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二級建造師《建筑工程管理與實務》過關必做習題集(含歷年真題)
- 圣才電子書
- 12448字
- 2021-06-11 17:47:37
2A312020 地基與基礎工程施工技術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的備選項中,只有1個最符合題意)
1不以降低基坑內地下水位為目的的井是( )。[2017年真題]
A.集水井
B.減壓井
C.回灌井
D.降水井
【答案】C
【解析】采用回灌技術,在降水井點和要保護的建(構)筑物之間打設一排井點,在降水井點抽水的同時,通過回灌井點向土層內灌入一定數量的水(即降水井點抽出的水),形成一道隔水帷幕,從而阻止或減少回灌井點外側被保護的建(構)筑物地下的地下水流失,使地下水位基本保持不變,防止因降水使地基自重應力增加而引起地面沉降。
2當地質條件和場地條件許可時,開挖深度不大的基坑最可取的開挖方案是( )。[2010年真題]
A.放坡挖土
B.中心島式(墩式)挖土
C.盆式挖土
D.逆作法挖土
【答案】A
【解析】無支護土方工程采用放坡挖土,有支護土方工程可采用中心島式(又稱墩式)挖土、盆式挖土和逆作法挖土等方法。當基坑開挖深度不大、周圍環境允許,經驗算能確保邊坡的穩定性時,可采用放坡開挖。中心島式挖土,宜用于支護結構的支撐形式為角撐、環梁式或邊桁(框)架式;中間具有較大空間情況下的大型基坑。盆式挖土是先開挖基坑中間部分的土體,周圍四邊留土坡,土坡最后挖除。
3關于中心島式挖土的說法,正確的是( )。[2015年真題]
A.基坑四邊應留土坡
B.中心島可作為臨時施工場地
C.有利于減少支護體系的變形
D.多用于無支護土方開挖
【答案】B
【解析】中心島式挖土,宜用于支護結構的支撐形式為角撐、環梁式或邊桁(框)架式;中間具有較大空間情況下的大型基坑土方開挖。此方法可利用中間的土墩作為支點搭設棧橋,挖土機可利用棧橋下到基坑挖土,運土的車輛亦可利用棧橋進入基坑運土,具有挖土和運土速度快的優點。但由于首先挖去基坑四周的土,支護結構受荷時間長,在軟黏土中時間效應顯著,有可能增大支護結構的變形量,對于支護結構受力不利。
4基坑土方填筑應( )進行回填和夯實。[2010年真題]
A.從一側向另一側平推
B.在相對兩側或周圍同時
C.由近到遠
D.在基坑卸土方便處
【答案】B
【解析】土方填筑與壓實的要求有:①填方的邊坡坡度應根據填方高度、土的種類和其重要性確定。②填土應從場地最低處開始,由下而上整個寬度分層鋪填。③填方應在相對兩側或周圍同時進行回填和夯實。④填土應盡量采用同類土填筑,填方的密實度要求和質量指標通常以壓實系數λc表示,填土應控制土的壓實系數λc滿足設計要求。
5通常情況下,向施工單位提供施工場地內地下管線資料的單位是( )。[2016年真題]
A.勘察單位
B.設計單位
C.建設單位
D.監理單位
【答案】C
【解析】基坑驗槽前的準備工作包括:①查看結構說明和地質勘察報告,對比結構設計所用的地基承載力、持力層與報告所提供的是否相同;②詢問、察看建筑位置是否與勘察范圍相符;③察看場地內是否有軟弱下臥層;④場地是否為特別的不均勻場地、是否存在勘察方要求進行特別處理的情況,而設計方沒有要求進行處理;⑤要求建設方提供場地內是否有地下管線和相應的地下設施。
6基坑驗槽應由( )組織。[2013年真題]
A.勘察單位項目負責人
B.設計單位項目負責人
C.施工單位項目負責人
D.總監理工程師
【答案】D
【解析】基坑驗槽程序包括:①在施工單位自檢合格的基礎上進行,施工單位確認自檢合格后提出驗收申請;②由總監理工程師或建設單位項目負責人組織建設、監理、勘察、設計及施工單位的項目負責人、技術質量負責人,共同按設計要求和有關規定進行;③基槽滿足設計要求及有關規定后,相關方履行驗收手續,需要局部處理的部位由設計單位提出處理意見,施工單位處理后進行二次驗收。
7磚基礎施工過程中,當設計無要求時,基礎墻的防潮層位置應設置在室內地面標高( )磚處。[2010年真題]
A.以下一皮
B.以上一皮
C.以下二皮
D.以上二皮
【答案】A
【解析】基礎墻的防潮層,當設計無具體要求,宜用1∶2水泥砂漿加適量防水劑鋪設,其厚度宜為20mm。防潮層位置宜在室內地面標高以下一皮磚處。
8大體積混凝土分層澆筑,上層混凝土應在下層混凝土( )澆筑完畢。[2012年真題]
A.初凝前
B.初凝后
C.終凝前
D.終凝后
【答案】A
【解析】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時,應保證結構的整體性和施工的連續性;采用分層澆筑時,應保證在下層混凝土初凝前澆筑上層混凝土。澆筑方案根據整體性要求、結構大小、鋼筋疏密及混凝土供應等情況,選擇全面分層、分段分層、斜面分層等方式澆筑混凝土。
9深基坑工程的第三方監測應由( )委托。[2014年真題]
A.建設單位
B.監理單位
C.設計單位
D.施工單位
【答案】A
【解析】基坑工程施工前,應由建設方委托具備相應資質第三方對基坑工程實施現場檢測。監測單位應編制監測方案,經建設方、設計方、監理方等認可后方可實施。
10根據《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程》(JGJ 120—2012),基坑側壁的安全等級分為( )個等級。[2015年真題]
A.一
B.二
C.三
D.四
【答案】C
【解析】《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程》(JGJ 120—2012)規定,基坑支護結構可劃分為三個安全等級,不同等級采用相對應的重要性系數γ0,基坑支護結構安全等級分級如表2A312020-1所示。對于同一基坑的不同部位,可采用不同的安全等級。
表2A312020-1 基坑支護結構安全等級及重要性系數

11淺基坑土方開挖中,基坑邊緣堆置土方和建筑材料,最大堆置高度不應超過( )m。
A.1.2
B.1.5
C.1.8
D.2.0
【答案】B
【解析】淺基坑土方開挖時,基坑邊緣堆置土方和建筑材料,或沿挖方邊緣移動運輸工具和機械,一般應距基坑上部邊緣不少于2m,堆置高度不應超過1.5m。在垂直的坑壁邊,此安全距離應在支護設計計算時給予考慮。軟土地區不宜在基坑邊堆置棄土。
12土方開挖時,當開挖土體大多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時,應采取( )措施。
A.放坡
B.降水
C.加固
D.分段開挖
【答案】B
【解析】當基坑較深,地下水位較高,開挖土體大多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時,應采取合理的人工降水措施,降水時應經常注意觀察附近已有建筑物或構筑物、道路、管線,有無下沉和變形。
13關于土方的填筑與壓實,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一般優先選用淤泥質土、膨脹土、有機質含量大于5%的土作為回填土
B.填土的壓實方法一般有碾壓法、夯實法和振動壓實法以及利用運土工具壓實等
C.填方宜分層進行并盡量采用同類土填筑
D.當天填土,應在當天壓實
【答案】A
【解析】A項,填方土料應符合設計要求,保證填方的強度和穩定性。一般不能選用淤泥、淤泥質土、膨脹土、有機質大于5%的土、含水溶性硫酸鹽大于5%的土、含水量不符合壓實要求的黏性土。
14下列填方過程中的一些做法,其中正確的是( )。
A.采用不同類的土填筑
B.當天填土,當天壓實
C.由下至上分層鋪填一次碾壓
D.基礎墻兩側或四周分別填筑
【答案】B
【解析】A項,填土應盡量采用同類土填筑;C項,填土應從場地最低處開始,由下而上整個寬度分層鋪填;D項,填方應在相對兩側或周圍同時進行回填和夯實。
15某工程地基驗槽采用觀察法,驗槽時應重點觀察的是( )。
A.柱基、墻角、承重墻下
B.槽壁、槽底的土質情況
C.基槽開挖深度
D.槽底土質結構是否被人為破壞
【答案】A
【解析】地基驗槽通常采用觀察法,其觀察要求包括:①槽壁、槽底的土質情況,驗證基槽開挖深度,初步驗證基槽底部土質是否與勘察報告相符,觀察槽底土質結構是否受到人為破壞;驗槽時應重點觀察柱基、墻角、承重墻下或其他受力較大部位,如有異常部位,要會同勘察、設計等有關單位進行處理。②基槽邊坡是否穩定,是否有影響邊坡穩定的因素存在,如地下滲水、坑邊堆載或近距離擾動等(對難于鑒別的土質,應采用洛陽鏟等工具挖至一定深度仔細鑒別)。③基槽內有無舊的房基、洞穴、古井、掩埋的管道和人防設施等,如存在上述問題,應沿其走向進行追蹤,查明其在基槽內的范圍、延伸方向、長度、深度及寬度。④在進行直接觀察時,可用袖珍式貫入儀作為輔助手段。
16基槽底采用釬探時,鋼釬每貫入( ),記錄一次錘擊數。
A.200mm
B.250mm
C.300mm
D.350mm
【答案】C
【解析】打釬時,同一工程應釬徑一致、錘重一致、用力(落距)一致。每貫入30cm(通常稱為一步),記錄一次錘擊數,每打完一個孔(點),將相關數據填入釬探記錄表內,最后進行統一整理。
17磚基礎大放腳一般采用一順一丁砌筑形式,上下皮垂直灰縫相互錯開( )。
A.60mm
B.80mm
C.100mm
D.120mm
【答案】A
【解析】磚基礎大放腳一般采用一順一丁砌筑形式,即一皮順磚與一皮丁磚相間,上下皮垂直灰縫相互錯開60mm。
18磚基礎底標高不同時,應( );當設計無要求時,搭砌長度不應小于磚基礎底的高差。
A.從低處砌起,并應由高處向低處搭砌
B.從低處砌起,并應由低處向高處搭砌
C.從高處砌起,并應由高處向低處搭砌
D.從高處砌起,并應由低處向高處搭砌
【答案】A
【解析】磚基礎底標高不同時,應從低處砌起,并應由高處向低處搭砌。當設計無要求時,搭砌長度不應小于磚基礎底的高差。磚基礎的轉角處和交接處應同時砌筑,當不能同時砌筑時,應留置斜槎。
19磚基礎施工時,砌體的轉角處和交接處應同時砌筑,當不能同時砌筑時,應按規定留置( )。
A.直槎
B.凸槎
C.凹槎
D.斜槎
【答案】D
【解析】磚基礎基底標高不同時,應從低處砌起,并應由高處向低處搭砌。當設計無要求時,搭砌長度不應小于磚基礎底的高差。砌體的轉角處和交接處應同時砌筑,當不能同時砌筑時,應按規定留置斜槎。
20無設計要求時,基礎墻的防潮層應采用( )。
A.1∶2水泥砂漿加適量防水劑鋪設,其厚度宜為20mm
B.1∶2水泥砂漿加適量防水劑鋪設,其厚度宜為50mm
C.1∶3水泥砂漿加適量防水劑鋪設,其厚度宜為20mm
D.1∶3水泥砂漿加適量防水劑鋪設,其厚度宜為50mm
【答案】A
【解析】基礎墻的防潮層,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宜用1∶2水泥砂漿加適量防水劑鋪設,其厚度宜為20mm。防潮層位置宜在室內地面標高以下一皮磚處。
21下列不屬于毛石基礎截面形狀的有( )。
A.矩形
B.梯形
C.鋸齒形
D.階梯型
【答案】C
【解析】毛石基礎截面形狀有矩形、階梯形、梯形等。基礎上部寬一般比墻厚大20cm以上。為保證毛石基礎的整體剛度和傳力均勻,每一臺階應不少于2~3皮毛石,每階寬度應不小于20cm,每階高度不小于40cm。
22臺階式基礎施工,可按臺階分層( )次澆筑完畢。
A.1
B.2
C.3
D.4
【答案】A
【解析】臺階式基礎施工,可按臺階分層一次澆筑完畢(預制柱的高杯口基礎的高臺部分應另行分層),不允許留設施工縫。每層混凝土應一次灌足,順序是先邊角后中間,且應使混凝土充滿模板。
23設備基礎一般應分層澆筑,每層混凝土的厚度應為( )。
A.200~300mm,并允許上下層之間留設施工縫
B.300~500mm,并保證上下層之間不留施工縫
C.300~400mm,并保證下層初凝后再澆筑上層
D.300~500mm,并保證下層終凝后再澆筑上層
【答案】B
【解析】設備基礎澆筑時,一般應分層澆筑,并保證上下層之間不留施工縫,每層混凝土的厚度宜為300~500mm。每層澆筑順序應從低處開始,沿長邊方向自一端向另一端澆筑,也可采取中間向兩端或兩端向中間澆筑的順序。
24在施工設計中有一定的防滲要求,若采用普通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則其混凝土基礎養護時間不得小于( )天。
A.7
B.14
C.21
D.28
【答案】B
【解析】大體積混凝土澆筑完畢后,應在12h內加以覆蓋和澆水養護。采用普通硅酸鹽水泥拌制的混凝土養護時間不得少于14d;采用礦渣水泥、火山灰水泥等拌制的混凝土養護時間由其相關水泥性能確定,同時應滿足施工方案要求。
25關于混凝土,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為避免大體積混凝土由于溫度應力作用而產生裂縫,可以優先選用低水化熱的礦渣水泥拌制混凝土,并適當使用緩凝減水劑
B.對有抗滲要求的混凝土,采用普通硅酸鹽水泥拌制的混凝土養護時間不得少于21d
C.在初凝以后對混凝土進行二次振搗
D.為保證結構的整體性和施工的連續性,采用分層澆筑時,應保證在下層混凝土初凝后澆筑上層混凝土
【答案】A
【解析】B項,對有抗滲要求的混凝土,采用普通硅酸鹽水泥拌制的混凝土養護時間不得少于14d;C項,在初凝以前對混凝土進行二次振搗;D項,為保證結構的整體性和施工的連續性,采用分層澆筑時,應保證在下層混凝土初凝前澆筑上層混凝土。
26大體積混凝土可進行( )工作,以減少表面收縮裂縫。
A.二次振搗
B.二次抹面
C.外部降溫
D.內部冷卻
【答案】B
【解析】當大體積混凝土平面尺寸過大時,可以適當設置后澆帶,以減小外應力和溫度應力;同時,也有利于散熱,降低混凝土的內部溫度。大體積混凝土可采用二次抹面工藝,減少表面收縮裂縫。
27鋼筋混凝土預制樁采用錘擊沉樁法施工時,其施工工序如下,正確的排序應為( )。
(1)打樁機就位;(2)確定樁位和沉樁順序;(3)吊樁喂樁;(4)校正;(5)錘擊沉樁。
A.(1)(2)(3)(4)(5)
B.(2)(1)(3)(4)(5)
C.(1)(2)(3)(5)(4)
D.(2)(1)(3)(5)(4)
【答案】B
【解析】鋼筋混凝土預制樁打(沉)樁施工方法通常有:錘擊沉樁法、靜力壓樁法及振動法等,以錘擊沉樁法和靜力壓樁法應用最為普遍。錘擊沉樁法一般施工程序為:確定樁位和沉樁順序→樁機就位→吊樁喂樁→校正→錘擊沉樁→接樁→再錘擊沉樁→送樁→收錘→轉移樁基。
28關于泥漿護壁法鉆孔灌注樁的施工工藝流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測定樁位、鉆孔、第一次清孔、下鋼筋籠、澆筑混凝土
B.測定樁位、成孔、下鋼筋籠、第一次清孔、澆筑混凝土
C.鉆孔、樁位放線、第一次清孔、下鋼筋籠、澆筑混凝土
D.鉆機就位、埋設護筒、成孔、第一次清孔、下鋼筋籠、澆筑混凝土
【答案】A
【解析】鉆孔灌注樁可以分為:干作業法鉆孔灌注樁、泥漿護壁法鉆孔灌注樁及套管護壁法鉆孔灌注樁。泥漿護壁法鉆孔灌注樁施工工藝流程為:場地平整→樁位放線→開挖漿池、漿溝→護筒埋設→鉆機就位、孔位校正→成孔、泥漿循環、清除廢漿、泥渣→第一次清孔→質量驗收→下鋼筋籠和鋼導管→第二次清孔→澆筑水下混凝土→成樁。
29沉管灌注樁施工過程中有如下工序,正確的施工順序應為( )。
(1)上料;(2)邊錘擊邊拔管;(3)錘擊沉管;(4)澆混凝土;(5)下鋼筋籠;(6)成樁;(7)樁機就位;(8)繼續澆混凝土。
A.(7)(3)(2)(1)(4)(5)(8)(6)
B.(7)(3)(2)(5)(1)(4)(8)(6)
C.(7)(3)(2)(5)(4)(1)(8)(6)
D.(7)(3)(1)(2)(4)(5)(8)(6)
【答案】D
【解析】沉管灌注樁是指利用錘擊打樁法或振動打樁法,將帶有活瓣式樁尖或預制鋼筋混凝土樁靴的鋼套管沉入泥土中,然后邊澆筑混凝土(或先在管內放入鋼筋籠)邊錘擊或振動邊拔管而成的樁。沉管灌注樁成樁施工工藝流程為:樁機就位→錘擊(振動)沉管→上料→邊錘擊(振動)邊拔管,并繼續澆筑混凝土→下鋼筋籠,繼續澆筑混凝土及拔管→成樁。
30根據《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程》(JGJ 120—2012),基坑支護結構的安全等級分為( )個等級。
A.一
B.二
C.三
D.四
【答案】C
【解析】根據《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程》(JGJ 120—2012)規定,基坑支護結構可劃分為三個安全等級,不同等級采用相對應的重要性系數γ0,基坑支護結構安全等級分級如表2A312020-2所示。對于同一基坑的不同部位,可采取不同的安全等級。
表2A312020-2 基坑支護結構安全等級及重要性系數

31集水明排的作用不包括( )。
A.收集外排坑底、坑壁滲出的地下水
B.收集外排降雨形成的基坑內、外地表水
C.收集外排的施工廢水
D.收集外排降水井抽出的地下水
【答案】C
【解析】基坑開挖深度淺,基坑涌水量不大時,可采用邊開挖邊用排水溝和集水井進行集水明排的方法。集水明排的作用是:收集外排坑底、坑壁滲出的地下水;收集外排降雨形成的基坑內、外地表水;收集外排降水井抽出的地下水。
32基槽滿足設計要求及有關規定后,相關方履行驗收手續;需要局部處理的部位由( )提出處理意見,施工單位處理后進行二次驗收。
A.監理單位
B.設計單位
C.建設單位
D.勘察單位
【答案】B
【解析】基坑驗槽程序包括:①在施工單位自檢合格的基礎上進行,施工單位確認自檢合格后提出驗收申請。②由總監理工程師或建設單位項目負責人組織建設、監理、勘察、設計及施工單位的項目負責人、技術質量負責人,共同按設計要求和有關規定進行。③基槽滿足設計要求及有關規定后,相關方履行驗收手續;需要局部處理的部位由設計單位提出處理意見,施工單位處理后進行二次驗收。
二、多項選擇題(每題的備選項中,有2個或2個以上符合題意,至少有1個錯項)
1地基驗槽中采用釬探法時,同一單位工程中各釬探點打釬應( )。[2017年真題]
A.釬徑一致
B.釬探耗時一致
C.錘重一致
D.用力(落距)一致
E.錘擊數一致
【答案】ACD
【解析】釬探是用錘將鋼釬打入坑底以下的土層內一定深度,根據錘擊次數和入土難易程度來判斷土的軟硬情況及有無古井、古墓、洞穴、地下掩埋物等。打釬時,同一工程應釬徑一致、錘重一致、用力(落距)一致。每貫入30cm(通常稱為一步),記錄一次錘擊數,每打完一個孔(點),將相關數據填入釬探記錄表內,最后進行統一整理。
2關于土方開挖的說法,正確的有( )。[2013年真題]
A.基坑開挖可采用機械直接開挖至基底標高
B.基坑開挖方案應根據支護結構設計、降排水要求確定
C.土方開挖前應先進行測量定位,設置好控制點
D.軟土基坑必須分層均衡開挖
E.基坑開挖完成后應及時驗槽,減少暴露時間
【答案】BCDE
【解析】A項,土方開挖一般從上往下分層分段依次進行,隨挖土過程按施工方案要求做成一定的坡度,以利泄水及邊坡的穩定。機械挖土時,如深度在5m以內,能夠保證基坑安全的前提條件下,可一次開挖,在接近設計坑底高程時應預留20~30cm厚的土層,用人工開挖和修坡,邊挖邊修坡,保證高程符合設計要求。
3可以組織基坑驗槽的人員有( )。[2016年真題]
A.設計單位負責人
B.總監理工程師
C.施工單位負責人
D.建設單位項目負責人
E.勘察單位負責人
【答案】BD
【解析】基坑驗槽程序為:①在施工單位自檢合格的基礎上進行,施工單位確認自檢合格后提出驗收申請。②由總監理工程師或建設單位項目負責人組織建設、監理、勘察、設計及施工單位的項目負責人、技術質量負責人,共同按設計要求和有關規定進行。
4基坑開挖完畢后,必須參加現場驗槽并簽署意見的單位有( )。[2013年真題]
A.質監站
B.監理(建設)單位
C.設計單位
D.勘察單位
E.施工單位
【答案】BCDE
【解析】驗槽程序包括:①在施工單位自檢合格的基礎上進行,施工單位確認自檢合格后提出驗收申請;②由總監理工程師或建設單位項目負責人組織建設、監理、勘察、設計及施工單位的項目負責人、技術質量負責人,共同按設計要求和有關規定進行。
5地基驗槽重點觀察的內容有( )。[2012年真題]
A.基坑周邊是否設置排水溝
B.地質情況是否與勘察報告相符
C.是否有舊建筑基礎
D.基槽開挖方法是否先進合理
E.是否有淺埋坑穴、古井等
【答案】BCE
【解析】不同建筑物對地基的要求不同,不同的基礎形式其驗槽的內容也不同。驗槽的主要內容有以下幾點:①根據設計圖紙檢查基槽的開挖平面位置、尺寸、槽底深度,檢查是否與設計圖紙相符,開挖深度是否符合設計要求;②仔細觀察槽壁、槽底土質類型、均勻程度和有關異常土質是否存在,核對基坑土質及地下水情況是否與勘察報告相符;③檢查基槽之中是否有舊建筑物基礎、古井、古墓、洞穴、地下掩埋物及地下人防工程等;④檢查基槽邊坡外緣與附近建筑物的距離,基坑開挖對建筑物穩定是否有影響;⑤天然地基驗槽應檢查核實分析釬探資料,對存在的異常點位進行復核檢查。樁基應檢測樁的質量是否合格。
6地基驗槽時,需在基底進行輕型動力觸探的部位有( )。[2011年真題]
A.基底已處理的部位
B.持力層明顯不均勻的部位
C.有淺埋古井的部位
D.淺部有軟弱下臥層的部位
E.設計文件注明的部位
【答案】BCDE
【解析】地基驗槽遇到下列情況之一時,應在基底進行輕型動力觸探:①持力層明顯不均勻;②局部有軟弱下臥層;③有淺埋的坑穴、古墓、古井等,直接觀察難以發現時;④勘察報告或設計文件規定應進行輕型動力觸探時。
7燒結普通磚和毛石砌筑而成的基礎特點有( )。[2010年真題]
A.抗壓性能好
B.整體性較好
C.抗拉、抗彎、抗剪性能較好
D.施工操作簡單
E.適用于地基堅實、均勻、上部荷載較小的基礎工程
【答案】ADE
【解析】磚、石基礎主要指由燒結普通磚和毛石砌筑而成的基礎,均屬于剛性基礎范疇。這種基礎的特點是抗壓性能好,整體性、抗拉、抗彎、抗剪性能較差,材料易得,施工操作簡便,造價較低。適用于地基堅實、均勻,上部荷載較小,7層及7層以下的一般民用建筑和墻承重的輕型廠房基礎工程。
8關于大體積混凝土裂縫控制做法,正確的有( )。[2011年真題]
A.控制混凝土入模溫度
B.增大水灰比,加大水泥用量
C.混凝土澆筑完畢,無需覆蓋
D.摻入適量微膨脹劑
E.觀測混凝土溫度變化,以便采取措施
【答案】ADE
【解析】大體積混凝土裂縫控制的做法有:①優先選用低水化熱的礦渣水泥拌制混凝土,并適當使用緩凝減水劑。②在保證混凝土設計強度等級前提下,適當降低水膠比,減少水泥用量。③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溫度,控制混凝土內外的溫差(當設計無要求時,控制在25℃以內)。例如,降低拌合水溫度(拌合水中加冰屑或用地下水);骨料用水沖洗降溫,避免暴曬。④及時對混凝土覆蓋保溫、保濕材料。⑤可在基礎內預埋冷卻水管,通入循環水,強制降低混凝土水化熱產生的溫度。⑥在拌合混凝土時,還可摻入適量的微膨脹劑或膨脹水泥,使混凝土得到補償收縮,減少混凝土的收縮變形。⑦設置后澆縫。當大體積混凝土平面尺寸過大時,可以適當設置后澆縫,以減小外應力和溫度應力;同時,也有利于散熱,降低混凝土的內部溫度。⑧大體積混凝土可采用二次抹面工藝,減少表面收縮裂縫。
9下列施工措施中,有利于大體積混凝土裂縫控制的是( )。[2013年真題]
A.選用低水化熱的水泥
B.提高水灰比
C.提高混凝土的入模溫度
D.及時對混凝土進行保溫、保濕護養
E.采用二次抹面工藝
【答案】ADE
【解析】大體積混凝土裂縫的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優先選用低水化熱的礦渣水泥拌制混凝土,并適當使用緩凝減水劑。②在保證混凝土設計強度等級前提下,適當降低水膠比,減少水泥用量。③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溫度,控制混凝土內外的溫差(當設計無要求時,控制在25℃以內)。降低拌合水溫度(拌合水中加冰屑或用地下水),骨料用水沖洗降溫,避免暴曬。④及時對混凝土覆蓋保溫、保濕材料。⑤可在基礎內預埋冷卻水管。通入循環水強制降低混凝土水化熱產生的溫度。⑥在拌合混凝土時,可摻入適量的微膨脹劑或膨脹水泥,使混凝土得到補償收縮,減少混凝土的收縮變形。⑦設置后澆帶。當大體積混凝土平面尺寸過大時,可以適當設置后澆帶,以減小外應力和溫度應力;同時,也有利于散熱,降低混凝土的內部溫度。⑧大體積混凝土可采用二次抹面工藝,減少表面收縮裂縫。
10控制大體積混凝土溫度裂縫的常用措施有( )。[2016年真題]
A.提高混凝土強度
B.降低水膠比
C.降低混凝土入模溫度
D.提高水泥用量
E.采用二次抹面工藝
【答案】BCE
【解析】控制大體積混凝土裂縫的常見措施有:①優先選用低水化熱的礦渣水泥拌制混凝土,并適當使用緩凝減水劑;②在保證混凝土設計強度等級前提下,適當降低水膠比,減少水泥用量;③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溫度,控制混凝土內外的溫差;④及時對混凝土覆蓋保溫、保濕材料;⑤可在基礎內預埋冷卻水管,通入循環水強制降低混凝土水化熱產生的溫度;⑥在拌合混凝土時,可摻入適量的微膨脹劑或膨脹水泥;⑦設置后澆帶;⑧大體積混凝土可采用二次抹面工藝,減少表面收縮裂縫。
11關于混凝土條形基礎施工的說法,正確的有( )。[2014年真題]
A.宜分段分層連續澆筑
B.一般不留施工縫
C.各段層間應相互銜接
D.每段澆筑長度應控制在4~5m
E.不宜逐段逐層呈階梯形向前推進
【答案】ABC
【解析】混凝土條形基礎澆筑時,根據基礎深度宜分段分層連續澆筑混凝土,一般不留施工縫。各段層間應至少在混凝土初凝前相互銜接,每段間澆筑長度控制在2000~3000mm距離,做到逐段逐層呈階梯形向前推進。
12下列是某工程選用的填方土料,其中不符合要求的有( )。
A.淤泥質土
B.砂土
C.有機質含量大于8%的土
D.含水量符合壓實要求的黏性土
E.碎石土
【答案】AC
【解析】填方土料應符合設計要求,保證填方的強度和穩定性。一般不能選用淤泥、淤泥質土、膨脹土、有機質大于5%的土、含水溶性硫酸鹽大于5%的土、含水量不符合壓實要求的黏性土。
13關于釬探驗槽,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鋼釬的打入必須用機械打入
B.釬探施工按釬探點順序進行
C.釬探后的孔要用砂灌實
D.打釬時,每貫入30cm記錄一次錘擊數
E.驗槽的重點應選擇在沉降縫、伸縮縫或防震縫處
【答案】BCD
【解析】A項,釬探是用錘將鋼釬打入坑底以下的土層內一定深度,根據錘擊次數和入土難易程度來判斷土的軟硬情況及有無古井、古墓、洞穴、地下掩埋物等;E項,基坑驗槽時,應重點觀察柱基、墻角、承重墻下或其他受力較大部位,如有異常部位,要會同勘察、設計等有關單位進行處理。
14為保證毛石基礎的整體剛度和傳力均勻,階梯形毛石基礎應符合( )。
A.每一臺階應不少于2~3皮毛石
B.每階寬度應小于40cm
C.每階寬度應不小于20cm
D.每階高度小于40cm
E.每階高度不小于40cm
【答案】ACE
【解析】為保證毛石基礎的整體剛度和傳力均勻,每一臺階應不少于2~3皮毛石,每階寬度應不小于20cm,每階高度不小于40cm。
15關于毛石基礎施工技術要求,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
A.毛石基礎必須設置拉結石
B.大、中、小毛石應搭配使用,使砌體平穩
C.形狀不規則的石塊,應將其棱角適當加工后使用
D.砌筑時應單掛線,分層砌筑,每層高度為10~20cm
E.灰縫要飽滿密實,厚度一般為毛石砌體不宜大于40mm、粗料石和毛料石砌體不宜大于20mm、粗料石砌體不宜大于5m,石塊上下皮豎縫必須錯開
【答案】ABCE
【解析】D項,砌筑時應雙掛線,分層砌筑,每層高度為30~40cm,大體砌平。
16石基礎施工時,石砌體的組砌形式有( )。
A.內外搭砌
B.上下錯縫
C.拉結石、丁砌石交錯
D.對縫排列
E.丁砌層坐漿砌筑
【答案】ABC
【解析】根據石材加工后的外形規則程度,石基礎分為毛石基礎、料石(毛料石、粗料石、細料石)基礎。石砌體的組砌形式應內外搭砌,上下錯縫,拉結石、丁砌石交錯設置。
17大體積混凝土的澆筑方案主要有( )等方式。
A.全面分層
B.分段分層
C.斜面分層
D.均勻分層
E.交錯分層
【答案】ABC
【解析】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時,應保證結構的整體性和施工的連續性;采用分層澆筑時,應保證在下層混凝土初凝前澆筑上層混凝土。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方案根據整體性要求、結構大小、鋼筋疏密及混凝土供應等情況,選擇全面分層、分段分層、斜面分層等方式澆筑混凝土。
18在初凝以前對大體積混凝土進行二次振搗,可以( )。
A.提高混凝土與鋼筋的握裹力
B.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熱
C.增加混凝土的密實度
D.提高混凝土抗壓強度
E.提高混凝土抗裂性
【答案】ACDE
【解析】在振動初凝以前對混凝土進行二次振搗,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粗骨料、水平鋼筋下部生成的水分和空隙,提高混凝土與鋼筋的握裹力,防止因混凝土沉落而出現的裂縫,減少內部微裂縫,提高混凝土密實度,使混凝土抗壓強度提升,從而提高混凝土抗裂性。
19某建筑工程采用鋼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墻結構,基礎底板厚度為1.1m,屬大體積混凝土構件。層高變化大,鋼筋型號規格較一般工程多。屋面防水為SBS卷材防水。公司項目管理部門在過程檢查中發現:
(1)工程公示牌有不應公示的內容;
(2)安全技術交底中,交底人對“三寶”不明確;
(3)鋼筋加工尺寸不準確;
(4)底板混凝土局部出現裂縫;
(5)屋面防水層局部起鼓,直徑50~250mm,但沒有出現成片串連現象。
底板混凝土裂縫控制措施正確的有( )。
A.在保證混凝土設計強度等級的前提下,適當降低水膠比,減少水泥用量
B.及時對混凝土覆蓋保溫、保濕材料
C.控制混凝土內外溫差
D.提高混凝土坍落度
E.進行二次抹面工作,減少表面收縮裂縫
【答案】ABCE
【解析】大體積混凝土裂縫的控制措施有:①優先選用低水化熱的礦渣水泥拌制混凝土,并適當使用緩凝減水劑;②在保證混凝土設計強度等級前提下,適當降低水膠比,減少水泥用量;③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溫度,控制混凝土內外的溫差(當設計無要求時,控制在25℃以內);④及時對混凝土覆蓋保溫、保濕材料;⑤可在基礎內預埋冷卻水管,通入循環水強制降低混凝土水化熱產生的溫度;⑥在拌合混凝土時,可摻入適量的微膨脹劑或膨脹水泥,使混凝土得到補償收縮,減少混凝土的收縮變形;⑦設置后澆帶;⑧大體積混凝土可采用二次抹面工藝,減少表面收縮裂縫。
20施工方的下列做法中,( )不利于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
A.摻入一定量的粉煤灰
B.降低澆筑層的厚度
C.盡量增加水泥用量
D.選用硅酸鹽水泥
E.采用人工降溫措施,降低混凝土的澆筑溫度
【答案】CD
【解析】在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過程中,優先選用低水化熱的礦渣水泥拌制混凝土,并適當使用緩凝減水劑。在保證混凝土設計強度等級前提下,適當降低水灰比,減少水泥用量。CD兩項,盡量增加水泥用量和使用硅酸鹽水泥會導致產生較多的水化熱,不利于大體積混凝土施工。
21降水井井點管安裝完畢后應進行試運轉,全面檢查( )。
A.管路接頭
B.出水狀況
C.觀測孔中的水位
D.排水溝
E.機械設備運轉情況
【答案】ABE
【解析】降水井井點管安裝完畢應進行試運轉,全面檢查管路接頭、出水狀況和機械運轉情況。一般開始出水混濁,經一定時間后出水應逐漸變清,對長期出水混濁的井點應予以停閉或更換。
22基坑水平和豎向位移監測點應沿基坑周邊布置,并符合以下( )規定。
A.周邊中部、陽角處應布置監測點
B.監測點水平間距不宜大于25m
C.每邊監測點數不宜少于2個
D.水平和豎向監測點宜為共用點
E.監測點宜設置在圍護墻或基坑坡頂上
【答案】ADE
【解析】基坑圍護墻或基坑邊坡頂部的水平和豎向位移監測點應沿基坑周邊布置,周邊中部、陽角處應布置監測點。監測點水平間距不宜大于15~20m,每邊監測點數不宜少于3個。水平和豎向監測點宜為共用點,監測點宜設置在圍護墻或基坑坡頂上。
23基坑監測項目的監測頻率應綜合考慮( )來確定。
A.基坑支護結構
B.基坑類別
C.基坑施工階段
D.自然條件的變化
E.當地經驗
【答案】BCDE
【解析】基坑監測項目的監測頻率應綜合考慮基坑類別、基坑及地下工程的不同施工階段以及周邊環境、自然條件的變化和當地經驗確定。
24基坑監測時出現( )危險征兆應立即報警。
A.支護結構構件的內力未超過其設計值
B.支護結構位移未達到設計規定的位移限值
C.基坑周邊建(構)筑物道路、地面開裂
D.基坑出現局部坍塌
E.基坑出現流土、管涌現象
【答案】CDE
【解析】基坑監測時,當監測數據達到監測報警值時,必須立即通報建設方及相關單位。出現下列危險征兆時應立即報警:①支護結構位移達到設計規定的位移限值;②支護結構位移速率增長且不收斂;③支護結構構件的內力超過其設計值;④基坑周邊建(構)筑物、道路、地面的沉降達到設計規定的沉降、傾斜限值;基坑周邊建(構)筑物道路、地面開裂;⑤支護結構構件出現影響整體結構安全的損壞;⑥基坑出現局部坍塌;⑦開挖面出現隆起現象;⑧基坑出現流土、管涌現象。
- 安全生產管理知識
- 2019全國二級建造師執業資格考試必刷題+歷年真題+押題試卷:機電工程管理與實務
- 《建設工程項目管理》命題點全面解讀
- 建設工程法規及相關知識
- 2019年一級建造師《機電工程管理與實務》歷年真題與模擬試題詳解
- 全國初級注冊安全工程師職業資格考試輔導教材:安全生產實務(建筑施工安全)(2020版)
- 建設工程法規及相關知識
- 《建設工程監理基本理論與相關法規》命題點全面解讀
- 2020年一級注冊建筑師《建筑物理與建筑設備》過關必做1500題(含歷年真題)
- 2019年一級建造師《公路工程管理與實務》歷年真題與模擬試題詳解
- 《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命題點全面解讀
- 質量工程師《質量專業理論與實務(中級)》名師講義、真題、預測三合一
- 《項目管理與招標采購》命題點全面解讀
- 建設工程監理案例分析
- 工程造價計價與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