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4.2 大綱詳解

第一節 市場理論概述

一、廠商的市場行為

廠商的利潤最大化行為也表現在市場供給上。廠商出售產出獲得收益,生產則需要花費成本。廠商在收益與成本之間權衡的結果是,為了獲取最大的利潤,廠商會把產量選擇在邊際收益等于邊際成本之處。

二、廠商面臨的市場類型

依照于廠商之間競爭的程度,市場可以被劃分為完全競爭市場、壟斷市場、壟斷競爭市場和寡頭市場四種類型。

三、廠商的收益曲線

1收益的概念:總收益、平均收益和邊際收益

廠商面臨的需求曲線p=p(y)表明了廠商的銷售量與價格之間的關系。據此,來定義廠商的收益概念。

(1)總收益(TR)是指廠商按一定價格出售一定數量的產出所獲得的全部收入:TR=p(y)·y;

(2)平均收益(AR)指廠商平均每單位產量所獲得的收入:AR=TR/y=p(y);

(3)邊際收益(MR)指廠商增加一單位產品銷售所獲得的收入增加量:MR=ΔTR/Δy。

2不同市場條件下廠商的平均收益曲線和邊際收益曲線

在不同的市場條件下,由于廠商所面臨的需求曲線不同,因而收益曲線也有所不同。如果廠商是價格接受者,那么廠商的平均收益等于邊際收益,都等于市場價格。即廠商的平均收益曲線和邊際收益曲線是一條重合的直線。如圖4-1(a)所示。

如果廠商對價格有控制力量,那么它將面臨一條向右下方傾斜的需求曲線。根據上面的約定,廠商的平均收益曲線等于廠商的需求曲線。而廠商的邊際收益曲線將在其需求曲線的下方。如圖4-1(b)所示。

圖4-1 廠商面臨的平均收益和邊際收益曲線

第二節 完全競爭市場

一、完全競爭市場的基本特征

(1)市場上,廠商生產同質的產品。

(2)市場上有眾多的消費者和廠商,因而消費者和廠商都是市場價格的接受者。

(3)市場上的消費者和廠商擁有完全信息。

(4)廠商可以無成本地自由進入或退出市場。

二、完全競爭廠商面臨的需求曲線

廠商是價格接受者的假定意味著廠商的邊際收益等于平均收益,都等于市場價格。假設現行的市場價格為p(_),單個廠商面臨的市場需求曲線為:

即完全競爭市場上的代表性廠商面臨的市場需求曲線為一條水平直線。

三、完全競爭廠商的短期均衡

1均衡條件

由于廠商的邊際收益等于市場價格,因而按邊際收益等于邊際成本進行生產的利潤最大化廠商選擇最優產量的條件是:P=MC。

另一方面,廠商可以選擇停止營業。因為當市場價格低于平均可變成本最低點時,廠商生產要比不生產損失更大。因此,廠商只有在價格高于平均可變成本最低點時才按價格等于平均成本的條件進行生產,故這一點也被稱為廠商的關閉點或停止營業點。

對于高于平均變動成本的價格p1(≥p0),廠商在MC上選擇產出量y1。如圖4-2所示。

圖4-2 完全競爭廠商的短期均衡

2廠商的短期供給曲線

平均可變成本之上的邊際成本曲線是廠商的短期供給曲線。因為對應于市場價格的變動,只要該價格高于廠商的平均可變成本的最低點,廠商就會在邊際成本曲線遞增階段上確定相應的產出量。如圖4-2所示。

由于邊際產量遞減規律的作用,廠商在邊際成本曲線遞增階段提供產量,因而廠商的供給曲線向右上方傾斜。

3從單個廠商的供給曲線到市場供給曲線

市場供給曲線是由生產同一種商品的所有廠商的供給曲線沿橫向相加而得到的。如果每個廠商的供給曲線向右上方傾斜,那么市場供給曲線也向右上方傾斜。

【例題4.1】完全競爭廠商的短期供給曲線應該是(  )。

A.SMC曲線上超過停止營業點的部分

B.SMC曲線上超過收支相抵點的部分

C.SMC曲線上的停止營業點和超過停止營業點以上的部分

D.SMC曲線上的收支相抵點和超過收支相抵點以上的部分

【答案】C

【考點】完全競爭廠商的短期供給曲線

【解析】廠商的關閉點或停止營業點是指廠商只有在價格高于平均可變成本最低點時才按價格等于平均成本的條件進行生產。因此廠商的短期供給曲線是SMC曲線上大于和等于AVC曲線最低點的部分。

四、完全競爭廠商的長期均衡

在長期中,廠商將不斷調整固定投入的數量,使得在每個產量下生產規模都是最優的。因此,長期成本曲線將是廠商決策的依據。與短期中的行為一樣,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廠商選擇最優產量的必要條件是邊際收益等于長期邊際成本,這里廠商按價格等于邊際成本選擇產量。

另一方面,由于長期內廠商沒有固定成本與不變成本之分,因而當價格高于平均成本時,廠商才提供商品;否則,廠商退出該行業。同時,如果代表性廠商獲得超額利潤,也必然會導致其他廠商的進入。假定行業中所有廠商具有相同的長期成本。這樣,在長期內,所有廠商就不能獲得超額利潤。因此,完全競爭廠商的長期均衡條件為:P=LMC=LAC。

五、行業的長期供給曲線

由于長期中存在著廠商的進入或退出,因而廠商的長期均衡要受到行業調整的影響。

1外在經濟和外在不經濟

隨著廠商數目的增加,整個行業中的產量也會增加,如果行業中單個廠商的成本降低,則稱該行業存在著外在經濟;如果廠商數量增加從而整個行業的產量增加使得單個廠商的成本增加,則稱該行業存在著外在不經濟。

2成本不變行業的長期供給曲線

在成本不變行業中,單個廠商的成本不隨廠商的進入或退出而改變。假定最初完全競爭廠商及市場處于均衡狀態。如果整個行業面臨的市場需求發生變動,那將導致原有的均衡被打破。但由于單個廠商的成本并不發生改變,因而最終結果只是廠商數目的增減而已。因此,行業的長期供給曲線是一條由廠商的長期平均成本曲線最低點決定的水平曲線。如圖4-3所示。

圖4-3 成本不變行業中的長期均衡

3成本遞增行業的長期供給曲線

假定最初廠商和行業均處于長期均衡狀態。此時若出現行業的市場需求增加,結果將會導致市場價格提高,使得每個廠商都獲得超額利潤。超額利潤驅使其他廠商進入。行業的外在不經濟使得單個廠商的成本增加,因而當行業再次處于均衡狀態時,廠商的平均成本最低點升高。這樣,由廠商的長期平均成本最低點決定的行業長期供給曲線向右上方傾斜。如圖4-4所示。

圖4-4 成本遞增行業中的長期均衡

4成本遞減行業的長期供給曲線

如果行業中存在外在經濟,結果行業長期供給曲線向右下方傾斜。如圖4-5所示。

圖4-5 成本遞減行業中的長期均衡

【例題4.2】計算題:已知完全競爭廠商成本函數TC=0.02Q2-12Q+2000,產品單價P=20,求廠商利潤最大化的產量和利潤。(2005年真題)

【考點】完全競爭市場的利潤最大化

【解析】該完全競爭廠商的邊際成本函數MC=0.04Q-12。對于完全競爭廠商來說,利潤最大化的選擇最優的產量應該滿足邊際成本等于邊際收益,即:MC=MR=P=20。根據已知條件,可以得到等式:0.04Q-12=20,解得Q=800。則廠商利潤最大化的產量為800,利潤最大化時的利潤為:800×20-(0.02×640000-12×800+2000)=10800。

第三節 壟斷市場

一、壟斷市場的特征

市場上只有一家廠商提供市場所需要的所有供給,而且該廠商所提供的產品沒有相近的替代品。

二、壟斷廠商的需求曲線和收益曲線

壟斷廠商面臨的需求曲線即為市場需求曲線,因而它向右下方傾斜,故壟斷廠商的邊際收益曲線在平均收益曲線的下方。

三、壟斷廠商的短期均衡

1均衡分析

與其他行業中的廠商一樣,利潤最大化仍是壟斷廠商經濟行為的決策準則。以此為目標,壟斷廠商在決定產出數量時要考察收益和成本兩個方面,廠商會依照MR=MC的利潤最大化原則決定產量。

另一方面,由于廠商所選擇的產量影響到市場價格,因而利潤最大化的壟斷廠商不僅要選擇產量,還要決定價格。

在短期內,由于廠商來不及調整固定不變的要素投入,因而壟斷廠商可以處于獲得超額利潤、正常利潤和虧損的均衡狀態。但如果市場需求低于廠商的平均變動成本,那么廠商將會停止生產。廠商獲得超額利潤的情形如圖4-6所示。

圖4-6 壟斷廠商的短期均衡

2均衡條件

壟斷廠商的均衡條件可以概括為:

y(_):MR=MC;p(_):p=p(y)

3供給曲線問題

由于壟斷市場上的價格是由廠商決定的,因而該廠商沒有明確的供給曲線。

【例題4.3】已知某壟斷廠商面臨的需求函數是Q=60-5P。

(1)求廠商的邊際收益函數;

(2)求廠商收益最大時的產量與價格;

(3)若廠商邊際成本等于2,求廠商利潤最大化的產量和價格。

【考點】壟斷市場

【解析】(1)由Q=60-5P,可得P=12-0.2Q。

設總收益為R,則R=PQ=(12-0.2Q)×Q=12Q-0.2Q2,則邊際收益函數為:MR=dR/dQ=12-0.4Q。

(2)當邊際收益為0時,收益最大,則由MR=12-0.4Q=0可得Q=30;P=12-0.2Q=12-0.2×30=6。

(3)當廠商邊際成本等于邊際收益時,利潤最大。則由12-0.4Q=2可得:Q=25,P=12-0.2×25=7。

四、壟斷廠商的長期均衡

長期中,壟斷廠商要調整自身的生產成本,即使得每一產量下的成本是所有規模中的最低成本。但從分析的角度來看,壟斷廠商的長期均衡與短期并無二異,只是長期中壟斷廠商不會有處于虧損狀態的均衡而已。如圖4-7所示。

圖4-7 壟斷廠商的長期均衡

壟斷廠商的長期均衡條件為:

y(_):MR=LMC;p(_):p=p(y)

五、壟斷廠商的價格歧視

1價格歧視的分類

依照于壟斷廠商采用價格歧視的程度,價格歧視被劃分為三級。

(1)第一級價格歧視是指壟斷廠商按不同的購買量索要不同的價格,以至于每單位索要的價格恰好等于此時的需求價格。這種類型的價格歧視又被稱為完全的價格歧視。

(2)第二級價格歧視是對完全價格歧視的一種近似,它指壟斷廠商按不同購買量分組,并對不同的組別索要不同的價格。在這種價格歧視方式中,壟斷廠商依照購買量由大到小的分組索要由低到高的價格。

(3)第三級價格歧視是指壟斷廠商依照不同類型的消費者索要不同的價格。

2分割市場與價格歧視

作為例子,考察壟斷廠商在兩個分割市場上采取的價格歧視。利潤最大化的廠商將會把每個市場上的產量確定在等于其生產的邊際成本之點。假使不是這樣,比如有MR1>MR2,那么廠商可以通過增加第一個市場上的供給量而在第二個市場上減少等量的產量來增加利潤。因此,在分割市場上,壟斷廠商利潤最大化的條件為:

MR1(y1)=MR2(y2)=MC(y1+y2

依照于上述條件,壟斷廠商在兩個分割的市場上根據各自的需求確定相應的邊際收益,然后確定相應的數量并在需求曲線上索要差別價格。

在相互分割的市場上制定差別價格在許多場合被加以使用。

第四節 壟斷競爭市場

一、壟斷競爭市場的特征

壟斷競爭市場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1)行業中有大量的賣者和買者;

(2)廠商提供有差異但彼此接近的替代品;

(3)廠商的進入或退出是自由的。

【例題4.4】在壟斷競爭中,(  )。

A.只有為數很少的廠商生產有差異的產品

B.有許多廠商生產同質的產品

C.有許多廠商生產有差異的產品

D.進入和退出一個生產集團比較困難

【答案】C

【考點】壟斷競爭

【解析】壟斷競爭市場通常具有以下特征:第一,行業中有大量的賣者和買者;第二,廠商提供有差異但彼此接近的替代品;第三,廠商進入或退出是自由的。

二、壟斷競爭廠商面臨的需求曲線

壟斷競爭廠商有兩條需求曲線:

(1)行業中所有廠商都采取相同行動時單個廠商的需求曲線,也即市場份額曲線;

(2)單個廠商單獨采取行動時所面臨的需求曲線。

二者相比,單個廠商單獨采取行動時所面臨的需求曲線比市場份額曲線更加平緩,因為如果其他廠商保持不變,那么單個廠商變動價格對其需求量的影響會更大。

三、壟斷競爭廠商的短期均衡

短期內,壟斷競爭廠商幾乎可以決定自身的產量和價格。只是壟斷競爭廠商行為的結果要受到其他廠商行為的影響,導致單個廠商要重新調整產量和價格。

具體地說,代表性的壟斷競爭廠商在假定其他廠商不變條件下得到自己的需求曲線,確定相應的邊際收益,并根據邊際收益等于邊際成本的利潤最大化原則確定產量,依照自己的需求曲線確定價格。如果其他廠商真的不采取對策,那么上述結果對所論及的廠商而言是最優的。但是,所有的壟斷競爭廠商都會采取相同的行動,結果市場價格位于市場份額曲線而不是單個廠商自己的需求曲線上。對應于這一市場價格,單個廠商會不斷地確定自己的最優產量和價格。因此,只有當單個廠商最優產量對應的價格恰好位于它自己的需求曲線與市場份額曲線的交點時,廠商才不會變動原有的產量。此時壟斷競爭廠商處于短期均衡。

與壟斷廠商一樣,壟斷競爭廠商處于短期均衡時可以獲得超額利潤、正常利潤或虧損。

四、壟斷競爭廠商的長期均衡

1均衡的調整過程

在長期中,廠商可以對短期內固定不變的要素進行調整,從而長期成本是其進行決策的基礎。另一方面,廠商所面臨的外部條件也會因為廠商的進入或退出而發生改變。以短期內壟斷競爭廠商獲得超額利潤為例,超額利潤的存在導致其他行業的廠商進入,從而使得單個廠商的市場份額曲線降低。只有當單個廠商按自身的需求曲線確定的均衡產量所對應的價格恰好使得廠商獲得正常利潤時,廠商及市場才不會進一步調整。如圖4-8所示。

圖4-8 壟斷競爭廠商的長期均衡

2均衡條件

基于上述分析,壟斷競爭廠商的長期均衡條件是:

MR=LMC;AR=LAC

3供給曲線的存在性問題

由于壟斷競爭廠商的產量對價格有某種影響力,從而壟斷競爭廠商沒有明確的供給曲線。

第五節 寡頭市場

一、寡頭市場的特征

典型的寡頭市場具有以下特征:

(1)市場上存在少數廠商,單個廠商的產銷量占整個市場相當大的份額,從而對市場價格具有明顯的影響力;

(2)少數寡頭之間的行為相互依存;

(3)寡頭市場上的價格相對穩定,競爭可以是非價格形式;

(4)市場上存在進入障礙。

寡頭廠商行為之間相互依存,使得對寡頭廠商的理論分析面臨困難。

二、古諾模型

經典的寡頭分析是古諾雙寡頭模型。古諾模型可以在一個簡單的情形中得到說明。假定兩個面臨同一市場的競爭廠商,它們生產無差異的產品,成本為0。起初,A廠商選擇市場總量的1/2,以便利潤最大化。隨后,B廠商將余下的1/2作為其面臨的市場需求,并與A一樣選擇其中的1/2即1/4的產量。結果,A廠商的利潤因B廠商的加入而未能達到最大,于是它變動產量,將B廠商生產1/4余下的3/4作為決策的依據,選擇其中的1/2即3/8。同樣,B廠商將會選擇5/16。如此等等。最終,兩個廠商各選擇1/3的產量,而且它們沒有進一步變動產量的動力,從而市場處于均衡。

古諾模型的缺陷是假定了廠商以競爭對手不改變產量為條件。

【例題4.5】古諾模型中,企業(  )。

A.根據對手的產量來選擇自己的產量

B.根據對手的價格來決定自己的價格

C.響應對手的降價,不響應對手的提價

D.通過書面契約瓜分市場

【答案】A

【考點】古諾模型

【解析】古諾模型由法國數理經濟學家古諾在1883年首次提出。它是一個只有兩個寡頭廠商的簡單模型,它假設市場上只有A、B兩個寡頭廠商生產同一種成本為零的產品,兩個廠商都準確地了解市場的需求曲線,他們在已知對方產量的情況下,各自確定能夠給自己帶來最大利潤的產量,在這樣的假設下,企業根據對手的產量來選擇自己的產量。

三、折彎的需求曲線模型

折彎的需求曲線模型假定對應于一個特定的價格,當一個寡頭提高價格時,其他廠商將不會跟隨,但若它降低價格,其他廠商也會如此。結果,單個廠商面臨的需求曲線具有一個折彎點。

對應于一條折彎的需求曲線,寡頭廠商得到自身的邊際收益。通過此邊際收益,廠商根據邊際收益等于邊際成本的原則決定最優產量,并依據需求曲線確定價格。與通常廠商不同的是,折彎的需求曲線對應的邊際收益曲線在折彎點處不連續,因此,當邊際成本恰好與邊際收益在這一斷點處相等時,邊際成本的變化不影響廠商的均衡產量和價格。這樣,該模型對寡頭市場的價格穩定性給予了充分的說明。如圖4-9所示。

圖4-9 折彎的需求曲線模型

折彎的需求曲線模型的缺陷是沒有說明最初的價格是如何決定的。

四、卡特爾模型

在寡頭市場上,廠商之間很容易形成勾結。卡特爾是以明確的價格和產量等規定下來的組織。這類組織的行為目標通常是整個組織的利潤最大化。

為了實現整個組織的利潤最大化,卡特爾組織將依照于整個組織的邊際收益等于每個廠商的邊際成本為條件決定每個廠商的產量,即:

MR(Y)=MCi(yi),i=1,…,n

其中,Y=y1+y2+…+yn是卡特爾的總供給量。

為了使得產量約束有效,卡特爾組織往往要制定對違反卡特爾有關產量限定的廠商進行懲罰的措施。

【例題4.6】卡特爾制定統一價格的原則是(  )。

A.使整個卡特爾的產量最大

B.使整個卡特爾的利潤最大

C.使整個卡特爾的成本最小

D.使整個卡特爾的價格最大

【答案】B

【考點】卡特爾制定統一價格的原則

【解析】卡特爾制定統一價格或限定產量的原則都是使整個卡特爾的利潤最大,從而再在各個企業分配產量。

五、博弈論與寡頭廠商的競爭

1博弈論的基本知識

(1)相關概念

博弈論又稱對策論,它主要考察經濟當事人之間的策略化行為及其相互影響。對策是指參與競爭或沖突的經濟當事人在某種條件下為了自身的利益而采取的應付競爭對手的策略。一個簡單的對策模型涉及局中人、行動和規則三個基本要素。

(2)策略式

對策的表述可以有不同的形式,但策略型是其中最為常見的一種形式。對策的策略式又稱為標準式。在這種表述形式中,所有的局中人選擇一個全面的行動計劃即策略,所有局中人的策略所決定的局勢決定每個局中人的支付。假定一個對策中有n個局中人,對第i個局中人而言,其所選擇的策略為si,所有策略構成該局中人的策略空間Si

如果局中人的支付函數為ui,則其所獲得支付的數值為ui(s1,…,sn)。這樣,一個對策可以表示為:

G={S1,…,Sn;u1,…,un}

這一表述被稱為一個博弈論中表示對策的策略式或標準式。

對策可以從合作性、局中人的數目、對策規則和支付結構等方面進行分類。

2占優策略均衡和納什均衡

在不同的條件下,對策有其特有的均衡概念,占優策略均衡和納什均衡是兩個基本的概念。

(1)占優策略是一個以不變應萬變的策略選擇。一般地,在一個n人對策G={S1,…,Sn;u1,…,un}中,假定Si*和Si′是第i個局中人可行的策略,如果對其他局中人的任意策略選擇,有

ui(s1,…,si-1,si*,si+1,…,sn)>ui(s1,…,si-1,si′,…,sn

則稱Si*是第i個局中人相對于Si′而言的嚴格占優策略,而稱Si′是相對于Si*的劣策略。如果對所有的可行的策略Si′上式都成立,則稱Si*是第i個局中人的嚴格占優策略。在對策G中,如果對所有的局中人i,Si*是他的占優策略,那么所有局中人選擇的策略組合(s1*,…,sn*)被稱為該對策的占優策略均衡。

占優策略均衡為一個博弈中經濟當事人的行為選擇給出了一個合理的解釋,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對策都有占優策略均衡。一個擴展的均衡概念是納什均衡。

(2)納什均衡是指如果其他參與者不改變策略,任何一個參與者都不會改變自己的策略。具體地說,在對策G中,對一個策略組合(s1*,…,sn*)而言,如果對每一個局中人i,在其他局中人不改變策略的條件下,Si*是第i個局中人的最優策略,即對于任意一個可行的策略Si′,都有:

ui(s1*,…,si-1*,si*,…,sn*)≥ui(s1*,…,si-1*,si′,…,sn*

則稱(s1*,…,sn*)是對策G的一個納什均衡。

3博弈論對寡頭廠商競爭的描述

博弈論的思想被廣泛用于分析具有策略選擇的經濟行為,特別是分析寡頭競爭行為。上面的古諾模型所表述的結果即為一個納什均衡。

一般地,假定兩個寡頭面臨的市場需求為:

p=p(y1+y2

每個廠商根據這一價格確定自身的邊際收益,以便按邊際收益等于邊際成本的利潤最大化原則確定產量。

于是,第一個廠商A選擇的產量為:

MR1(y1+y2)=MC1(y1

從中可以得到廠商利潤最大化的產量為:y1=f1(y2)。同樣地,第二個廠商B利潤最大化的產量為:y2=f2(y1)。由于廠商的最優產量選擇取決于競爭對手的產量選擇,因而這種關系被稱為反應函數。

根據上述反應函數,當兩個寡頭廠商不再改變產量時,該市場處于均衡狀態。均衡解可以通過求解兩個廠商的反應函數y1=f1(y2)和y2=f2(y1)的公共解得到,比如公共解為(y(_)1,y(_)2)。這一公共解即為納什均衡。因為當在競爭對手B選擇產量y(_)2時,A最優的選擇是按y1=f1(y2)確定的產量y(_)1,這樣在B不改變產量的條件下,A不可能變更其產量。因此,(y(_)1,y(_)2)是一個A與B都不想首先打破的選擇。

第六節 不同市場的效率比較

一、生產數量方面

經濟效率是指利用現有經濟資源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需要。一個行業在長期均衡時是否實現了價格等于長期邊際成本是判斷該行業是否有效率的一個條件。商品的市場價格可以看成是商品的邊際社會價值,商品的長期邊際成本可以看成是商品的邊際社會成本。當價格等于長期邊際成本時,社會得到了最大滿足。

很顯然,由于完全競爭市場上廠商在平均成本的最低點進行生產,因而滿足這一條件。但在其他類型的市場上,一旦單個廠商的需求曲線向右下方傾斜,其生產產量的邊際收益就會小于價格,從而廠商按邊際收益等于邊際成本決定產量的邊際社會價值大于其邊際社會成本,表明相對于該商品的需求而言,該商品的供給不足。市場競爭程度越高,邊際收益越小從而邊際成本與價格的差異越小,效率也就越高。

二、技術使用方面

高的經濟效率表示能以最有效的方式進行生產。在既定的生產技術水平下,最有效的生產技術是按最低的平均成本生產的。

在完全競爭市場上,市場價格等于最低的平均成本,因而以最有效的生產技術提供產品。而在其他市場上,價格通常高于最低的平均成本,因此與完全競爭市場相比是缺乏效率的。不過,市場競爭程度越高,單個廠商的需求曲線越平緩,因而產量與最低平均成本下的產量越接近。

基于上面的分析,通常認為,完全競爭市場的經濟效率最高,壟斷競爭市場較高,寡頭市場較低,壟斷市場最低。

三、其他方面

1技術進步

有人認為,壟斷廠商依靠壟斷力量就可以長期獲得利潤,因而缺乏技術創新的動力;另一些人認為,壟斷是有利于技術進步的,因為壟斷廠商利用高額利潤形成的雄厚的經濟實力,有條件進行各種科學研究和重大的技術創新,尤其是存在競爭壓力時更是如此。

2規模經濟

西方經濟學家認為,對不少行業的生產來說,只有大規模的生產,才能收到規模經濟的好處,而這往往只有在寡頭市場和壟斷市場條件下才能做到。

3產品差異

有些經濟學家認為,不完全競爭市場的低效率是產品差異的代價。

總之,完全競爭市場通常被看成是一種理論模型而被推崇。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彭阳县| 阿克苏市| 旬邑县| 蒙阴县| 墨玉县| 乌拉特前旗| 武川县| 弥渡县| 定远县| 铜川市| 威远县| 大邑县| 常山县| 宁南县| 防城港市| 阿鲁科尔沁旗| 芜湖市| 阳朔县| 视频| 蒙城县| 景谷| 玉田县| 铁岭市| 南和县| 武胜县| 安远县| 长治县| 扎鲁特旗| 玉田县| 鹿泉市| 乌鲁木齐市| 大竹县| 榆树市| 京山县| 平武县| 邹城市| 巴彦县| 南京市| 靖宇县| 田东县| 沙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