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笑天《社會研究方法》(第5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圣才電子書
- 5512字
- 2021-05-25 19:04:35
1.2 課后習題詳解
一、基本概念
1社會研究
答:社會研究是指一種以經驗的方式,對社會世界中人們的行為、態度、關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種社會現象、社會產物所進行的科學的探究活動。社會研究是科學的一個部分,其目標是探索和理解人們生活于其中的社會世界。
2方法論
答:社會研究的方法論涉及的主要是社會研究過程的邏輯和研究的哲學基礎,或者說,方法論所涉及的是規范一門科學學科的原理、原則和方法的體系。研究的主要問題包括:①社會現象的性質及其理解;②社會研究的哲學基礎及其假定;③社會研究過程和結果的客觀性問題;④社會研究者的價值與研究之間的關系;⑤社會研究中的不同范式及其應用;⑥不同研究方式的內在邏輯。
3研究方式
答:研究方式是指研究所采取的具體形式或研究的具體類型。社會研究的具體方式通常劃分為四種主要類型:①調查研究;②實驗研究;③實地研究;④利用文獻的定量研究。其中,每一種方式都具備某些基本的元素或特定的語言,構成一項具體社會研究區別于其他社會研究的明顯特征。同時,每一種方式都可以獨立地走完一項具體社會研究的全部過程。
4定量研究
答:社會研究方式可以分為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其中,定量研究是實證主義方法論的最集中體現,它側重于且較多地依賴于對事物的測量和計算,用數字和量度來描述現象,強調客觀事實、強調現象之間的相關、強調變量之間的因果聯系,講求研究程序的標準化、系統化和操作化。定量研究的主要目標是“確定”變量之間的關系、相互影響和因果聯系。
5定性研究
答:社會研究方式中的定性研究是人文主義方法論的最集中體現,它側重于和依賴于對事物的含義、特征、隱喻、象征的描述和理解,強調研究程序、研究方式和研究手段上的靈活性、特殊性,注重現象與背景之間的關系,注重現象的變化過程,注重現象和行為對于行為主體所具有的意義。定性研究的主要目標是深入地“理解”社會現象。
二、思考與實踐
1聯系實際舉例說明社會研究所面臨的主要困難。
答:社會研究所面臨的主要困難包括以下五個方面:
(1)人的特殊性
社會研究的對象是人、人的行為,以及由人和人的行為所構成的社會現象和社會產物。人是一種有思想、有感情、有動機并且對社會研究的活動有反應的研究對象。人有自我意識,也有主觀意志。因此,人們可能會不與研究者合作,也可能為了個人的利益或其他原因而采取出人意料的行為。正因為人的這種特殊性,使得社會研究中對各種社會現象、各種社會行為的解釋和預測,常常達不到自然科學中所能達到的那樣高的準確程度。
例如,管理學中的“霍桑效應”就是人的這種主觀意識及其影響的最好說明。
(2)研究的干擾性
對人們的社會行為進行研究,這種行為本身也有可能改變它所研究的行為。無論是采取觀察的方法,還是采取調查的方法、實驗的方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這種干擾和影響。
例如,假設希望研究城市居民閑暇時間在家庭中的生活內容及其方式。當采用觀察的方法進行這項研究時(即當觀察員進入所觀察的居民家庭時),這些普通居民家庭的實際的閑暇生活方式肯定會被觀察者的出現和參與所干擾。觀察員所“看到”的,實際上是受到觀察者出現的影響后的狀況。如果當時沒有觀察者的出現,實際狀況可能會是另一種樣子。
(3)社會現象的復雜性
社會研究對象和研究主題的特殊性,使得社會研究所涉及的現象更為復雜,相關因素更多。社會生活中人們的不同行為既會受到個人特定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的影響和制約,還會受到他所生存的社會環境、他所具有的社會關系以及他所形成的社會互動的影響和制約。因此,社會研究者通常比自然科學研究者要面臨更多、更復雜的變量和關系,他們往往也更難分清現象的原因和結果。
例如,集群行為的出現,既可能與當時人們的個人生理、心理因素有關,還可能與個人所處的環境場所、個人的社會關系情況等有關,因此導致集群行為出現的原因是非常復雜的。
(4)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約
社會研究除了會受到與自然科學研究相同的各種自然條件的限制以外,有時還會受到倫理的、道德的、政治的因素的限制。社會研究者必須十分謹慎地在自己的研究與人們的尊嚴、權利、利益之間,在自己的研究與社會的倫理、道德、法律、規范之間,劃出明確的界限。
例如,社會研究者不能為了探討“家長的放任自流對青少年犯罪的影響”,而要求家長們不去管教自己的孩子;也不能采取讓夫婦離婚的方式,來研究單親家庭對兒童個性的影響。
(5)保持客觀性的困難
與自然科學家不同,社會學家本人也是他所研究的對象的一部分。因此,社會研究者在研究過程中要像自然科學家那樣保持一種客觀的、超然的態度,就要困難得多。所研究對象的狀況、處境、經歷,以及行為、態度、價值取向,常常在社會研究者的心中產生某種“共鳴”或“印象”。而研究者主觀上的這種情感體驗,往往又會在不知不覺中影響到他對資料的反應和對研究結果的解釋。
例如,對性工作者從業原因的研究中,研究者很可能由于對性工作者的不認同感而在研究的過程中出現價值偏向的問題。
2社會研究的方法體系由哪幾個部分構成?不同的方法論、研究方式和具體方法之間存在著怎樣的關系?
答:(1)社會研究的方法體系的構成
通常將社會研究的方法體系劃分為三個不同的層次或部分:
①方法論。社會研究的方法論所涉及的主要是社會研究過程的邏輯和研究的哲學基礎。或者說,方法論所涉及的是規范一門科學學科的原理、原則和方法的體系。
②研究方式。研究方式指的是研究所采取的具體形式或研究的具體類型。通常,把社會研究的具體方式劃分為定量研究方式與定性研究方式兩大類。每一類方式中又包含各種不同的具體類型。
③具體方法和技術。具體方法和技術指的是在研究過程中研究者所使用的各種資料收集方法、資料分析方法,以及各種特定的操作程序和技術。
(2)不同的方法論、研究方式和具體方法之間的關系
社會研究的方法體系是一個有機的整體。雖然它們之間有層次上的差別,但各種方法論、研究方式、具體方法和技術都不是各自獨立、互不相關的。方法論與研究方式之間、研究方式與具體方法和技術之間,都存在著十分緊密的內在聯系。
①由于方法論是指導研究的一般思想方法和哲學基礎,因而它與研究方式之間的關系尤為密切。不同的方法論觀點不僅影響著研究者對研究問題的選擇,同時更直接影響著研究者對研究方式的選擇,以至于在研究方式和方法論之間,逐漸形成了一種常見的模式。比如:
a.運用實證主義方法論的社會研究者,通常采用調查研究、實驗研究以及利用文獻的定量研究的方式,以凸顯研究的規范性、精確性、客觀性。
b.運用人文主義方法論的社會研究者,則更經常地采用實地研究的方式,以凸顯研究過程的特殊性、深入性、主觀性。
反過來,不同的方法論傾向及其與之相適應、相配合的研究方式,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約和影響著研究者對研究領域,特別是對研究問題的選擇。
②各種不同的具體方法和技術與不同的研究方式之間,也存在著一種內在的聯系。比如:
a.調查研究的方式往往需要運用抽樣的方法、需要設計問卷的技術、需要運用計算機對收集的資料進行統計分析。
b.實地研究的方式往往需要運用參與觀察的方法、無結構訪問的方法,以及定性資料的分析技術。
c.實驗研究需要運用隨機指派的方法、量表測驗的方法、量表制作技術、實驗刺激技術和實驗控制技術。
d.利用文獻的定量研究的方式往往需要運用內容分析、二次分析、現存資料統計分析方法等。
3找幾篇發表在《社會學研究》或相關社會科學學術刊物上的社會研究報告進行閱讀,看看它們分別采取的是哪種社會研究方式,所用的具體資料收集方法是什么。
提示:此題為開放題,可根據個人所找的具體文章進行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4實證主義方法論的主要特點是什么?人文主義方法論的主要特點又是什么?你如何看待這兩種不同的方法論主張?
答:實證主義與人文主義兩種不同的方法論主張在經驗研究中代表著兩種不同的探求知識的方法。
(1)實證主義方法論的主要特點
實證主義認為社會研究應該向自然科學研究看齊,應該對社會世界中的現象及其相互聯系進行類似于自然科學那樣的探討。強調把“社會現象”當作“物”來看待。要通過非常具體、非常客觀的觀察,通過經驗概括得出結論。同時,這種研究過程還應該是可以重復的。在研究方式上,定量研究是實證主義方法論的最典型特征。
(2)人文主義方法論的主要特點
人文主義方法論認為研究社會現象和人們的社會行為時,需要充分考慮到人的特殊性,考慮到社會現象與自然現象之間的差別,要發揮研究者在研究過程中的主觀性。在研究方式上,定性研究是人文主義方法論的典型特征。
具體而言有兩個方面:
①從本體論上看,定性研究范式假定人類行為是一種有意義的行動,它可以通過人的意識和情感作用來完成一切認知。同時,人的行動也是社會取向的,“我”畢竟要走向“他人”。因此,人不僅通過自我來追求意義,同時也必須通過他人來賦予世界意義。
②從認識論上看,它強調知識的形成和發展并非只受知識內在理性原則的限制或是純粹由理性推論而來,它是由主體的意識作用在日常生活世界不斷與其他的人或事物的接觸中,來建立可供溝通的知識,即知識的形成是經由“協商”的過程而來。因此,人們應從相互主體的立場,交換彼此的觀點,并用來詮釋行為的意義,進而建立日常生活中達成共識的規則或知識。
(3)對兩種方法論主張的評價
社會研究的方法論問題涉及到價值在問題選擇和資料解釋中的影響、理論與研究之間的關系、研究結果對行為的預測能力,以及對有關人類行為的客觀的、科學的探討的可能性等。在上述各種問題上,實證主義方法論與人文主義方法論之間都存在著明顯的分歧。但是,如果把二者看作觀察和認識社會世界的兩種不同視角的話,就不會對二者之間的差異感到不安了,因為實證主義方法論與人文主義方法論代表著觀察和認識社會世界的兩種不同視角。兩者本身無優劣之分,都是進行社會學研究的傳統范式和方法論。
5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存在哪些主要的差別?如何理解二者之間不存在好壞優劣之分?請說明理由。
答:(1)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的主要差別
①在分析方式上,定量研究側重于且較多地依賴于對事物的測量和計算。而定性研究則側重于和依賴于對事物的含義、特征、隱喻、象征的描述和理解。
②在發展程度上,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方式的發展是不平衡的。定量研究方式發展十分迅速,進展也很大;定性研究方式由于其來自與定量研究方式所不同的哲學傳統和所具有的不同假定,往往被人們忽視。同時,由于定性研究方式在實踐上常被批評為“非科學的”和缺乏信度的,因而其進展遭遇了很大的阻力。
③從認識論角度看,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存在著根本的區別——它們基于不同的范式。定量研究源于實證主義,它在范式上更接近于科學的范式。定性研究則從屬于人文主義的自然范式,即研究應在自然的環境和條件中進行,而研究所獲得的結果和意義也只適應于這種特定的環境和條件。這種方法的核心是“整體地”理解和解釋自然情景。
④從研究的邏輯過程看,定量研究與演繹的過程更為接近,即它從一般的原理推廣到特殊的情景中去;而定性研究基于描述性分析,它在本質上是一個歸納的過程,即從特殊情景中歸納出一般的結論。
⑤從研究的目標看,定量研究者往往強調客觀事實、強調現象之間的相關、強調變量之間的因果聯系,其主要目標是“確定”變量之間的關系、相互影響和因果聯系。而定性研究者則更加注重現象與背景之間的關系、更加注重現象的變化過程、注重現象和行為對于行為主體所具有的意義,其主要目標是深入地“理解”社會現象。定性研究者認為事實和價值無法分離,而定量研究者強調在研究中一定要努力做到“價值無涉”和“價值中立”。
⑥在理論與研究的關系上,定性研究通常與理論建構的目標相伴隨,理論是在研究的過程中逐漸發現和形成的。并且,隨著研究的進行,理論不斷被選擇、被改變、被放棄、被修正。而定量研究常常是用來進行理論檢驗的。
⑦在研究方式上,定量研究者更加強調研究程序的標準化、系統化和操作化;而定性研究者則往往更加強調研究程序、研究方式和研究手段上的靈活性、特殊性。實驗、調查、內容分析等,是定量研究中最常見的研究方式;量表測量、問卷調查、結構式訪問、結構式觀察等是定量研究中常見的資料收集方法。而實地研究是定性研究最常見的研究方式,參與觀察、無結構訪問、個人生活史等,則是定性研究中主要的資料收集技術。
⑧在所得資料的性質及其結果的說明方式上,定量研究所獲得的主要是數量化的資料;而定性研究所獲得的則是具體的、個別的實例。定量研究的結果主要靠統計分析數據來表達;而定性研究的結果則是靠文字的描述來說明。定量研究的結果在概括性、精確性上特征明顯;定性研究則以其資料的豐富性、細致性和理解的深入性而與定量方法相對照、相補充。
總的來說,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是社會研究過程中可以采取的兩條途徑,二者之間不存在孰優孰劣的問題。
(2)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之間不存在好壞優劣之分的原因
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是社會研究過程中可以采取的兩條途徑,它們所能提供的是兩種不同性質的圖畫。在社會研究者認識社會現象的過程中,它們所能回答的問題不同,回答問題的方式也不同。可以說,它們發揮著各不相同的作用。對于有些研究情景和研究問題而言,最合適的方式或許是定量研究;但與此同時,另一些研究情景和研究問題則只適合采用定性研究的方式進行探討。至于在實際社會研究中該運用哪種方式,這不僅取決于研究者的個人興趣,而且取決于他所要解決的問題,因而不能簡單地說孰優孰劣。
6陳述社會研究的一般程序,畫出這一過程及其主要內容的簡圖。
答:社會研究過程的五個階段包括:選擇問題階段、研究設計階段、研究實施階段、資料分析階段、得出結果階段。社會研究的基本過程如圖1-1所示。
圖1-1 社會研究的基本過程
- 張雷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日語專業基礎日語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第4版)
- 河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357英語翻譯基礎[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南京財經大學經濟學院432統計學[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李當歧《服裝學概論》(第2版)筆記和課后習題詳解
- 朱善利《微觀經濟學》(第3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2020年同等學力申碩《新聞傳播學學科綜合水平考試(新聞學專業)》題庫【歷年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聊城大學外國語學院809翻譯與寫作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葉青《刑事訴訟法學》(上海人民出版社第3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戴國強《貨幣金融學》(第2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外語學院773基礎法語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431金融學綜合[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山東大學外國語學院357英語翻譯基礎[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13年修訂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347心理學專業綜合[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