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全球環境下的管理[視頻講解]

4.1 本章要點詳解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本章要點

■全球觀

■理解全球環境

■全球經營

■在全球環境中進行管理

理論:適用極廣的理解視角與方式。

應用:需要研究的領域與問題。

方法:案例、調查、實證等。

本章屬于應用領域,還有什么?——創業、創新、變革、公司治理;人力、組織行為、組織設計。

引言

發展你的全球觀——與來自不同文化的人共事

1.了解你自己在跨文化經歷中的開放性與自信水平。

2.假設差異存在到相似性被證實。

3.強調描述而不是解釋或評估。

4.表現同理心。

5.將你的初始解釋當作工作假設。

6.在跨文化主題和方法上進行自我教育。

對本章的學習態度

管理與適應被管理全球化是大多數組織期待的。

對美國制造企業的一項研究發現,在多國經營使得企業的銷售額翻番,比只在國內經營獲得了明顯更高的利潤率。

其他研究發現了額外的證據證明多國經營增加了美國企業的價值。

1.都是美國企業的全球化,與我國完全不同。

2.都是假的?只期待自身全球化。

學習態度——國際化本身是一個極為復雜的問題,涉及國際經濟政治形式,行業領域差異等等,討論集中在必要性與可行性、如何適應以及發展方向上。

重點難點精講

一、全球觀 ★★

1國家狹隘主義

單一語言制是國家狹隘主義(parochialism),即僅用自己的眼睛和視角來看待世界的跡象。

擁有狹隘態度的人沒有意識到,別人有不同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忽視了別人的價值觀和習俗,迅速地將“我們的比他們的更好”這種態度應用到外國文化上。

國家狹隘主義?——整體技能學習度,如何不狹隘?——更努力。

2三種不同的全球觀

(1)民族中心論

民族中心論是一種狹隘的觀點,認為最佳的工作方法和行為是母國(公司總部所在的國家)的做法。支持民族中心論的管理者認為外國人沒有必備的技能、專門技術、知識或經驗,無法像母國人那樣作出好的商業決策。他們不相信外國員工擁有關鍵決策或技術。

(2)多國中心論

多國中心論認為,東道國(組織在母國之外經營業務的國家)的員工知道運營企業的最佳工作方法和實踐。持有這種觀點的管理者將國外的每處運營都看作不同和難以理解的。因此,他們很可能讓當地員工弄清楚如何最好地做事。

(3)全球中心論

這種全球導向的觀點強調使用全球范圍內的最佳方法和人員。持有這種態度的管理者有全球觀,會努力尋求最佳方法和人才,不論他們來自哪里。

不同全球觀之間的區別見表4-1。

表4-1 不同全球觀之間的區別

擴展:

關鍵詞:世界觀

一帶一路、“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是需要更新的。

實質:組織國際化戰略選擇。

民族中心論有問題嗎?——德國、美國。

多國中心與全球中心——行業(制造業與互聯網)、標準化。

二、全球環境 ★★

當今全球環境的一大特點是全球貿易,如今的全球貿易由兩種力量塑造:區域貿易聯盟和確保全球貿易發生的貿易機制。

1區域貿易聯盟

(1)歐盟(European Union,EU)

歐盟是由27個歐洲國家組成的經濟和政治組織。另外還有一些準備加入和可能加入其中的國家,在獲準加入歐盟之前,這些國家必須滿足相關標準,包括民主、法律規制、市場經濟以及遵守歐盟的政治經濟聯盟目標。

歐盟的經濟實力十分強大,它移除了各成員國對旅游、就業、投資和貿易的壁壘。

歐元的啟用和統一的歐洲憲法的制定是歐盟為統一作出的有效舉措。

(2)北美自由貿易區

1992年,墨西哥、加拿大和美國政府就《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達成協議,北美自由貿易區誕生。消除貿易障礙(關稅、進口許可要求、海關使用費)增強了這三個國家的經濟實力。

北美自由貿易區仍然是當今全球經濟中強大的力量。

(3)東南亞國家聯盟

東南亞國家聯盟(ASEAN,簡稱“東盟”)是由10個東南亞國家組成的貿易聯盟。這10個國家加上中國、日本和韓國,組成了一個“東盟10+3”集團。此外,印度、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國家領導人也參加了“東盟10+3”貿易談話。2010年1月1日,中國和東南亞國家聯盟簽署了一項自由貿易協定,造就了全球第三大貿易聯盟。東南亞地區正在為邁向區域一體化而努力。

(4)其他貿易聯盟

53國非洲聯盟(AU),于2002年成立,以“建立一個繁榮、和平、一體化的非洲”為愿景。該聯盟的成員起草了一份經濟發展計劃,以求在非洲國家之間取得更大的聯合。

東非共同體(EAC),是由五個東非國家(布隆迪、肯尼亞、盧旺達、坦桑尼亞和烏干達)組成的一個共同市場。

南亞區域合作聯盟(SAARC),是由8個成員(印度、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孟加拉國、不丹、尼泊爾、馬爾代夫和阿富汗)組成的。南亞區域合作聯盟2006年開始取消關稅,其目標是允許商品和服務的自由流動。

2全球貿易機制

四種重要的全球貿易機制:世界貿易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集團,以及經濟發展與合作組織。

(1)世界貿易組織(WTO)

世界貿易組織是一個由164個成員(截至2016年7月29日)組成的全球組織,負責處理成員間的貿易規則。它成立于1995年,前身是關稅與貿易總協定(GATT)——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開始生效的一個貿易協定。

現在,世界貿易組織是處理國家或地區之間貿易規則的唯一全球組織。

世界貿易組織的目標是通過一個規則體系來幫助成員處理貿易事項,它在監管、促進和保護全球貿易上發揮著重要作用。

(2)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有189個成員,它旨在促進國際貨幣合作,向成員提供政策建議、臨時貸款和技術援助以建立和維護金融穩定、加強經濟實力。

(3)世界銀行集團(WBG)

世界銀行集團由五家緊密聯系的機構組成,由其成員所有,向世界上的發展中國家提供重要的財政和技術幫助。

世界銀行集團的目標是通過向成員提供技術和財政支持來促進長期經濟發展和減少貧困。

(4)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簡稱“經合組織”)于1947年成立,其前身是歐洲經濟合作組織。

經合組織旨在管理美國和加拿大在馬歇爾計劃下對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歐洲重建的援助行為。

經合組織是總部位于巴黎的國際經濟組織,它的使命是幫助35個成員國實現可持續的經濟增長和就業,提升成員國的生活標準,同時維持財政穩定以促進世界經濟的發展。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三、全球經營 ★★★

1不同類型的國際組織

跨國企業(MNC)是指在多個國家開展業務的任何類型的國際企業。其類型如下:

(1)多國化企業。多國化企業將管理權和其他決策權交給東道國。這種類型的全球化反映了多國中心論。一個多國化企業不會將母國的國內成功復制到管理外國運營。相反,它通常雇用東道國的員工來管理企業,營銷戰略則根據國家的特點制定。

(2)全球企業。全球企業將管理權和其他決策權集中在母國進行。這種全球化方法反映了民族中心主義論。全球企業將世界市場看作一個完整的整體,關注全球效率和減少成本的需求。雖然這些企業可能有較大的控股公司,但是影響公司范圍的管理決策還是由母國的總部作出。

(3)無國界組織。一些企業使用一種消除了人為的地理障礙的安排,這種跨國企業被稱為無國界組織,反映了全球中心論。管理者通過選擇這種方法在競爭性的全球市場中提升效率。

2組織實行國際化的方法

全球采購→出口和進口→許可證經營→特許經營→戰略同盟-合資→外國子公司。

國際化投資的參考程度依次從低到高。

(1)全球采購(全球外包)

希望利用最少的投資進入國際化市場的管理者可能從全球采購開始,即從世界上資源最便宜的地方購買原材料或勞動力。其目標是:利用最低廉的成本以增強競爭能力,但組織需要承擔更高的風險。

(2)出口和進口

將組織的產品出口,即在國內生產產品,然后銷往國外。

將組織的產品進口,即購買國外生產的產品,然后在國內銷售。

進出口都涉及最低限度的投資和風險,因此很多小型企業常常使用進出口方式開展全球經營。

(3)許可證經營與特許經營

許可證經營與特許經營是兩種相似的方法,都涉及一個組織向另一個組織授權使用前者的品牌名稱、技術或產品規格,以獲得一筆許可資金或基于銷售的收入提成。唯一的區別是許可證經營可能最初由生產或銷售其他企業產品的制造類企業使用,而特許經營首先由想要使用其他企業名稱或運營手段的服務類企業使用。

(4)戰略同盟

戰略同盟,即組織與外國企業之間建立的一種伙伴關系,它是增加投資的一種方式。這些企業在開發新產品或建設生產設施的過程中共享資源和知識。

戰略同盟的一種特殊形式是合資企業,即各合作方為了某種商業目的組建的一個自主經營的、獨立的組織。這種合作關系為企業提供了在全球競爭的相對容易的方式。

(5)外國子公司

管理者可能選擇通過設立外國子公司作為一個自主經營的、獨立的生產機構或辦事處的方式在海外直接投資。子公司可以作為多國組織(本地控制)或全球組織(集中控制)來管理。這種安排涉及最高的資源承諾,構成了最大的風險。

以上經營模式并不相互獨立,根據目標、領域、部門、業務等靈活、復合使用。

擴展:

更系統全面的分類方式:

(1)貿易類國際經營模式。國際間買賣商品和服務的最普遍方式是進出口貿易。出口有兩種基本的形式,一是直接出口,二是間接出口。國際直接出口常用的方式包括直接向進口商出口以及向進口國派駐機構銷售等。

(2)合同類國際經營模式。合同擴張模式包括補償貿易、管理合同、交鑰匙工程、國際貼牌生產、特許經營等。其中,補償貿易分為互購、抵銷、回購三種方式;特許經營分為產品品牌特許經營和經營模式特許經營。

(3)投資類國際經營模式。采取這一類方式擴張的公司常常致力將公司提升到一個新的階段。有三種形式的投資擴張方式:全資子公司、合資企業和戰略聯盟。戰略聯盟包括渠道合作、技術合作、海外市場及其他合作。

企業國際化研究的主要理論視角:以行為理論為基礎、與創新相聯系、與創業相聯系、以網絡理論為基礎、戰略與資源的視角——構建理論模型。

中外企業國家化研究的差異:

(1)美國——對外投資、獲取成本優勢、勞動力轉移。

(2)中國——開拓市場、獲取合法性、技術與人才、創新。

四、在全球環境中管理 ★★★★

1政治/法律環境

(1)雖然穩定的法律允許準確的預測,但這種確定性并不是每個國家都有的。管理者必須了解企業所處國家的特殊法律,包括它們現行的一些對本企業有影響的政策。

(2)管理者需要注意,風險是全球經營的一部分。這些風險包括政治風險,還有安全、綁架、海事等情況。風險程度較高國家的企業管理者面臨著更大的不確定性。同時,在一些地區,政治干預是無法改變的事實。

2經濟環境

(1)由于經濟體系可能制約決策,一個全球管理者在其他國家經營企業時,首先要了解其經濟體系。理解一個國家的經濟體系類型非常重要。主要的兩種經濟體系類型如下:

自由市場經濟。在自由市場經濟中,資源由私人所有并被私營部門控制。

計劃經濟。在計劃經濟中,中央政府對經濟決策作出計劃。

事實上,并沒有完全的自由市場經濟或計劃經濟,而只是更多地偏向哪種類型。

(2)管理者需要理解的其他經濟問題包括:

貨幣匯率。跨國企業的利潤可以非常不同,這取決于其母國貨幣和經營所在國貨幣的力量。任何貨幣匯率的調整都可能影響到管理者的決策以及企業的利潤水平。

通貨膨脹率。通貨膨脹意味著產品和服務的價格在升高,但是它也會影響到利率、匯率、生活成本以及國家政治和經濟體系的整體信心。不同國家的通貨膨脹率可能也大不相同。管理者需要監管通貨膨脹的趨勢,這樣他們才能夠預測國家貨幣政策可能產生的變化,并且在采購和定價方面作出好的商業決策。

各種各樣的稅收政策。稅收政策可能會成為管理者主要的經濟方面的擔憂。一些國家的稅收法律比跨國企業母國的稅收法律更加嚴格,其他國家的則更加寬松。唯一可以確定的事實是,國家與國家之間差別很大。管理者需要其企業經營所在國家的稅收規定的正確信息,以最小化其企業全部的稅收義務。

擴展:

法律、經濟、政治環境歸根結底是制度環境問題,是一個構建合法性的過程,是一個適應的過程。

舉例:肯德基、iPhone。

3文化環境

組織有其自身的文化,國家同樣也有自己的文化。國家文化包括特定國家的國民共同擁有的價值觀和態度,這些價值觀和態度塑造了他們的行為以及他們認為“什么非常重要”的觀念。國家文化比組織文化對員工的影響更大。然而,國家之間的法律、政治和經濟差異相當明顯,獲取關于文化差異的信息很難。

為什么文化環境最重要?是法律、政治、經濟的基礎,是看不見的冰山。

(1)霍夫斯泰德的文化評估框架

吉爾特·霍夫斯泰德通過研究發現,國家在五個文化維度上存在差異,具體見表4-2。

表4-2 霍夫斯泰德的五個國家文化維度

(2)全球文化評估框架

由羅伯特·豪斯領導的全球領導力和組織行為有效性(GLOBE)研究團隊對霍夫斯泰德的研究進行了拓展,確認了國家文化差異的九個維度,具體內容如表4-3所示。

表4-3 國家文化差異的九個維度

擴展:

如何理解文化框架?

本質上是一種量表——測量某個概念或構念的可實施的量化方法,可以應用于制度距離、文化距離、文化演變與革新。

4當今世界的全球管理

在研究當今世界的全球環境時,需要關注兩個重要問題:第一個問題是全球化帶來的挑戰,尤其與全球化伴隨的開放性有關;第二個問題是管理全球勞動力的挑戰。

(1)開放性的挑戰

因為全球化必須建立在開放性的基礎上,而開放性也帶來了挑戰:

由一個真正的全球恐怖網絡帶來的不斷增加的恐怖威脅。開放性意味著對好的事物的開放,同時也意味著對壞的事物的開放。從菲律賓、美國到以色列和巴基斯坦等很多國家,組織和員工面臨著恐怖襲擊的危險。

貿易國家之間的經濟相互依賴性。一國經濟的動搖可能對與之進行貿易往來的其他國家帶來多米諾效應,不過幸運的是,世界經濟有很強的適應性,現有的組織結構,如世界貿易組織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有助于隔離和解決潛在問題。

潛在和基礎的強烈文化差異。這些差異包括傳統、歷史、宗教信仰和根深蒂固的價值觀。在這種環境中的管理可能極其復雜。

員工適應還是管理者挑戰?

(2)管理全球勞動力的挑戰

管理者要管理好全球勞動力,需要具備多項技能,具體如下:

文化智能。即文化意識和敏感性技能,包括三個主要方面:

a.了解文化的概念。文化如何不同,以及文化如何影響行為。——知識儲備

b.注意力。注意到不同跨文化情況中的信號和反應的能力。——敏銳度(動機)

c.行為技能。使用知識和注意力去選擇不同情況中的合適行為。——行動力

文化智能是指一種能夠從容應對國家文化、企業文化和職業文化的能力。

全球心智。即讓領導者在跨文化環境中高效行事的特質。全球心智由以下三個部分組成:

a.智力資本。國際業務的知識,以及理解企業如何在全球范圍內運行的能力。——自身能力

b.心理資本。對新想法和新經歷的開明思想。——自身態度

c.社會資本。與不同的人構建聯系和建立信任關系的能力。——自身網絡

靜態還是動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凭祥市| 利津县| 秭归县| 广南县| 始兴县| 沂南县| 深泽县| 蓬安县| 阜南县| 苍溪县| 江门市| 峨山| 保康县| 泽普县| 辉县市| 甘谷县| 广丰县| 博客| 土默特左旗| 旬邑县| 铜山县| 隆回县| 长白| 政和县| 彭州市| 洛川县| 白河县| 禄劝| 西峡县| 重庆市| 绵阳市| 修文县| 余庆县| 株洲市| 江陵县| 分宜县| 交口县| 彰武县| 克山县| 昌江| 岳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