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全國中級導游資格考試《漢語言文學知識》考點歸納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圣才電子書
- 11字
- 2021-06-04 18:03:29
第1篇 漢字與導游語言
第1章 漢字文化導游知識
1.1 復習筆記
一、漢字與旅游的關系
1漢字概述
(1)漢字的歷史
①文字一般源于圖畫。
a.人類在長期的社會生活中經歷了用實物、結繩、契刻等方式記事和交流,最后發展為用圖畫記錄客觀世界并傳遞信息。
b.圖畫式的表達方式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逐漸形成了語音、意思、形狀都比較固定的象形文字。
②目前見到的最古老的漢字是甲骨文。
a.甲骨文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它的發現說明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b.甲骨文是遵循一定規則而形成的漢字體系。
從造字方法上看,甲骨文不僅具有人類文字早期“象形、指事、會意”的方法,還出現了“形聲”字,并有了“轉注、假借”這些古人總結的用字方法。
c.最初的文字沒有形成造字規律,只是不成系統的零散字例。
③漢字的萌芽大約是新石器時代的晚期。
④漢字最初的載體是各種生活器具,是伴隨生產工具的發展與社會交際對語言的需求而產生的。
(2)漢字的種類
①從形體演變上劃分
a.甲骨文——殷商時代刻寫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
第一,出土地區
出土于河南安陽小屯村。
第二,名稱
出土地區為殷王朝都城的遺址,稱殷墟,故甲骨文又叫殷墟文字;甲骨文是刻寫的文字,又稱契文;因文字內容多為占卜記錄,故而又叫貞卜、卜辭。
第三,文字內容
涉及祭祀、戰爭、游獵、出行、疾病、生育等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第四,特點
是有固定字形、語音和意義的系統性文字;一般用刀刻寫,因而筆畫拐彎多為方筆;字形參差不齊、大小不均;單個字呈細瘦狀。
第五,與旅游的關系
在旅游景點常作為一種旅游景物或文化背景出現。
b.金文——泛指鑄或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
第一,名稱
“金文”又稱“鐘鼎文”“吉金文字”“銅器銘文”,鑄的字突出被視為“陽字”稱“識”,刻出來的字凹下去被視為“陰字”叫“款”,金文又被稱作“彝器款識”。
第二,盛行時間
商、周、秦、漢都有金文,盛行于西周。
第三,特點
字形顯得工整一些,筆畫趨于圓潤,已帶有書法的美感。
c.篆文——官府使用的文字,流行于春秋戰國和秦代。
第一,大篆
廣義的大篆指所有的古體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籀文(春秋戰國時通行六國的文字)和小篆。
狹義大篆的代表字體有籀文和石鼓文,籀文字體方正微長,行款整齊,筆畫勻稱,偏旁結構有定;石鼓文是刻在鼓形石上的文字,字體古樸凝重,筆畫遒勁有度,近小篆而無其拘謹筆法,筆畫圓潤奔放、剛柔相濟。
第二,小篆
是秦始皇統一中國后強令使用的文字,是我國文字史上首次出現的規范性字體,代表字體有瑯玡刻石、泰山刻石、嶧山刻石、會稽刻石等,字體大多長圓方正,字形整齊,大小勻稱。
d.隸書——由篆書簡化演變而成的一種字體。
隸書是漢字形體和結構上一次重大的突破,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界,它徹底排除了漢字中的象形符號,把漢字變成由點、橫、撇、捺組成的單純書寫符號。
e.楷書——由隸書演變而來的一種字體。
楷書產生于漢末,盛行于魏晉并沿用至今,是我國歷史上通用時間最長的標準字體。筆畫沒有波磔,點畫結構的照應、合體字中不同部件的位置和比例都有極嚴格的要求,字形方正,書寫簡便。
f.行書——介乎楷書、草書之間的字體。
產生于東漢末年,既有楷書的形體、點畫,又有草書的簡易、流暢,筆畫連綿,字字獨立,是楷書疾書的一種形式,代表作品有王羲之的《蘭亭序》、王珣的《伯遠帖》。
g.草書——廣義上是指快而不工整的字體,狹義上是指某一具體字體的草寫形式。
第一,章草
帶有隸書筆意,盛行于東漢章帝時期,筆畫雖有連筆,但字體獨立、大小均勻,字體之間絕無連筆。代表作品有《皇象本·急就篇》。
第二,今草
帶有楷書、行書筆意,產生于東漢末年,這種字體可以字字相連、大小相間、粗細不一、正斜相依。
第三,狂草
比今草更狂放、更灑脫的草體,盛傳為唐代書法家張旭創造,追求通篇氣勢,不講筆畫、字形,只求整體暢達雄放,筆畫連綿不拘,大起大落。代表性作品有張旭的《殘千字文》、懷素的《自敘帖》。
②從造字方法上劃分
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將漢字劃分為六種: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和假借。
a.象形——用簡練的線條描摹事物形狀的一種造字方法。
象形文字很像圖畫,用彎曲的線條描繪出物體的形狀,與圖畫的區別是:圖畫沒有固定的讀音和語義;而象形文字卻有讀音和語義。
b.指事——用象征性符號表示意義的方法,又叫“象事”“處事”。
指事字表示的是抽象的概念,用約定俗成的符號來表達意思。
c.會意——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字組合起來表示一個新的意義的造字方法。
d.形聲——用表意的形符和表音的聲符拼合新字的方法。
e.轉注和假借——解字、用字之法。
③從筆畫多少劃分
漢字從筆畫的數量上可分為繁體字和簡體字。
(3)漢字特點產生的修辭技巧
①字形狀產生的形容詞語
a.漢字的象形表意功能使它在語言表達中產生了大量的形容詞匯,這些詞匯在日常交際、描繪旅游客體中有非常形象的功能和嚴謹的文化意義。
b.利用字形產生的形容詞在交談和導游講解中可以起到通俗易懂的溝通效果。
②字結構產生的猜謎民俗
拆解漢字結構是漢語表達的一種修辭手法,它不僅能夠形象地講解漢字結構及含義,還能含蓄、隱諱地表達不可直言的意思。
(4)描述漢字形體特點的語句匯集
①甲骨文
字體質樸、古雅,筆鋒輕重相間,筆道剛柔相濟,字體疏落錯綜,結構嚴密整齊,筆畫或粗獷遒勁、或緊密纖細,外形參差、大小不等,拐彎多為方筆,用力不均,章法行距不限、排列順序不拘。
②金文
結構疏密有致,字體雍容厚重,字形均衡、韻調統一,筆畫圓潤,筆鋒柔和健美,風格或凝重端莊、或道勁舒展。
③石鼓文
字跡豪放大度,氣質雄渾古樸,結構嚴謹端莊,章法均勻規整,筆道長短有序,字體獨立、氣勢連貫。
④小篆
筆畫粗細等均、清晰明朗,彎筆圓潤不失筋骨,字形豐滿充盈,結構環抱緊密,章法橫豎劃一、排列平正。
⑤隸書
字形扁方,整齊劃一,波磔雄健,體勢挺秀,筆畫豎短橫長,結構嚴謹講究。
⑥楷書
字形方正,筆畫布局精密細致,筆道形態豐滿,橫平豎直、書寫方便。
2漢字文化在旅游中的作用
(1)漢字是旅游景觀的重要內容
①原因
漢字結構的文化性和變化的造型特點使它成為旅游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
②我國著名的漢字景觀
a.泰山刻石
第一,泰山以篆、隸、楷、行書、草書各種字體(秦篆,漢隸、漢楷,魏體,唐楷、唐隸和行書、草書)的書法名垂史冊。
第二,李斯所寫的《泰山刻石》是泰山最早的刻石,也是漢字史上第一次使用的小篆字體。
第三,泰山刻石中最大的是《紀泰山銘》,唐開元十四年(公元726年)唐玄宗李隆基東封泰山時所寫,字體帶有“唐隸”特點,筆畫粗壯富態,出現“蠶頭燕尾”的形體。
b.曲阜碑林
第一,以收藏漢朝碑刻聞名。
第二,“漢隸八大名碑”分別是史晨碑、乙瑛碑、禮器碑、孔彪碑、張遷碑、曹全碑、華山廟碑、衡方碑。其中,史晨碑、乙瑛碑、禮器碑、孔彪碑收藏在山東曲阜碑林。
第三,《史晨碑》《乙瑛碑》屬于漢隸中秀逸的字體,折角圓和,形態清秀。
第四,《禮器碑》屬于隸書中遒勁類,字跡蒼古,捺筆粗壯,字形帶有質樸凝重的韻味。
c.西安碑林
第一,以收藏碑刻最早、最多而位居中華之冠。
第二,最早的碑刻有秦始皇出游全國時,命李斯寫的《嶧山刻石》,文字為標準的小篆字體。
第三,《曹全碑》是“漢隸三大長碑”之一,刻字結構勻稱,字體秀勁俊美,字跡清晰,是“漢隸八大名碑”中的名品。
第四,碑林中藏有少見的晉代刻石,如《司馬芳殘碑》,字體兼有篆隸和章草,反映了隸書向真書(楷書)演變的過程。
(2)漢字對旅游景觀的裝飾、評點功能
①漢字在旅游景觀中的裝飾、評點功能是旅游景觀的靈魂,是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觀旅游價值的直接體現。
②在很多自然山水的游覽中,帶有漢字的景物成為旅游者拍照留念的熱點,因為漢字是這些山水的靈魂性裝飾。
③人文景觀中漢字組成的牌匾、楹聯的作用更為突出。
二、漢字在導游中的使用
1字形、字體的辨認
(1)漢字形體的藝術變化
①歷史發展形成的形體變化
篆體字、隸書、行書、草書等在現代社會中的作用主要是藝術欣賞,這些成為歷史的字形在旅游景觀中常常起到裝飾、點綴的作用。
②人為地改變筆畫或結構
在古人的書法中時有發生,它們大多含有文化含義,這類人為藝術變化的字體給識讀、講解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2)漢字結構的文化功能
漢字是從象形文字發展起來的字體,很多漢字都由獨體字組合而成,這種結構使它可以用增減筆畫、拆解結構來增加附帶的文化意義。
2導游中常見的難讀易錯漢字的讀音
(1)日常生活用品
毳(cuì)、毇(huǐ)、廛(chán)、匜(yí)、缶(fǒu)、鬲(lì)、鬳(yàn)、簋(guǐ)、簠(fǔ)、斝(jiǎ)、玨(jué)、黹(zhǐ)、緜(mián)、囷(qūn)、爨(cuàn)、仝(tóng)、?(yoú)、塤(xūn)、觚(gū)、甑(zèng)、甗(yǎn)、鬶(guī)、龠(yuè)、輦(niǎn)、轡(pèi)、圭(guī)、黺(fèn)、合(gě)、斛(hú)、嘉量(liáng)、豊(lǐ)、輅(lù)、耒(lěi)耜(sì)、鞮(dī)、琮(cóng)、珪(guī)、璋(zhāng)、璜(huáng)、觽(xī)、盨(xǔ)、觶(zhì)、卣(yǒu)、盉(hé)、罍(léi)、瓿(bù)、縠(hú)。
(2)祭祀禮儀
微(zhēng)、弔(diào)、缞(cuī)、绖(dié)、疐(zhì)、奭(shì)、肸(xī)、釁(xìn)、佾(yì)、祜(hù)、俎(zǔ)、尞(liáo)、祓(fú)、壝(wěi)、瘞(yì)、鹵(lǔ)簿(bù)、蹕(bì)、笏(hù)、祀(sì)、舁(yú)、雩(yú)、禳(ráng)、粢(zī)、耤(jí)、厝(cuò)、匏(páo)、塤(xūn)、鬯(chàng)、醴(lǐ)、玦(jué)、珩(héng)。
(3)動物、植物,自然風光
蠱(gǔ)、蟲(蟲chóng)、鱻(xiān)、羴(羶shān)、黽(黽miǎn)、?(zhěn)、梟(xiāo)、隹(zhuī)、雎(jū)、翟(dí)、雔(chóu)、鰭(qí)、彖(tuàn)、豭(jiā)、豕(shǐ)、彘(zhì)、豚(tún)、燹(xiǎn)、羼(chàn)、骉(biāo、夔(kuí)、芻(chú)、尗(菽shū)、秫(shú)、艸(cǎo)、柰(nài)、?(yǔ)、蓏(luǒ)、瓠(hù)、喦(巖yán)、攸(yōu)、杲(gǎo)、砅(lì)、杳(yǎo)、朏(fěi)、圮(pǐ)、垚(yáo)、嵕(zōng)、畋(tián)、潟(xì)、虺(huǐ)、峚(mì)、埊(dì)、蓍(shī)、瓞(dié)、硨(chē)、磲(qú)、秬(jù)。
(4)宗教民俗
伽(qié)藍、跏(jiā)趺(fu)、錘鍱(yè)、寮(liáo)房、旃(zhān)檀佛、薩埵(duǒ)、曼荼(tú)羅、祇(qí)、乾闥(tà)婆、窣(sū)堵坡、齋醮(jiào)、筮(shì)、讖(chèn)、合巹(jǐn)、馓(sǎn)、儺(nuó)戲。
(5)人體、服飾,建筑、制度
耎(ruǎn)、詈(lì)、頫(fǔ)、厷(gōng)、彳(chì)、帔(pèi)、袞(gǔn)冕、舄(xì)、弁(biàn)服、黼(fú)、宕(dàng)、戧(qiàng)脊、天貺(kuàng)殿、甃(zhòu)、壸(kǔn)門、輻輳(còu)、扉(fēi)、刖(yuè)、鬩(xì)、剕(fèi)、劓(yì)、拶(zǎn)、臠(luán)、磔(zhé)、笞(chī)、鉞(yuè)。
(6)少數民族
羌(qiāng)、僰(bó)、葷(xūn)、粥(yù)、玁(xiǎn)狁(yǔn)、瓦刺(là)族、回鶻(hú)。
(7)地名、人名
歙(shè)硯、婺(wù)源、醴(lǐ)陵、嵊(shèng)泗(sì)、太姥(mǔ)山、冠豸(zhì)山、縉(jìn)云山、肇(zhào)慶、雅礱(lóng)河、衢(qú)州、閬(láng)中、日喀(kā)則、芮(ruì)城、酃(líng)縣、西泠(líng)印社、郕(chéng)、郾(yǎn)城、北邙(máng)、罽(jì)賓人求那跋摩、曇無讖(chèn)、程顥(hào)、姜夔(kuí)、米芾(fú)、艾提尕(gǎ)、奕劻(kuāng)、果鐸(duó)、奕?(xīn)、奕佇(zhǔ)、奕譞(xuān)、嫘(léi)。
(8)其他
遹(yù)、猷(yóu)、乂(yì)、迓(yà)、裛(yì)、焙(bèi)、摶(tuán)、繆(miào)、陟(zhì)、旰(gàn)搢(jìn)、訐(jié)、怋(mín)、鉅(jù)、笈(jí)、昫(xù)、歆(xīn)、綹(liǔ)、氤(yīn)氳(yūn)。
- 心理咨詢師國家職業資格考試應試指導與真題解析(二級)(第3版)
- 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考試考點精講·真題自測:社會工作法規與政策(2014中級)
- 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知識與實務歷年真題及押題精選試卷
- 2014銀行專業人員職業資格考試真題分章練習·沖刺模擬試卷:銀行業專業實務個人貸款
- 古琴藝術考級教材
- 社會工作實務(中級)2010-2016年真題+詳解
- 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師(四級)資格考試專用輔導教材
- 2019年口腔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歷年真題及詳解
- 2020年婦產科主治醫師考試過關必做3000題(含歷年真題)
- 公共營養師(基礎知識)過關必做習題集(含歷年真題)
- 房地產估價師《房地產基本制度與政策(含房地產估價相關知識)》過關必做習題集(含歷年真題)
- 2019年下半年全國統考教師資格考試《音樂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級中學)題庫【歷年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2019年全國導游人員資格考試輔導教材-河北導游基礎知識
- 心理咨詢師國家職業資格考試核心考點及試卷詳解
- 全國經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專用教材: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知識與實務(中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