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一級造價工程師《建設工程技術與計量(土木建筑工程)》過關必做1500題(含歷年真題)
- 圣才電子書
- 10526字
- 2021-06-08 15:38:19
第三節 常見工程地質問題及其處理方法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的備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意)
1加固斷層破碎地基最常用的方法是( )。[2016年真題]
A.灌漿
B.錨桿
C.抗滑樁
D.灌注樁
【答案】A
【解析】風化、破碎巖層,巖體松散,強度低,整體性差,抗滲性差,有的不能滿足建筑物對地基的要求。破碎巖層有的較淺,也可以挖除;有的埋藏較深,如斷層破碎帶,可以用水泥漿灌漿加固或防滲。
2對開挖后的巖體軟弱破碎的大型隧洞圍巖,應優先采取的支撐方式為( )。[2015年真題]
A.鋼筋排架
B.鋼筋或型鋼拱架
C.鋼筋混凝土柱
D.鋼管混凝土柱
【答案】B
【解析】對結構面不利交匯切割和巖體軟弱破碎的地下工程圍巖,地下工程開挖后,要及時采用支撐、支護和襯砌。支撐由柱體、鋼管排架發展為鋼筋或型鋼拱架,拱架的結構和間距根據圍巖破碎的程度決定。
3提高深層淤泥質土的承載力可采取( )。[2013年真題]
A.固結灌漿
B.噴混凝土護面
C.打土釘
D.振沖置換
【答案】D
【解析】A項,對不滿足承載力要求的松散土層,如砂和砂礫石地層等,可挖除,也可采用固結灌漿、預制樁或灌注樁、地下連續墻或沉井等加固;對不滿足抗滲要求的,可灌水泥漿或水泥黏土漿,或地下連續墻防滲。BC兩項,對于影響邊坡穩定的,可噴混凝土護面和打土釘支護。D項,對不滿足承載力的軟弱土層,如淤泥及淤泥質土,淺層的挖除,深層的可以采用振沖等方法用砂、砂礫、碎石或塊石等置換。
4對不能在上部刷方減重的滑坡體,為了防止滑坡常用的措施是( )。[2013年真題]
A.在滑坡體上方筑擋土墻
B.在滑坡體坡腳筑抗滑樁
C.在滑坡體上部筑抗滑樁
D.在滑坡體坡腳挖截水溝
【答案】B
【解析】對不能在上部刷方減重的,可考慮在滑坡體坡腳采用擋土墻、抗滑樁等支擋措施,以及采用固結灌漿等措施改善滑動面和滑坡體的抗滑性能。
5僅發生機械潛蝕的原因是( )。[2017年真題]
A.滲流水力坡度小于臨界水力坡度
B.地下水滲流產生的動水壓力大于土顆粒的有效重度
C.地下連續墻接頭的質量不佳
D.基坑圍護樁間隙處隔水措施不當
【答案】A
【解析】潛蝕作用可分為機械潛蝕和化學潛蝕兩種。如果地下水滲流產生的動水壓力小于土顆粒的有效重度,即滲流水力坡度小于臨界水力坡度,雖然不會發生流沙現象,但是土中細小顆粒仍有可能穿過粗顆粒之間的孔隙被滲流攜帶流失,在土層中將形成管狀空洞,使土體結構破壞,強度降低,壓縮性增加,這種現象稱之為機械潛蝕。
6在滲流水力坡度小于臨界水力坡度的土層中施工建筑物深基礎時,可能出現( )。[2014年真題]
A.輕微流砂
B.中等流砂
C.嚴重流砂
D.機械潛蝕
【答案】D
【解析】如果地下水滲流產生的動水壓力小于土顆粒的有效重度,即滲流水力坡度小于臨界水力坡度,雖然不會發生流砂現象,但是土中細小顆粒仍有可能穿過粗顆粒之間的孔隙被滲流攜帶流失。時間長了,在土層中形成管狀空洞,使土體結構破壞,強度降低,壓縮性增加,這種現象稱之為機械潛蝕。
7地層巖性對邊坡穩定性的影響很大,穩定程度較高的邊坡巖體一般是( )。[2017年真題]
A.片麻巖
B.玄武巖
C.安山巖
D.角礫巖
【答案】A
【解析】地層巖性對邊坡穩定性的影響很大,軟硬相間,并有軟化、泥化或易風化的夾層時,最易造成邊坡失穩。底層巖性的不同,所形成的邊坡變形破壞類型及能保持穩定的坡度也不同:①對于深成侵入巖、厚層堅硬的沉積巖以及片麻巖、石英巖等構成的邊坡,一般穩定程度是較高的。只有在節理發育、有軟弱結構面穿插且邊坡高陡時,才易發生崩塌或滑坡現象。②對于噴出巖邊坡,如玄武巖、凝灰巖、火山角礫巖、安山巖等,其原生的節理,尤其是柱狀節理發育時,易形成直立邊坡并易發生崩塌。
8邊坡易直接發生崩塌的巖層的是( )。[2015年真題]
A.泥灰巖
B.凝灰巖
C.泥巖
D.頁巖
【答案】B
【解析】地層巖性對邊坡穩定性的影響很大,軟硬相間,并有軟化、泥化或易風化的夾層,最易造成邊坡失穩。底層巖性的不同,所形成的邊坡變形破壞類型及能保持穩定的坡度也不同。對于噴出巖邊坡,如玄武巖、凝灰巖、火山角礫巖、安山巖等,其原生的節理,尤其是柱狀節理發育時,易形成直立邊坡并易發生崩塌。
9地層巖性對邊坡穩定性影響較大,能構成穩定性相對較好邊坡的巖體是( )。[2011年真題]
A.沉積巖
B.頁巖
C.泥灰巖
D.板巖
【答案】A
【解析】A項,對于深成侵入巖、厚層堅固的沉積巖以及片麻巖、石英巖等構成的邊坡,一般穩定程度是較高的。只有在節理發育、有軟弱結構面穿插且邊坡高陡時,才易發生崩塌或滑坡現象。BC兩項,對于含有黏土質頁巖、泥巖、煤層、泥灰巖、石膏等夾層的沉積巖邊坡,最易發生順層滑動,或因下部蠕滑而造成上部巖體的崩塌。D項,對于千枚巖、板巖及片巖,巖性較軟弱且易風化,在產狀陡立的地段,臨近斜坡表部容易出現蠕動變形現象。當受節理切割遭風化后,常出現順層(或片理)滑坡。
10地層巖性對邊坡穩定影響較大,邊坡最易發生順層滑動和上部崩塌的巖層是( )。[2010年真題]
A.玄武巖
B.火山角礫巖
C.黏土質頁巖
D.片麻巖
【答案】C
【解析】底層巖性的不同,所形成的邊坡變形破壞類型及能保持穩定的坡度也不同。對于含有黏土質頁巖、泥巖、煤層、泥灰巖、石膏等夾層的沉積巖邊坡,最易發生順層滑動,或因下部蠕滑而造成上部巖體的崩塌。
11下列導致滑坡的因素中最普通最活躍的因素是( )。[2016年真題]
A.地層巖性
B.地質構造
C.巖體結構
D.地下水
【答案】D
【解析】地下水是影響邊坡穩定最重要、最活躍的外在因素,絕大多數滑坡都與地下水的活動有關。地下水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地下水會使巖石軟化或溶蝕,導致上覆巖體塌陷,進而發生崩塌或滑坡;②地下水產生靜水壓力或動水壓力,促使巖體下滑或崩倒;③地下水增加了巖體重量,可使下滑力增大;④在寒冷地區,滲入裂隙中的水結冰,產生膨脹壓力,促使巖體破壞傾倒;⑤地下水產生浮托力,使巖體有效重量減輕,穩定性下降。
12關于地下水對邊坡穩定性影響的說法,正確的是( )。[2012年真題]
A.地下水產生動水壓力,增強了巖體的穩定性
B.地下水增加了巖體重量,減小了邊坡下滑力
C.地下水產生浮托力,減輕巖體自重,增加邊坡穩定
D.地下水產生的靜水壓力,容易導致巖體崩塌
【答案】D
【解析】地下水是影響邊坡穩定最重要、最活躍的外在因素,絕大多數滑坡都與地下水的活動有關。地下水的作用是很復雜的,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地下水會使巖石軟化或溶蝕,導致上覆巖體塌陷,進而發生崩塌或滑坡;②地下水產生靜水壓力或動水壓力,促使巖體下滑或崩倒;③地下水增加了巖體重量,可使下滑力增大;④在寒冷地區,滲入裂隙中的水結冰,產生膨脹壓力,促使巖體破壞傾倒;⑤地下水產生浮托力,使巖體有效重量減輕,穩定性下降。
13隧道選線時,應優先布置在( )。[2018年真題]
A.褶皺兩側
B.向斜核部
C.背斜核部
D.斷層帶
【答案】A
【解析】褶皺劇烈地區,一般斷裂也很發育,特別是褶皺核部巖層完整性最差。向斜核部往往是承壓水儲存的場所,地下工程開挖時地下水會突然涌入洞室,因此,在向斜核部不宜修建地下工程。從理論而言,背斜核部較向斜優越,但實際上由于背斜核部外緣受拉伸處于張力帶,內緣受擠壓,加上風化作用,巖層往往很破碎。因此,在布置地下工程時,原則上應避開褶皺核部。若必須在褶皺巖層地段修建地下工程,可以將地下工程放在褶皺的兩側。
14地下工程開挖后,對于軟弱圍巖優先選用的支護方式為( )。[2018年真題]
A.錨索支護
B.錨桿支護
C.噴射混凝土支護
D.噴錨支護
【答案】C
【解析】軟弱圍巖,相當于圍巖分類中的Ⅳ類和Ⅴ類圍巖,一般指強度低、成巖不牢固的軟巖,破碎及強烈風化的巖石。該類圍巖在地下工程開挖后一般都不能自穩,所以必須立即噴射混凝土,有時還要加鋼筋網,然后打錨桿才能穩定圍巖。
15為提高圍巖本身的承載力和穩定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2017年真題]
A.錨桿支護
B.鋼筋混凝土襯砌
C.噴層+鋼絲網
D.噴層+錨桿
【答案】D
【解析】噴錨支護能使混凝土噴層與圍巖緊密結合,并且噴層本身具有一定的柔性和變形特性,因而能及時有效地控制和調整圍巖應力的重分布,最大限度地保護巖體的結構和力學性質,防止圍巖的松動和坍塌。如果噴混凝土再配合錨桿加固圍巖,則會更有效地提高圍巖自身的承載力和穩定性。
16對新開挖圍巖面及時噴混凝土的目的是( )。[2018年真題]
A.提高圍巖抗壓強度
B.防止碎塊脫落改善應力狀態
C.防止圍巖滲水
D.防止圍巖變形
【答案】B
【解析】噴混凝土具備以下幾方面的作用:①它能緊跟工作面,速度快,因而縮短了開挖與支護的間隔時間,及時地填補了圍巖表面的裂縫和缺損,阻止裂隙切割的碎塊脫落松動,使圍巖的應力狀態得到改善。②由于有較高的噴射速度和壓力,漿液能充填張開的裂隙,起著加固巖體的作用,提高了巖體的強度和整體性。③噴層與圍巖緊密結合,有較高的黏結力和抗剪強度,能在結合面上傳遞各種應力,可以起到承載拱的作用。錨桿有楔縫式金屬錨桿、鋼絲繩砂漿錨桿、普通砂漿金屬錨桿、預應力錨桿及木錨桿等。在大中型工程中,常用的是楔縫式金屬錨桿和砂漿金屬錨桿兩種。為了防止錨桿之間的碎塊塌落,可采用噴層和鋼絲網來配合。
17隧道選線應盡可能使( )。[2016年真題]
A.隧道軸向與巖層走向平行
B.隧道軸向與巖層走向交角較小
C.隧道位于地下水位以上
D.隧道位于地下水位以下
【答案】C
【解析】地下工程位置的選擇,除取決于工程目的要求外,還需要考慮區域穩定、山體穩定及地形、巖性、地質構造、地下水及地應力等因素的影響。
AB兩項,對于地下工程軸線與巖層走向垂直的情況,圍巖的穩定性較好,特別是對邊墻穩定有利。對于地下工程的選址,工程地質的影響要考慮區域穩定性的問題。對區域性深大斷裂交匯、近期活動斷層和現代構造運動較為強烈的地段,要給予足夠的注意。也要注意避免工程走向與巖層走向交角太小甚至近乎平行。
CD兩項,地下工程施工中的塌方或冒頂事故,常常和地下水的活動有關。因此,在選址時最好選在地下水位以上的干燥巖體內,或地下水量不大、無高壓含水層的巖體內。因此,為了避免地下水的影響應將隧道布置在地下水位以上。
18隧道選線應盡可能避開( )。[2014年真題]
A.褶皺核部
B.褶皺兩側
C.與巖層走向垂直
D.與裂隙垂直
【答案】A
【解析】褶皺劇烈地區,一般斷裂很發育,特別是褶皺核部巖層完整性最差。在背斜核部,巖層呈上拱形,巖層雖破碎,但像石砌的拱形結構,能將上覆巖層的荷重傳遞至兩側巖體中,有利于洞頂的穩定。向斜核部巖層呈倒拱形,頂部被張裂隙切割的巖塊上窄下寬,易于塌落。另外,向斜核部往往是承壓水儲存的場所,地下工程開挖時地下水會突然涌入洞室。因此,在布置地下工程時,原則上應避開褶皺核部,若必須在褶皺巖層地段修建地下工程,可以將地下工程放在褶皺的兩側。
19當隧道頂部圍巖中有緩傾夾泥結構面存在時,要特別警惕( )。[2013年真題]
A.碎塊崩落
B.碎塊坍塌
C.墻體滑塌
D.巖體塌方
【答案】D
【解析】碎裂結構巖體在張力和振動力作用下容易松動、解脫,在洞頂則產生崩落,在邊墻上則表現為滑塌或碎塊的坍塌。當結構面間夾泥時,往往會產生大規模的塌方,如不及時支護,將越演越烈,直至冒頂。
20對地下工程圍巖出現的拉應力區多采用的加固措施是( )。[2014年真題]
A.混凝土支撐
B.錨桿支護
C.噴混凝土
D.掛網噴混凝土
【答案】B
【解析】對于堅硬的整體圍巖,巖塊強度高,整體性好,在地下工程開挖后自身穩定性好,基本上不存在支護問題。這種情況下噴混凝土的作用主要是防止圍巖表面風化,消除開挖后表面的凹凸不平及防止個別巖塊掉落,其噴層厚度一般為3~5cm。當地下工程圍巖中出現拉應力區時,應采用錨桿穩定圍巖。錨桿錨固不穩定巖體的方法適用于加固巖體邊坡和不穩定巖塊。
21松散、軟弱土層強度、剛度低,承載力低,抗滲性差。對于影響邊坡穩定的,可( )。
A.挖除
B.采用固結灌漿、預制樁或灌注樁、地下連續墻或沉井等加固
C.灌水泥漿或水泥黏土漿
D.噴混凝土護面和打土釘支護
【答案】D
【解析】對不滿足承載力要求的松散土層,如砂和砂礫石地層等,可挖除,也可采用固結灌漿、預制樁或灌注樁、地下連續墻或沉井等加固;對不滿足抗滲要求的,可灌水泥漿或水泥黏土漿,或地下連續墻防滲;對于影響邊坡穩定的,可噴混凝土護面和打土釘支護。
22關于常見工程地質問題與防治,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對不滿足承載力要求的松散土層,可以挖除
B.風化一般在地基表層,可以挖除,破碎巖層則不可以挖除
C.對于影響地基承載能力和抗滲要求的,可以用水泥漿注漿加固或防滲
D.采用固結灌漿等措施可以改善滑動面和滑坡體的抗滑性能
【答案】B
【解析】B項,風化一般在地基表層,可以挖除。破碎巖層有的較淺,可以挖除;有的埋藏較深,如斷層破碎帶,可以用水泥漿灌漿加固或防滲。
23下列關于影響邊坡穩定性因素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地貌條件決定了邊坡形態,但對邊坡穩定性并沒有直接影響
B.巖石強度越低,完整性越差,抗風化能力越低,親水性越強,邊坡的穩定性越差
C.巖體結構類型、結構面產狀及其與坡面的關系是巖體邊坡穩定性的控制因素
D.巖石風化愈深,邊坡的穩定性愈差,穩定坡角愈小
【答案】A
【解析】影響邊坡穩定性的因素可以概括為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兩個方面。內在因素有邊坡的巖土性質、地質構造、巖體結構、地應力等,它們常常起著主要的控制作用;外在因素有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作用、地震、風化作用、人工挖掘、爆破以及工程荷載等。A項,地貌條件屬于影響邊坡穩定性的內在因素,對于邊坡形態及其變形均起控制作用,從而對邊坡穩定性有直接影響。
24關于各類圍巖的處理方法,下列表述錯誤的是( )。
A.對于堅硬的整體圍巖,噴混凝土的作用主要是防止圍巖表面風化,消除開挖后表面的凹凸不平及防止個體巖塊掉落
B.當地下工程圍巖中出現拉應力區時,應采用襯砌穩定圍巖
C.對于軟弱圍巖一般都不能自穩,必須立即噴射混凝土
D.對于層狀圍巖,應以錨桿為主要支護手段
【答案】B
【解析】AB兩項,對于堅硬的整體圍巖,巖塊強度高,整體性好,在地下工程開挖后自身穩定性好,基本上不存在支護問題。這種情況下噴混凝土的作用主要是防止圍巖表面風化,消除開挖后表面的凹凸不平及防止個別巖塊掉落,其噴層厚度一般為3~5cm。當地下工程圍巖中出現拉應力區時,應采用錨桿穩定圍巖。
C項,對于軟弱圍巖,在地下工程開挖后一般都不能自穩,所以必須立即噴射混凝土,然后打錨桿才能穩定圍巖。
D項,對于層狀圍巖,應以錨桿為主要的支護手段。通過錨桿將各層聯結在一起,提高巖層的抗彎剛度,有效阻止各層之間的層間錯動。
二、多項選擇題(每題的備選項中,有2個或2個以上符合題意,至少有一個錯項)
1風化、破碎巖層邊坡加固,常用的結構形式有( )。[2018年真題]
A.木擋板
B.噴混凝土
C.掛網噴混凝土
D.鋼筋混凝土格構
E.混凝土格構
【答案】BC
【解析】風化、破碎巖層,巖體松散,強度低,整體性差,抗滲性差,有的不能滿足建筑物對地基的要求。風化一般在地基表層,可以挖除。破碎巖層有的較淺,也可以挖除。有的埋藏較深,如斷層破碎帶,可以用水泥漿灌漿加固或防滲。風化、破碎處于邊坡影響穩定的,可根據情況采用噴混凝土或掛網噴混凝土護面,必要時配合灌漿和錨桿加固,甚至采用砌體、混凝土和鋼筋混凝土等格構方式的結構護坡。
2加固不滿足承載力要求的砂礫石地層,常有的措施有( )。[2016年真題]
A.噴混凝土
B.沉井
C.黏土灌漿
D.灌注樁
E.碎石置換
【答案】BD
【解析】松散、軟弱土層強度、剛度低,承載力低,抗滲性差。對不滿足承載力要求的松散土層,如砂和砂礫石地層等,可挖除,也可采用固結灌漿、預制樁或灌注樁、地下連續墻或沉井等加固;對不滿足抗滲要求的,可灌水泥漿或水泥黏土漿,或地下連續墻防滲;對于影響邊坡穩定的,可噴混凝土護面和打土釘支護。
3基礎設計時,必須以地下水位100%計算浮托力的地層有( )。[2015年真題]
A.節理不發育的巖石
B.節理發育的巖石
C.碎石土
D.粉土
E.黏土
【答案】BCD
【解析】當建筑物基礎底面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時,地下水對基礎底面產生靜水壓力,即產生浮托力。如果基礎位于粉土、砂土、碎石土和節理裂隙發育的巖石地基上時,則按地下水位100%計算浮托力;如果基礎位于節理裂隙不發育的巖石地基上時,則按地下水位50%計算浮托力;如果基礎位于黏性土地基上時,其浮托力較難確切的確定,應結合地區的實際經驗考慮。
4關于地下水作用的說法,正確的有( )。[2011年真題]
A.地下水能夠軟化或溶蝕邊坡巖體,導致崩塌或滑坡
B.地下水增加了巖體重量,提高了下滑力
C.地下水產生靜水浮托力,提高了基礎的抗滑穩定性
D.地下水產生靜水壓力或動水壓力,提高巖體穩定性
E.地下水對巖體產生浮托力,使巖體重量相對減輕,穩定性下降
【答案】ABE
【解析】地下水的作用很復雜,主要表現為:①地下水會使巖石軟化或溶蝕,導致上覆巖體塌陷,進而發生崩塌或滑坡;②地下水產生靜水壓力或動水壓力,促使巖體下滑或崩倒;③地下水增加了巖體重量,可使下滑力增大;④在寒冷地區,滲入裂隙中的水結冰,產生膨脹壓力,促使巖體破壞傾倒;⑤地下水產生浮托力,使巖體有效重量減輕,穩定性下降。
5影響巖石邊坡穩定的主要地質因素有( )。[2013年真題]
A.地質構造
B.巖石的成因
C.巖石的成分
D.巖體結構
E.地下水
【答案】ADE
【解析】影響邊坡穩定性的因素有內在因素與外在因素兩個方面。內在因素有組成邊坡的巖土性質、地質構造、巖體結構、地應力等,它們常常起著主要的控制作用;外在因素有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作用、地震、風化作用、人工挖掘、爆破以及工程荷載等。
6圍巖變形與破壞的形式多種多樣,主要形式及其狀況有( )。[2017年真題]
A.脆性破裂,常在儲存有很大塑性應變能的巖體開挖后發生
B.塊體滑移,常以結構面交匯切割組合成不同形狀的塊體滑移形式出現
C.巖層的彎曲折斷,是層狀圍巖應力重分布的主要形式
D.碎裂結構巖體在洞頂產生崩落,是由于張力和振動力的作用
E.風化、構造破碎,在重力、圍巖應力作用下產生冒落及塑性變形
【答案】BD
【解析】地下工程的圍巖,變形與破壞的形式多種多樣,主要有五種:
①脆性破裂,是儲存有很大彈性應變能的巖體,在開挖卸荷后,能量突然釋放形成的。其經常產生于高地應力地區,與巖石性質、地應力積聚水平及地下工程斷面形狀等因素有關。
②塊體滑移,是塊狀結構圍巖常見的破壞形式,常以結構面交匯切割組合成不同形狀的塊體滑移、塌落等形式出現。
③巖層的彎曲折斷,是層狀圍巖變形失穩的主要形式。在水平層狀圍巖中,當巖層很薄或軟硬相間時,頂板容易下沉彎曲折斷。在傾斜層狀圍巖中,當層間結合不良時,順傾向一側邊墻或頂拱易滑落掉塊,逆傾向一側拱腳以上部分巖層易彎曲折斷。在陡傾或直立巖層中,因洞周的切向應力與邊墻巖層近于平行,所以邊墻容易凸邦彎曲。
④碎裂結構巖體在張力和振動力作用下容易松動、解脫,在洞頂則產生崩落,在邊墻上則表現為滑塌或碎塊的坍塌。當結構面間夾泥時,往往會產生大規模的塌方,如不及時支護,將越演越烈,直至冒頂。
⑤一般強烈風化、強烈構造破碎或新近堆積的土體,在重力、圍巖應力和地下水作用下常產生冒落及塑性變形。常見的塑性變形和破壞形式有邊墻擠入、底鼓及洞徑收縮等。
7對于軟弱、破碎圍巖中的隧洞開挖后噴混凝土的主要作用在于( )。[2014年真題]
A.及時填補裂縫阻止碎塊松動
B.防止地下水滲入隧洞
C.改善開挖面的平整度
D.與圍巖緊密結合形成承載拱
E.防止開挖面風化
【答案】AD
【解析】噴混凝土具備下列作用:①能緊跟工作面,速度快,因而縮短了開挖與支護的間隔時間,及時地填補了圍巖表面的裂縫和缺損,阻止裂隙切割的碎塊脫落松動,使圍巖的應力狀態得到改善。②由于有較高的噴射速度和壓力,漿液能充填張開的裂隙,起著加固巖體的作用,提高了巖體的強度和整體性。③混凝土噴層與圍巖緊密結合,有較高的黏結力和抗剪強度,能在結合面上傳遞各種應力,可以起到承載拱的作用。
8關于常見工程地質問題與防治,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
A.采用固結灌漿等措施改善滑動面和滑坡體的抗滑性能
B.對不滿足承載力的軟弱土層,淺層的挖除,深層的可以采用振沖等方法用砂、砂礫、碎石或塊石等置換
C.對結構面不利交匯切割和巖體軟弱破碎的地下工程圍巖,地下工程開挖后,要及時采用支撐、支護和襯砌,襯砌多用混凝土和鋼筋混凝土,不可采用鋼板襯砌
D.對充填膠結差,影響承載力或抗滲要求的斷層,淺埋的盡可能清除回填,深埋的注水泥漿處理
E.當地下水發育影響到邊坡或圍巖穩定時,要及時采用洞、井、溝等措施導水、排水,降低地下水位
【答案】ABDE
【解析】A項,不能在上部刷方減重的,可考慮在滑坡體坡腳采用擋土墻、抗滑樁等支擋措施,以及采用固結灌漿等措施改善滑動面和滑坡體的抗滑性能。
B項,對不滿足承載力的軟弱土層,如淤泥及淤泥質土,淺層的挖除,深層的可以采用振沖等方法用砂、沙礫、碎石或塊石等置換。
C項,對結構面不利交匯切割和巖體軟弱破碎的地下工程圍巖,地下工程開挖后,要及時采用支撐、支護和襯砌。支撐由柱體、鋼管排架發展為鋼筋或型鋼拱架,拱架的結構和間距根據圍巖破碎的程度決定。支護多采用噴混凝土、掛網噴混凝土、隨機錨桿和系統錨桿。襯砌多用混凝土和鋼筋混凝土,也有采用鋼板襯砌的。
D項,對充填膠結差,影響承載力或抗滲要求的斷層,淺埋的盡可能清除回填,深埋的灌水泥漿處理;泥化夾層影響承載能力,淺埋的盡可能清除回填,深埋的一般不影響承載能力。
E項,當地下水發育影響到邊坡或地下工程圍巖穩定時,要及時采用洞、井、溝等措施導水、排水,降低地下水位。
9地下水最常見的問題有( )。
A.地下水對土體和巖體的軟化
B.地下水位下降引起軟土地基沉降
C.動水壓力產生流沙和潛蝕
D.地下水的浮托作用
E.地下水凍脹
【答案】ABCD
【解析】地下水最常見的問題主要包括:①地下水對巖土體的軟化;②地下水位下降引起軟土地基沉降;③動水壓力產生流砂和潛蝕;④地下水的浮托作用;⑤承壓水對基坑的作用;⑥地下水對鋼筋混凝土的腐蝕。
10在建筑物深基礎工程和地下建筑工程的施工中遇到的流砂現象,按其嚴重程度可分為( )。
A.輕度流砂
B.重度流砂
C.輕微流砂
D.中等流砂
E.嚴重流砂
【答案】CDE
【解析】當地下水的動水壓力大于土粒的浮容重或地下水的水力坡度大于臨界水力坡度時,就會產生流砂。其嚴重程度按現象可分三種:①輕微流砂,細小的土顆粒會隨著地下水滲漏穿過縫隙而流入基坑;②中等流砂,在基坑底部,尤其是靠近圍護樁墻的地方,出現粉細砂堆及其許多細小土粒緩慢流動的滲水溝紋;③嚴重流砂,流砂冒出速度增加,甚至像開水初沸翻泡。流砂易產生在細砂、粉砂,粉質黏土等土中,致使地表塌陷或建筑物的地基破壞,能給施工帶來很大困難,或直接影響工程建設及附近建筑物的穩定。因此,必須進行處治。
11影響邊坡穩定的內在因素有( )。
A.組成邊坡巖土體的性質
B.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作用
C.地質構造
D.巖體結構
E.地應力
【答案】ACDE
【解析】影響邊坡穩定性的因素有內在因素與外在因素兩個方面。內在因素有組成邊坡的巖土性質、地質構造、巖體結構、地應力等,它們常常起著主要的控制作用;外在因素有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作用、地震、風化作用、人工挖掘、爆破以及工程荷載等。
12下列關于地層巖性的表述,正確的有( )。
A.對于噴出巖邊坡易形成直立邊坡并易發生崩塌
B.對于含有黏土質頁巖、泥巖、煤層、泥灰巖、石膏等夾層的沉積巖邊坡當受水浸泡或作為水庫岸邊時,極易發生崩塌或塌滑現象
C.對于深成侵入巖、厚層堅硬的沉積巖以及片麻巖、石英巖等構成的邊坡,一般穩定程度是較高的
D.對于千枚巖、板巖及片巖,巖性較軟弱且易風化極易形成滑動面,從而使上部松散堆積物形成滑坡
E.對于黃土,當具有垂直節理、疏松透水時,浸水后易崩解濕陷
【答案】ABCE
【解析】A項,對于噴出巖邊坡,如玄武巖、凝灰巖、火山角礫巖、安山巖等,其原生的節理,尤其是柱狀節理發育時,易形成直立邊坡并易發生崩塌。
B項,對于含有黏土質頁巖、泥巖、煤層、泥灰巖、石膏等夾層的沉積巖邊坡,最易發生順層滑動,或因下部蠕滑而造成上部巖體的崩塌。
C項,對于深成侵人巖、厚層堅硬的沉積巖以及片麻巖、石英巖等構成的邊坡,一般穩定程度是較高的。只有在節理發育、有軟弱結構面穿插且邊坡高陡時,才易發生崩塌或滑坡現象。
D項,對于千枚巖、板巖及片巖,巖性較軟弱且易風化,在產狀陡立的地段,臨近斜坡表部容易出現蠕動變形現象。當受節理切割遭風化后,常出現順層(或片理)滑坡。
E項,對于黃土,當具有垂直節理、疏松透水,浸水后易崩解濕陷。當受水浸泡或作為水庫岸邊時,極易發生崩塌或塌滑現象。
13對不穩定邊坡的防治措施主要有( )。
A.削坡
B.防震
C.支擋建筑
D.防滲和排水
E.混凝土錨固樁
【答案】ACDE
【解析】為了確保工程的安全,針對不穩定的邊坡,必須采取一些有效的防治措施。不穩定邊坡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防滲和排水、削坡、支擋建筑、錨固措施等。其中錨固措施,有錨桿(或錨索)和混凝土錨固樁兩種類型。
14地下工程位置選擇的影響因素有( )。
A.地形條件
B.巖性條件
C.巖層發育
D.地下水
E.地應力
【答案】ABDE
【解析】地下工程位置的選擇,除取決于工程目的要求外,還需要考慮區域穩定、山體穩定及地形、巖性、地質構造、地下水及地應力等因素的影響。
15圍巖在壓應力、拉應力作用下能否破壞,一般可采用的判據有( )。
A.其抗壓強度和抗拉強度是否適應圍巖應力
B.巖體不產生破壞和失穩
C.巖層傾角平緩且節理發育
D.其抗剪強度是否適應圍巖的剪應力
E.巖體堅硬完整
【答案】AD
【解析】圍巖穩定是指在一定時間內,在一定的地質力和工程力作用下,巖體不產生破壞和失穩。圍巖在壓應力、拉應力作用下能否破壞,一般可采用如下判據:①圍巖的抗壓強度和抗拉強度是否適應圍巖應力;②圍巖的抗剪強度是否適應圍巖的剪應力。
16提高圍巖穩定性的措施有( )。
A.支護與襯砌
B.削坡
C.噴錨支護
D.支擋建筑
E.防滲和排水
【答案】AC
【解析】為了保證地下工程施工的安全和正常運行,應該針對巖體的不同條件,采取相應的施工方法和一定的工程技術措施,提高圍巖的穩定性。目前,用以提高圍巖穩定性的工程措施主要有傳統的支護或襯砌和噴錨支護兩大類。BDE三項均屬于不穩定邊坡的防治措施。
- 全國二級建造師執業資格考試教材:市政公用工程管理與實務
- 《建設工程監理案例分析》命題點全面解讀
- 建設工程合同管理
- 2015年二級建造師執業資格考試法規通關必練
- 全國初級注冊安全工程師職業資格考試輔導教材:安全生產實務(建筑施工安全)(2020版)
- 2014全國一級建造師執業資格考試速通寶顛:建筑工程管理與實務
- 2019年一級造價工程師《建設工程造價案例分析(土木建筑工程、安裝工程)》過關必做習題集
- 全國注冊咨詢工程師(投資)職業資格考試考點突破+歷年真題+預測試卷:項目決策分析與評價(2022版)
- 工程制圖與計算機輔助繪圖綜合訓練:制圖員鑒定考試指導
- 全國初級注冊安全工程師職業資格考試輔導教材:安全生產實務(其他安全)(2020版)
- 《招標采購案例分析》命題點全面解讀
- 投資建設項目管理師《宏觀經濟政策》歷年真題與模擬試題詳解
- 公路工程管理與實務
- 《建設工程施工管理》命題點全面解讀
- 2019全國一級建造師執業資格考試必刷題+歷年真題+押題試卷:市政公用工程管理與實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