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018年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435保險專業基礎[專業碩士]考研真題及詳解

第一部分 經濟學(60分)

一、名詞解釋(每小題4分,共20分)

1貨幣流通規律

答:貨幣流通規律即貨幣流通同商品流通相適應的規律。其基本內容是:流通中的貨幣量必須滿足商品流通的需要,故也稱作貨幣流通量的規律。貨幣作為流通手段,其數量是由全部商品價格總額和貨幣流通速度兩個因素決定的。

商品價格總額。市場上流通的商品數量越多,商品價格總額就越大,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就越多,反之,則越少,它們之間是正比關系。

貨幣流通速度。貨幣流通速度越快,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就越少,反之,則越多,它們之間是反比關系。

可見,商品價格總額和貨幣流通速度是按不同方向和不同比例不斷變化的,由此引起貨幣流通量不斷增減。用公式表示為:

上述公式所表示的內容就是貨幣流通量的規律,即“流通中的貨幣量決定于流通商品的價格總額和貨幣流通的平均速度”這一規律。

2市場失靈

答:市場失靈是指通過市場配置資源不能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市場失靈理論認為:完全競爭的市場結構是資源配置的最佳方式;但在現實經濟中,完全競爭市場結構只是一種理論上的假設,理論上的假設前提條件過于苛刻,現實中是不可能全部滿足的。由于壟斷、外部性、信息不完全和在公共物品領域,僅僅依靠價格機制來配置資源無法實現效率-帕累托最優,出現了市場失靈。當市場失靈時,為了實現資源配置效率的最大化,就必須借助于政府的干預,從而明確了政府干預經濟的調控邊界。造成市場失靈的主要原因包括不完全競爭的市場結構、公共物品的存在、外部經濟效果以及信息不對稱問題四個方面。

3納什均衡

答:納什均衡,是指參與人的這樣一種策略組合,在該策略組合上,任何參與人單獨改變策略都不會得到好處。或者換個說法:如果在一個策略組合中,當所有其他人都不改變策略時,沒有人會改變自己的策略,則該策略組合就是一個納什均衡。

在納什均衡的定義中,有兩個問題需要注意:“單獨改變策略”,這是指任何一個參與人在所有其他人都不改變策略的情況下改變自己的策略。其他人也同時改變策略的情況不在考慮之列。“不會得到好處”,這是指任何一個參與人在單獨改變策略之后自己的支付不會增加。它包括兩種情況:或者,支付減少,或者,支付不變。納什證明了在每個參與者都只有有限種策略選擇并允許混合策略的前提下,納什均衡一定存在。在納什均衡中,當每個博弈者的均衡策略都是為了達到自己期望收益的最大值,與此同時,其他所有博弈者也遵循這樣的策略。納什均衡可以分成兩類:“純戰略納什均衡”和“混合戰略納什均衡”。

4虛擬資本

答:虛擬資本是指能定期帶來收入的,以有價證券形式表現的資本。虛擬資本與信用制度密切聯系。虛擬資本以實體資本為基礎又獨立于實體資本之外,有著自己的運行規律。

虛擬資本主要有兩種形式:信用形式上的虛擬資本,主要有期票、匯票、銀行券、紙幣、國家債券、各種證券抵押貸款等,同一筆貨幣被反復使用便產生虛擬資本;收入資本化形式上產生的虛擬資本,主要由股票、債券構成,以資本所有權證書的形式進入流通,同一張所有權證書或債權憑證反復交易就形成純粹的虛擬資本。在現代市場經濟中,股指期貨、外匯期貨等則是由股票、外匯交易衍生出來的,可以說是虛擬資本的進一步衍生。

5互補品

答:商品之間的相關關系可以分為兩種,一種為替代關系,另一種為互補關系。一般可以簡單地說,如果兩種商品之間可以互相代替以滿足消費者的某一種欲望,則稱這兩種商品之間存在著替代關系,這兩種商品互為替代品。如蘋果和梨就互為替代品。如果兩種商品必須同時使用才能滿足消費者的某一種欲望,則稱這兩種商品之間存在著互補關系,這兩種商品互為互補品。如磁帶和錄音機就是互為互補品。互補品之間的交叉價格彈性小于零。商品之間的互補的程度因商品特征而異。互補品可分為:

普通互補品:兩種商品之間沒有固定的同時使用的比例。例如,牛奶和咖啡。

完全互補品:兩種商品之間必須按照固定不變的比例同時被使用。例如,眼鏡框和兩個眼鏡片。

二、簡答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1什么是資本的有機構成?

答:資本有機構成是指由資本的技術構成決定,并反映技術構成變化的資本價值構成。通常用c:v表示。資本的有機構成,即不變資本與可變資本的比例(c:v)。

為了深入研究資本積累對資本主義發展的影響,馬克思創造性地提出資本有機構成范疇。資本的構成可以從物質形式和價值形式兩個方面考察。從物質形式上看,生產技術水平決定的生產資料和勞動力之間的量的比例,叫做資本的技術構成。從價值形式上看,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之間的比例,叫做資本的價值構成。資本的技術構成和價值構成之間存在著內在的有機聯系,一般情況下,資本技術構成的變化會引起價值構成的變化,而資本價值構成的變化又大體上反映技術構成的變化。

資本技術構成的高低既然決定著資本有機構成的高低,所以,在一個國家的不同發展階段、不同生產部門、不同企業,或者不同的國家,由于生產技術水平跟與之相聯系的資本技術構成不同,資本有機構成的高低也各不相同。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資本有機構成有不斷提高的趨勢,表現為全部資本中不變資本所占的比重增大,可變資本的比重減少。

2如何理解風險回避?

答:風險回避是考慮影響預定目標達成的諸多風險因素,結合決策者自身的風險偏好性和風險承受能力,從而做出的中止、放棄或調整、改變某種決策方案風險處理方式。相對于其他風險處理方式而言,

(1)風險回避的優點在于:

風險回避方式在風險產生之前將其化解于無形。大大降低了風險發生的概率,有效避免了可能遭受的風險損失。

節省了企業的資源。減少了不必要的浪費,使得企業得以有的放矢。

(2)風險回避的不足之處在于:

回避風險的同時在很大程度上意味著企業放棄了獲得收益的機會。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獲得價值或利益的最大,而風險與收益和機會常常相伴而生。

風險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絕對的風險回避不大可能實現。

風險回避必須建立在準確的風險識別基礎上。由于企業判斷能力的局限性,對風險的認知度是存在偏差的,風險回避并非總是有效的。

總是風險回避可能助長企業的消極風險防范心理,過度規避風險而喪失駕馭風險的能力,生存能力也隨之降低。

綜上所述,風險回避是否是最佳的風險處理方式要依具體情況而定。

3簡述國內生產總值(GDP)的計算方法。

答:在西方經濟學中,國內生產總值是指經濟社會(即一國或一地區)在一定時期內運用生產要素所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產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

(1)用支出法核算GDP

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通過核算在一定時期內整個社會購買最終產品的總支出即最終產品的總賣價來計量GDP。最終產品的購買者,只要看誰是產品和勞務的最后使用者。在現實生活中,產品和勞務的最后使用,除了居民消費,還有企業投資、政府購買及凈出口。因此,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核算經濟社會(指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在一定時期內居民個人消費支出(C)、投資(I)、政府購買(G)以及凈出口(X-M)這幾方面支出的總和。用支出法計算GDP的公式可寫成:GDP=C+I+G+(X-M)。

(2)用收入法核算GDP

收入法即用要素收入亦即企業生產成本核算GDP。嚴格說來,最終產品市場價值除了生產要素收入構成的成本外,還有間接稅、折舊、公司未分配利潤等內容。用收入法計算GDP的公式可寫成:

GDP=工資+利息+利潤+租金+間接稅和企業轉移支付+折舊。

(3)收入法和支出法計得的國內生產總值從理論上說是相等的,但實際核算中常有誤差,因此還要加上一個統計誤差。

4什么是均衡價格?

答:在西方經濟學中,均衡價格是指一種商品的市場需求量和市場供給量相等時的價格。當實現了市場供求均衡時,該商品的需求價格與供給價格相等稱為均衡價格,在均衡價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數量被稱為均衡數量。

(1)商品的均衡價格表現為商品市場上需求和供給這兩種相反的力量共同作用的結果,它是在市場的供求力量的自發調節下形成的。當市場價格偏離均衡價格時,市場上會出現需求量和供給量不相等的非均衡的狀態。當市場的需求或供給發生變化時,市場的均衡價格水平也會隨之發生變化。一般說來,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這種供求不相等的非均衡狀態會逐步消失,實際的市場價格會自動地回復到均衡價格水平。

(2)從幾何意義上說,一種商品市場的均衡出現在該商品的市場需求曲線和市場供給曲線的交點上,該交點被稱為均衡點。均衡點上的價格和相等的供求量分別被稱為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該商品的均衡價格是由該商品市場的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的交點決定的,于是,需求曲線或供給曲線的位置移動都會使均衡價格水平發生變動。需求的變動和供給的變動對均衡價格及均衡數量的影響有:

需求變動的影響

在供給不變的情況下,需求增加會使需求曲線向右平移,從而使得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都提高;需求減少會使需求曲線向左平移,從而使得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都下降。

供給變動的影響

在需求不變的情況下,供給增加會使供給曲線向右平移,從而使得均衡價格下降,均衡數量增加;供給減少會使供給曲線向左平移,從而使得均衡價格上升,均衡數量減少。

三、論述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1試論述產業資本循環正常進行的條件。

答:產業資本循環是指產業資本運動依次經過購買階段、生產階段、銷售階段這三個階段,分別采取貨幣資本、生產資本、商品資本等三種職能形式,最后又回到原來的出發點,最終實現價值增值。

(1)任何處于正常運動中的產業資本都同時處在這三種循環形式中,同時它們各自的循環運動也要連續不斷地進行下去。因此,要使資本循環正常進行,必須具備兩個基本條件:

空間上的并存性,即產業資本的三種職能形式在空間上的同時并存。全部產業資本必須按一定比例分為相應的三個部分,它們同時并存于貨幣資本、生產資本、商品資本這三種職能形式上,各自執行其相應的職能。否則,就不能實現三種循環形式的相互交錯和相互銜接,資本的循環運動就會發生停頓。

時間上的繼起性,即產業資本三種職能形式的循環在時間上的相互繼起。三種職能形式的資本在循環中必須各自相繼地經歷三個階段并相應轉換為其他職能形式,最后又回到原來的出發點。并且各自的職能形式的轉換過程能夠前后銜接、相互更替,即不僅要求貨幣資本不斷轉化為生產資本、商品資本,生產資本不斷轉化為商品資本、貨幣資本,商品資本不斷轉化為貨幣資本、生產資本,而且要求三種職能形式的相互轉換在時間上能夠前后緊密地銜接。其中任何一種職能形式的資本不能及時轉化為其他職能形式,都會造成循環過程的中斷。

(2)產業資本的三種資本職能形式在循環中的同時并存及其相互繼起,是互為條件、互相制約的:

并存是繼起得以形成的前提,沒有并存,就不可能有不同職能形式各自的循環,也就不存在它們之間的相互繼起;

繼起是并存得以維持的保證,沒有繼起,資本職能形式的轉換到了某一階段就會停滯下來,不同職能形式的并存就不會繼續存在。

產業資本的連續進行的現實循環,不僅是流通過程和生產過程的統一,而且是它的所有三個循環的統一。

2為什么長期邊際成本曲線不是短期邊際成本曲線的包絡線?

答:長期邊際成本曲線可以從眾多條短期邊際成本曲線中推導出來。然而長期邊際成本曲線不是短期邊際成本曲線的包絡線。長期邊際成本曲線可以定義為與每一產量上的最優工廠規模相對應的短期邊際成本的軌跡。以下是長期邊際成本曲線的推導:

圖1 最優生產規模的選擇和長期總成本曲線

從推導長期總成本曲線的圖1中可見,長期總成本曲線是無數條短期總成本曲線的包絡線。在長期的每一個產量水平,LTC曲線都與一條代表最優生產規模的STC曲線相切,這說明在切點上這兩條曲線的斜率是相等的。由于LTC曲線的斜率是相應的LMC值(因為LMC=d(LTC)/d(Q)),STC曲線的斜率是相應的SMC值(因為SMC=d(STC)/d(Q)),因此可以推知,在長期內的每一個產量水平上,LMC值都與代表最優生產規模的SMC值相等。根據這種關系,便可以由SMC曲線推導LMC曲線。但是,與長期總成本曲線和長期平均成本曲線的推導不同,長期邊際成本曲線不是短期邊際成本曲線的包絡線。它的推導如圖2所示。

圖2 長期邊際成本曲線

在圖2中,在每一個產量水平,代表最優生產規模的SAC曲線都有一條相應的SMC曲線每一條SMC曲線都過相應的SAC曲線的最低點。在Q1的產量上的最優生產規模由SAC1曲線和SMC1曲線代表,且短期邊際成本SMC值由P點給出。考慮到長期內每一個產量水平上的LMC值都與代表最優生產規模的SMC值相等,所以,在Q1的產量上,PQ1既是最優的短期邊際成本,又是長期邊際成本,即有LMC=SMC1=PQ1。同理,在Q2的產量上,有LMC=SMC2=RQ2。在Q3的產量上,有LMC=SMC3=SQ3。在生產規模可以無限細分的條件下,可以得到無數個類似于P、R和S的點,將這些點連接起來便得到一條平滑的長期邊際成本LMC曲線。

第二部分 金融學基礎(30分)

四、名詞解釋(每小題3分,共15分)

1金融衍生工具

答:金融衍生工具,又稱“金融衍生產品”,是指一類其價值依賴于原生金融工具的金融產品。原生金融工具一般是指股票、債券、存單、貨幣等。由于高通貨膨脹率以及普遍實行的浮動匯率制度,使規避通貨膨脹風險、利率風險和匯率風險成為金融交易的一項重要需求。同時,各國政府逐漸放松金融管制,金融業的競爭日益加劇。多方面的因素促使金融衍生工具得以迅速繁衍、發展。

金融衍生工具在形式上均表現為一種合約,在合約上載明買賣雙方同意的交易品種、價格、數量、交割時間及地點等。目前較為流行的金融衍生工具合約主要有遠期、期貨、期權和互換這四種類型。其他任何復雜的合約都是以此為基礎演化而來的。

2金融市場

答:金融市場是指資金供應者和資金需求者雙方通過信用工具進行交易而融通資金的市場,即實現貨幣借貸和資金融通、辦理各種票據和有價證券交易活動的市場。

金融市場屬于要素類市場,專門提供資本。在這個市場上進行資金融通,實現借貸資金的集中和分配,完成金融資源的配置過程。通過金融市場上對金融資產的交易,最終可以幫助實現社會實物資源的配置。金融市場與產品市場之間存在密切的聯系。

金融市場的構成十分復雜,它是由許多不同的市場組成的一個龐大體系。但是,一般根據金融市場上交易工具的期限,把金融市場分為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兩大類。貨幣市場是融通短期資金的市場,資本市場是融通長期資金的市場。

3國際收支

答:國際收支是指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內由對外經濟往來、對外債權債務清算而引起的所有貨幣收支,是國家間進行的全部經濟交易的系統記錄。它包括對外貿易狀況和對外投資狀況,是貿易和投資以收支記錄的,是一個國家的“居民”和“非居民”之間所有的經濟交易。“居民”和“非居民”是國際交往中的專門用語。它是一國對外政治、經濟關系的縮影,也是一國在世界經濟中所處的地位及其升降的反映。國際收支狀況通常是通過國際收支平衡表來反映,它是系統地記錄該國在一定時期內國際收支項目及金融的統計表,這一統計表是各國全面掌握該國對外經濟往來狀況的基本資料,是該國政府制定對外經濟政策的主要依據,亦是國際營銷者制定營銷決策必須考慮的經濟環境。

4證券經紀人

答:證券經紀人指在證券交易中,代理客戶買賣證券,從事中介業務并收取傭金的證券商。證券經紀人可分為三類,即傭金經紀人、兩美元經紀人與債券經紀。根據《證券經紀人管理暫行規定》規定:證券經紀人是指接受證券公司的委托,代理其從事客戶招攬和客戶服務等活動的證券公司以外的自然人;證券經紀人為證券從業人員,應當通過證券從業人員資格考試,并具備規定的證券從業人員執業條件;證券經紀人只能接受一家證券公司的委托,并應當專門代理證券公司從事客戶招攬和客戶服務等活動。

5特里芬難題

答:“特里芬難題”決定了布雷頓森林體系的不穩定性和垮臺的必然性。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以一國貨幣作為最主要國際儲備資產所具有的自身難以克服的矛盾。由于美元與黃金掛鉤,而其他國家的貨幣與美元掛鉤,雖然美元因此取得了國際核心貨幣的地位,但各國為了發展國際貿易,必須用美元作為結算與儲備貨幣,這樣就會導致流出美國的貨幣在海外不斷沉淀,對美國來說就會發生長期貿易逆差;而美元作為國際貨幣核心的前提是必須保持美元幣值的穩定與堅挺,這又要求美國必須是一個長期貿易順差國。這兩個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個悖論。這一觀點稱為“特里芬難題”。

五、簡答題(每小題5分,共15分)

1試簡述中央銀行的職能。

答:中央銀行代表國家管理金融,制定和執行金融方針政策,但它不同于一般國家行政管理機構。中央銀行以其所擁有的經濟力量對金融領域乃至整個經濟領域的活動進行調節和控制。對于中央銀行的基本職能,一般的、傳統的歸納是表述為發行的銀行、銀行的銀行和國家的銀行三大職能。

(1)發行的銀行

發行的銀行就是壟斷銀行券的發行權,成為全國唯一的現鈔發行機構。銀行券的發行是中央銀行的重要資金來源,為中央銀行調節金融活動提供了資金實力。目前,世界上幾乎所有國家的現鈔都由中央銀行發行。

(2)銀行的銀行

作為銀行的銀行,中央銀行職能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

集中存款準備;

最后貸款人;

組織全國的清算。

(3)國家的銀行

國家的銀行是指中央銀行代表國家貫徹執行財政金融政策,代理國庫收支以及為國家提供各種金融服務。作為國家的銀行的職能,主要是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得到體現:

代理國庫;

代理國家債券的發行;

對國家財政給予信貸支持。

(4)保管外匯和黃金儲備,進行外匯、黃金的買賣和管理

中央銀行通過為國家保管和管理黃金及外匯儲備。根據國內外情況,適時、適量地購進或拋售某種外匯或黃金,可以起到穩定幣值和匯率、調節國際收支、保證國際收支平衡的作用。

(5)制定和實施貨幣政策

貨幣政策是政府對經濟實行宏觀調控的基本經濟政策之一。各國一般都是通過法律賦予中央銀行制定和實施貨幣政策的職責。貨幣政策必須與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利益與長遠利益保持一致,并通過貨幣政策的具體實施達到穩定幣值和物價、促進經濟增長等目的。

(6)制定并監督執行有關金融管理法規

在法律賦予的權限內,中央銀行自身,或與其他金融管理機構一道,對各商業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進行監督管理。

此外,中央銀行作為國家的銀行,還代表政府參加國際金融組織,出席各種國際性會議,從事國際金融活動以及代表政府簽訂國際金融協定;在國內外經濟金融活動中,充當政府的顧問,提供經濟、金融情報和決策建議。

2簡述宏觀審慎監管的內涵。

答:宏觀審慎監管是為了維護金融體系的穩定,防止金融系統對經濟體系的負外部溢出而采取的一種自上而下的監管模式。

(1)宏觀審慎監管的特點:

與微觀審慎監管不同,宏觀審慎監管以防范金融危機為目的,關注金融系統風險的部分內生性特征而不僅僅只重視外生性風險。

宏觀審慎監管關注“給定時點上風險跨機構之間的分布及整個系統中風險的跨時間分布”,即橫向與時間兩個維度。

a.橫向維度關注因金融機構之間的相關性與同質性而產生的共同風險敞口問題;

b.時間維度關注如何抑制金融體系內在的順周期特征。

(2)宏觀審慎監管的具體目標可以分解為二:

限制金融風險的累積,降低金融危機的可能性或強度;

強化金融體系對經濟下滑和其他負面沖擊的恢復能力。限制風險累積可以理解為對系統風險的事前預防,強化恢復能力是對系統風險爆發后的事后補救。

(3)宏觀審慎監管包括三個方面:

識別系統風險,即發現、監測和計量系統風險及其潛在影響;

降低系統風險的發生概率,即通過提高監管標準和采取針對性監管措施等,預防系統風險爆發;

緩解對金融體系和實體經濟的溢出效應,即在系統風險爆發后,限制破壞的程度和范圍,盡可能降低經濟損失。

宏觀審慎監管的職能定位是對微觀審慎監管的補充。這意味著在審慎監管的框架內仍然以微觀審慎監管為主,宏觀審慎監管處于協助性地位。在具體的監測方法和監管工具上,宏觀審慎監管可以成為微觀審慎監管的延伸和擴展。

3什么是指數套利?

答:指數套利泛指以指數為基礎的產品和衍生品之間的套利,它是指投資者同時交易股指期貨合約和相對應的一攬子股票的交易策略,以謀求從期貨、現貨市場同一組股票存在的價格差異中獲利。指數套利在運作上應先計算股指期貨的理論價格、其次計算套利的成本、套利區間與利潤,再制定具體策略。

指數套利有利于避免股指期貨與股票現貨價格的嚴重脫離,促進交易股票市場和股指期貨市場平衡發展,提高市場的流動性。但指數套利也同樣存在一定的風險,如復制指數時會存在跟蹤誤差,以及利率風險、股息風險與交易風險等。股指期貨套利要求股指期貨和股票買賣同步進行,任何時間上的偏差都會造成意料不到的損失。投資者對指數套利的具體運作,需要進行嚴密計算與有效風險管理。

第三部分 保險學原理(60分)

六、名詞解釋(每小題4分,共20分)

1代位追償權

答:代位追償權是指因第三者對保險標的的損害而造成保險事故的,投保人向保險人取得賠償后,把向第三者追償的權利轉讓給保險人,保險人有權向過失責任方提出補償。代位求償是一種權利代位,即追償權的代位。保險人實施代位追償權,需要幾個前提條件:

被保險人對保險人和第三者必須同時存在損失賠償請求權;

被保險人要求第三者賠償;

保險人履行了賠償責任。

2機器損壞保險

答:機器損壞保險是以機器設備為保險標的,以機器設備損壞為賠償前提,以機器設備的重置價值為承保基礎,承擔被保險機器在保險期限內工作、閑置或檢修保養時,因除外責任之外的突然的、不可預料的意外事故造成的物質損失或滅失的一種保險。機器損壞保險適用:所有安裝驗收完畢并轉入生產經營的機器設備及其配套設施。對損壞事故頻繁、運行不良、超負荷運行、超役使用的設備以及未按國家和有關部門規定定期保養檢修的設備,在承保時應予以剔除。該險種既可以單獨承保,也可以作為財產保險基本險或財產保險綜合險的附加險承保。

3分紅保險

答:分紅保險是指保險公司將其實際經營成果每期以紅利的形式,按一定比例向保單持有人進行分配的人壽保險產品。保單持有人在得到保險保障的同時,還可分享保險人的盈利。這里的保單持有人是指按照合同約定,享有保險合同利益及紅利請求權的人。分紅保險的保險費率高于不分紅保險。分紅保險、非分紅保險以及分紅保險產品與其附加的非分紅保險產品必須分設賬戶,獨立核算。分紅保險的投資風險由保險人和被保險人共同承擔。

分紅產品從本質上說是一種客戶享有保單盈余分配權的產品,即將壽險公司的盈余,如死差益、利差益、費差益等按一定比例分配給保單持有人。盈余(或紅利)的產生是由很多因素決定的。其中,分紅保險紅利最為主要的來源是死差益、利差益和費差益。

4保險價值

答:保險價值是指保險合同當事人議定的保險標的的實際價值,它是確定保險金額的依據。人身保險中一般沒有保險價值。我國《保險法》規定的確定保險價值的方法有兩種:保險價值由投保人和保險人在訂立合同時事先約定,并明確記載在合同中。事先約定保險價值的保險為定值保險。保險價值可以在保險事故發生時,按照當時保險標的的實際價值確定。在保險事故已經發生,需要確定保險賠償金額時,才去確定保險價值的保險,是不定值保險。不定值保險合同中只記載保險金額,不記載保險價值。

5責任保險

答:責任保險是指以被保險人依法應負民事損害賠償責任作為保險標的的保險,其承保的是責任風險。其構成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被保險人對第三者依法負有賠償責任;二是受害的第三者必須向被保險人請求賠償。責任保險的特征:責任保險與一般財產保險具有共同的性質,即都屬于賠償性保險;責任保險承保的風險是被保險人的法律風險;責任保險以被保險人在保險期內可能造成他人的利益損失為承保基礎。根據業務內容的不同,責任保險可以分為公眾責任保險、產品責任保險、雇主責任保險、職業責任保險和第三者責任保險五類業務,其中每一類業務又由若干具體的險種構成。

七、論述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1原保險與再保險有何區別?

答:(1)原保險與再保險的基本概念

原保險又稱為第一次保險,是相對于再保險而言的,是保險人與投保人之間直接簽訂保險合同而建立保險關系的一種保險。保險人向投保人收取保費,對約定的可能發生的事故因其發生所造成的財產損失承擔賠償保險金責任,或者當被保險人死亡.傷殘、疾病或者達到約定的年齡、期限時承擔給付保險金責任。

再保險也稱分保,是保險人在原保險合同的基礎上,通過簽訂分保合同,將其所承保的部分風險和責任向其他保險人進行保險的行為。

(2)再保險與原保險的區別

主體不同。

原保險主體一方是保險人,另一方是投保人與被保險人;再保險主體雙方均為保險人。

保險標的不同。

原保險中的保險標的既可以是財產、利益、責任、信用,也可以是人的生命與身體;再保險中的保險標的只是原保險人對被保險人承保合同責任的一部分或全部。

合同性質不同。

原保險合同中的財產保險合同屬于經濟補償性質,人身保險合同屬于經濟給付性質;再保險合同全部屬于經濟補償性質,再保險人負責對原保險人所支付的賠款或保險金給予一定補償。

2為什么在簽訂保險合同時,保險合同的主體應該遵循最大誠信原則?

答:(1)最大誠信原則的含義

最大誠信原則的基本含義是:保險雙方在簽訂和履行保險合同時,必須以最大的誠意,履行自己應盡的義務,互不欺騙和隱瞞,恪守合同的約定與承諾,否則保險合同無效。具體是指:保險合同當事人訂立保險合同及在合同的有效期內,應依法向對方提供影響對方作出是否締約及締約條件的全部實質性重要事實;同時絕對信守合同訂立的約定與承諾。否則,受到損害的一方,可以以此為理由宣布合同無效或不履行合同的約定義務或責任,還可以對因此而受到的損害要求對方予以賠償。我國《保險法》第五條規定:“保險活動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最大誠信原則的主要內容包括告知、保證、棄權和禁止反言。

(2)堅持最大誠信原則的原因

堅持最大誠信原則的原因是為了確保保險合同的順利履行,維護保險雙方當事人的利益,所以,該原則適用于保險雙方當事人。這是因為:

解決保險經營雙方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a.保險合同與一般合同相比具有明顯的信息不對稱性。保險合同的標的是被保險人的財產或者人身將來可能發生的危險,屬于不確定的狀態,保險人之所以能夠承保處于不確定的危險,是基于其對危險發生程度的估計和計算。為了準確的估計和計算危險發生程度,就需要投保人在投保時要履行最大誠信原則中的如實告知義務。

b.保險業是風險管理行業。對保險人而言,投保人轉嫁的風險性質和大小,直接決定著保險人是否承保及保險費率的高低。面對廣泛且復雜的保險標的,保險人很難對保險標的逐一了解、全面掌握,然而投保人最了解自己標的的情況及風險大小。因此,保險人只能根據投保人提供的資料判斷風險的大小,從而決定是否承保及確定費率,這就要求投保人在投保時要履行最大誠信原則中的如實告知義務。

c.保險經營的技術程度較高,對投保人而言,由于保險合同采用的書面格式化條款由保險人一方提出,信息量大并且專業術語多,對保險合同的內容很難準確理解,而保險人對保險合同的內容卻很了解,投保人是否投保以及投保的條件完全取決于保險人的告知,這就要求保險人如實向投保人說明主要條款和責任免除條款。

避免因保險合同的射幸性可能給保險人帶來的道德風險。

保險合同的特性之一就是具有射幸性。所謂射幸合同,即當事人全體或其中的一人取決于不確定的事件,對財產取得利益或遭受損失的一種相互的協議。由于保險人所承保的保險標的風險事故是不確定的,而投保人在投保時只需支付少量的保險費,一旦保險標的發生保險事故就能獲得數十倍甚至數百倍于保費支出的賠償或給付。若投保人采取不誠實不守信用的手段投保和騙取保險金,則將使得保險人無法承擔而導致保險公司無法正常經營。最終將嚴重損害廣大投保人或被保險人的利益。

八、案例分析(每小題10分,共20分)

1某年3月17日,曾某填寫了終身壽險投保單,并支付了首期保費。同年4月2日,曾某因意外事故不幸死亡,其家屬憑借保費收據向保險公司索賠,卻遭到拒絕。保險公司的理由是,曾某還沒有進行體檢,保險單亦尚未簽發,雙方之間不存在權利與義務關系。談談你的看法。

答:曾某與保險公司存在權利和義務關系,保險公司應當承擔給付保險金的責任。理由如下:

(1)保險合同的訂立、成立與生效

保險合同的訂立是投保人與保險人之間基于意思表示一致而作出的法律行為。保險合同的訂立須經過投保人提出要求和保險人同意兩個階段,這兩個階段即合同實踐中的要約與承諾。保險合同的生效是指保險合同對當事人雙方發生約束力,即合同條款產生法律效力。我國《保險法》明確了保險合同成立和生效的時間點。《保險法》第十三條規定:“投保人提出保險要求,經保險人同意承保,保險合同成立。保險人應當及時向投保人簽發保險單或者其他保險憑證。”

(2)保險基本原則規定了棄權和禁止反言

棄權是指保險合同一方當事人放棄其在保險合同中的某項權利,包括解約權和抗辯權。

禁止反言是指合同的一方既然已經放棄其在合同中可以主張的某種權利,則不得再向他方主張這種權利。

(3)結合案例分析

本案中,曾某填寫了終身壽險投保單,并支付了首期保費,說明雙方已經達成訂立保險合同的合意,保險合同成立。我國保險業務實踐中,一般認為,投保人繳納了保費之后,保險合同生效。曾某履行了繳納保費的義務,因此,保險合同生效,具有法律效力,曾某與保險公司之間存在權利義務關系。

保險公司明知曾某未體檢,仍收取保費,視為保險公司棄權,發生保險事故,保險公司不得以此為理由進行抗辯,保險公司仍需承擔保險金給付責任。

此外,保險合同成立之后,及時簽發保險單是保險公司的義務,本案中,保險公司未履行及時簽發保險單的義務,但并不影響雙方的權利和義務關系。保險公司以未簽發保險單為理由認為其與不存在權利和義務關系是荒謬的不合理的。

綜上所述,保險公司應當按照保險合同的約定承擔給付曾某保險金的責任。

2某建筑公司以進口奔馳轎車向某保險代辦處投保機動車輛保險。承保時,保險代理人誤將該車以國產車計收保費,少收保費482元。合同生效后,保險公司發現這一情況,立即通知投保人補繳保費,但被拒絕。無奈下,保險公司單方面向投保人出具了保險批單,批注:“如果出險,我公司按比例賠償。”合同有效期內,該車出險,投保人向保險公司申請全額賠償。問:此案該如何賠償?

答:保險公司應全額賠償。理由如下:

(1)保險人誤以國產車收取保費的責任不在投保人,合同生效后,保險公司發現這一情況,立即通知投保人補繳保費,但被拒絕。在這一情況下,保險公司有權解除合同。但保險公司仍向投保人出具了保險批單,視為保險公司棄權,即放棄了合同解除權。代理人的行為在法律上應推定為放棄以進口車為標準收費的權利。

(2)保險人單方出具批單的反悔行為是違反禁止反言的,違背了最大誠信原則,不具法律效力。保險人單方出具批單變更合同,是一種將自己意志強加于投保人的行為。批單不是協商一致的結果,不能成為合同的有效組成部分,不影響合同的履行。

(3)《保險法》規定:“保險代理人根據保險人的授權代為辦理保險業務的行為,由保險人承擔責任。”保險公司不得因代理人承保錯誤推卸全額賠付責任。

綜上所述,保險人應當按照進口奔馳轎車的的保障標準全額賠付保險金。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油尖旺区| 怀远县| 泸西县| 岳普湖县| 双流县| 四平市| 荔浦县| 湟中县| 黎城县| 正定县| 桑植县| 碌曲县| 石阡县| 定结县| 临潭县| 吴桥县| 蚌埠市| 三穗县| 安吉县| 安阳市| 福安市| 兴和县| 甘肃省| 大名县| 九龙坡区| 济源市| 河津市| 临西县| 墨竹工卡县| 平凉市| 安图县| 竹山县| 盐源县| 土默特左旗| 南宁市| 花莲市| 泰和县| 博兴县| 柳江县| 宿州市| 峨眉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