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B411050 路基工程質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的備選項中,只有1個最符合題意)

1GPS-RTK技術用于道路中線施工放樣時,應先計算出線路上里程樁的(  )。[2017年真題]

A.方位標

B.坐標

C.距離

D.象限角

【答案】B

【解析】GPS-RTK技術用于道路中線的施工放樣,其作業效率較高,降低了作業條件要求,可全天候作業,定位精度高,沒有誤差累計,操作比較簡便,有極強的數據處理能力,自動化、集成化程度高,可快速測設出道路中線上各里程樁位置。GPS-RTK技術具有多種放樣功能。在進行道路中線施工放樣之前,首先要計算出線路上里程樁的坐標,然后才能用GPS-RTK的放樣功能解算放樣點的平面位置。

2路基產生“彈簧”現象的防治措施不包括(  )。

A.對路基邊坡采取綜合防護措施,如植草或植樹,采用砌石或混凝土塊對邊坡進行防護

B.對產生“彈簧”且急于趕工的路段,可摻生石灰粉翻拌

C.清除碾壓層下軟弱層,換填良性土壤后重新碾壓

D.對產生“彈簧”的部位,可將其過濕土翻曬,拌合均勻后重新碾壓,或挖除換填含水率適宜的良性土壤后重新碾壓

【答案】A

【解析】路基“彈簧”的治理措施包括以下三個方面:清除碾壓層下軟弱層,換填良性土壤后重新碾壓。對產生彈簧的部位,可將其過濕土翻曬,拌合均勻后重新碾壓,或挖除換填含水率適宜的良性土壤后重新碾壓。對產生“彈簧”現象且急于趕工的路段,可摻生石灰粉翻拌,待其含水率適宜后重新碾壓。

3路基邊緣壓實度不足的原因不包括(  )。

A.壓路機具碾壓不到邊

B.填土松鋪厚度過大

C.路基邊緣壓實遍數不夠

D.采用三輪壓路機碾壓時,邊緣帶(0~75cm)碾壓頻率低于行車帶

【答案】B

【解析】路基邊緣壓實度不足的原因有:路基填筑寬度不足,未按超寬填筑要求施工;壓實機具碾壓不到邊路基邊緣漏壓或壓實遍數不夠采用三輪壓路機碾壓時,邊緣帶(0~75cm)碾壓頻率低于行車帶。

4下列有關邊坡滑坡病害的防治措施中說法正確的是(  )。

A.原地面坡度大于12%的路段,應采用橫向水平分層法施工

B.用透水性較差的土填筑于路堤下層時,應做成4%的單向橫坡

C.透水性較差的土填筑上層時,應覆蓋在由透水性較好的土所填筑的路堤邊坡上

D.路基填筑過程中嚴格控制有效寬度

【答案】D

【解析】預防邊坡滑坡的措施有:路基設計時,充分考慮使用年限內地震、洪水和水位變化給路基穩定帶來的影響。軟土處理要到位,及時發現暗溝、暗塘并妥善處治。加強沉降觀測和側向位移觀測,及時發現滑坡苗頭。摻加穩定劑提高路基層位強度,酌情控制填土速率。路基填筑過程中嚴格控制有效寬度加強地表水、地下水的排除,提高路基的水穩定性。減輕路基滑體上部重量或采用支擋、錨拉工程維持滑體的力學平衡;同時設置導流、防護設施,減少洪水對路基的沖刷侵蝕。原地面坡度大于12%的路段,應采用縱向水平分層法施工,沿縱坡分層,逐層填壓密實。用透水性較差的土填筑于路堤下層時,應做成4%的雙向橫坡;如用于填筑上層時,除干旱地區外,不應覆蓋在由透水性較好的土所填筑的路堤邊坡。

5較大規模的崩塌,一般多產生在高度大于30m,坡度(  )的地形條件。

A.大于75°

B.大于45°

C.小于45°

D.小于30°

【答案】B

【解析】土質路塹邊坡塌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由于邊坡土質屬于很容易變松的砂類土、礫類土以及受到雨水浸入后易于失穩的土,而在設計或施工時采用了較小的邊坡坡度;較大規模的崩塌,一般多產生在高度大于30m,坡度大于45°(大多數介于55°~70°之間)的地形條件;上緩下陡的凸坡和凹凸不平的陡坡;暴雨、久雨或強震之后;在多年冰凍地區,由于開挖路基,使含有大量冰體的多年凍土溶解,引起路塹邊坡坍塌。

6下列有關預防路基縱向開裂的措施中錯誤的是(  )。

A.滲水性、水穩性差異較大的土石混合料應分層或分段填筑,宜縱向分幅填筑

B.提高填筑層壓實均勻度

C.及時發現路基基底暗溝、暗塘,消除軟弱層

D.半填半挖路段,地面橫坡大于1∶5及舊路利用路段,應嚴格按規范要求將原地面挖成寬度不小于1.0m的臺階并壓實

【答案】A

【解析】路基縱向開裂的預防措施有:認真調查現場并徹底清表,及時發現路基基底暗溝、暗塘,消除軟弱層;徹底清除溝、塘淤泥,并選用水穩性好的材料嚴格分層回填,嚴格控制壓實度滿足設計要求;提高填筑層壓實均勻度半填半挖路段,地面橫坡大于1∶5及舊路利用路段,應嚴格按規范要求將原地面挖成寬度不小于1.0m的臺階并壓實;滲水性、水穩性差異較大的土石混合料應分層或分段填筑,不宜縱向分幅填筑;若遇有軟弱層或古河道,填土路基完工后應進行超載預壓,預防不均勻沉降;嚴格控制路基邊坡,符合設計要求,杜絕虧坡現象。

7路基橫向開裂的原因不包括(  )。

A.路基填料直接使用了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數大于26的土

B.填筑順序不當,路基頂下層平整度填筑層厚度相差懸殊,且最小壓實厚度小于8cm

C.排水措施不力,造成積水

D.受到雨水的浸入

【答案】D

【解析】路基出現橫向裂縫,將會反射至路面基層、面層,如不能有效預防,將會加重地表水對路面結構的損害,影響結構的整體性和耐久性。其原因包括:路基填料直接使用了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數大于26的土;同一填筑層路基填料混雜,塑性指數相差懸殊;填筑順序不當,路基頂填筑層作業段銜接施工工藝不符合規范要求,路基頂下層平整度填筑層厚度相差懸殊,且最小壓實厚度小于8cm;排水措施不力,造成積水

二、多項選擇題(每題的備選項中,有2個或2個以上符合題意,至少有1個錯項)

1路基邊坡病害包括(  )。[2012年真題]

A.表層溜坍

B.崩塌

C.滑坡

D.落石

E.反射裂縫

【答案】ABCD

【解析】路基邊坡的常見病害有滑坡、塌落、落石崩塌、堆塌、表層溜坍、錯落、沖溝等。

2導致路基行車帶壓實度不足,甚至局部出現“彈簧”現象的主要原因有(  )。[2017年真題]

A.壓路機質量偏小

B.填料含水量過大

C.透水性差的土壤包裹于透水性好的土壤

D.填土松鋪厚度過大

E.壓路機碾壓速度過慢

【答案】ABCD

【解析】路基施工中壓實度不能滿足質量標準要求,甚至局部出現“彈簧”現象,主要原因是:壓實遍數不合理;壓路機質量偏小填土松鋪厚度過大碾壓不均勻,局部有漏壓現象;含水率大于最佳含水率,特別是超過最佳含水率兩個百分點,造成“彈簧”現象;沒有對上一層表面浮土或松軟層進行處治;土場土質種類多,出現異類土壤混填,尤其是透水性差的土壤包裹透水性好的土壤,形成了水囊,造成“彈簧”現象;填土顆粒過大(>10cm),顆粒之間空隙過大,或采用不符合要求的填料(天然稠度小于1.1,液限大于40,塑性指數大于18)。

3造成高填方路基沉降的原因有(  )。

A.全斷面范圍均勻分層填筑

B.路基填料中混入種植土

C.先施工低路堤,后施工高填方路基

D.原地面處理不徹底

E.在填挖交界處沒有挖臺階

【答案】BCDE

【解析】高填方路基沉降的原因主要包括:路基施工前未認真設置縱、橫向排水系統或排水系統不暢通;原地面處理不徹底,地基壓實度不足等因素;在高填方路堤施工中,未嚴格按分層填筑分層碾壓工藝施工,路基壓實度不足而導致路基沉降變形;不良地質路段未予以處理而導致路基沉降變形;路基縱、橫向填挖交界處未按規范要求挖臺階,原狀土和填筑土密度不同,銜接不良而導致路基不均勻沉降;填筑路基時,未全斷面范圍均勻分層填筑,而是先填半幅,后填另半幅而發生不均勻沉降;施工中路基土含水率控制不嚴,導致壓實度不足,而產生不均勻沉降;施工組織安排不當,先施工低路堤,后施工高填方路基沒有按照相關規范要求的厚度進行鋪筑導致壓實度達不到規范規定的要求;路堤填料土質差,填料中混進了種植土、腐殖土或泥沼土等劣質土。

4高填方路基沉降的預防措施包括(  )。

A.路堤填筑方式應采用水平分層填筑

B.選擇水穩性好、干密度大、承載能力高的礫石類土填筑路基為宜

C.宜采用縱向分層填筑施工

D.分層松鋪厚度一般控制在40cm

E.重型輪胎壓路機和振動壓路機效果比較好

【答案】ABE

【解析】高填方路基沉降的預防措施包括:做好施工組織設計,合理安排各施工段的先后順序。基底承載力應滿足設計要求。填筑路基前,疏通路基兩側縱橫向排水系統,避免路基受水浸泡。嚴格選取路基填料用土,宜優先采用強度高水穩性好的材料,或采用輕質材料。受水淹浸的部分,應采用水穩性和透水性均好的材料。土質應均勻一致,不得混雜,剔除超大顆粒填料,保證各點密實度均勻一致。盡量選擇集中取土,避免沿線取土。路堤填筑方式應采用水平分層填筑,即按照橫斷面全寬分層逐層向上填筑。合理確定路基填筑厚度,分層松鋪厚度一般控制在30cm控制路基填料含水率。選擇合適的壓實機具,重型輪胎壓路機振動壓路機效果比較好。做好壓實度的檢測工作。確保填挖結合部的整體施工質量。?施工過程中宜進行沉降觀測,按照設計要求控制填筑速率。

三、案例題(請根據背景資料,按要求作答)

(一)

【背景資料】

某承包人承接了一段長為19km的高速公路路基工程。該項目位于微丘地區,路基填料為土方。為確保項目的工期、質量、安全和成本,項目部制定了施工方案和一系列的規章制度。在路基施工中特別強調了土方路基施工的如下質量控制關鍵點:

(1)施工放樣與斷面測量。

(2)保證填土材料合格。

承包人嚴格按照有關規范和要求進行施工。在路堤填筑過程中局部出現了“彈簧”。為了趕工期,施工單位采取了摻生石灰粉翻拌的方法處理,待其含水量適宜后重新碾壓。施工中,實測了壓實度、縱斷高程、中線偏位、寬度、橫坡項目,且符合相關要求。工程完工后,項目經理部及時組織有關人員編寫了工程技術總結報告,報告包括了工程概況、安全技術措施、實施技術管理制度、技術檔案管理、技術經濟效益分析等方面的內容。[2005年真題]

問題:

1.補充路基施工的質量控制關鍵點。

2.在土方路基實測項目中,還應實測哪些項目?

3.在道路施工中,對壓實度進行檢測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4.對路基“彈簧”治理,除了背景資料中給出的方法外,還有哪些方法?

5.在技術總結報告中,除背景資料中給出的幾方面內容外,還應包括哪些主要內容?

【參考答案】

1補充路基施工的質量控制關鍵點。

答:路基施工的質量控制關鍵點還有:

(1)路基原地面處理,按施工技術合同或規范規定要求處理,并認真整平壓實。

(2)壓實設備及壓實方案。

(3)路基縱橫向排水系統設置。

(4)每層的松鋪厚度,橫坡及填筑速率。

(5)分層壓實,控制填土的含水量,確保壓實度達到設計要求。

2在土方路基實測項目中,還應實測哪些項目?

答:在土方路基實測項目中,還應實測的項目有:彎沉值、平整度和邊坡。

3在道路施工中,對壓實度進行檢測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答:在道路施工中,對壓實度進行檢測的常用方法有:灌砂法、環刀法、核子密度濕度儀法。

4對路基“彈簧”治理,除了背景資料中給出的方法外,還有哪些方法?

答:對路基“彈簧”治理,除了背景資料中給出的方法外,其他的方法包括:

(1)清除碾壓層下軟弱層,換填良性土壤后重新碾壓;

(2)對產生“彈簧”現象的部位,可將其過濕土翻曬,拌合均勻后重新碾壓,或挖除換填含水率適宜的良性土壤后重新碾壓。

5在技術總結報告中,除背景資料中給出的幾方面內容外,還應包括哪些主要內容?

答:在技術總結報告中,除背景資料中給出的幾方面內容外,還應包括的主要內容有:

(1)四新技術的推廣應用情況;

(2)技術創新項目及運用效果;

(3)施工中關鍵技術的研究和技術難題的解決實施情況;

(4)施工中存在的技術失誤、工程質量事故的原因及經驗教訓;

(5)瀝青混凝土和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中進行質量監控的手段和方法;

(6)推廣應用的先進的試驗儀器和試驗方法以及在質量控制中所起的積極作用;

(7)本工程實現施工過程“零缺陷質量管理”的經驗和方法;

(8)對本工程的“高、新、特、難”項目的分項或分部工程進行專題技術總結。

(二)

【背景資料】

某施工單位承包了一條21.7km的二級公路,路面面層為瀝青混凝土,基層為水泥穩定碎石。其中K22+300~K22+700路段,地面橫坡陡于1∶5,填方平均高度為12m左右。施工單位填筑前,對地基原狀土進行了檢測,土的強度符合要求,然后對地基進行了壓實處理。由于前后路段開挖后,可調運利用的填料主要是石方,為節約用地,降低建設成本,在請示建設單位后,施工單位將填土路基變更為填石路基,邊坡為1∶1.5。為了加快施工進度,采用了傾填的方式進行施工,在路床底面下1.0m范圍內改為分層填筑并壓實。

在整個施工過程中,施工單位對石方路基進行了質量檢驗。路堤填筑完畢后不久,該路段出現了部分邊坡坍塌。經處理后,該項目通過驗收,評定為合格工程。[2004年真題]

問題:

1.背景資料中的“設計變更”,是否符合變更設計制度的要求?為什么?較大問題的變更如何處理方為有效?

2.從提供的背景材料中分析引起部分邊坡坍塌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3.當采用傾填方式進行施工時,填石路堤在傾填前,對路堤邊坡坡腳該如何處置?

4.路堤邊坡除了邊坡坍塌外,還有哪些常見病害?

5.施工單位對石方路基的質量檢驗,應該實測哪些項目?

6.在工程質量評定等級時,通常采用雙指標控制工程質量等級,請問雙指標是哪兩個指標?

【參考答案】

1背景資料中的“設計變更”,是否符合變更設計制度的要求?為什么?較大問題的變更如何處理方為有效?

答:(1)背景資料中的“設計變更”,不符合變更設計制度的要求。

(2)理由:沒有同設計單位洽商。

(3)重要工程部位及較大問題的變更必須由建設單位、設計單位和施工單位三方進行洽商,由設計單位修改,向施工單位簽發《設計變更通知單》方為有效。

2從提供的背景材料中分析引起部分邊坡坍塌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答:從提供的背景材料中分析引起部分邊坡坍塌的原因可能是:

(1)邊坡坡度過陡,沒有做好排水工程,因局部沖刷淘空路基邊坡坡腳;

(2)對路基邊坡沒有采取綜合的防護措施。

3當采用傾填方式進行施工時,填石路堤在傾填前,對路堤邊坡坡腳該如何處置?

答:當采用傾填方式進行施工時,填石路堤在傾填前,應對路堤邊坡挖成寬度不小于1m的臺階;路堤邊坡坡腳應用粒徑大于30cm的硬質石料碼砌,碼砌厚度不小于2m。

4路堤邊坡除了邊坡坍塌外,還有哪些常見病害?

答:路堤邊坡除了坍塌外,其余病害有:滑坡、落石、崩塌、堆塌、表層溜坍、錯落、沖溝等。

5施工單位對石方路基的質量檢驗,應該實測哪些項目?

答:施工單位對石方路基的質量檢驗項目包括:壓實度、縱斷高程、中線偏位、寬度、平整度、橫坡、邊坡坡度和平順度。

6在工程質量評定等級時,通常采用雙指標控制工程質量等級,請問雙指標是哪兩個指標?

答:在工程質量評定等級時,控制工程質量等級的兩個指標是:優良率和工程質量評分值。

(三)

【背景資料】

某高速公路路基工程,全長20.5km。其中路基土方為180萬m3,絕大部分為借土填方。施工過程中發生如下事件:

事件1:因填土路堤在冬期施工,施工組織設計中填土路堤的施工方法采用水平分層填筑法,要求每層填料布料均勻,松鋪厚度不超過50cm,施工程序為:取土→運輸→推土機初平→壓路機碾壓→平地機整平。

事件2:為確保項目的工期、質量、安全和成本,項目部制定了施工方案和一系列的規章制度。在路基施工中逐層檢驗了壓實度、縱斷高程、中線偏位。

事件3:在壓實度檢測時,發現路基邊緣壓實度不足,施工單位及時采取了如下預防措施:(1)超寬填筑300mm;(2)控制碾壓工藝,保證機具碾壓到邊。

事件4:路基邊緣碾壓完成后,項目部將擴大范圍的工程量向監理工程師提出計量付款申請。

問題:

1.事件1中,路基工程的施工組織設計中存在哪些問題?

2.補充事件2中土方路基的實測項目。

3.事件3中,路基邊緣壓實度不足的預防措施不完整,請補充。

4.事件4中,監理工程師是否同意計量?說明理由。

【參考答案】

1事件1中,路基工程的施工組織設計中存在哪些問題?

答:事件1中,路基工程的施工組織設計中存在的問題有:

(1)每層填料布料的松鋪厚度不超過50cm是錯誤的,應該為不超過30cm;

(2)施工程序中平地機整平應該在壓路機碾壓之前。

2補充事件2中土方路基的實測項目。

答:事件2中土方路基的實測項目補充如下:彎沉值、寬度、平整度、橫坡、邊坡。

3事件3中,路基邊緣壓實度不足的預防措施不完整,請補充。

答:事件3中,路基邊緣壓實度不足的預防措施補充如下:

(1)控制碾壓順序,確保輪跡重疊寬度和段落搭接超壓長度;

(2)提高路基邊緣帶壓實遍數,確保邊緣帶碾壓頻率高于或不低于行車帶。

4事件4中,監理工程師是否同意計量?說明理由。

答:事件4中,監理工程師應不同意計量。理由如下:

(1)根據計量原則,凡超過了圖紙所示或監理工程師指示或同意的任何長度、面積或體積,均不予計量。該部分的工程量超出了施工圖要求。

(2)該部分施工是承包人為了保證施工質量采取的技術措施,應由承包人自己承擔。

(四)

【背景資料】

某承包人承接了一段長為19km的公路路基工程。該項目位于微丘地區,路基填料為土方。承包人嚴格按照有關規范和要求進行施工。在路堤填筑過程中局部出現了“彈簧”。為了趕工期,施工單位采取了摻生石灰粉翻拌的方法處理,待其含水量適宜后重新碾壓。

問題:

1.分析施工中可能造成路基局部出現了“彈簧”現象的原因有哪些?

2.對路基“彈簧”治理,除了背景材料中給出的方法外,還有哪些方法來治理?

【參考答案】

1分析施工中可能造成路基局部出現了“彈簧”現象的原因有哪些?

答:在施工中可能造成路基局部出現“彈簧”現象的原因有:

(1)壓實遍數不合理。

(2)壓路機質量偏小。

(3)填土松鋪厚度過大。

(4)碾壓不均勻,局部有漏壓現象。

(5)含水率大于最佳含水率,特別是超過最佳含水率兩個百分點,造成“彈簧”現象。

(6)沒有對上一層表面浮土或松軟層進行處治。

(7)土場土質種類多,出現異類土壤混填;尤其是透水性差的土壤包裹透水性好的土壤,形成了水囊,造成“彈簧”現象。

(8)填土顆粒過大(>10cm),顆粒之間空隙過大,或采用不符合要求的填料(天然稠度小于1.1,液限大于40,塑性指數大于18)。

2對路基“彈簧”治理,除了背景材料中給出的方法外,還有哪些方法來治理?

答:對路基“彈簧”治理,除了背景材料中給出的方法外,還有以下方法:

(1)清除碾壓層下軟弱層,換填良性土壤后重新碾壓。

(2)對產生“彈簧”的部位,可將其過濕土翻曬,拌合均勻后重新碾壓;或挖除換填含水率適宜的良性土壤后重新碾壓。

主站蜘蛛池模板: 佛冈县| 合肥市| 南涧| 同心县| 静乐县| 达拉特旗| 潍坊市| 孟津县| 潜山县| 云梦县| 建湖县| 瓦房店市| 榆树市| 乌兰浩特市| 南丰县| 浦城县| 长子县| 小金县| 平度市| 昭苏县| 湖口县| 龙江县| SHOW| 仁怀市| 余姚市| 乌审旗| 甘洛县| 贵港市| 长治市| 清苑县| 公主岭市| 开远市| 怀来县| 梁平县| 合作市| 金门县| 尼玛县| 平谷区| 武义县| 通山县| 安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