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逄錦聚《政治經濟學》(第6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圣才電子書
- 2684字
- 2021-06-04 17:49:36
0.3 考研真題詳解
問答題
1試論述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中國人民大學2007研]
答:關于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馬克思曾在《資本論》第1卷序言中指出:“我要在本書研究的,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以及和它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和交換關系。”
從馬克思的論述中,可以得到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物質資料的生產
生產是政治經濟學的出發點。這個規定表明,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既不同于以流通為對象的重商主義,也不同于僅僅以農業部門為對象的重農主義,更不同于當時以分配為出發點的經濟思想。政治經濟學對象以生產為出發點,反映這樣的事實: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生產不僅涉及人與自然的關系,也涉及人們在生產過程中的相互關系。政治經濟學研究的生產不是生產的自然屬性,而是生產的社會屬性。但對生產的社會屬性的分析不能脫離生產的自然屬性,原因是反映自然屬性的生產力發展水平直接制約生產的社會屬性。
(2)生產關系
政治經濟學以生產為對象研究人們在生產過程中的關系。任何物質資料的生產都是連續不斷的社會再生產。社會再生產包括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四個環節。它們就如馬克思所說,構成一個總體的各個環節。“一定的生產決定一定的消費、分配、交換和這些不同要素相互間的一定關系。當然,生產就其單方面形式來說也決定于其他要素。”因此政治經濟學研究生產關系,既要研究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之間的相互關系,也要研究人們在社會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中的關系。
(3)生產力
社會生產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統一。這也是作為政治經濟學的出發點的生產所包含的兩方面內容。政治經濟學研究的生產總是一定社會發展階段上的生產。當然,政治經濟學不是一般地研究生產力,而是要研究影響和制約生產關系發展的生產力,特別注意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
分析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分析框架,但資本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的這種矛盾有根本性不同。根據馬克思主義理論,當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定階段,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對抗性矛盾單靠資本主義自身的力量是不能從根本上得到克服的,因而資本主義必然為社會主義所代替。而社會主義社會的這種矛盾,可以通過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發展和自我完善得到解決。因此,以資本主義為對象的政治經濟學分析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目的是揭示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對生產力的阻礙作用,尋求改變這種生產關系的動力。
2簡述政治經濟學研究對象與研究范圍的關系。[西南財經大學2007研]
答:政治經濟學是研究一定社會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等經濟活動中的經濟關系和經濟規律的科學。政治經濟學有其特定的研究對象和研究關系,兩者存在著密切的關系。
(1)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生產關系,即社會物質資料生產過程中人與人之間的經濟關系。物質資料生產過程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出發點。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生產關系的根本目的和任務,是揭示生產關系內在的、自身運動發展的經濟規律,從而為生產關系的變革提供理論依據,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
(2)政治經濟學的研究范圍除了研究生產關系以外,還包括生產力和經濟運行機制等。
(3)研究對象是對某一學科研究內容、范圍的高度概括。它確定學科研究的內容、范圍、方向等問題。確定研究對象的意義在于,它是學科研究的起點。只有確立了科學的研究對象,才能建立科學的學科體系。任一學科都有特定的研究對象。學科間的區別主要在于研究對象的區別。從某種角度而言,學科的研究對象與其研究范圍有重合之處,有密切關系,但又要區別。研究對象說明是干什么的,是學科發展追求的價值目標,即“應然”的,而研究范圍則是說明這一學科涉及的領域,指明學科研究的縱深度、寬廣度及與其他學科的關系界限。
政治經濟學以生產關系為研究對象,也就是要研究貫穿于社會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各環節中的經濟關系。生產關系的總和構成社會的經濟基礎;而政治問題屬于上層建筑,不是經濟基礎的內容,因而不是政治經濟學的研究范圍。當然,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有反作用;在研究經濟基礎的時候,也不能不考慮包括政治在內的上層建筑的影響。
3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任務是什么?[中國人民大學2015研]
答: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作為研究生產方式及其與之相適應的生產關系的科學,任務是揭示經濟過程的本質聯系及其運動的客觀必然性,即揭示客觀的經濟規律。
(1)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本身所固有的、本質的、客觀的必然聯系即經濟規律。政治經濟學的使命,就是要揭示人類歷史不同社會形態紛繁復雜的經濟生活中的這種本質聯系,以及其實現方式和運動發展的必然趨勢。
(2)經濟規律具有客觀性,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它在一定的經濟條件下產生并發生作用。不管人們承認與否、認識與否,它們始終按照自己的要求起作用。一旦經濟條件變化了,它也就隨之發生變化甚至消失。它的客觀性質還在于人們不能違背它,也不能制定或任意改造它。任何人違背了或是企圖臆造任何經濟規律,都會受到無情的懲罰。不過人們在經濟規律面前也并非無能為力,人們能夠發現、認識和掌握它們,并學會正確地利用它們,即應當既深刻認識經濟規律的客觀性,又充分重視人們的主觀能動性。
(3)由經濟規律所依存的客觀經濟條件所決定,經濟規律有三個層次:
①第一層次是各個社會形態都共有的經濟規律。這是在任何社會中都普遍起作用的經濟規律,如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性質和發展要求的規律、勞動生產率不斷提高的規律、消費需求上升的規律等等。這類經濟規律,表現人類所有社會形態經濟發展過程中最一般的共同的本質聯系,它們作為不同社會經濟形態規律系統中的構成部分,在作用的形式上,將受到不同規律系統的制約而表現出差別。
②第二層次是幾個社會形態所共有的經濟規律。這是在具有某種相同經濟條件的幾種社會形態中共同起作用的經濟規律,如商品經濟的價值規律、價格規律、供求規律、競爭規律、貨幣流通規律等等。這類規律,表現幾個社會形態經濟運行過程中共同的內在聯系,但其具體效應的發揮,還是會出現差異的。
③第三個層次是某一特定社會形態所占支配地位的特有經濟規律。這是只在一個特定社會形態中起支配作用的經濟規律,如資本主義社會中的私人剩余價值規律、社會主義社會中的按勞分配規律。這類規律,表現特定社會形態經濟發展過程中特殊的本質聯系。
政治經濟學是理論經濟科學,本質上又是一門歷史科學。它不僅研究某一特定社會形態的生產關系,而且研究人類不同社會形態的生產關系及其運動規律。不同社會經濟形態,以自己特有的經濟規律相區別,又以共有的經濟規律相聯系。
- 西南大學820古代漢語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周友梅《資產評估學基礎》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第2版)
- 2020年考研數學(一)考試大綱解析
- 孫光德《社會保障概論》(第4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朱善利《微觀經濟學》(第3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修訂版)筆記和課后習題詳解
- 孫茂竹《管理會計學》(第7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高鴻業《西方經濟學(宏觀部分)》(第6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附高清視頻講解】
- 關信平《社會研究方法》筆記和考研真題詳解【含10套名校考研真題及詳解】
- 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657基礎日語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中山大學國際翻譯學院211翻譯碩士英語[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彭聃齡《普通心理學》(修訂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中國政法大學701法學綜合(含法理學、憲法學、民法學、民事訴訟法學、刑法學)歷年考研真題視頻講解【28小時高清視頻】
- 鄭君里《信號與系統》(第3版)(下冊)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蔡雯《新聞編輯學》(第4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