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002年同等學力申碩《法學學科綜合水平考試》真題及詳解

說明:從2012年開始,本考試已不再考查填空題、判斷題。

一、判斷題(每小題1分,共7分。判斷下列各命題是否正確,正確的用“A”表示,錯誤的用“B”表示)

1漢代“篡囚”罪指組織攻打監獄,救出在押犯的犯罪。(  )

【答案】A

【解析】篡囚罪與首匿罪、通行飲食罪均屬于漢代鎮壓敵對階級反抗的犯罪。“篡囚”罪指組織攻打監獄救出在押犯的犯罪。按照漢律規定,凡劫救死囚出獄者,一律判處棄市死刑。

2唐代用來比照判案的成例叫“廷行事”。(  )

【答案】B

【解析】《廷行事》為秦朝法律形式的一種,是用來比照判案的成例。唐朝的法律形式為律、令、格、式、典。

3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頒布法令規定:幼女違禁纏足,懲罰其家長。(  )

【答案】A

【解析】南京臨時政府成立以后,頒布了一系列社會改革法令,旨在革除社會陋習,振奮民族精神,提倡近代文明,改進社會風尚。其中一條內容是違禁纏足。鑒于纏足多自幼女始,規定有故違禁令者,懲罰家長。

4根據我國憲法規定,全國人大常委會有權修改憲法。(  )

【答案】B

【解析】根據我國《憲法》第62條和第67條的規定,只有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有修改憲法的職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的是解釋憲法的職權。

5根據我國憲法規定,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和民族鄉都是我國的民族自治地方。(  )

【答案】B

【解析】民族自治地方,是指我國境內少數民族聚居并實行區域自治的行政區域,分為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自治區相當于省級行政區域,自治州相當于設區的市級行政區域,自治縣相當于縣級行政區域。

6徇私枉法罪只能發生在刑事案件的追訴、審判活動中。(  )

【答案】A

【解析】徇私枉法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員出于私情,故意違背事實和法律,在刑事追訴或者刑事審判活動中作枉法決定或者裁判的行為。

7著作權主體也包括非法人組織。(  )

【答案】A

【解析】著作權主體,即著作權人,是著作權利益的承擔者。根據我國《著作權法》第9條的規定,著作權人包括作者及其他依法享有著作權的公民、法人、非法人單位以及國家等。

二、單項選擇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1判例法表現為法院對于訴訟案件所作判決之成例,此種判例對于法院以后審理類似案件具有(  )。

A.普遍說服力

B.普遍約束力

C.個案指導力

D.個案約束力

【答案】B

【考點】法律淵源的種類

【解析】判例法是指可作為先例據以裁決的法院判決。確認判例法的國家有“法官造法”之說,這是英美法系國家的特點。判例法的根本原則是“遵循先例”,其含義是指某一判決所依據的法律原則,不僅適用于該案,而且同時又作為一種先例而適用于該法院及其所屬下級法院所管轄的案情基本相同或近似的案件具有普遍的約束力

2法律概念在法的系統中的功能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認知功能;(2)(  );(3)規范功能。

A.預測功能

B.評價功能

C.強制功能

D.構成功能

【答案】D

【考點】法律概念的功能

【解析】法律概念是指在法律上對各種事實進行抽象,概括出它們的共同特征而形成的權威性范疇。法律概念具有如下三大功能:認知功能。只有通過法律概念,才能將紛繁復雜的法律現象加以整理和歸類,使之相互區別開來,這是建構和發展任何法律體系所必需的。構成功能。無論規范還是原則,在形式邏輯上都表現為一定的判斷,而任何判斷都是兩個以上概念的結合,因此法律概念是構成法律規則和原則的基本要素。規范功能。在特定場合,即當法律規范不夠完備時,法律概念也可以同法律原則結合起來,直接規范主體的行為。

3我國法律規定的歸責原則主要包括:因果聯系原則;自由與必然統一原則;(  );公正原則。

A.責任法定原則

B.不溯及既往原則

C.從舊兼從輕原則

D.坦白從寬、抗拒從嚴原則

【答案】A

【考點】法律責任認定與歸結原則

【解析】法律責任的認定和歸結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而不能隨意進行。根據現代法律精神和我國法律規定,認定和歸結法律責任一般應遵循以下原則:責任法定原則,法律責任的種類、性質、范圍、程度、期限、方式、追究主體、承擔主體等需由法律預先規定;因果關系原則,在認定當事人有無法律責任時,首先必須確認因果聯系;責任相當原則,是指法律責任與違法行為相適應,其基本含義是法律責任的大小、法律懲罰的輕重應與違法行為的輕重相適應,做到“罪責均衡”“罰當其罪”;責任公正原則,公正是歸責的道德基礎和價值基礎。

4在法律推理中,形式推理以下列條件為前提:第一,法律規則明白無誤,無含糊不清之處;第二,體系一致,毫無命題間的相互矛盾;第三,(  )。

A.體系完備,但有所空隙

B.雖體系不完備,但沒有空隙

C.體系完備,毫無空隙

D.體系不完備,留有空隙

【答案】C

【考點】法律推理的種類

【解析】形式推理是常見的法律推理,形式推理需要滿足一定的條件:作為法律推理的大前提和小前提是明確的;無論是大前提之間還是小前提之間,抑或大前提和小前提之間,均沒有矛盾的命題;法律體系完備沒有空缺

5唐代大理寺審理中央百官與京師(  )以上案件。

A.死刑

B.流刑

C.徒刑

D.杖刑

【答案】C

【考點】唐代的司法制度

【解析】唐代大理寺以正卿和少卿為正副長官,行使中央司法審判權,審理中央百官京師徒刑以上案件。凡屬流徒案件的判決,須送刑部復核;死刑案件必須奏請皇帝批準。同時大理寺對刑部移送的死刑與疑難案件具有重審權。

6明代將傳統的御史臺改為(  )。

A.大理寺

B.刑部

C.法部

D.都察院

【答案】D

【考點】明代的司法制度

【解析】明代把御史臺改稱都察院,擴大監察組織和職權,設立左右都御史及監察御史等官,負責糾舉彈劾全國上下官吏的違法犯罪,并且參與重大疑難案件的審判工作,監督法律的執行。都察院附設監獄,關押皇帝直接交辦的重要案犯。

7根據我國憲法,城市的土地屬于(  )。

A.集體所有

B.國家所有

C.集體所有或國家所有

D.公有制

【答案】B

【考點】我國的經濟制度

【解析】《憲法》第10條規定,城市的土地屬于國家所有。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由法律規定屬于國家所有的以外,屬于集體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屬于集體所有。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土地實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給予補償。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占、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土地的使用權可以依照法律的規定轉讓。一切使用土地的組織和個人必須合理地利用土地。

8我國憲法規定,自治區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須報(  )批準后生效。

A.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B.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C.全國人大或其常務委員會

D.全國人大及其常務委員會

【答案】B

【考點】民族自治權

【解析】《憲法》第116條規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自治區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后生效。自治州、自治縣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省或者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后生效,并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9犯罪分子犯罪后有立功表現的,其處罰原則是(  )。

A.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B.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C.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D.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答案】A

【考點】立功的法律后果

【解析】《刑法》第68條規定,犯罪分子有揭發他人犯罪行為,查證屬實的,或者提供重要線索,從而得以偵破其他案件等立功表現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有重大立功表現的,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處罰。未直接表明重大立功的都屬于一般立功。

10注冊商標每次續展的有效期為(  )年。

A.2

B.3

C.5

D.10

【答案】D

【考點】商標續展

【解析】《商標法》第40條規定,注冊商標有效期滿,需要繼續使用的,商標注冊人應當在期滿前12個月內申請續展注冊;在此期間未能提出申請的,可以給予6個月的寬展期。每次續展注冊的有效期為10,自該商標上一屆有效期滿次日起計算。期滿未辦理續展手續的,注銷其注冊商標。商標局應當對續展注冊的商標予以公告。

三、多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18分。多選或少選均不得分)

1在當代中國,引起法律規范終止生效的實質原因主要有(  )。

A.法律規定的有效期限屆滿

B.原有的法律規定與新的法律規定之間發生沖突

C.法院宣布該法律規范違反憲法

D.法律已經完成其歷史使命,被調整的社會關系已經不復存在

【答案】ABD

【考點】法的時間效力

【解析】法律的終止又稱法律的終止生效,是指法的效力絕對消滅。一般來講,法律的終止大致有兩種情況:明示終止,指直接用語言文字表示法的終止時間,這種方法為現代國家普遍采用;默示終止,即不用明文規定該法終止生效的時間,而是在實踐中顯示出新法與舊法的沖突,而使舊法在事實上被廢止,體現出“新法優于舊法”“后法優于前法”的原則。A項,屬于明示終止;BD兩項,屬于默示終止;C項,我國目前沒有違憲審查制度,法院沒有宣布法律規范違反憲法的權力。

2中國奴隸五刑分為(  )。

A.墨、劓

B.笞、杖

C.大辟

D.剕、宮

【答案】ACD

【考點】商代法制

【解析】奴隸制“五刑”,是指在中國早期社會中經常使用的五種刑罰,具體內容為:墨刑,又稱黥刑,是在罪人面部或額頭刺字,并染上墨,作為受刑人的標志;劓刑,即割去受刑人的鼻子;剕刑,也作刖刑,是砍去罪人足的重刑;宮刑,是破壞受刑人生殖器官的殘酷刑罰;大辟,是死刑的總稱。這五種刑罰由輕至重,構成了中國古代早期比較完備的刑罰體系。B項不屬于奴隸制“五刑”。

3清代地方司法機關分為(  )。

A.州、縣

B.府

C.省按察司

D.總督(巡撫)

【答案】ABCD

【考點】清代的司法制度

【解析】清代地方司法機關分為總督(及巡撫)省按察司州(縣)四級。州(縣)作為第一審級有權決定笞、杖刑案件,徒以上案件上報;府為第二審級,負責復審州(縣)上報的刑事案件,提出擬罪意見,上報省按察司;省按察司為第三審級,負責復審各地方上報的徒刑以上案件,并審理軍流、死刑案的人犯;總督(或巡撫)為第四審級,有權批復徒刑案件,復核軍流案件,如無異議,定案并諮報刑部。

4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  )。

A.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B.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

C.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D.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答案】AB

【考點】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解析】我國《憲法》規定,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國家行政機關、監察機關、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都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

5根據我國憲法規定,國務院設立審計機關,審計機關對下列機構的財務收支行使審計監督權的是(  )。

A.財政部

B.中國人民銀行

C.某國有企業

D.某證券公司

【答案】ABCD

【考點】國務院的機構設置

【解析】《憲法》第91條規定,國務院設立審計機關,對國務院各部門地方各級政府的財政收支,對國家的財政金融機構企業事業組織的財務收支,進行審計監督。審計機關在國務院總理領導下,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計監督權,不受其他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6根據我國憲法規定,下列選項中領導人的任期不得超過兩屆的有(  )。

A.國務委員

B.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

C.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

D.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

【答案】ABD

【考點】國家機構組成人員的任期

【解析】根據《憲法》第66條的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副委員長連續任職不得超過兩屆。第87條規定,國務院每屆任期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每屆任期相同。總理、副總理、國務委員連續任職不得超過兩屆。第135條第2款規定,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每屆任期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每屆任期相同,連續任職不得超過兩屆。第124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設立國家監察委員會和地方各級監察委員會。監察委員會由下列人員組成:主任、副主任若干人,委員若干人。監察委員會主任每屆任期同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每屆任期相同。國家監察委員會主任連續任職不得超過兩屆。監察委員會的組織和職權由法律規定。C項,關于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的任期,《憲法》沒有作出限制。

【說明】此為綜合性題目,無對應的具體章節。具體內容可參見教材第6章。

7根據刑法的規定,減刑的限度為(  )。

A.判處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1/2

B.判處管制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2/3

C.判處無期徒刑的,不能少于10年

D.對于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的罪犯減為無期徒刑、有期徒刑后又被減刑的,其實際執行的刑期不能少于12年(不含死緩期二年)

【答案】A(原答案為ACD)

【考點】減刑

【解析】ABC三項,《刑法》第78條第2款規定,減刑以后實際執行的刑期不能少于下列期限:判處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1/2判處無期徒刑的,不能少于13年。D項,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辦理減刑、假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12條的規定,被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罪犯經過一次或幾次減刑后,其實際執行的刑期不得少于15年,死刑緩期執行期間不包括在內。死刑緩期執行罪犯在緩期執行期間不服從監管、抗拒改造,尚未構成犯罪的,在減為無期徒刑后再減刑時應當適當從嚴。

【說明】因為法律變動,根據現有法律此題答案只有一個選項。

8保險詐騙罪的主體是(  )。

A.投保人

B.被保險人

C.受益人

D.投保人、被保險人的遺產繼承人

【答案】ABC

【考點】保險詐騙罪

【解析】保險詐騙罪,是指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故意虛構保險標的,或者對發生的保險事故編造虛假的原因或者夸大損失程度,或者編造未曾發生的保險事故,或者故意造成被保險人死亡、傷殘或者疾病,騙取保險金,數額較大的行為。本罪的主體是特殊主體,即只能由投保人被保險人受益人三種人構成。此外,單位也可以成為本罪的主體。

9[已過時]下列哪種情況適用1年的特別訴訟時效?(  )

A.身體受傷害要求賠償的

B.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

C.寄存的財物被丟失的

D.因國際貨物買賣合同糾紛提起訴訟的

【答案】ABC

【解析】《民法通則》第136條規定,下列訴訟時效期間為1年: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寄存財物被丟失或者損毀的。《合同法》第129條規定,因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和技術進出口合同爭議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期限為4年,自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計算。因其他合同爭議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期限,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

【說明】最新《民法總則》已刪除了短期訴訟時效的相關規定。

四、填空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1法律規則是對某種(  )賦予一種確定的具體后果的規定。

【答案】事實狀態

【解析】法律規則是一種特殊的、在邏輯上周全的規范,一個完整的法律規則在結構上由三個要素組成,即假定、處理和制裁。假定是指法律規則中規定適用該規范的條件的部分,它把規則的作用與一定事實狀態聯系起來,指出在發生何種情況或具備何種條件時,法律規則中規定的行為模式生效。

2在確定法的效力等級中,“特殊優于一般”的原則只限于(  )制定的法律規范。

【答案】同一主體

【解析】法的效力等級,又稱法的效力位階,是指在一國法的體系中不同法律規范因制定或認可的國家機關地位不同或其他原因而形成的在約束力大小或強弱方面的等級差別。法的效力等級(法的效力層次或效力位階)通常應遵循如下原則:一般制定機關的地位越高,法律規范的效力等級也越高;特殊立法的效力優于一般性立法,即“特殊優于一般”,但僅限于同一主體指定的法律規范;同一制定機關先后就同一領域的問題制定頒布了兩個以上的法律時適用“后法優于前法”;同一主體制定的法律規范中,按特定的、更嚴格的程序制定的效力等級高于按一般程序制定的;被某一國家機關授權的下級機關在授權范圍內制定的該項法律、法規在效力上通常等同于授權機關自己制定的法律或法規。

3法的制定,是指一定的國家機關按照(  ),制定、修改和廢止法律及其他規范性法律文件的一種專門活動。

【答案】法定職權和程序

【解析】法的制定即立法。狹義的立法,是專指國家權力機關依照法定職權和程序制定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動,其中包括中央權力機關和地方權力機關兩大部分。廣義的立法是包括所有有權制定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機關依照法定權限和程序制定法律、法規和規章的活動。

【說明】根據最新版考試大綱指南,該考點已刪除。

4西周穆王命令(  )作“呂刑”。

【答案】呂侯

【解析】周穆王時,為革新政治,推行了一系列改革的措施。在法律方面,就是命令呂侯作“呂刑”。因呂侯又稱“甫侯”,所以所作之刑也稱“甫刑”。

5漢代法律形式中的比,又稱(  ),與近代類推相似。

【答案】決事比

【解析】兩漢時期,以律、令、科、比為基本的法律形式。比又稱決事比,與近代類推相似。當發生法律無明文規定的案件時,可比照最接近的律令條文,或比照同類典型判例處理。

6唐代御史臺下設(  )院、殿院、察院。

【答案】

【解析】御史臺以御史大夫和御史中丞為正副長官,下設臺、殿、察三院。作為中央監察機構,御史臺有權監督大理寺、刑部的審判工作,同時參與疑難案件的審判,并受理行政訴訟案件。

7根據我國憲法的規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  )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答案】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

【解析】《立法法》第87條規定,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8根據我國憲法的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期間,非經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許可,不受逮捕或者刑事審判。

【答案】會議主席團

【解析】《憲法》第74條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非經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主席團許可,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非經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許可,不受逮捕或者刑事審判。該條是為了保證代表們參政議政權利的順利實施。

9根據刑法的規定,犯罪行為有連續或者繼續狀態的,追訴期限從(  )起計算。

【答案】犯罪行為終了之日

【解析】《刑法》第89條第1款規定,追訴期限從犯罪之日起計算;犯罪行為有連續或者繼續狀態的,從犯罪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

10公民下落不明滿(  )年的,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其為失蹤人。

【答案】2

【解析】《民法總則》第40條規定,自然人下落不明滿2年的,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宣告該自然人為失蹤人。

五、名詞解釋(每小題3分,共15分)

1法的價值

答:法的價值,是指可以界定為在人(主體)與法(客體)的關系中體現出來的法的積極意義或有用性。在法學研究中,法的價值大致包括三種含義:法的目的價值。通過法的制定和實施所要達到的目標,如自由、正義、秩序、人權、和諧等。法的形式價值。即法自身應具有的良好品質和屬性,如法律應當邏輯嚴謹,而不互相矛盾,應當簡潔明了,不繁瑣隱晦;應當公之于眾,而不神秘莫測等。法的評價標準。即法律對各種事物進行價值判斷時所遵循的準則,如人道主義、現實主義、社會進步、社會主義等。

2司法解釋

答:司法解釋,是指國家最高司法機關在適用法律、法規的過程中,對如何具體應用法律、法規的問題所做的解釋。這是狹義的司法解釋,它包括三種:審判解釋,即最高人民法院對屬于審判工作中如何具體適用法律的問題所做的解釋;檢察解釋,即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屬于檢察工作中如何具體適用法律的問題做出的解釋;審判、檢察做出的聯合解釋,即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具體適用法律的共同性問題所做的聯合解釋。廣義的司法解釋還包括其他各級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在處理具體案件中做出的解釋。

3九卿“圓審”

答:九卿“圓審”,是指凡地方上報的重大疑難案件,罪犯經過二審后仍不服判決者,則由六部尚書、大理寺卿、左都御史、通政使九人聯合審判,最后報奏皇帝裁決的審判制度。九卿“圓審”是明代重要的中央復審制度,它是明代審判制度的重要發展。明代會審制度雖然存在著形式主義的缺陷,但對于減少冤假錯案仍是有益處的。

4公民財產權

答:公民財產權,是指公民對其合法財產享有的不受非法侵犯的所有權。我國憲法修正案第22條規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國家依照法律規定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權和繼承權。”合法財產的所有權是指公民通過合法勞動或其他方式獲得并占有一定財產的權利,包括對生活資料和一定生產資料的所有權。公民財產權是公民社會經濟權利的一種。

5綁架罪

答:綁架罪,是指以勒索財物為目的綁架他人或者綁架他人作為人質的行為。本罪具有以下特征:本罪的客體是他人的人身自由。本罪的客觀方面表現為綁架他人的行為。綁架,是指以暴力、脅迫、麻醉或者其他使人不敢反抗或者不能反抗、不知反抗的方法,挾持他人離開家庭或處所,轉移到其他地方予以拘禁,使他人失去行動自由,處于行為人的實力控制之下的行為。本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本罪的主觀方面是故意,并且具有勒索財物或者扣押人質的目的。

六、簡答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1[已過時]簡述法治國家的基本要素。

答:法治國家應該具備以下幾方面的構成要素:

(1)法治國家的形式要素

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形式要素,是法治各環節、各要素在外在形式方面所應當具備的基本條件或標準。這是形式正義的體現,其基本目標是使法律的結構形式、法的要素及法的運作過程及各環節呈現形式合理性。這些形式要素包括:

法要具有一般性、公開性、明確性、可訴性。

法的體系要結構嚴謹、內部和諧、內容完備。

政府行政行為應具有合法性、程序性。

司法權具有獨立性、中立性、程序性。

法律職業的專門化及職業共同體自治。

(2)法治國家的制度要素

法治的外在形式要求必須借助于一系列具體的法律制度和機制及相關的政治機制來實現,這些形式化的要求要獲得完善制度的支持。而事實上,外在形式要求只是法律制度和機制運行的結果。法治國家的制度要素是十分廣泛的,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民主的、科學的立法制度。

國家行政權力受約束和監督的法律機制。

保障司法獨立和公正的各項制度。

保障公民權利和自由的制度體系。

國家權力恰當配置的內部互相制約制度。

(3)法治國家的價值要素

法治總是蘊含著對一定的社會基本價值的追求。這些價值事實上是各種制度、機制設計的基本依據,根植于一定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諸方面的必然性要求之中,是歷史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的統一,是時代精神的精華。

法律至上與黨的領導、人民民主的三位一體。

法要真正體現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意志,要在人民的長遠根本利益與目前利益、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之間作出恰當判斷、衡量和協調。

法治要能夠有效約束國家權力,使國家權力真正為人民服務,而不是成為壓制人民的工具。

充分尊重、保障和促進人權。

秩序、效率與實質社會公正的三位一體化。

(4)法治國家的觀念要素

法治的觀念要素突出了法律關系主體對法和法律秩序的認知感受、評價和期待等。它是法治的前三項要素在觀念中的折射。人們的法律意識水平是衡量法治狀況的重要指標之一。法治的諸項要素必須體現社會關系的實際狀況并在人們的觀念中得到普通的認同和支持,才可以說法治真正成為現實。因而,法治觀念作為法治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不可缺少的。法治國家的觀念要素主要有:

社會公眾形成一種法律具有至上性、權威性的法律情感。

社會公眾有法律參與的熱情,并確立相應的權利義務觀念和責任觀念。

國家公職人員有嚴肅執法的意識。

【說明】根據最新版考試大綱指南,該考點已刪除。

2簡述元代主要立法活動。

答:元代的主要立法活動有:

(1)《至元新格》的制定

元世祖至元28年(公元1291年),令右丞相何榮祖等“以公規、治民、御盜、理財等十事輯為一書,名曰《至元新格》,令刻版頒行,使百司遵守”,成為元代立國后第一部成文法的匯編。

(2)《風憲宏綱》與《元典章》

元仁宗時,“以格例條畫有關于風紀者,類集成書”,稱之為《風憲宏綱》。英宗時,元代地方政府還編集元初至英宗時期的法律,稱之為《大元圣政國朝典章》,簡稱《元典章》。這部元代法律匯編,共有60卷10類373目,成為研究元代法制的珍貴資料。

(3)《大元通制》的制定

至治3年(公元1323年),英宗以《風憲宏綱》為基礎,制定了元代較為完備的成文法典——《大元通制》。這部法典共2539條,分制詔、條格、斷例、別類四部分;有名例、衛禁、職制、祭令、學規、軍律、戶婚、食貨、大惡、奸非、盜賊、詐偽、訴訟、斗毆、殺傷、禁令、雜犯、捕亡、恤刑、平反等20篇。它較為全面地反映了元代法制狀況。

3簡述憲法發揮功能的條件。

答:憲法作為國家根本法,在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體現著它的調整和規范功能。憲法功能是憲法內容和原則在社會生活中產生的社會效果。憲法發揮功能需要具備以下條件:

(1)憲法本身的正當性。憲法要符合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須具備內容、程序和形式上的正當性,這是憲法發揮功能的內在條件。

(2)良好的憲法文化。憲法發揮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社會成員對憲法的信任,由此形成尊重憲法、維護憲法、運用憲法的社會風氣,這是憲法發揮功能的重要外部條件。

(3)有效的憲法保障制度。完備有效的憲法監督體制和違憲審查制度是憲法發揮功能的基本保障。

4簡述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區別。

答:民事責任分為侵權責任與違約責任。二者的區別在于:

(1)責任制度所要保護的權利的性質不同

侵權責任保護的是物權、知識產權、人身權等(絕對權),而違約責任保護的是債權(相對權)。

(2)責任發生的前提不同

違約責任以當事人之間事先設定的債務的存在為前提,而侵權責任則以法律或其他公共規范所承認的權利及其他可保護的利益為根據。

(3)責任的確定方式有所不同

違約責任可以事先約定承擔責任的范圍和方法,而侵權責任不能事先約定。

(4)責任的形式有所不同

雖然都是民事責任,但侵權責任與違約責任的形式不同。例如,侵權責任不能適用違約金的形式,而違約責任則可以。

七、論述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1試論刑事責任能力的概念以及我國刑法對刑事責任能力的規定。

答:(1)刑事責任能力的概念

刑事責任能力,是指行為人構成犯罪并承擔刑事責任所必需的、行為人具備刑法意義上辨認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刑事責任能力的存在必須同時具備辨認能力和控制能力,缺一不可。

(2)我國刑法對刑事責任能力的規定

刑事責任年齡

刑事責任年齡,是指法律所規定的行為人對自己實施的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會的行為負刑事責任所必須達到的年齡。主要包括以下四種類型:

a.完全不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

根據《刑法》第17條的規定,不滿14周歲是完全不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對該階段的人實施的危害社會的行為,一概不追究刑事責任。

b.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

根據《刑法》第17條第2款的規定,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是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也稱相對無刑事責任年齡階段。但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對其實施的嚴重危害社會的8種故意犯罪行為,即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負刑事責任。

c.完全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

根據《刑法》第17條第1款的規定,已滿16周歲是完全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

d.減輕刑事責任年齡階段

我國《刑法》第17條第3款明確規定:“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即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是一個法定的必須從寬處罰的情節。此外,該條第4款規定,對因不滿16周歲實施危害社會的行為而不予刑事處罰的未成年人,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這些規定充分體現了對未成年人的保護。

年齡對老年人刑事責任能力的影響體現在2011年5月1日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八)》之中。在該修正案第1條增加的《刑法》第17條之一規定:“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過失犯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精神障礙

精神狀況也是決定和影響人的刑事責任能力的重要因素。我國《刑法》第18條專門規定了精神病人的刑事責任問題。我國精神障礙人的刑事責任能力分為以下幾種:

a.完全無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

《刑法》第18條第1款規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治療。

b.精神正常時期的間歇性精神病人

我國《刑法》第18條第2款規定:“間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間歇性精神病,是指具有間歇發作特點的精神病,包含發作性精神病和處于緩解期的重性精神病。精神正常的時候,一般是指上述具有周期性發作特點的精神病人處于非發病期或者緩解期。這種人實施刑法所禁止的危害行為時精神正常,其辨認能力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是完全具備的,因而法律要求行為人對其危害行為依法負完全的刑事責任。

c.限制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

限制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又稱減輕(部分)刑事責任的精神障病人,是介于無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與完全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中間狀態的精神障礙人。我國《刑法》第18條第3款規定:“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這種精神障礙者即是一種限制刑事責任能力者。

d.醉酒人的刑事責任能力

醉酒通常指的是生理性醉酒,即普通醉酒,不是一種精神障礙。我國《刑法》第18條第4款規定:“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對生理性醉酒的人所實施的犯罪行為,不得從輕或者減輕處罰。現代醫學和司法精神病學認為,病理性醉酒是一種短暫性精神障礙病癥,屬于一種嚴重的精神病。首次病理性醉酒導致損害結果發生的,只要行為人主觀上不存在過錯,是在不能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的,就不能令行為人負刑事責任。但以后再發生病理性醉酒造成危害結果的,說明行為人主觀上故意醉酒或飲酒過失,則應當承擔刑事責任。

2試論國家所有權法律關系。

答:(1)國家所有權的定義

根據《物權法》第39條的規定,所有權是指所有人依法對其物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它是對物最全面的支配權,是自物權。

國家所有權是國家依法對其財產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在我國它是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在法律上的表現形式。

(2)國家所有權的特征

主體的特殊性。國家既是主權的享有者、政權的承擔者,又是國家所有權的主體,但國家作為所有權主體存在時,與其作為主權者的身份應當是相分離的。

客體的廣泛性。我國國家所有權的客體范圍相當廣泛,包括礦藏、水流、海域、城市的土地、森林、山嶺、草原、無線電頻譜資源、野生動物資源、文物等。

取得方式的特殊性。除了私人取得所有權的方式外,國家還可以憑借其公權力來取得所有權,如通過征收、國有化、沒收、稅收等方式取得所有權。

行使方式的特殊性。國家作為一個抽象的實體,它難以直接行使所有權,必須通過法律法規授權的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以及國家投資的企業,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行使。根據《物權法》第45條第2款的規定,國有財產由國務院代表國家行使所有權;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主站蜘蛛池模板: 胶州市| 咸宁市| 铜山县| 上杭县| 甘泉县| 筠连县| 利川市| 平舆县| 开封县| 乐昌市| 布拖县| 碌曲县| 临夏县| 瓮安县| 贵定县| 大洼县| 宁河县| 竹北市| 册亨县| 庐江县| 巢湖市| 霍州市| 宁强县| 福鼎市| 彭阳县| 城口县| 封丘县| 胶州市| 海南省| 辽宁省| 汉源县| 怀仁县| 灵川县| 新竹市| 崇明县| 潼南县| 平顶山市| 黄大仙区| 隆化县| 扶沟县| 治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