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浙江歷史概述

1浙江歷史沿革(熟悉)

浙江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1)原始社會時期

早在5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浙江就有原始人類“建德人”活動;境內已發現新石器時代遺址100多處,有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距今6000年的馬家浜文化和距今5000年的良渚文化。

(2)春秋戰國至魏晉南北朝時期

春秋時浙江分屬吳、越兩國;戰國時屬楚國;秦漢時期在浙江設會稽郡;三國時浙江歸富陽人孫權建立的吳國;魏晉南北朝時期,先后隸屬于會稽國和東揚州。

(3)唐宋時期

唐朝時浙江先后屬江南東道、兩浙道,漸成省級建制的雛形;五代十國時臨安人錢镠建立吳越國;兩宋時,先后分屬于兩浙路和兩浙東路、兩浙西路。

(4)元明清時期

元代時浙江屬江浙行中書省;明初改元制為浙江承宣布政使司,轄11府、1州、75縣,省界區域基本定型;清康熙初年改為浙江省,建制至此確定。

2各歷史時期重大歷史事件、重要科技文化成果及杰出人物(掌握)

(1)原始社會

1963年在建德縣烏龜洞發現的5萬年前的“建德人”,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浙江省最早的古人類化石。

浙江境內又陸續發現了余姚河姆渡、嘉興馬家浜、余杭良渚等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

河姆渡文化是我國新石器時代母系氏族社會繁榮時期的代表性文化遺址,在該遺址中發現了我國木結構建筑中最早的榫卯構件,出土了大量保存完好的稻米。

良渚文化屬于父系氏族時期的文化遺址,在該遺址中發現了黑陶和玉琮、玉璧等大量玉器。

湖州市區南部錢山漾遺址出土的一批珍貴的絲麻織物,證明了四五千年以前,浙江先民已開始養蠶繅絲。

傳說舜的母親握登氏,生舜于上虞的姚墟,故舜姓虞,是上虞人。禹曾兩次來會稽,現存的禹穴、禹廟、禹陵等遺跡即是證明。

(2)奴隸社會

3000多年前,浙江地區已開始煉銅和鑄造青銅器。

印紋陶在商周時期就已經成為浙江地區盛行的一種生活用具。

長興出土了西周時期的銅鐘和銅簋;紹興出土了一座方形銅質的房屋模型,這在國內是首次發現。

浙江古代的主要民族為越族,起源于楚民族,因使用一種名為“鉞”的農業生產工具而得名。越國是春秋時越族在浙江建立的國家。

春秋末期,越王勾踐“臥薪嘗膽”,滅掉吳國,稱霸中原;公元前306年,越國為楚國所滅。

(3)封建社會

秦漢時期

a.歷史概況

第一,秦始皇統一六國后,于公元前222年,設置了會稽郡。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制,秦始皇曾到會稽山,祭祀大禹,留有《會稽刻石》。

第二,東漢順帝時,分浙江以西為吳郡,以東為會稽郡,這是以浙江為界劃分行政區的最早記錄。西漢時,浙江的經濟比北方落后。

b.重要科技文化成果

漢代的手工業以銅鏡制造業最為發達,會稽郡是當時著名的銅鏡制造區。東漢時,上虞小仙壇已燒制出青瓷,這是世界上最早的青瓷產地。

c.杰出人物

東漢時期的王充著《論衡》,成為中國最早的唯物主義思想家之一。史學家兼文學家趙曄著有《吳越春秋》,袁康著有《越絕書》,都記載了地方歷史與典故。《越絕書》不僅是浙江最早的地方志,也是國內現存最早的地方志。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a.歷史概況

第一,孫權于222年稱帝,建立吳國,定都建業(今江蘇南京),史稱“東吳”。此時期海上貿易更是發達,與高句麗、海南諸國往來頻繁,遠至大秦(今歐洲部分地區)。

第二,東吳以武力征服“山越”,有利于民族融合和浙江的開發。

第三,東吳時佛教由中原傳入,而后興建了靈隱寺、阿育王寺、天童寺等,至今仍香火極盛。

b.重要科技文化成果

東晉南朝時浙江的絲織業已相當發達,成為民間普遍的家庭副業。剡縣(今嵊州)、余杭盛產的藤紙也非常有名。

c.杰出人物

第一,謝靈運,著名山水詩人,以永嘉游記為最多,是中國文學史上山水詩派的開創者。

第二,吳均,梁朝文史學家,其詩文稱為“吳均體”,名作有《與宋元思書》《齊春秋》。

第三,沈約,史學家,吳興武康(今德清)人,撰《晉書》《宋書》,著《四聲譜》,創立了“四聲八病”之說。

第四,曹不興,吳國畫家,精于佛畫,成為中國佛畫之祖。

隋唐時期

a.隋朝概況

隋朝設置了杭州,“杭州”之名即從此開始。隋煬帝開鑿了京杭大運河,其中嘉興-杭州一段,叫“浙西運河”。天臺宗是隋朝智顗所創,他著有《法華玄義》,并于598年建國清寺。

b.唐朝概況

第一,唐朝越窯青瓷十分著名,越窯窯址主要集中于今上虞、余姚、慈溪、寧波、紹興等地。

第二,唐建中二年至興元元年(781~784年),杭州刺史李泌開六井,從錢塘門到涌金門一帶,解決了杭州飲水問題。

第三,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修筑了從錢塘門外石函橋至余杭門之間的湖堤,灌溉了杭州以北的大片土地。這條堤稱為白公堤,如今已經無跡可尋。他又有詩云:“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蔭里白沙堤。”寫的是西湖白沙堤,后人為紀念這位詩人,把白沙堤改稱為“白堤”。

第四,唐代詩人錢起,吳興人(今湖州市人),被譽為大歷十才子之冠,又與郎士元齊名,稱“錢郎”,當時稱為“前有沈宋,后有錢郎”。

吳越國時期

a.歷史概況

吳越國(907~978年)是五代十國之一。907年,錢镠被后梁封為吳越國王,定都杭州,吳越統治者實行“保境安民”的政策,為平水患,吳越國修筑了“錢氏捍海塘”。

b.社會經濟發展

第一,越州、杭州、湖州是南方絲織業的中心。吳越的瓷器以越州(今紹興)窯燒制的越器最著名,產“秘色”越器。

第二,吳越國佛教特別盛行,僅杭州西湖四周就興建了昭慶寺、六通寺、靈峰寺、云棲寺等300多個寺院及保俶塔、六和塔、白塔、雷峰塔等100多座佛塔,有“佛國”之稱。

c.杰出人物

這一時期的著名人物有文學家羅隱,名僧貫休(善畫羅漢),建筑師喻皓(著有《木經》)等。

宋朝時期

a.北宋時期

第一,歷史概況

北宋建立后,吳越國納土歸宋,浙江成為北宋的轄地,屬于兩浙路。杭州成為東南沿海的大城市,被譽為“東南第一州”。兩浙路成為全國主要的產糧區之一。造船業以杭州、明州、秀州、溫州為中心。當時海外貿易的主要對象國家是日本和高麗。

第二,重要科技文化成果及杰出人物

文化方面,詩人林逋、錢塘(今杭州)詞人周邦彥是北宋末年詞壇泰斗;沈括是錢塘著名科學家,著有《夢溪筆談》留世;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范仲淹、王安石、蘇軾先后任職于杭州,功績卓著;王安石修治了東錢湖;蘇軾疏浚西湖,建長堤,筑六橋,被后人稱為“蘇堤”。

b.南宋時期

第一,歷史概況

1127年,南宋建立。1138年,正式定都臨安,稱“行在所”。南宋時期,浙江分屬浙東、浙西兩路,杭州是南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世界上最繁華的大都市之一。在這一時期,西湖十景已經形成。

第二,社會經濟發展

南宋時期,水稻是最主要的糧食作物;杭嘉湖地區是浙江絲織業最發達的地方;南宋瓷器生產以杭州鳳凰山下修內司官窯最為著名,民窯則以龍泉窯最負盛名;南宋時,兩浙的對外貿易港口以杭州、明州、溫州最發達。

第三,杰出人物

南宋理學有“四明學派”“永嘉學派”“金華學派”“永康學派”;詞學中的浙江名家有吳文英、張炎、王沂孫、朱淑真;畫家有馬和之、劉松年、李嵩、夏圭、陳清波、馬遠。馬遠作山水畫,常畫“一角”之景,因此人稱“馬一角”。

元朝時期

a.歷史概況

第一,元滅南宋,設江浙省,轄今江蘇、安徽南部、江西東北部、浙江、福建。

第二,元代的杭州城,和杭州附近的澉浦都是重要的港口。元朝還在杭州、澉浦設置市舶司。馬可?波羅在這一時期來到中國,盛贊杭州是世界上最華貴、最美麗的“天城”。

b.杰出人物

第一,浙江的進步思想家鄧牧反對君主專制,指出皇帝是最大的掠奪者和剝削者;

第二,史學家胡三省,為《資治通鑒》作詳盡注解;

第三,詩人楊維楨,是《西湖竹枝詞》的首創者;

第四,戲曲作家高則誠,其作品《琵琶記》是南戲發展史上的一個高峰,被后人譽為“南戲中興之祖”;

第五,書畫家趙孟頫,為元初畫家的宗主;

第六,黃公望有代表作《富春山居圖》;

第七,醫學家朱震亨,人稱丹溪先生,其學說傳入日本,形成日本漢醫中的“丹溪學派”。

明朝時期

a.歷史概況

第一,明朝建立后,于1376年廢行省,將江浙省改為江浙承宣布政使司。

第二,1526年,葡萄牙商人初次到浙江寧波雙嶼港進行貿易活動,之后這里便成為葡萄牙殖民者在浙江最早的居留地。明朝政府派朱紈為浙江巡撫,將葡萄牙人趕出了雙嶼港。

第三,1508年,楊孟瑛主持了西湖疏浚工程,并在今西湖西山修筑一長堤,后人稱為“楊公堤”。

第四,明朝浙江手工業以絲織業為盛,杭嘉湖是全國絲織業的重心。

b.杰出人物

第一,明中期,產生了王守仁的“心學”。余姚人王守仁,主張“心即理”“致良知”。

第二,明初有散文家宋濂,被譽為明初文壇泰斗,著有《宋學士集》。另有劉基,與宋濂“并為一代之宗”,著有《誠意伯文集》。

第三,劇作家有徐渭,著有《四聲猿》《南詞敘錄》。徐渭的書畫現存作品有《芭蕉雪梅圖》《榴實圖》等。

第四,史學家談遷所著的《國榷》是一部有價值的編年體明史。

第五,諸暨人陳洪綬,其版畫馳名中外。

第六,藏書家有鄞縣人范欽,他在寧波建有“天一閣”,原藏書籍達7萬多卷,其中一些是國內孤本,極為珍貴。

清朝時期

a.歷史概況

1645年,置福建總督,兼轄浙江,于1738年稱閩浙總督,直至清末。同年設浙江巡撫,駐杭州,直至清末。

b.社會經濟發展

第一,清政府的海禁政策嚴重影響了浙江經濟的發展。康熙中葉以后,清政府采取鼓勵墾荒、興修水利等措施,手工業有了新進展,最突出的是絲織業,杭州、湖州是浙江絲織業的中心。

第二,浙江對外貿易的港口有寧波、定海、乍浦、溫州等。18世紀中葉以后,英國等資本主義國家的魔爪也伸進了浙江。1755年后,寧波成為英國殖民者侵略中國的重要港口。

c.杰出人物

第一,早期啟蒙思想家黃宗羲、龔自珍。杭州人龔自珍是近代啟蒙思想的先驅,也是一位著名詩人。“浙東史學”在清代史學發展上占有重要地位,黃宗羲是浙東史學的開山祖師,著有《明儒學案》《宋元學案》等。

第二,文學家有朱彝尊、厲鶚、袁枚等。

第三,戲曲家有李漁、洪升等。

第四,李漁也是戲劇理論家,著《比目魚》《閑情偶寄》等。

第五,畫家有戴熙、金農、董邦達等。金農為“揚州八怪”之一。

第六,火器制造家戴梓,發明了“連珠炮”和“子母炮”。

(4)近現代社會

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a.1840年6月,鴉片戰爭爆發,定海、鎮海、寧波相繼淪陷。《南京條約》簽訂后,寧波被辟為通商口岸。

b.19世紀70年代,浙江出現資產階級維新思潮,主要代表人物有湯壽潛、汪康年、章太炎、陳虬、宋恕等人。維新派在杭州、溫州等城市設立學會、舉辦報刊、創辦學堂(如求是書院)。

c.1895年《馬關條約》訂立,增開杭州等為商埠,日本在杭州設立租界和領事館。1896年,杭州海關在拱宸橋設立,外國人控制了中國的海關主權。

d.20世紀初,資產階級革命運動興起,徐錫麟在紹興創辦大通學堂,培養革命骨干。“鑒湖女俠”秋瑾組織光復軍,并與徐錫麟共同組織浙皖起義。

e.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不久杭州光復,成立浙江軍政府。為了反對北洋軍閥的獨裁統治和尊孔復古的逆流,浙江人民也興起了新文化運動,浙江第一師范學校成為浙江新文化運動的中心。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a.1920年1月,杭州第一師范教員、義烏人陳望道翻譯了《共產黨宣言》,這是我國最早的中文全譯本。

b.1921年7月23~31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舉行,最后一天移至嘉興南湖。

c.1921年9月27日,蕭山衙前農民協會宣告成立,這是中國最早的共產黨領導下的農民協會。

d.1922年8月29日,中共中央執行委員會在杭州召開特別會議,即“西湖會議”,討論國共合作問題。

e.1955年2月26日,南麂列島解放,浙江全境解放。

主站蜘蛛池模板: 唐河县| 遂宁市| 同德县| 苗栗市| 贵南县| 镇原县| 邯郸县| 建德市| 商丘市| 阳江市| 瓦房店市| 毕节市| 扎兰屯市| 阿坝县| 佛教| 承德县| 张家港市| 万安县| 同江市| 深水埗区| 靖州| 县级市| 崇州市| 太谷县| 阜康市| 昌江| 武汉市| 万载县| 清苑县| 松桃| 平塘县| 常州市| 聂荣县| 上饶市| 南郑县| 通州市| 商城县| 大理市| 中阳县| 沂水县| 浪卡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