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部分 歷年真題

2010年同等學力申碩《教育學學科綜合水平考試》真題及詳解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

1人類歷史上最早出現的專門論述教育問題的著作是(  )。

A.《論語》

B.《學記》

C.《大教學論》

D.《普通教育學》

【答案】B

【解析】在人類歷史上,最早出現專門論述教育問題的著作是我國的《學記》。它大約出現在戰國末期,是儒家思孟學派撰寫的,它比國外最早的教育著作《雄辯術原理》還早三百多年。

2第一個從理論上系統論述班級授課制的教育家是(  )。

A.夸美紐斯

B.洛克

C.盧梭

D.斯賓塞

【答案】A

【解析】1632年,捷克的著名教育學家夸美紐斯寫出了《大教學論》。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學著作。在這部著作中夸美紐斯首次從理論上系統地論述了班級授課制。

3著眼于訓練心理官能,偏重發展智力的教育理論是(  )。

A.傳統教育理論

B.形式教育理論

C.實質教育理論

D.現代教育理論

【答案】B

【解析】形式教育論起源于古希臘,主要代表人物是洛克和裴斯泰洛齊。主要觀點是:教育的目的在于發展學生的各種官能或能力;形式學科(如希臘文、拉丁文、數學、邏輯學等)或古典人文課程最有發展價值;教學原則、方法以學生心理官能的內在發展秩序為依據。

4“教學有法,而無定法”這句話所說明的教師勞動特點是(  )。

A.復雜性

B.示范性

C.創造性

D.廣延性

【答案】C

【解析】“教學有法,而無定法”意味著教師既要遵循統一的培養目標,又要根據不同對象的個性特點,根據客觀環境、教育條件的變化,因人、因事、因地制宜地進行創造性勞動。

5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提出的“平行教育影響”是體現(  )。

A.言行一致原則

B.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和連貫性原則

C.理論聯系實際原則

D.集體教育原則

【答案】D

【解析】集體教育的思想是馬卡連柯教育思想的核心。他的集體教育體系簡單說就是“在集體中,通過集體,為了集體”的教育體系。他分析了兒童集體形成的階段,提出了平行教育影響原則,即“每當我們給個人一種影響的時候,而這種影響必定同時應當是給予集體的一種影響”。

6西周時期諸侯所設大學稱為(  )。

A.辟雍

B.泮宮

C.東序

D.太學

【答案】B

【解析】西周已建立了兩大系統的學校,即國學和鄉學。國學設在天子、諸侯所在的都城;鄉學設在都城以外的鄉遂。國學分為小學和大學二級。大學設在都城近郊,有辟雍和泮宮之別,天子所設的大學稱為辟雍,諸侯所設的大學稱為泮宮。

7宋代教育家朱熹的主要著作是(  )。

A.《大學》

B.《道德經》

C.《四書章句集注》

D.《春秋繁露》

【答案】C

【解析】《大學》為西漢禮學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所編定的《禮記》中的一篇;《道德經》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寫,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春秋繁露》是董仲舒所撰寫。

8中國1922年頒布的新學制的特點是(  )。

A.仿效美國的單軌制

B.仿效日本的雙軌制

C.仿效蘇聯的混合學制

D.仿效德國的雙軌制

【答案】A

【解析】中國1922年頒布的《壬戌學制》采用美國的單軌學制,即“六三三四”制,規定初等教育6年(初級小學4年,高級小學2年);中等教育6年(初級和高級中學各3年,師范學校6年,其中后期師范3年);高等教育3~6年(大學4~6年,專門學校3年以上)。

9美國在19世紀30年代掀起了一場公立學校運動,其倡導者是(  )。

A.科南特

B.杜威

C.克伯屈

D.賀拉斯·曼

【答案】D

【解析】19世紀30年代美國掀起了一次普及公立學校的運動,這也是一次重要的義務教育運動。在這場運動中,賀拉斯·曼等人成為重要的推動者。

10倡導現代公民教育和勞作教育的德國教育家是(  )。

A.赫爾巴特

B.凱興斯坦納

C.福祿培爾

D.費希特

【答案】B

【解析】凱興斯坦納是德國教育家、是現代公民教育和勞作教育活動的倡導者。凱興斯坦納主要提出了“公民教育”和“勞作學校”理論。“公民教育”理論主要強調公民教育的主要任務是通過個人的完善來實現為國家服務的目的。“勞作學校”理論認為勞作學校是為國家培養有用公民的重要機構。

11個體的思維已具有一定的彈性,可以逆轉,同時獲得長度、體積、重量和面積等方面的守恒。該個體所處的認知發展階段是(  )。

A.感知運動階段

B.前運算階段

C.具體運算階段

D.形式運算階段

【答案】C

【解析】皮亞杰認為具體運算階段的兒童的認知結構已經發生了重組和改善,思維具有一定的彈性,可以逆轉,已經獲得長度、體積、重量和面積等的守恒,能憑借具體事物或從具體事物中獲得的表象進行邏輯思維和群集運算,但其思維仍然需要具體事物的支持。

12最早以動物為實驗研究對象,系統地研究動物的學習行為的心理學家是(  )。

A.托爾曼

B.苛勒

C.桑代克

D.華生

【答案】C

【解析】桑代克是動物心理學研究的先驅,他以動物為實驗研究的對象,系統地研究動物的學習行為,從而構建了學習心理學中最早也最系統的學習理論。

13莫雷諾首創的用于測量學生的人際關系的方法稱為(  )。

A.行為評定法

B.心理測驗法

C.自我報告法

D.社會測量法

【答案】D

【解析】社會測量法為美國精神醫學家莫雷諾1934年首創,可以用直觀圖形(團體分析圖、靶子圖、矩陣圖)或數量指標(如個人地位指數、團體內聚力指數)來表示團體中人際間相互吸引與排斥的狀況以及其中包含的小團體的構造。

14觀察者因看到榜樣受到強化而間接受到的強化稱為(  )。

A.一級強化

B.自我強化

C.部分強化

D.替代強化

【答案】D

【解析】自我強化是指個人依據強化原理安排自己的活動或生活,每達到一個目標即給予自己一點物質的或精神的酬報,直到最終目標完成;部分強化亦稱間歇強化,在對刺激發生反應時,不一定每次都給以強化(或補強)的強化法;替代強化是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中的一個概念,指一種榜樣替代的強化,即觀察者因看到榜樣受到強化而間接受到的強化。

15教師責罰某一學生后,對班級中其他學生產生負面影響,非但不能使犯錯誤的學生受到教育,反而會引起其他同學對這個同學的同情,甚至對教師產生反感。這一現象稱為(  )。

A.暈輪效應

B.安慰劑效應

C.德西效應

D.微波效應

【答案】D

【解析】按照康尼的解釋,微波效應指教師責罰某一學生后,對班級中其他學生所產生的負面影響,非但不能使犯錯誤的學生受到教育,反而會引起其他同學對這個同學的同情,甚至對教師產生反感。在責罰學生的時候要避免微波效應。

16教育研究的結果能被有把握地準確解釋的程度叫教育研究的(  )。

A.外在效度

B.內在效度

C.可靠程度

D.可推廣的程度

【答案】B

【解析】效度包含內在效度和外在效度。外在效度是指研究的結果能被推廣到更大人群和其他條件的程度;內在效度是指研究結果能被有把握地準確解釋的程度。

17觀察研究的取樣記錄法分為時間取樣法、事件取樣法和(  )。

A.典型取樣法

B.隨機取樣法

C.活動取樣法

D.內容取樣法

【答案】C

【解析】觀察研究的取樣記錄方法于20世紀20年代后興起,是以行為為樣本的記錄方法,可分為時間取樣法、活動取樣法和事件取樣法。時間取樣法:以時間作為選擇標準,專門觀察和記錄在特定時間內發生的行為,包括行為是否出現以及出現的頻率、持續時間。活動取樣法:以活動作為選擇標準。事件取樣法:選取特定樣本對象進行觀察。

18好的研究假設必須具備的基本特點是科學性、可檢測性、表達的明確性和(  )。

A.推測性

B.可操作性

C.合理性

D.可推廣性

【答案】A

【解析】好的研究假設必須具備的基本特點:科學性。假設要建立在明確的概念、已有的科學理論和科學事實之上,并得到一定的科學論證。推測性。它要對一定的行為、現象或事件作試驗性的、合理的解釋,有一定的預測性。表述的明確性。假設的概念要簡單,表述要清晰、簡明、準確,條理分明,結構完整,假設命題本身在邏輯上無矛盾。可檢驗性。假設必須是可檢驗的,以驗證推測的正確程度和可靠性。

19時間序列設計屬于(  )。

A.前實驗設計

B.真實實驗設計

C.等組實驗設計

D.準實驗設計

【答案】D

【解析】準實驗設計是指運用原始群體,而不是隨機地安排被試進行實驗處理。主要類型有:不等控制組設計、時間序列設計、平衡設計。

20測量量表的種類分為稱名量表、順序量表、等距量表和(  )。

A.選擇量表

B.比率量表

C.五級量表

D.時間量表

【答案】B

【解析】測量量表的種類包括:稱名量表、順序量表、等距量表、比率量表。

二、名詞解釋(每小題3分,共12分)

1課程標準

答:課程標準是根據教學計劃,以綱要的形式編定有關學科教學內容的教學指導文件,它規定學科的教材范圍、教材體系、教學進度和教法上的基本要求。課程標準是按學科分別編寫的;教學計劃的每門學科,都應有相應的課程標準。

2三舍法

答:三舍法是宋代太學教學與升補制度。是“三舍考選法”或“三舍選察升補法”的簡稱。它是“熙寧、元豐興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為“熙寧新政”之一。熙寧四年,立太學生三舍法。將太學生分為上舍、內舍、外舍三等。各以錫慶院、舊國子監、武成王廟為舍。始入學為外舍,初不限員,后定七百員,春秋各試一次;外舍升內舍,二百員;內舍升上舍,一百員。學生各習一經。上舍生成績優異者直接授官。元豐二年頒布太學新學令,訂三舍法一百四十余條,詳密規定太學私試、公試、舍試和升舍方法。定太學置八十齋,每齋容三十人,外舍生二千人,內舍生三百人,上舍生一百人。每月一私試,每年一公試,隔年一舍試;參考日常行藝,逐級校定,分別升舍。元符二年后。三舍法逐步推廣于各個州學。州學歲貢其上舍生一人(崇寧元年改為三年一貢),內舍生二人。上舍生先附太學外舍,經試合格補入內舍,三試不中者遣還其州。其內舍生免試,補為太學外舍生。崇寧元年,太學外舍增至三千員,另建辟雍容之。內舍六百員,上舍二百員。崇寧三年,罷州縣發解和省試,取士皆由學校按三舍法升貢。宣和三年,罷州縣學三舍法,惟太學行之。南宋紹興十三年始建太學,養士七百人,上舍生三十員,內舍生百員,外舍生五百七十員,選察升補方法更加嚴密。“三舍法”的實施使學校不僅擔負養士的任務,而且具有取士的職能。

3陳述性知識

答:安德森從信息加工的角度,把知識分為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陳述性知識,是關于事物及其關系的知識,或者說是關于“是什么”的知識,包括事實、規則、事件、態度等,比如圓形的物體能夠滾動、見義勇為是一種美德等。它是一種相對靜態的知識,通常以命題和命題網絡來表征。

4結構型問卷

答:問卷調查是以書面形式提出問題的方式搜集資料的一種方法。問卷的類型可以分為結構型問卷、非結構型問卷和綜合性問卷。結構型問卷也叫封閉式問卷,是把問題的答案事先加以限制,只允許在問卷所限制的范圍內進行挑選。其問題的形式包括:是否式、選擇式、評判式和劃記試。是否式:把問題可能答案列出兩極端情況,從中擇一,“是”與“否”,“同意”與“不同意”。選擇式:從多種答案中挑選最適宜的一個或幾個答案,然后作上記號。評判式:每個問題后列有許多答案,要求被試依其重要性評定等次,所以評判式也叫排列式、編序式,是用數字表示幾種答案應排列順序。劃記式:按同意或不同意,在答案上分別作記號“√”或“×”。這是種核對表形式。在核對表的細目中,被調查者通過選擇一個提供選擇的答案來回答與選擇式、評判式不同之處在于,答案在連續統計上并不代表分點,而是稱名類型。

三、簡答題(每小題7分,共28分)

1簡述學校教育的特點。

答:學校教育自產生時起,就區別于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具有獨自的特點。其特點概括起來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1)職能的專門性

學校教育職能是專門培養人,學校是專門教育人的場所。學校教育同社會教育、家庭教育相比,其不同之處首要的便是學校教育的專門性。學校教育的專門性特點主要表現在任務的專一。學校唯一的使命是培養人,其他任務都是圍繞著培養人來實現的。學校教育有專門教育者——教師,他們都是經過嚴格選拔并經過專門訓練培養出來的。這樣的教育者不僅學識廣博、品德高尚,并且懂得教育規律,掌握有效的教育方法。學校教育還有專門的教育教學設備,擁有專門進行教育的手段。這一切都充分保證了學校教育的有效性。

(2)組織的嚴密性

教育的特點在于對人影響的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學校教育正是體現了教育的特點。學校教育的目的性和計劃性集中體現在嚴密組織性上。學校教育是制度化的教育。學校教育具有嚴密的組織結構和制度。從宏觀上說,學校有各級各類、多種多樣的體系結構;從微觀上說,學校內又有專設的領導崗位和教育教學組織,有專司思想、政治、教學工作、總務后勤、文體活動等專門組織機構,還有一系列的嚴密的教育教學制度,如此等等,是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態所不具備的。

(3)作用的全面性

學校教育對人的發展作用是全面的。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對人的成長影響多少都帶有一定的偶然性,影響的范圍也往往只側重在某些方面。而學校教育是全面培養人的活動,它不僅要關心教育對象的知識和智力的增長,也要關心學生的思想品德形成,還要照顧受教育者的身體健康成長。培養塑造全面完整的社會人,是學校教育的特有職責。而這一職責也只有學校教育才能承擔起來。

(4)內容的系統性

適應培養造就全面完整社會人的需要,學校教育內容特別注重內在連續性和系統性。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在教育內容上一般具有片斷性。即使是有計劃性的社會教育,也往往是階段性,就其知識總體來說也具有片斷性。學校教育既注意知識體系,又要符合認識規律,所以,教育是系統的、完整的。教育內容的完整性和系統性是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特點。

(5)手段的有效性

學校具有從事教育的完備的教育設施和專門的教學設備,如聲像影視等直觀教具,實驗實習基地等等,都是學校教育的有效手段。這些都是保證教學順利進行的不可缺少的物質條件,這是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所無法全面提供的。

(6)形式的穩定性

學校教育形態比較穩定。它有穩定的教育場所、穩定的教育者、穩定的教育對象和穩定的教育內容,以及穩定的教育秩序等等。學校教育的這種穩定性,更有利于個人的發展。當然,穩定是相對而言的,它也要有相應的改革變化。穩定不是僵化,如果把相對穩定看作是墨守成規、僵死不變,那就必然要走向反面。

總之,學校教育具有其他教育形態所不具備的獨特特點,而且正是這些特點保證了學校教育的高度有效性,使它在各種教育形態中占據主導地位。

2簡述孔子關于教育目的的思想。

答: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春秋魯國人。孔子的教育思想是很豐富的,涉及到許多教育基本理論問題,也包含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的總結。關于教育目的的思想,孔子主張把官職與學習緊密聯系起來,即“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意思是從政之人應該是受過教育,有余力的話要繼續學習,學習的人有余力的話應該得到一定官職,因而把學習與做官緊密聯系起來。教育就是要培養治國安民的賢能之士。

3簡述皮亞杰的品德發展階段理論。

答:皮亞杰是當代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他通過談話法研究兒童道德發展,把兒童道德發展分為四個階段。

(1)自我中心階段(2~5歲)。規則對兒童沒有約束力,兒童按照想象去執行規則,把外在環境看作是自我的延伸,不能將自身與周圍環境區分。

(2)權威階段(6~8歲),即他律階段,兒童的道德判斷受外部的價值標準支配和制約,服從和遵守成人的規則或要求就是正確的行為,否則就是錯誤的行為。

(3)可逆階段(9~10歲),即自律階段,兒童不簡單地服從權威,也不機械遵守規則,他們開始認識到規則是由人們根據相互之間協商而制訂的,可按照人們的愿望加以改變的。

(4)公正階段(11~12歲),兒童不再只是判斷是非、單純的準則關系,而是一種處于關心人、同情人的真正的道德關系,公正觀念開始形成。

皮亞杰認為兒童道德品質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兒童思維的發展,道德發展的階段不是絕對孤立的,而是連續不斷的,而且發展的階段順序是不會改變的。

4簡述教育研究選題的過程與方法。

答:科學研究始于問題,選題決定教育科學研究的方向和水平,正確選題是教育科學研究工作者進行科學研究的基本功。教育研究選題的過程與方法要注意以下四點:

(1)要有明確、相對穩定的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的含義有三層:總方向,某學科領域的方向,研究者個人的主攻方向。要真正獲得成果,就必須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一兩個方向上。

(2)要善于對問題進行分解

問題分解是把一個大的問題按照內在邏輯體系分解成相互聯系的許多問題,從而找到解決這個問題的步驟和相關的網絡。即將所要研究的問題展開形成一定層次結構的問題網絡,從而在問題具體化的基礎上選題。正確地對問題進行分解,實際上也是預期課題將會以什么樣的方式和步驟獲得解決,從而為進行課題論證提供依據。

(3)要善于轉換問題的提法,并使問題形成系列

善于轉換問題提法是指能不斷從新的角度提出問題。作為科學研究工作者要善于按照現代社會、現代教育發展的要求,從新的角度提出問題,找到各種發展的生長點,使研究的問題步步深入。問題的轉換還指當一個問題解決以后,要把握時機,及時轉向由此引申出的其他相關問題,把握問題延伸的系列,即要使研究的課題沿一定脈絡具有前后的相關性。

(4)要對選定的課題進行論證

課題論證是為了避免選題的盲目性,它依據詳實的資料,并以齊全的參考文獻和精細的分析來對選定問題進行分析、預測和評價。通過課題論證,也可以進一步完善課題方案,創設落實的條件。課題的論證主要回答以下問題:研究問題的性質和類型;本課題研究的迫切性和針對性,具有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本課題領域以往的研究水平和發展動向;本課題的理論、事實依據及限制,研究的可能性,研究的基本條件(包括人員結構、任務分配、物資設備及經費預算等),能否取得實質性進展;課題研究策略、步驟及成果形式的妥當性。

四、論述題(每小題10分,任選3小題作答,共30分;如4小題均答,以前3小題為準)

1試聯系實際論述如何培養學生集體。

答:學生集體不僅是教育的對象,而且是教育的主體。個人總是通過他所處的那個集體與社會發生聯系。學生集體作為一種教育的主體可以加速個體的認識過程,發展個體的智力。可以通過以下途徑培養學生集體:

(1)提出共同的、確當的奮斗目標。教師要善于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不斷提出振奮學生精神、鼓舞學生前進的奮斗目標,以便統一學生的意志和行動,推動學生集體的形成、鞏固和發展。奮斗目標有近景、中景、遠景三種。三種目標要互相銜接,組成一個教育要求的體系。目標一經提出,集體的一切工作都要圍繞目標來進行,使學生感到目標本身不是空的,而是同日常學習、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的。目標實現后,要及時進行總結、評比,接著提出新的奮斗目標,組織新的活動,使集體永遠處于不斷向前發展的運動之中。

(2)選擇和培養班干部。只有把全體學生組織起來,才能有效地形成集體,而要把學生組織起來,就要發現和培養積極分子,挑選和培養骨干和干部,建立集體的領導核心。班干部是同學中比較有影響的人物,一定要選出關心集體、辦事認真、作風正派、能團結同學、愿意為同學服務、學習成績較好、能起模范帶頭作用并在同學中有一定威信和有一定組織能力的同學來擔任。

(3)培養正確的集體輿論。輿論又稱公意,集體輿論即集體公意,它是在集體中占優勢的、為大多數人所贊同的言論和意見。集體輿論是集體生活和集體成員意愿的反映。它的來源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兩種。集體輿論的形成常常要經歷一個復雜的爭論、選擇和交換的過程。集體輿論是以議論、褒貶等形式肯定或否定集體的動向和集體成員的言行。正確的集體輿論包含著巨大的教育力量。

(4)組織多樣的教育活動。學生集體是在全體學生參加共同活動中逐步形成的,也只有在集體活動中才能體現出集體精神。沒有具體活動,集體就會死氣沉沉,學生就感覺不到集體的存在。有了集體活動,就會煥發精神,開闊眼界,增長知識,促進學生特長和潛能的發揮和相互間的團結。活動要豐富多彩,富有吸引力。活動的吸引力來自內容的豐富和方式的多樣。活動要學生自己動手,參與其中,充分發揮他們自己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同學們的智慧才能有自我表現和施展的機會。

2試述終身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與基本主張。

答:終身教育指20世紀60年代在國際上出現的一種教育思潮。終身教育的代表人物是法國的成人教育家保羅·朗格郎。他認為:將人的一生分為教育和工作兩部分是毫無根據的,學校教育只是人受教育過程中的一個階段而不是全部,不能將學校教育等同于教育。教育應是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持續進行的全過程,是人一生中所有教育機會的統一。它包括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等一系列正規教育和非正規教育,覆蓋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等。

終身教育的基本主張是:強調教育是貫穿人的整個一生及人的發展各個階段的持續不斷的過程;主要任務是養成學習習慣和繼續學習所需的各種能力;各國應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提出終身教育的模式。

3請分析下列案例中張大同老師遇到了什么問題?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學校與教師本人應采取哪些應對策略?

張大同是某市高級中學的數學教師,男,37歲,中教一級職稱,已婚,并有一對雙胞胎女兒,妻子因病在家休息已有3年,他個人的工資是全家的生活來源。張老師22歲大學專科畢業后一直在該校任教,至今已有15年了,因教學任務重,一直沒有機會進修學習。剛參加工作時,張老師工作非常認真,曾多次被學校評為優秀教師和優秀班主任。近幾年,該校從外省市調進了多名名校畢業的高級職稱的數學教師。與這些老師相比,張老師的工作成績略顯遜色,他所教班級的成績也低于其他班級。因此,他開始對自己的教學工作感到厭煩,工作熱情大為降低,覺得教學工作枯燥乏味。特別是,當他知道自己所教班級的一些學生聯名給學校領導寫信要換數學老師時,他更是覺得郁悶。因此,他想到了調離該校,甚至想改行,不當教師。

答:(1)張大同老師遇到的問題是產生了工作倦怠。

(2)教師的工作倦怠是指教師對自己工作感到厭煩、枯燥、缺乏工作熱情和積極性的心理傾向。

(3)教師的工作倦怠可能的原因有:第一,來自家庭的經濟壓力。第二,來自自身的學歷與職稱的壓力。第三,來自學生的不信任的壓力。

(4)應對策略:第一,從學校方面看,要提供進修學習、職稱晉升的機會;加強教師的教學經驗交流,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多關心教師的生活等。第二,從教師自身看,加強自身的學習提高;主動與同行交流;掌握一定的心理調節方法等。

4為調查“小學教師專業知識發展狀況”,一位研究者設計的問卷中有下面的問題。請你按照設計問卷問題的要求,對這幾個問題進行分析,必要之處提出改進建議。

(1)校本課程開發的主體是(  )。

學校教師

課程專家

學生

學生家長

(2)記憶分為意義記憶和機械記憶,教學中應提倡意義記憶,下面屬于機械記憶的是(  )。

通過“山巔一寺一壺酒”記住3.14159

通過多次朗讀記住一個英文單詞

通過閱讀成語故事記住成語

把拼音“q”聯想成氣球,記住它的讀音

(3)課程可以分為(  ),新課程改革在小學階段(  )。

綜合課程和分科課程/以綜合課程為主

學校課程和校本課程/以學校課程為主

綜合課程和分科課程/分科課程與綜合課程相結合

學校課程和校本課程/學校課程為主,校本課程補充

答:設計問卷問題基本要求是:明確問題的范圍;問題的內容符合課題研究目的和假設的需要;問題數量適度;問題的文字表達簡明扼要,通俗易懂,易于回答;一般一個問題只含一個疑問;問題的分類清楚、層次分明、合乎邏輯;注意問題中隱含的心理因素,問題不應具有暗示傾向性。

問題1,設計合理,符合問卷問題的要求。

問題2,問題表述繁瑣,題干應改為“(2)下面屬于機械識記的是(  )”。

問題3,表述不合適,一個問題中有多個疑問,應改為:

(3)課程可以分為綜合課程和分科課程。新課程改革在小學階段(  )。

以綜合課程為主

以分科課程為主

分科課程與綜合課程相結合

分科課程為主,綜合課程補充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望城县| 城固县| 星子县| 克什克腾旗| 龙门县| 重庆市| 娱乐| 伊金霍洛旗| 定陶县| 连平县| 高唐县| 萍乡市| 扶沟县| 井冈山市| 聊城市| 甘南县| 双城市| 百色市| 濮阳县| 华阴市| 潮州市| 金平| 修文县| 荥阳市| 澜沧| 岑溪市| 谷城县| 寿阳县| 石河子市| 新兴县| 肥东县| 丰宁| 常宁市| 大关县| 仲巴县| 玉山县| 绥江县| 祁连县| 巴林右旗| 海丰县| 南岸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