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部分 考研真題

一、單項選擇題

要求:下列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2018年9月10日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我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決定了我國教育必須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這表明,國家確立教育目的的首要依據是(  )。[統考2019研]

A.教育理論

B.文化傳統

C.社會輿論

D.政治制度

【答案】D

【解析】政治經濟制度決定著教育的性質,即決定著教育的思想政治方向和為誰服務的問題,其中政治經濟制度決定著教育目的的性質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內容。

2人的感知、思維、記憶、想象等方面發展存在著不同的關鍵期,這表明個體的身心發展具有(  )。[統考2019研]

A.差異性

B.階段性

C.順序性

D.不平衡性

【答案】D

【解析】不同年齡階段身心發展和同一年齡階段不同方面的發展是不平衡的。有的方面在較低的年齡階段就達到了較高的水平,有的方面則要到較高的年齡階段才能達到成熟的水平。如個體的身高、體重有兩個發展高峰,第一個高峰出現在出生的第一年;第二個高峰出現在青春發育期。

3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國家實行學校教育制度。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統考2019研]

A.職業教育不是學校教育制度的組成部分

B.學前教育是學校教育制度的組成部分

C.學校教育制度不屬于國家基本教育制度

D.學校教育制度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頒布實施

【答案】B

【解析】學校教育系統包括橫向和縱向兩個部分,縱向有學前、初等、中等和高等,橫向有普通、師范、職業技術教育和成人教育。

4某國招募新兵,除體檢之外,還用韋氏量表進行智力測驗。有學者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發現獲得中學文憑的新兵智力測驗的平均得分,比未獲得中學文憑的新兵高將近3分,經檢驗差異顯著。這項研究結果說明(  )。[統考2019研]

A.軍營比學校更有可能提高人的智商

B.受教育水平高的新兵在軍營里的智力表現更優秀

C.學校教育可以促進個體的智商不斷提高

D.個體智商通過學校教育可以實現一定幅度的提升

【答案】D

【解析】學校教育對人的發展的主導作用的“社會化”的表現,通過學校教育可以培養個體智力和能力的社會化,但智力提升程度,還要考慮學習者的努力程度,因此不是絕對的不斷提高,C項過于絕對,因此答案選D。

5在夸美紐斯看來,學校不幸變成兒童的“才智屠宰場”,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學工作違背了(  )。[統考2019研]

A.直觀性原則

B.系統性原則

C.適應性原則

D.激發學生求知欲原則

【答案】C

【解析】適應自然原則是貫穿夸美紐斯教育體系的一條根本性的指導原則,是其理論核心,夸美紐斯認為教育只有遵循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才能夠真正發展人的天賦。

6在研究方法上帶有明顯科學主義傾向的教育流派是(  )。[統考2019研]

A.新傳統派教育學

B.實驗教育學

C.存在主義教育學

D.文化教育學

【答案】B

【解析】實驗教育學提倡把實驗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和方法運用于教育研究,把教育實驗分為提出假設、進行實驗和確證三個基本階段,主張用實驗、統計和比較的方法進行研究。

7主張用“理解和解釋”研究教育問題的教育學派是(  )。[統考2018研]

A.實驗教育學

B.文化教育學

C.實用主義教育學

D.批判教育學

【答案】B

【解析】A項,實驗教育學是一種以教育實驗為標志的教育思潮。實驗教育學的特點在于用自然科學實驗的方法來研究教育問題,強調對研究現象加以簡化,來觀察實驗對象在教育過程中的發展、變化特點,揭示教育原理,確立教育原則。C項,實用主義教育學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美國興起的一股教育思潮,其代表人物有美國哲學家、教育學家杜威和克伯屈等人,主張通過兒童的經驗來研究教育問題,提倡讓兒童在學習的過程中獨立探討、發現等。D項,批判教育學的代表人物是保羅·弗萊雷、阿普爾、鮑爾斯等人。認為教育從來不是公平的,不能用唯科學的方式研究,而應該用客觀的批判思維進行研究。B項,文化教育學,又稱精神科學教育學,是19世紀末以來出現在德國的一種教育學說,文化教育學主張人是一種文化的存在,教育要用陶冶和喚醒培養完整的人格,用理解和解釋的方法研究教育問題,當選。

8某家長認為目前學校課業負擔過重,擔心會影響孩子創造力和批判反思能力的發展,決定親自給孩子上課。該事例說明學校教育具有(  )。[統考2018研]

A.正面顯性功能

B.負面顯性功能

C.正面隱性功能

D.負面隱性功能

【答案】D

【解析】教育功能的類型:從作用的對象看,教育功能可分為個體功能和社會功能。從作用的方向看,教育功能分為正向功能和負向功能。從作用的呈現形式看,教育功能分為顯性功能和隱性功能。AC兩項,正向功能是積極作用的功能;負向功能是消極作用的功能,題干明顯體現的是課業負擔重造成的負向功能,錯誤。B項,顯性功能是之前預測性的功能;隱性功能是指非事先籌劃,也未被察覺到或預測到的功能。課業負擔重的問題后來才被人們發現會影響學生的創造力,所以是隱性功能,錯誤,因此答案選D。

9教育工作需要循序漸進,主要依據的是兒童身心發展的(  )。[統考2018研]

A.差異性和階段性

B.差異性和順序性

C.不均衡性和差異性

D.階段性和順序性

【答案】D

【解析】兒童身心發展的基本特點有:階段性。皮亞杰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指出,兒童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有不同的身心特點,教育要遵照兒童不同發展階段的身心特點,在教育內容、教育方法等方面依據兒童的身心特點進行適當調整。順序性。兒童的發展總體來講是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的,教育中要做到不“凌節而施”,教育就應當遵循兒童發展之自然。不平衡性。不同的兒童的發展在總體一致的基礎上又有各自的特殊性,同一兒童在發展的不同階段也有不同的發展特點。個體差異性。每個兒童都有各自身心發展的規律,有各自的優缺點,因此教育者必須因材施教,因勢利導。綜上,循序漸進是依據順序性和階段性,這二者都說明教育發展有其內在的順序,教育工作不可以逾越這個順序,因此答案選D。

10農耕時代教育的目的是強調培養具有一定文化素養的統治者,工業時代兼顧腦力勞動者和體力者的培養。信息時代更注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這說明教育的目的受限制于(  )。[統考2018研]

A.文化傳統

B.生產方式

C.教育理論

D.選項空缺

【答案】B

【解析】不同時代對人才要求不同,而農耕時代、工業時代和信息時代主要的變遷是生產方式的重大變革,體現了不同生產方式對當代教育目的的不同要求,生產方式包含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教育目的隨生產方式的變化而變化,生產方式是決定教育目的的根本原因,因此答案選B。

11以下關于終身教育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統考2018研]

A.終身教育是現代社會民主主義的要求

B.選項空缺

C.終身教育是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延續

D.選項空缺

【答案】C

【解析】終身教育是指人們在一生各階段當中所受各種教育的總和,是人所受不同類型教育的統一綜合。包括教育體系的各個階段和各種方式,既有學校教育,又有社會教育;既有正規教育,也有非正規教育。主張在每一個人需要的時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識和技能。終身教育的特點體現在:終身性、全民性、廣泛性和靈活適用上。終身教育并不是哪種教育的延續,它的含義不僅僅指人的一生所受的教育,還包含人一生所受的各種教育的總和,因此答案選C。

12泰勒原理有兩條密切相關的基本原理組成,一條是課程編制原理,另一條是(  )。[統考2018研]

A.課程實施原理

B.選項空缺

C.課程評價原理

D.選項空缺

【答案】C

【解析】“泰勒原理”的基本內容包括四個:確定教育目標。學校應該試圖達到哪些教育目標。選擇學習經驗。提供什么樣的教育經驗最有可能達到這些目標。組織教育經驗。怎樣有效組織這些教育經驗。評價教育計劃。我們如何確定這些目標正在得以實現。通過學習泰勒原理,其中最大的兩個主題就是編制原理和評價原理,且都以教育目標為中心,參與編制和評價之中,因此答案選C。

13近代以來,我們堅持班級授課制的同時,還有其他有優越性的新型教學組織形式,主要有(  )。[統考2018研]

A.分層教學、個別教學、小隊教學

B.個別教學、小隊教學、小組教學

C.分層教學、個別教學、小組教學

D.小隊教學、分層教學、小組教學

【答案】C

【解析】分層教學就是教師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能力水平和潛力傾向把學生科學地分成幾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體并區別對待,這些群體在教師恰當的分層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發展和提高。個別教學是適應學生個別差異,發展學生個性的教學。它要求教師從學生的個別差異出發,對教學所涉及的各種因素、各個環節進行重新組織和調整。小組合作學習是在班級授課制背景上的一種教學方式,即在承認課堂教學為基本教學組織形式的前提下,教師以學生學習小組為重要的教學組織手段,通過指導小組成員展開合作,發揮群體的積極功能,提高個體的學習動力和能力,達到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的目的。小隊教學,又稱協作教學。由教師、實習教師和教學輔助人員組成教學小隊集體研究并編訂教學工作計劃,分工合作完成教學任務和評價教學效果的組織形式。在我們新型教學組織形式中,分層、個別、小組都是常見的有優越性的教學組織形式,并不包括小隊教學,因此答案選C。

14關注知識與權力意識形態關系的教育學流派是(  )。[統考2017研]

A.實用主義教育學

B.批判教育學

C.實驗教育學

D.文化教育學

【答案】B

【解析】批判教育學產生于20世紀70年代,主要觀點包括:教育沒有促進社會的公平,而是造成社會差別和對立的根源;教育再生產了占主流地位的社會意識形態、文化以及經濟結構;批判教育學應揭示看似正常的教育現象背后的利益關系,使師生對自己周圍的教育環境敏感起來,以此達到“啟蒙”的目的;教育不能用“唯科學”的方式進行研究,而應該用客觀的批判思維進行研究。批判教育學認為權力意識形態可以建構占支配地位的知識與霸權文化,權力意識形態也會使人們在接受知識時產生對抗與轉化的力量。

15我國社會主義教育目的的理論基礎是(  )。[統考2017研]

A.社會本位論

B.個人本位論

C.國家本位論

D.人的全面發展理論

【答案】D

【解析】我國社會主義教育目的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理論。馬克思在《188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論證了人的全面發展,并指出教育是造就全面發展的人的唯一方法。人的全面發展包括:人的需要的全面發展;人的素質的全面發展;人的本質的全面發展。

16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的主要差異在于(  )。[統考2017研]

A.評價目的不同

B.評價方法不同

C.評價內容不同

D.評價主體不同

【答案】A

【解析】形成性評價又稱過程評價,是在教學過程中進行的評價,是為引導教學過程正確、完善地前進而對學生學習結果和教師教學效果采取的評價;終結性評價是對課堂教學的達成結果進行的評價,是指在教學活動結束后為判斷其效果而進行的評價。

17我國1958年確立的教育方針強調(  )。[統考2017研]

A.教育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

B.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C.堅持立德樹人

D.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答案】A

【解析】我國在1958年確立的教育方針可以歸納為“兩個必須”:教育必須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教育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

18我國中學曾經分別開設《動物學》和《植物學》的兩個學科,后來合并為《生物學》一個學科,從課程組織的類型來看,合并后的《生物學》屬于(  )。[統考2017研]

A.融合課程

B.綜合課程

C.分科課程

D.核心課程

【答案】A

【解析】融合課程,是在打破學科界限的基礎之上,把有內在聯系的不同學科知識合并成一門課程。題中,《動物學》與《植物學》這兩門學科有一定的內在聯系,在打破這兩門學科自身的學科界限基礎上合并形成的《生物學》,屬于融合課程。

19學習者中心課程理論的擁護者,在教學模式上更傾向于選擇(  )。[統考2017研]

A.程序教學模式

B.掌握教學模式

C.探究教學模式

D.范例教學模式

【答案】C

【解析】學習者中心課程理論強調以學習者的興趣和動機為依據來設置課程。探究教學模式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對當前教學內容中的主要知識點進行自主學習、深入探究,并進行小組合作交流,從而較好地達到課程標準中關于認知目標與情感目標要求的一種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強調培養和激發學習者的興趣和動機,與學習者中心課程理論的主張一致。

202003年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規定,我國普通高中課程由學習領域、科目和模塊三個層次構成,這屬于(  )。[統考2017研]

A.課程管理的改革

B.課程結構的改革

C.課程內容的改革

D.課程組織的改革

【答案】B

【解析】課程結構是課程各部分的配合和組織,主要規定了組成課程體系的學科門類,以及各學科內容的比例關系等,體現出一定的課程理念和課程設置的價值取向。課程結構是針對整個課程體系而言的,課程的知識構成是課程結構的核心問題。所以,我國普通高中課程改由學習領域、科目和模塊三個層次構成,這屬于課程結構的改革。

21對“誰的知識最有價值”這一問題最為關注的教育學派是(  )。[統考2016研]

A.實驗教育學

B.文化教育學

C.實用主義教育學

D.批判教育學

【答案】D

【解析】斯賓塞提出“什么知識最有價值”,阿普爾比照斯賓塞,提出了一個新問題:“誰的知識最有價值?”作為20世紀70年代美國新馬克思主義教育哲學的創立者和最早在北美倡導批判教育運動的領軍人物,阿普爾被譽為“世界上致力于批判和民主教育的最為杰出的學者之一”。代表作為《意識形態與課程》《官方知識》。

22下列說法有悖終身教育理念的是(  )。[統考2016研]

A.學習貫穿人的一生

B.學校教育不再享有教育的壟斷權

C.終身教育從正規學校教育結束時開始

D.當地社會在終身教學體系中起著重要作用

【答案】C

【解析】終身教育是人一生各階段當中所受各種教育的總和,是人所受不同類型教育的統一綜合。前者是從縱向來講的,說明終身教育不僅是青少年的教育,而且涵蓋了人的一生;后者是從橫向來講的,說明終身教育既包括正規教育,也包括非正規教育。

23教育界嘗試以綜合課程加強學科之間及學科知識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典型的綜合課程按照綜合程度從高到低排列其順序為(  )。[統考2016研]

A.相關課程、廣域課程、核心課程

B.廣域課程、相關課程、核心課程

C.核心課程、相關課程、廣域課程

D.核心課程、廣域課程、相關課程

【答案】D

【解析】綜合課程,又稱廣域課程、統合課程或合成課程,其根本目的是克服學科課程分科過細的缺點。它采取合并相關學科的辦法,減少教學科目,把幾門學科的教學內容組織在一門綜合學科之中。根據綜合程度,可以把綜合課程分為:相關課程、融合課程、廣域課程、核心課程。

24學生出現下列哪種情形,教師可以考慮采用懲罰來教育?(  )[統考2016研]

A.認知錯誤

B.明知故犯

C.作業錯誤

D.情緒失控

【答案】B

【解析】德育過程是促進學生品德的知、情、意、行四個方面的發展的過程,是促進學生道德發展的內部矛盾向積極方面轉化的過程。學生在品德發展中存在三種矛盾:犯錯不知錯,這是道德認知的不足,教師應給予認知上的教導;犯錯不自覺,這是道德意志上的不足,教師應幫助其持之以恒地遵守道德;知錯也犯錯,這是一種明知故犯的行為,教師可以考慮采用懲罰來教育。

25小學“1~2年級認識常用漢字1600個左右,其中800個左右會寫”,這項要求屬于教學目的層級中的(  )。[統考2016研]

A.教育目的

B.培養目標

C.課程目標

D.教學目標

【答案】C

【解析】課程目標是指課程本身要實現的具體目標和意圖。它規定了某一教育階段的學生通過課程學習以后,在品德發展、智力、體質等方面期望實現的程度,它是確定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的基礎,是指導整個課程編制過程最為關鍵的準則。課程目標是關于某一學習領域的目標。題干中對于小學一、二年級的識字要求實際上是語文這一課程需要達到的目標。

26有學者強調,教育要根據一個民族的固有特性來進行,這種觀點體現了(  )。[統考2016研]

A.生產力對教育的影響和制約

B.政治制度對教育的影響和制約

C.文化對教育的影響和制約

D.經濟制度對教育的影響和制約

【答案】C

【解析】文化對教育具有制約作用體現在:文化傳統制約著教育內容。文化傳統反映了民族文化特定的內涵,不同的文化傳統塑造了不同的教育;不同文化的內容結構影響教育內容結構,選擇教育內容時應客觀對待本民族文化,注意文化傳統的選擇;文化觀念制約著人的教育觀念。文化觀念影響人們對教育的態度和行為,文化觀念影響著教育思想。題干中的觀點表現了文化傳統對教育的制約與影響。

27在我國現代學制中,根據培養目標的不同,一般把中學區分為(  )。[統考2015研]

A.普通中學、職業中學、綜合中學

B.文科中學、理科中學、實科中學

C.文科中學、實科中學、職業中學

D.普通中學、重點中學、特色中學

【答案】A

【解析】培養目標是指是各級各類學校對受教育者身心發展所提出的具體標準和要求。根據培養目標的不同可將中學區分為以升學為主要目標的普通中學、以就業為主要目標的職業中學和兩者兼備的綜合中學。

28強調“教學過程作為課程開發的過程”的課程實施取向是(  )。[統考2015研]

A.忠實取向

B.相互適應取向

C.創生取向

D.目標中心取向

【答案】C

【解析】課程創生取向即把課程實施視為師生在具體的課堂情境中共同合作、創造新的教育經驗的過程。真正的課程并不是在實施之前就固定下來的,它是情境化、人格化的。課程實施本質上是在具體的課堂情境中“創生”新的教育經驗的過程。既有的課程方案不過是一種供這種經驗創生過程選擇的工具而已。

29麥克費爾的體諒模式中所使用的人際或社會問題情境教材是(  )。[統考2015研]

A.《學會關心》

B.《生命線》

C.《中學道德教育》

D.《社會與道德教育》

【答案】B

【解析】《生命線》是由麥克費爾等人編制的一套獨具特色的人際-社會情境問題教材。這套教材是實施體諒模式的支柱,由《設身處地》《證明規則》《你會怎么辦?》三部分組成,循序漸進地向學生呈現越來越復雜的人際與社會情境。

30教師在長期壓力的體驗下,會出現情感、態度和行為的衰竭狀態,消極應對工作。這種問題屬于(  )。[統考2015研]

A.職業倦怠

B.職業迷茫

C.職業逃避

D.職業道德失范

【答案】A

【解析】職業倦怠是指一個人在社會期望值、個體內在的期望值過高而客觀實際又達不到預期的目標的情況下所產生的失望的情緒、疲憊的心態的一種心理現象。教師職業倦怠的典型癥狀是工作滿意度低、工作熱情和興趣的喪失以及情感的疏離和冷漠。

31《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在普通高中深入推出課程改革,積極開展研究生學習、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建立科學的教育質量評價體系,建立學生發展指導制度。采取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統考2015研]

A.普通高中教育多樣化

B.普通高中教育特色化

C.全面普及普通高中教育

D.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

【答案】D

【解析】《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上述表述措施的主要目的就是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在應試教育的壓力下,采取最合理的措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32結構功能主義者認為,結構良好的教育有助于社會流動,是實現社會公平的平衡器,因此學校是社會進步和改革最基本和最有效的工具。這種觀點強調的是(  )。[統考2015研]

A.正向顯性功能

B.正向隱性功能

C.負向顯性功能

D.負向隱性功能

【答案】A

【解析】顯性教育功能是依照教育目的,教育在實際運行中所出現的與之相符合的結果;隱性教育功能是伴隨顯性教育功能所出現的非預期的功能。教育的正向功能是指教育積極地促進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積極地促進人的成長與發展。教育的負向功能是指教育對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起著消極的阻礙的作用,對人的成長發展起著消極阻礙的作用。題干所述是教育社會動能的實現,屬于正向顯性功能。

33研究表明,人的發展存在個體差異,充分尊重和利用這種發展特點的教育措施特有(  )。[統考2015研]

A.個別輔導,分層教學,小組合作學習

B.個別輔導,分層教學,班級授課

C.分層教學,班級授課,小組合作學習

D.班級授課,小組合作學習,個別輔導

【答案】A

【解析】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就是要根據學生的個性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個別輔導是一位輔導老師對單個學生進行的輔導;分層教學是將學生按照智力測驗分數和學業成績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組,教師根據不同班組的實際水平進行教學;小組合作學習是以合作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發揮小組每個成員的作用,共同達成教學目標的教學活動。這三種教育措施均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班級授課制是一種集體教學形式,不利于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進行因材施教。

推薦閱讀
  1. 2016年管理類專業學位聯考綜合能力考試邏輯歷年真題分類精解
  2. 2020年中央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434國際商務專業基礎[專業碩士]考前沖刺最后三套卷
  3. 西北大學文學院618中國古代文學史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4. 馬少華《新聞評論教程》(第2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5. 管致中《信號與線性系統》(第5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下冊)
  6. 全國名校經濟學考研真題及詳解(適用于考卷中含西方經濟學和政治經濟學的名校)
  7. 曼昆《經濟學原理(宏觀經濟學分冊)》配套題庫【課后習題+章節題庫(含名校考研真題)+模擬試題】
  8. 程恩富《現代政治經濟學新編》配套模擬試題及詳解
  9. 天津外國語大學448漢語寫作與百科知識[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10. 天津大學物理化學教研室《物理化學》(第5版)(下冊)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11. 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插圖修訂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12. 帕金《宏觀經濟學》(第8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贈兩套模擬試題及詳解】
  13. 孫繼南《中國音樂通史簡編》(修訂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14. 廈門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系434國際商務專業基礎[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15. 寧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626毛澤東思想和中特理論概論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浪卡子县| 扶绥县| 镇巴县| 子长县| 大渡口区| 基隆市| 光泽县| 镇坪县| 西昌市| 宜章县| 承德县| 玛纳斯县| 延边| 塔河县| 宣威市| 镶黄旗| 黄龙县| 京山县| 濮阳市| 福州市| 资溪县| 涡阳县| 大庆市| 涞源县| 西安市| 玉山县| 正定县| 天镇县| 宁强县| 枣庄市| 长春市| 甘孜县| 和静县| 疏勒县| 炎陵县| 西乌珠穆沁旗| 宝兴县| 湟中县| 陆丰市| 龙里县| 集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