的發展使得主要依靠這一市場融資的財務公司得以擴展業務,但這卻有損于銀行業務的開展。與銀行的借款客戶有很大重疊的財務公司的市場份額迅速增長。1980年之前,財務公司向企業發放的貸款大約相當于銀行工商業貸款的30%,現在已經上升到50%以上。
垃圾債券市場的出現也侵蝕了銀行的貸款業務。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企業可以跨過銀行,直接向公眾發行債券。雖然《財富》500強公司早在20世紀70年代就采取了這一方法,現在,由于有了垃圾債券市場,劣質企業借款人對銀行的依賴程度也大大降低。
我們已經知道,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促進了證券化的趨勢,即銀行貸款和抵押貸款等不具備流動性的金融資產被轉化為可流通的證券。計算機使得其他金融機構同樣可以發放貸款,因為它們可以利用統計模型準確評價信用風險,并且使成本大大降低。這些機構同樣可以將這些貸款予以捆綁并作為證券銷售。一旦計算機可以準確評估違約風險,銀行在發放貸款方面就失去了往日的優勢。沒有上述優勢,即使銀行本身也參與了證券化的過程,但也會在與其他金融機構的競爭中,喪失部分貸款業務。由于住房抵押貸款大部分被證券化,因而證券化對于儲蓄和貸款協會等抵押貸款發放機構而言是一個尤其重要的問題。
(2)銀行業應對金融創新的措施:
①嘗試將貸款業務擴展到新的、風險更高的領域,從而維持傳統的貸款業務活動。例如,美國銀行將更大比例的資金用于發放商業不動產貸款,這在傳統上屬于風險較高的貸款類型,因而提高了風險承擔水平。此外,還可以增加對企業接管和杠桿收購等高杠桿率交易貸款的發放。
②開展盈利性更高的表外業務。表外業務事實上就包含了影子銀行體系(在這一體系中,銀行貸款被通過證券市場的放款所代替)。這是20世紀80年代初期美國商業銀行的普遍做法,非利息收入的表外業務在銀行總收入中的份額增長了一倍以上。非傳統銀行業務的風險較高,因而導致了銀行的過度冒險行為。
③把握發展創新與穩健經營的平衡,信用衍生與風險管控的平衡與經營“虛擬”與服務實體的經營原則,不能為了創新而偏離應有的職業規范。
④重視傳統銀行業務,還應該重視提升風險管理技術、重視金融創新的可控性。對每一種創新的金融產品,都既要看到它能夠發揮的積極作用,又要看到它潛伏的風險,更應該了解這些風險出現的條件以及防范措施,并且要特別注意重視混業經營。
銀行傳統業務的衰落意味著銀行業被迫尋求新的業務品種。這樣做使得銀行更具活力并且更健全,因此是有利的。事實上,2007年以前,銀行的利潤水平較高,非傳統的表外業務在銀行利潤回升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然而,這種新的發展方向也增加了銀行的風險,因此,傳統銀行業務的衰落要求監管當局更為警惕。這對監管機構提出了新的挑戰,要求它們更為關注銀行的表外業務活動。
七、專業英語(英譯中,共計50分)
1(20分)Financial institutions deal with financial assets, assets that promise future payments from financial contracts, such as securities and loans. These institutions also deliver services, relying on their reputations to attract customers for relationships often based on trust. Similarly, a nonfinancial business expects future benefits in the form of cash from sales of its tangible and service products, as well as from owning a recognizable trademark or slogan or a patent on a production process. Because so many things are assets, it is convenient to divide them into two major subsets: real assets and financial assets. Real, tangible assets are those expected to provide benefits based on their fundamental qualities. A person’s home transfers benefits commensurate with the quality of its construction, its location, and its size. A corporation’s main computer provides benefits based on its speed, the size of its memory, the ease of its use, and the frequency with which it needs repair. A financial asset, in contrast, is a contract that offers a promise of payment in the future from the party that issued the contract.
Like other businesses, a financial institution acquires and uses assets so that the value of their benefits exceeds their costs. The key difference between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other firms is that most of the assets that financial institutions hold are financial assets. Financial institutions use funds from their own creditors and owners to acquire financial claims against others. They may lend funds to individuals, businesses, and governments or they may purchase ownership shares in other businesses. The future benefits that financial institutions expect to receive thus depend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arties whose financial liabilities they purchase. The main distinction between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other firms is not so much in how they raise funds, because all businesses issue financial liabilities to do so, but in what they do with these funds.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金融機構經營的是金融資產(即承諾提供未來收益的金融合約,比如證券和貸款)。同時,金融機構也提供服務,它們通過自身的聲譽來吸引客戶,并與之建立以信任為基礎的客戶關系。類似地,非金融行業通過銷售有形產品、提供服務,或者依靠自身擁有的商標、廣告口號、產品專利技術等來產生收益。由于資產的內容十分豐富,為了闡述的方便,我們將資產分為兩大類,即實物資產和金融資產。實物的、有形的資產是指那些依靠自身的基本特性來產生收益的資產。一個人的房產產生的收益與它的構造、所處位置和面積大小是相當的。一家企業的主機依靠它的運轉速度、儲存空間、使用的便宜性和需要維修的頻率來產生收益。相反地,金融資產是發行方承諾在未來提供一定收益的合約。
與其他企業類似,金融機構通過取得并使用資產來使資產增值。金融機構與其他企業的一個重要差異在于,金融機構持有的大部分是金融資產。金融機構將從所有者和債權人那里獲取的資金投向其他機構發行的金融資產。它們可以貸款給個人、企業和政府,或者購買其他企業的所有權。因而,金融機構未來的收益取決于所購買金融債務的發行方的經營業績。金融機構與其他企業的主要區別不在于如何獲取資金(因為所有企業都通過發行金融債務來獲取資金),而在于如何使用資金。
2(15分)Federal Reserve policymakers clashed over the benefits and risks of launching a $600 billion program to rejuvenate the economy, but voted for it anyway, according to minutes of their closed-door deliberations released Tuesday. Despite a near unanimous 10-1 vote in support of the program, the minutes from the Nov. 2-3 meeting show that some Fed officials had concerns about embarking on a second round of stimulus.
The Fed also discussed at the October meeting whether to adopt an explicit inflation target but decided against it. Inflation has been running below the Fed's comfort zone of between 1.5 percent and 2 percent. That spurred some concern of deflation.
Explaining the need for more stimulus, the Fed said that progress on its key dual mission of maximizing employment and making sure prices are on an even keel had been “disappointingly slow.” In fact, the Fed downgraded its forecasts for this year and next. Fed officials said that economic growth would be weaker and unemployment higher than previously estimated in June.
答:美聯儲的政策制定者在實施6000億美元的經濟復蘇計劃的風險與收益這一問題上存在爭論,但根據他們周二發布的非公開審議的會議記錄來看,他們還是通過了實施這一計劃的議案。盡管投票者幾乎是全體一致的(10比1)贊成這一計劃,但是11月2日~3日的會議記錄表明,一些美聯儲官員對于開啟第二輪經濟刺激計劃表示擔憂。
在10月份的會議上,美聯儲還討論了是否采用明確的通貨膨脹目標,但最終決定不采用。通貨膨脹率已經降到美聯儲可接受的1.5%~2%這一區間之下,這可能引發通貨緊縮的擔憂。
對于開啟第二輪經濟刺激計劃的必要性,美聯儲解釋道:“就業最大化和保持物價穩定這一重要任務進展十分緩慢”。事實上,美聯儲已經調低了對于今明兩年的經濟預期。有美聯儲官員表示,相比之前六月份的預期,經濟增長的勢頭將更弱,而失業率也會更高。
3(15分)Two major themes are pursued. The first theme is that investment is not only the engine of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but also the main source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productivity growth and structural change. In developing this argument, James Riedel, Jing Jin and Jian Gao provide in Chapter 1 a brief review of China's economic reforms and their outcomes in the four economic sectors agriculture, industry, foreign trade and finance. They conclude that the financial sector is the weakest and the most crucial for sustaining growth in the future. In Chapter 2, reviewing recent studies of China’s growth, Riedel, Jin and Gao find that these have not been able to explain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because they do not consider independent technological improvement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The authors therefore challenge conventional growth theory, and argue that the function of investment is not just to replace obsolete capital but more importantly to upgrade technology in the economy: technological change and investment are part and parcel of the same thing. Changing technology requires investment, and investment inevitably involves technological change. As a result, investment not only drives China's economic growth but also isthe main source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productivity growth and structural change. This argument is probably the book's most valuable contribution; it also serves as the foundation for the discussion of issues in Chinese financial sector in the rest of the book.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文獻主要探討了兩個主題。第一個主題是:在中國,投資不僅是經濟增長的動力,同時也是科技進步、生產力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的主要來源。在這一問題的探討中,James Riedel、Jing Jin和Jian Gao在第一章簡要回顧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歷程以及改革在農業、工業、對外貿易和金融業方面的成果。他們得出:在未來,金融業是經濟可持續發展中最脆弱也是最關鍵的。文獻第二章是對近年來關于中國經濟增長的文獻的回顧,Riedel、Jin和Gao發現,由于忽略了過去二十年的科技進步,前人的研究并沒能解釋中國經濟的增長。因而作者對傳統的經濟增長理論提出了挑戰,并認為投資的功能不僅是對資本折舊的補充,更重要的是為技術更新提供支持。從這一角度看,技術更新和投資幾乎是可以等同的。技術更新需要投資,而投資不可避免的牽涉到技術更新。因而,投資不僅是經濟增長的動力,同時也是科技進步、生產力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的主要來源。這一觀點可能是全書最大的貢獻了,同時它也是本書剩余部分在討論中國金融業問題時的基礎。
- 廣西大學810經濟學(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李景寧《有機化學》(第5版)(下冊)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河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357英語翻譯基礎[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文學理論歷年考研真題視頻講解【5.6小時高清視頻】
- 高鴻業《西方經濟學(宏觀部分)》(第5版)章節習題精編詳解
- 全國名校經濟學考研真題及詳解(含浙江工商大學、南京財經大學等名校)
- 胡慶康《現代公共財政學》(第2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姜乾金《醫學心理學》筆記和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蔡繼明《宏觀經濟學(第2版)》課后習題詳解
- 王寧《古代漢語》筆記和典型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全國名校文學理論考研真題及詳解(含北大、北師等)
- 2020年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考研題庫【名??佳姓骖}+經典教材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姚長輝《貨幣銀行學》(第3版)配套題庫【名??佳姓骖}(視頻講解)+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廈門大學814閱讀及英美文學、語言學基礎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武漢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610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